中国日报

  •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域下的《中国日报》中医药形象构建及传播策略研究
    急[2]。《中国日报》(China Daily)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是国内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国内外媒体从业人员、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跨国公司在华高层以及来华访问旅游的各国人士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那么《中国日报》中医药新闻报道主题有哪些?图片和视频呈现出什么特征?他们一起建构出怎样的中医药形象?目前,学界对《中国日报》中医药新闻报道有所探讨,但着眼点多集中于对新闻数量、性

    中医药文化 2023年6期2024-01-04

  • vlog+新闻模式下的主持人IP构建 ——以《中国日报》《小彭vlog》为例
    019年,《中国日报》在各新媒体平台推出个性化时政新闻报道——《小彭vlog》系列视频。丰富的画面、独特的视角、真实自然的呈现等使得该系列vlog新闻在各大社交平台的人气一路上升的同时,一个率真、可爱、充满活力的“萌新记者”形象也跃然于公众面前。在此基础上,《中国日报》延续“记者小彭”的形象,推出“新青年、新力量”等系列vlog,在各大平台累计获得了破亿的总播放量。这无疑为更加人格化、多元化的主持人IP构建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选定B站平台自2019年3月15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20期2023-11-15

  • 顺应论视角下《中国日报》健康类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研究
    工具之一的《中国日报》新闻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模糊限制语在新闻中的使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有说服力。经过研究发现,《中国日报》报道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堪称经典。一、模糊限制语(一)定义美国认知语言学家Lakoff最早在语言学界提出模糊限制语的概念,他将模糊限制语定义为“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Prince及其同事继承并发展了Lakoff的观点,认为模糊限制语是使事物变得模糊化的词

    河北画报 2023年12期2023-10-03

  • 新闻评论短视频助力国际传播的思考与启示
    国际传播 《中国日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31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6.5%;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人,占网民整体的94.8%。受众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短视频、生活平台已成为网民在“两微一端 ”之外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①随着我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媒体融合加速演进,在视频化、移动化、碎片化的传

    对外传播 2023年7期2023-08-04

  • 以数字技术赋能中华文化传播创新
    实现新提升。中国日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重要论述精神,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充分把握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的“时与势”,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强化数字技术赋能,激发文化内容生产力,不断提升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效能。【关键词】文化传承发展 数字技术 国际传播效能 中国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作出战略部署,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

    对外传播 2023年7期2023-08-04

  • 中国日报》国际贸易新闻语篇的人际意义分析
    )一、引言《中国日报》是我国目前主流的英文日报,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媒介。 国际经贸关系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由此发表的新闻报道数量颇丰。文章选用2018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的50 篇《中国日报》英文版国际贸易新闻作为语料并自建小型语料库,使用UAM Corpus Tool 3 标注系统进行标注并分析,旨在研究其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气和情态两个维度实现的。二、理论基础韩礼德(Halliday)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功能的、社会的,并且把语言的功能概

    现代英语 2023年10期2023-07-21

  • 人口老龄化的国际传播难点与突破 ——以《中国日报》智库版实践为例
    震荡。作为《中国日报》智库版(以下简称智库版)老龄选题的编辑,我秉持长线思维,立足阐明中国人口政策成绩和进展,澄清国际社会对于中国人口发展状况误读,下文主要针对2020年9月1日至今两年多刊发于智库版的专家署名文章进行归纳,从议题设置、稿件邀约、对外话语构建、传播等层面总结了三大实践策略。一、长线跟踪政策进展、深度挖掘学界成果,“借脑”发声有别于报纸、杂志敢于亮剑、宣示立场、讲求新锐的热点快评,智库版期待撰文作者怀抱重大关切,具备深入思考、切近问题核心的能

    中国记者 2023年5期2023-07-04

  • 图像叙事视角下《中国日报》海外版插图探析
    李芃摘要:《中国日报》作为中国的国家级英文报纸,是向国际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中国日报》海外版的封面插图肩负着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责任。为了高效实现跨文化传播,《中国日报》海外版插图通过图像叙事的形式,将热点话题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向国际社会讲述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图像时代,图像叙事在新媒体平台十分常见,可以赋予纸媒更大的价值,传播更多不一样的声音。因此,《中国日报》海外版插图所运用的图像叙事形式和建构方法非常值得探讨。文章结

    艺术科技 2023年7期2023-06-25

  • 对外传播的“ChatGPT时刻”
    要】本文以《中国日报》应用ChatGPT技术进行双重内嵌式新闻生产的实践为例,讨论将ChatGPT纳入机构新闻生产后,如何回应当前对外传播中的紧要问题,又如何改变了现有的新闻常规。未来人工智能内容生成技术将从多个层面深度影响数字时代对外传播的内容生态与信息秩序,既要关注其生产力,也要注重其背后的控制机制与治理难题。【关键词】ChatGPT 对外传播 中国日报 新闻常规对外传播的“ChatGPT时刻”自2022年11月发布以来,开放式人工智能(OpenAI)

    对外传播 2023年5期2023-05-31

  • 基于语料库对《中国日报》中湖南经济形象的批评隐喻分析
    流英文报刊《中国日报》中有关湖南的报道作为语料自建语料库,探讨其中湖南经济形象的建构,基于语料库进行分析从而减少研究者的主观倾向,客观地分析新闻语篇,进而为其国际传播提供建议。1.理论框架1.1 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是指从源域到目的域的基于经验的映射,通俗来讲即利用一个概念的部分特征来构建另一个概念。隐喻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对隐喻产生兴趣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1980年Lakoff和Johnson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认知隐喻研究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8期2022-08-15

  • 基于及物系统的新冠疫情报道“建设性”话语构建研究 ——以《中国日报》相关报道为例
    ,本研究以《中国日报》(英文版)新冠疫情报道的“建设性”为切入点,探讨新闻工作者如何通过各类及物过程的选择,构建“建设性”疫情报道,为战胜疫情提供话语支持。一、理论基础(一)及物性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把语言功能概述为概念、人际和语篇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指语言用来表达人们在客观世界和心理世界中的各种经历,又称为经验功能,主要由语法中的及物系统实现。及物系统是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所见所闻、所作所为分成若干“过程”。韩礼德将其识别为物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2-07-29

  • 对疫情新闻报道及物性分布特征的分析
    论基础,以《中国日报》的三篇报道为语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及物性参与者、环境成分和过程类型,指明报道中六种及物性过程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一方面反映了中国在抗疫期间付出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中国日报》在疫情报道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关键词:及物性 分布特征 新冠肺炎疫情 《中国日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整个世界影响巨大,全球一度陷入恐慌和焦虑之中。它是近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全球性流行性大疾病,不仅对世界各国公众的生命健康构

    文教资料 2022年5期2022-06-09

  • 网络空间中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以《中国日报》英文官方网站为个案
    关系)。以《中国日报》英文官方网站为例,结合以上提及的三种意义和三种关系,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超模态语境下国家(虚拟)形象的塑造并提出加强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的有效策略。一、网络空间中的国家形象形象是人们对于外部事物的主观看法。它不仅表征事物的外观、形态与特征,还包含着个体通过理性思考和整合才能把握的内容,如事物的精神、品格等。形象建立在客观具体事物与主体印象两者的基础之上(2)卢小军:《国家形象与外宣翻译策略研究》,第40页。。国家形象是“形象”这一概念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3期2022-05-31

  • 文本类型理论下《中国日报》文化版翻译策略应用
    究基础,以《中国日报》海外版双语文本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新闻文体中转折复句及因果复句的英译技巧,丰富对《中国日报》双语文本中新闻类型的翻译技巧研究,促进新闻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 ]中国日报;转折复句;因果复句;英译技巧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2.060在当前国际化沟通交流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信息交流传播非常重要。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新闻的传播与交流。剖析新闻文体的翻译技巧对中国新

    南北桥 2022年12期2022-05-30

  • 新闻叙事的语篇调节机制研究 ——以《中国日报》脱贫攻坚报道为例
    的语料选自《中国日报》官网中中国脱贫攻坚的相关报道,时间跨度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8月。《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作为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是国内外首选的中国英文媒体。在新闻叙事语篇的搜集方面,以“poverty”“reduce poverty”“poverty alleviation”等为关键词,在官网上检索关于脱贫攻坚的报道,通过人工阅读选取15篇叙事类脱贫攻坚新闻语篇,建成了一个小型语料库。二、理论基础语篇分析是一个涉及

    视听 2022年5期2022-02-18

  • 中国日报》新冠肺炎疫情漫画中医护形象的多模态隐喻分析
    三个层面对《中国日报》的两幅新冠肺炎疫情漫画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旨在挖掘漫画对医护人员的建构模式、特点及漫画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问题。二、医护形象的视觉语法分析(一)语料概况新冠肺炎疫情漫画聚焦时事新闻的一部分,阐述社会现状,以其简练的标题引导公众解读漫画中所蕴含的深意。本文选取的语料来源于《中国日报》英文版,图1为《中国日报》首次刊登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漫画,刊登时间为2020年1月23日,图2刊登时间为2020年3月12日。图1 Fight agains

    视听 2021年12期2021-12-10

  • 对外经济话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自我构建
    :本文聚焦《中国日报》在推特平台上对首届中国进口博览会的新闻报道,结合五个维度的框架进行分析,探寻我国主流媒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的经济报道框架特征,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海外社交媒體平台进行对外经济报道,旨在为主流媒体的对外经济传播提供策略参考。关键词:对外经济话语;《中国日报》;社交媒体;进博会;报道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053-02一、新形势下经济话语的自我构建2018年11月5日至10日,第一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期2021-09-10

  • “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媒介报道框架分析
    分析法,探究中国日报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时在结构框架、主题框架和内容框架等方面呈现出的表征与特点,并予以总结,旨在在国际传播方面予其他媒体以启示。关键词:《中国日报》;人类命运共同体;媒介报道;框架理论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0-0102-03一、现实背景打造休戚与共、互联互通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日益成为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大议题。随着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在全球性议题上的话语表达也愈发受到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10期2021-09-10

  • 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中转述动词的使用分析
    主题,分析《中国日报》和《环球时报》两类英文报刊中转述动词的使用情况,以及其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产生的影响。经分析,中性转述动词在两类新闻语料中使用率最高,这有利于增强报道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积极、消极和试探性转述动词所隐含的报道者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闻的客观性。关键词:《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英语新闻;转述动词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115-02一、引言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报道新闻的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2021-09-10

  • 中国日报》海外版头版插画的视觉符号研究
    要:本文以《中国日报》海外版头版插画为例,探究插画内视觉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特点和应用价值。研究表明,头版插画中的视觉符号具有主题直观化、内涵形象化、民俗文化背景化的特点,在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仍需增加多元性,重视传统性,并加强其意象的丰富性,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多向传播。关键词:视觉符号;插画;跨文化传播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8-0074-04一、 引 言视

    今传媒 2021年8期2021-08-30

  • 环境话语生态性构建研究:以“《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报道话语语料库”为例
    具,建立“《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报道话语语料库”(包含一个总库与四个子库),从子库词表、子库主题词表和总库中索引项climate change及其搭配这三个方面展开论证。研究发现,作为环境话语的《中国日报》气候变化报道是生态有益型话语,报道表达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阐明该报对气候变化这一环境相关问题的态度,同时凸显其中国立场与全球视野。〔关键词〕 环境话语; 生态性; 气候变化; 生态话语分析; 语料库话语分析〔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3期2021-07-30

  • 疫情报道中国家形象建构的叙事策略研究
    角层面分析《中国日报》塑造国家形象的叙事策略,为加强主流媒体新闻叙事话语建设、促进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提供叙事优化建议。关键词:国家形象;叙事策略;《中国日报》;疫情报道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7-0032-02一、引言美國政治学家布丁认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与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同时也反映了其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因此,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备受重视。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7期2021-07-26

  • 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新闻报道转述动词对比分析
    李卓然《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新闻报道中大多数高频转述动词呈现一致性;中国媒体能够恰当使用言语和言语行为转述动词引出转述信息,对心理转述动词的使用相对不足:心理转述动词的使用说明报道者认为转述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美国媒体使用此类动词主要用来表达普通民众的观点,体现普通民众与官方权威二者之间的互动,中国新闻在国际传播中需提升使用心理转述动词表达普通民众观点的意识。新闻报道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对客观事实进行报道和传播,新闻报道的内容强调用事实说话,反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3期2021-04-29

  • 力动态模型下对外新闻话语认知取效性研究 ——基于《中国日报》外宣版本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报道
    于新闻语料《中国日报》(以下简称《日报》)的三个版本ChinaDaily,ChinaDailyUSEdition和ChinaDailyEuropeanWeekly有关“进博会”的报道,考察情态动词must、can、may对于态度表达的取效性,回答三个问题:1)《日报》三个版本对同一时事话题的态度一致性如何?2)《日报》三个版本是如何通过情态动词的道义意义来体现态度的?3)《日报》三个版本是如何通过情态动词的认知意义来体现态度的?(二)语料来源ChinaDa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30

  • 多模态视角下中美贸易战新闻漫画中的隐喻研究 ——以《中国日报》(英文版)为例
    框架,选取《中国日报》(英文版)中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漫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文字报道,尝试解读其背后的隐喻意义和所传递的各种信息。二、理论框架Lakoff 和Johnson(1980)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指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类的概念系统以隐喻为基础。[2]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隐喻包括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实体隐喻是从人类对物理世界的实体及物质的经验感知中抽象出来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3-12

  • 我国英文报纸的对外传播策略研究
    笔者通过对《中国日报》的发展实践研究,来探讨我国英文报纸的对外传播策略。关键词:英文报纸 《中国日报》 对外传播 策略研究《中国日报》是中国国家英文日报,创刊于1981年,全球发行量约90万份,已经实现全球覆盖。《中国日报》紧贴时代脉搏,坚持创新驱动,秉持“内容为王”的理念,说明中国、点评世界,不断加快海外发展步伐,完善全球采编和传播网络,向着构建世界级现代新型全媒体集团的目标迈进。据中国日报社统计,截至2019年12月,《中國日报》在Facebook上粉

    传媒 2021年1期2021-02-21

  • 以《中国日报》欧洲版为例分析报纸头版编辑如何体现中国特色
    化。本文以《中国日报》欧洲版为例,分析这一对外报刊头版如何通过版面划分、插画设计等方面展示中国真诚与世界各国谋求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魅力。关键词:报刊头版;报纸编辑;传统文化;对外宣传1.总述受众接触媒体,首先接触的就是版面。头版,在报纸中担任着“当家花旦”的角色,它带给受众对本报纸的第一印象,“别出心裁”,才能让受众“眼前一亮”。《中国日报欧洲版》在头版制作中以中国元素为原材料设计与新闻内容紧密联系的插画,为传统媒体注入了新的活力。笔者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1期2020-12-23

  • 国家形象构建视角下《中国日报》“一带一路”报道的话语分析
    现。本文从《中国日报》英文版(China Daily)“一带一路”报道入手,以话语分析为工具,深入探讨《中国日报》英文版“一带一路”报道在议程设置、标题拟定、高频词汇、消息来源等维度在国际舞台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实践,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互动,积极融入国际传播舞台,为构建立体丰富的中国国家形象贡献力量。关键词:国家形象 “一带一路” 话语分析 《中国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对外开放政

    传媒 2020年19期2020-12-07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外传播的国家形象塑造——以《中国日报》英文版抗疫新闻为例
    象。本文以《中国日报》英文版抗疫新闻报道为例,说明新闻媒体在对外传播中,能够及时报道党和政府的各项应急策略以及普通民众的积极参与。向国际社会报道我国对疫情的有力防控并重视国际合作,有助于讲好中国故事、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在对外传播中有效地塑造了中国的国家形象。一、国家形象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社会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人们可以从自己的人生体会,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或借助主动或被动的阅读和听说,尤其是借助于大众媒介所获得

    记者观察 2020年27期2020-10-27

  • 浅谈《中国日报》中报道的外宣翻译
    国主流媒体《中国日报》中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以操纵论为理论基础,分析其外宣翻译,以期为拓宽外宣翻译研究领域、促进中国文化传播做出一定贡献。关键词:操纵论;主流媒体;外宣翻译1.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加、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西方主流媒体报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外宣即对外宣传,是指向海外受众表述中国的立场观点,展示建设发展的成就,同时也不规避存在的不足,目的是“信息传播交流”或“思想阐释说服”(朱义华,2013: 44)。目前我国外宣翻译的研究

    大众科学·上旬 2020年4期2020-10-21

  •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软新闻汉译策略
    能对等理论;中国日报;软新闻;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28-0095-02一、引言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迅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习惯。同时,中国人也不想落后于时代潮流。他们对了解国外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国家间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新闻翻译

    今古文创 2020年28期2020-09-10

  • 中国日报》有关中国援助他国抗疫报道的国际生态话语分析
    要的角色。《中国日报》作为中国的主流新闻媒体,是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思想动态的重要方式,其社会影响力不应被忽视,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日报》也对新冠疫情的最新情况进行报道。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为理论基础,选取《中国日报》中有关中国援助他国,共抗疫情的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及物性的几个层面对其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日报》的新闻报道体现了“和而不同,互爱互利”的思想,有助于推进国际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国际生态话语;及物性系统;

    今古文创 2020年18期2020-09-10

  • 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中。文章以《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关于中美贸易背景下关于化为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批评性语篇角度对两篇新闻报道进行解读。关键词:《中国日报》;《华盛顿邮报》;批评性话语;报道解读新闻报道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传播方式,一直以来被人们看做是反映客观真实世界以及对所发生事件的真实报道,在新闻报道的过程中不会参杂报道人员的主观思想倾向。从批评性语篇分析角度来看,和一般形式的语篇相比新闻语篇在表达的时候和权利关系、社会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自从上个世纪批评

    文存阅刊 2020年9期2020-08-18

  • 框架理论视角下主流媒体对“中美贸易战”的报道分析 ——以《中国日报》为例
    架理论分析《中国日报》对中美贸易战报道的立场、态度与方法,着重探讨中国主流媒体在报道重大国际事件时的报道框架。1 样本说明1.1 样本选取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上升到了国际层面,涉及中美双方的国家利益,故探究我国主流媒体对于该事件的报道意义重大。而之所以选择《中国日报》作为研究样本,不仅因为其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官方媒体之一,代表国家的立场与态度,同时它也是我国进入西方主流社会的报纸,在国外有着非常好的影响力与知名度,是海内外英文读者了解中国各方面信息的重要来源。

    科技传播 2020年7期2020-05-22

  • 英语新闻中隐喻及翻译——以《中国日报》为例
    形象。本文以中国日报双语新闻网上的新闻为例,分析隐喻在新闻中的应用及其翻译策略,以期提高新闻翻译水平。【关键词】英语新闻;隐喻;新闻翻译1. 隐喻与英语新闻1.1 隐喻隐喻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由莱可夫(Lakoff) 和约翰逊(Johnson)于1980年出版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书中提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超越语言本身。因其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性,彰显思维的独特性,隐喻深受翻译学者和语言学者的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起,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3期2020-05-19

  • 中国日报》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建构研究
    受关注。以《中国日报》(China Daily)对该倡议的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日报》中的关注焦点和话语建构。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在构建“一带一路”话语体系过程中,紧跟国家的顶层规划以及重大里程碑事件,全方位对国家重大战略进行报道,注重报道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参与和解读,提高报道的客观性,进而提高传播效率与效益。【关键词】《中国日报》;“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分析;评价系统;话语建构一、

    新闻爱好者 2020年1期2020-04-13

  •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中国不同时期生态建设对比研究 ——以2001年和2018年《中国日报》生态文章为例
    网络英文版《中国日报》(ChinaDaily)2001年和2018年有关“生态(eco)”的报道为例,从词汇、小句类型、小句环境角色和小句复合体四个层面考察不同时期中国生态建设变化的语言构建特点,从而揭示ChinaDaily向国内外读者传递的中国生态建设信息,并丰富中国的生态语言学本土化研究。2.0 理论框架语言生态研究可以从不同路径展开,包括符号的、社会的、自然的和认知的(Steffensen & Fill,2014)。Cowley(斯蒂芬·考利、周文娟

    山东外语教学 2020年1期2020-03-04

  •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研究 ——以《中国日报》为例
    的。下面以《中国日报》的英语新闻为语料,通过分析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运用,研究其在新闻语体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一、模糊语言综述下面主要从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的分类和模糊语言的特征三个方面对模糊语言进行综述。(一)语言的模糊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表述的许多单词、短语甚至句子都是模棱两可的。模棱两可的表达并不是人们对概念模糊,而是他们不知道边界在哪里。例如,“香”与“臭”是一对反义词,虽然人们对大多数东西的气味能区分开来,但是很难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以榴为例,有

    英语教师 2020年11期2020-02-23

  • 国内媒体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报道现状分析
    分析法,对《中国日报》2018年8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间发布的关于叙利亚相关话题的英文报道进行检索,研究报纸国际版对相关问题报道的数量、类型等。研究发现,《中国日报》对叙利亚问题有所关注,但在报道的内容生成能力、主题多样性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关键词:中国日报;叙利亚;中东问题;国际传播1 绪论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不断密切,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全球化的趋势。即人们不再满足于只获取与自身心理、地缘、文化相近地区的新闻

    科学与财富 2019年23期2019-10-21

  • 中外媒体灾难报道比较研究
    作用。中国《中国日报》、英国《泰晤士报》分别是两个国家的主流媒体,在本国乃至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和影响力,有一定的代表性。选取《中国日报》和《泰晤士报》两家媒体有关“7.23事故”的报道文本作为样本,分别从报道信息来源、报道时效性以及高频词等方面对两家媒体“7.23事故”相关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中外媒体在灾难新闻的报道上,有着不同的报道视角和报道方式。中国媒体的报道表现可圈可点,西方报道的平民视角也给中国报道带来不少启示,值得学习和借鉴。关键词:灾难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10期2019-07-03

  • 概念隐喻视域下汉语新词英译策略 ——以近期《中国日报》新词为例
    在这当中,《中国日报》的影响力最大。因此,本文以《中国日报》为研究对象,根据Daniel Rigney在《隐喻社会》一书中对概念隐喻理论模式的分类和定义[26]摘选出近年来最具代表性的汉语新词中涉及生命体系概念隐喻和色彩概念隐喻类新词及其英译实例,从概念隐喻的角度对其英译策略的选择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的克服文化差异进行新词翻译。二、 直译喻体法在新词英译中的应用直译喻体法是指在英译新词时,应在目的语中保留原文的源域喻体意象,用相同的映射机制来表达目标域所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1期2019-02-21

  • “水污染”新闻报道中的口语和书面语语码转换 ——以《中国日报》和《搜狐新闻》(2013—2017)为例
    的视角研究《中国日报》和《搜狐新闻》(2013—2017)关于水污染的新闻报道中书面语与口语间的转换,并试图阐述语码转换的作用。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国外对语码转换的研究大体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1)Gumperz按成因将语码转换分为情景型语码转换和喻意型语码转换[1]。这两种语码转换揭示了情景变化是语码转换的诱因之一。(2)Myers-Scotton运用标记模式将语码转换分为无标记语码转换和有标记语码转换[2]。(3)Giles运用“言语顺应理论”对语码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7期2019-02-16

  • 小视频大传播:探索中国故事的国际化表达
    方式。本文以中国日报新媒体中心的微视频为例,探索“中国故事”如何实现国际化表达,达到小视频大传播的效果。【关键词】微视频;中国故事;中国日报;国际化长期以来,国内主流媒体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观点、塑造中国形象方面做了诸多尝试,获得了不少有益经验。但是在社交媒体占据大多数“受众”大多数时间的今天,微视频已取代了传统视频成为了社交媒体用户喜闻乐见的传播形式。面对这些变化,国内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如何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让社交媒体的用户成为“中国故

    新闻世界 2018年12期2018-12-13

  • 中外事件类新闻中态度资源对比研究
    对比分析了《中国日报》与英国媒体BBC对于原腾讯主管、原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春宁贪腐一案的相关报道。通过对中西方媒体针对同一事件所撰写的事件类新闻中的态度系统的分析,有如下结论:中英文报道的篇章结构和事实顺序的安排上存在差异;语篇中所使用的评价手段及评价的主要对象不尽相同。关键词:《中国日报》;BBC;事件新闻;态度系统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09-0075-04自“一带一路”倡议被提出以来,中国借助与有关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9期2018-12-12

  • 浅析《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特点及优化
    题。本文以《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对纸媒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的特点进行研究,总结《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向用户推送的新闻内容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新闻内容优化对策。纸媒微信公众号需要进一步优化内容,综合利用纸媒以及微信平台的资源,提升新闻内容的推广范围,实现更高效、优化的新闻内容传播效果。关键词:中国日报;微信公众号;内容特点;优化对策随着微信用户群体的不断壮大,微信在新闻消息推广方面的作用已经不容小觑,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1期2018-10-15

  • 基于《中国日报》(英文版)的中国文化负载词研究
    要 本文以《中国日报》(英文版)为研究语料,研究近年来该报纸中出现的有关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分类、翻译方法以及这些文化负载词所产生的影响,旨在使英语学习者更好地了解英语词汇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掌握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拓宽英语词汇知识面。关键词 《中国日报》 文化 文化负载词 翻译0 引言《中国日报》(英文版)是中国在1981年创办的中国国家英文报纸,在中国有着如同英国BBC和美国CNN等主流媒体的地位。一方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频

    科教导刊 2018年16期2018-09-18

  • 评价理论视角下新闻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 ——以《中国日报》对“一带一路”的新闻报道为例
    6月2日在《中国日报》上发表的由新西兰记者Mark Buckle撰写的“One belt,one road...one world?”为题的报道,以探究其中所包含的社会意义。一、理论基础1952年Z.Harris提出话语分析,它的提出打开了现代话语分析的一扇大门。随着话语分析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基本上形成了两个派别,一派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由Fairclough借鉴了P.Bourdieu,J.Habermas和Foucault等提出的批评话语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8-09

  • 新闻评论的语用论辩研究 ——以《中国日报》反垄断调查社论为例
    究 ——以《中国日报》反垄断调查社论为例吴鹏,陆忠丽(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暨国际论辩研究院,江苏镇江212013)新闻评论的本质是一种诉诸理性评判的论辩性话语,合理说服受众是其根本使命。对新闻评论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辩研究应考虑到论辩话语的语境性、互动性和过程性,同时还应重视新闻评论对逻辑、论辩和修辞三个方面的内在要求。语用论辩学的研究理念对新闻评论的论辩分析和评价无疑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及应用前景。借鉴语用论辩学理论框架,新闻评论的语用论辩研究路径应由论辩重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9-16

  • 中国日报》南海仲裁案报道的积极话语分析
    15篇选自《中国日报》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中方如何调用各种语言资源进行适切的话语回应,在维护己方正当立场和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同时,又维护了爱好和平和努力促进邻里和谐的国家形象。【关键词】评价理论;积极话语分析;南海仲裁案【Abstract】The arbitr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a political farce initiated by the former Philippine gov

    科技视界 2017年8期2017-07-31

  • 中国日报》中汉语拼音词汇使用情况研究 ——兼谈中国特色词汇翻译
    辽宁大连)《中国日报》中汉语拼音词汇使用情况研究 ——兼谈中国特色词汇翻译曹井香 王丽莉 王 璐(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英语中由于词汇空缺而导致的中国特色词汇逐渐增多,一些外国词典及网站开始直接采用汉语拼音词汇。本文旨在探索汉语拼音词汇在《中国日报》上的使用情况。统计结果显示拼音的使用逐渐增加,但是,与意译相比,音译所占的比例总体不是很大,这反映了音译还不是人们翻译中国特色词汇的首选方法。本文结果可为新闻写作和翻译提供参考。拼音词汇;

    英语知识 2017年2期2017-06-05

  • 文化输出视角下汉语习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以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国日报》英译本为例
    领导人讲话《中国日报》英译本为例彭子系,胡 俊,张 雄,蔡东名,张永中(湖北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汉语习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翻译是中华文化输出的必然环节,因而,汉语习语的英译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中国日报》中的国家领导人讲话译文为蓝本,从汉语习语本身和翻译策略两个方面展开研究,挖掘汉语习语中的中华文化内涵,指出并攻克由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所导致的翻译难点,提出以“异化”为主导思想、包括修辞法、直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7年9期2017-03-08

  •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研究
    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为研究对象,在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数据新闻报道展开分析后,发现2016年《中国日报》“两会”数据新闻报道的优势、特征与不足,并尝试提出些许建议,以弥补不足,对进一步完善报道有所裨益,并供其他传统媒体获取经验,进而加快媒体融合的进程。关键词:中国日报 ;两会;内容分析;数据新闻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0-0053-03一、引 言“两会”,即全国人民代表

    今传媒 2016年10期2016-11-22

  • 基于语义分析的中美媒体对巴黎恐袭事件报道的比较
    文章收集了《中国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北京时间1月7日19:00—8日19:30对巴黎恐袭事件的所有报道,基于语义分析,从话题与行为主体、标题与主题、报道具体内容和用语方式三个方面对两家媒体的报道进行了比较。关键词 《中国日报》;《华盛顿邮报》;语义分析;比较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5-0127-012015年1月7日,法国讽刺漫画杂志《查理周刊》位于首都巴黎的总部遭遇恐怖袭击,袭击共造成12人死亡,另有

    新媒体研究 2016年5期2016-05-14

  • 国内主流英文报纸对外报道在华举办国际事件的特点 ——以《中国日报·美国版》对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报道为例
    点 ——以《中国日报·美国版》对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报道为例傅梦媛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089)摘 要:本文以框架理论为工具,以《中国日报·美国版》对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报道为分析蓝本,通过分析版面设置、报道主题及框架、报道倾向和消息引用,发现国内主流英文报纸对外报道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事件时,通过大量正面报道与中国相关的热门话题以及引用权威人士的话语,在国际社会树立了一个积极的中国形象,并且在报道过程中也注意采用西方媒体常用的新

    新闻研究导刊 2016年1期2016-03-01

  •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1月5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2015年游戏产业收入达到1407亿元,其中电子竞技份额占到270亿,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请看相关报道:The electronic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generated 27 billion yuan in revenue in 2015, with the number of players surpassing 100 million.2015年中国电子竞技市场收入达到2

    电子竞技 2016年1期2016-02-26

  •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
    奖仪式上,《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最佳国际报纸奖”,这是中国媒体首次摘得这一奖项。英国报业大奖被视为业内的“奥斯卡”,已成功举办过17届,《中国日报》欧洲版今年首度参加大奖角逐。评委会的评语是:“《中国日报》欧洲版是当之无愧的赢家,它以精美的版面设计和卓越的印刷质量获得了评委会的高度赞赏。它内容多样,设计不凡,引人入胜,别具一格,可读性极强。”endprint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 2014年5期201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