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庄

  • 去荡口古镇做一场似醒非醒的水乡清梦
    遐思与遥想。华氏义庄 传承着孝义文脉义庄在古代是掌管家族集体财产收入,开展赡族、济困、救助活动的慈善机构。在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古镇,至今仍保存着七座义庄,这也让古镇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盛传。华氏老义庄是荡口古镇保存最完好的清初明式古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华氏老义庄现存房屋四进,自南向北依次为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将军门面阔三间、进深六椽,通透敞亮。第二进的门厅上高悬“尚德乐善”匾额,诠释着华氏家族好善乐施的古训家风。第

    浙江林业 2023年8期2023-09-16

  • 去荡口古镇,做一场似醒非醒的水乡清梦
    与遥想。● 华氏义庄,传承着孝义文脉义庄在古代是掌管家族集体财产收入,开展赡族、济困、救助活动的慈善机构。在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古镇,至今仍保存着7座义庄,这也让古镇的礼让孝义之风代代盛传。华氏义庄是荡口古镇保存最完好的清初明式古建筑,建于清乾隆年间,有“江南第一义庄”之称。华氏义庄现存房屋四进,自南向北依次为码头、八字照壁、门厅、轿厅、正厅、后厅。第二进的门厅上高悬“尚德乐善”匾额,诠释着华氏家族好善乐施的古训家风。第三进是正厅,飞檐鸱吻、马头高墙,高大轩敞

    祝您健康 2023年9期2023-09-05

  • 岁月如歌,从义庄追溯姑苏往事
    稍加留意会发现,义庄不少。门头并不算高大气派,但也沉静肃穆。一个个义庄,背后就代表着一个个姓氏大族,总不免让人遐想,每一个深宅大院背后有着怎样的兴衰荣辱、悲欢离合。而将这些义庄背后的家族串联起来,便是姑苏古城一段段声情并茂的历史文化呀。中國第一个义庄义庄是古代宗族安置、赡养、接济族人的田庄,类似于今天的慈善机构,因而有“义”字。说来也是商业经济的发展为义庄的运营奠定了经济基础。说起义庄,要从姑苏区范庄前32号的范氏义庄开始,就在苏州景范中学校址,北宋皇祐元

    现代苏州 2023年15期2023-08-30

  • 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无锡义庄建筑保护与利用策略
    卷调查法整理无锡义庄建筑的价值特色、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分析其综合价值,确定权重并排序。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方面对无锡义庄建筑进行保护与利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精准定位义庄建筑的综合价值,推动无锡义庄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朝精准化方向发展,为后期无锡义庄建筑保护与利用实践打下扎实基础。引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文化产业 2023年7期2023-03-11

  • 晚清首富盛宣怀善财传承计划落空的启示
    半家产设立的愚斋义庄,应该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具备现代慈善特征的复合目的家族信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盛宣怀精心构思、投入巨资建立的愚斋义庄,仅仅持续了15年即告解散。而且,他最看重的儿子盛恩颐,最终在贫困交加中病逝于盛家祖业留园的门房,死前但求一碗红烧肉而不得!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为什么富可敌国的家族财富不过百年就灰飞烟灭?为什么融合慈善和传家目的先进“保家之策”不能阻挡家族的迅速衰败?本文聚焦百年前中国首富、商业巨子盛宣怀的家族善财传承案例,期待给今天的超

    中国慈善家 2022年5期2022-11-14

  • 传统血缘社会组织自治的财团法人运作模式 ——北宋“范氏义庄”之契约性意义初释
    一、引言二、范氏义庄创举背景:契约文明与唐宋变革三、范氏义庄为自发自主的契约性社会互助组织四、范氏义庄为族产市场性运营的财团法人模式五、义庄管理的市场化与民主化六、余论:契约性要害在于自治一、引言关于“范氏义庄”,史学界早已有过很多研究。那些研究,所注意的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关于范氏义庄“封建”集体土地所有制及租佃关系研究,二是关于范氏义庄在聚合族众、强化族权、维系宗法秩序方面的功能研究,三是关于范氏义庄在民间慈善救济及其辅助国家“荒政”方面的功能研究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1

  • 中国古代义庄的道德价值探析
    050061)义庄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家族建立,并得到国家认可和支持的一种宗族慈善组织。北宋时期,范仲淹所创立的范氏义庄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义庄。之后,各世家大族纷纷效仿,义庄在各地不断涌现。明清之际,义庄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由于义庄有利于社会救助、社会稳定及封建统治,因此朝廷对义庄是持肯定、支持态度的。清代雍正皇帝在《圣谕广训》中要求宗族“立家庙以荐烝尝,设家塾以课子弟,置义庄以赡贫乏,修族谱以联疏远”[1](P22)。直到清末民初,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变,

    齐鲁学刊 2021年5期2021-12-31

  • 明日之星
    的竹海漂流常熟市义庄小学五(7)班姚睦涵暑假里的一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常州溧阳玩竹海漂流。漂流时而激流澎湃,时而平缓悠然,时而穿梭林荫竹海……真令我难忘呀!在无比地期待和兴奋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清清的溪水边,只见这儿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队。我们一边排队,一边于忙脚乱地穿戴雨衣、救生衣和头盔。等了好久我们才来到一艘篮黄相间的小皮艇跟前,我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小皮艇。我和妈妈坐在小皮艇的一头,爸爸坐在另一头保持平衡。爸爸一改往日的严肃,兴奋得像个孩子,我也乐开了怀

    江苏广播电视报·少儿文学 2021年35期2021-11-17

  • 吴大澂《大义桥黄氏义庄记》小考
    、《大义桥黄氏义庄记》《大义桥黄氏义庄记》刻石久已不存,只有少量拓片传世。2018年8月,复旦大学卢康华先生所编《近现代稀见碑拓史料丛刊(第一辑)》由商务印书馆付梓刊行[1],《大义桥黄氏义庄记》方公诸于世。该记为原石整张拓本,尺幅完整,字迹清晰,应为刻石完成后不久所拓。只是为方便今人阅读,故出版时改为册页装。现将全记录文如下:大义桥黄氏义庄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物之本,必资于培植。元为善长,仁为性体,发育万物,敛于冬而炽于春,阴阳消息,盛衰之故,皆有自来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2021-10-20

  • 明代苏州宗族形态探研
    范仲淹设置义田、义庄的传统,以此赡族进行宗族建设,官府倡导并保护义田与义庄,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地区宗族形态的特色。明代苏州处于宗族组织化的新阶段。关键词: 祭祖;修谱;义庄;江南苏州是江南的核心地区,有关苏州的宗族形态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就笔者关心的明代宗族而言,吴建华教授主编的《苏州通史·明代卷》一书中,吴建华、孙达两位先生论述了明代苏州姓氏宗族的来源、制约家族活动的环境、士大夫的家族思想(王鏊、魏校、归有光)、家族活动的开展、家族与地方社会发展。①一

    史学集刊 2021年1期2021-01-13

  • 范仲淹与义庄义学的流行
    初衷,在苏州创办义庄义学。根据王卫平先生的考证,尽管学术界对范氏义学创立者及时间有不同意见,但“范仲淹创立义学之说,恐难否定”。[3]范氏义庄义学为当时树立了兴学的榜样,也成为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杰出的典范。一、范仲淹创办义庄义学庆历年间,范仲淹奏请朝廷将苏州吴县天平山白云寺作为自己祖先的追福之地,[4]以之为范家祖庙。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知杭州”,期间过苏州,与范氏亲族相会。范仲淹深感家族血缘团系的重要,“追思祖宗,既失前谱未获,复惧后来昭穆不明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21年1期2021-01-07

  • 江南慈善世家:“孝义天下”华文奎
    货及钱庄等。成立义庄 赡族赈灾“义庄”,是中国古代特有的由某一姓氏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这是为本族做好事的经济实体,一般建在乡村、集镇,故称“义庄”。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义庄,始于宋代范仲淹在苏州建立的范氏义庄,除此之外最有名的就是华氏义庄。华氏先祖华进思累积致富,拥有土地2200多亩。乾隆八年,“独置义田一千三百四十亩赡族”,创建义庄。华进思无子,侄儿公弼为嗣,乃蘅芳、世芳之五世祖。公弼继承父志,移建义庄于所居之右,即通常所说的华氏义庄(老义庄)。而新义庄,为

    至爱 2020年1期2020-06-23

  • 陶氏义庄碑记
    公修其法,号曰“义庄”。公之心,岂以义自居哉?以为仁事也,而义名之,然后使吾子孙知如是则义,悖是则不义,方克踵行勿倦,与吾意相终始。而天下之大,人心之同,必有慕义无穷,而奋乎千百世后者。浔阳陶氏之迁于吴也,距文正公六百年矣,族落落大满,不能无宴人 子。征仕郎世魁,闻范氏之风而悦之。其子员外篆,尊父志以继先贤,割沃畬置庄,鸠厥宗支,振廪同食,月会而旬计之。吴之人以为今之陶、昔之范也。今夫江、河之大,綿亘万里,而世不能无断港绝潢者,非其本支故也。若夫岷山之旁流

    学生导报·东方少年 2020年4期2020-06-22

  • 宜兴徐氏义庄与明代江南宗族义庄发展
    王卫平引 言宗族义庄之设,始自北宋名臣范仲淹。其于苏州“置田十余顷,其所得租米,自远祖而下诸房宗族,计其口数,供给衣食及婚嫁丧葬之用,谓之‘义庄’”。(1)范纯仁:《范文正公义庄规矩》,载周鸿度等《范仲淹史料新编》,沈阳:沈阳出版社,1989年,第116页。因义庄具有“以田产为基础,依一定的规矩,对族人作经常的赡给,使家族互助能够有广泛而常远的基础”之作用,(2)梁庚尧:《中国社会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6年,第260页。这一制度遂为后世宗族效仿。

    思想战线 2020年4期2020-02-22

  • 从儒家仁爱到契约精神 ——论苏州范氏义庄发展的韧性机制
    00234)范氏义庄,或称范义庄、范庄,由范仲淹及其族人于北宋皇祐元年(1049)创置于苏州,持续运行九百年之久。一直以来影响颇大,不但广受赞誉,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越来越大的空间地域中,出现众多以义庄为原型的慕仿潮。对范氏义庄的研究,无论是涉及全面的专著还是角度新颖的单篇,均十分丰富。但范氏义庄虽独一无二,却也并非一帆风顺,发展过程历经艰难曲折,明代范氏族人范惟一曾言:“(义庄)历世绵远,不无废兴。然……垂仆而复起,将绝而复续。”(1)《(吴县)范氏家乘左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2-10

  • 江苏省荡口古镇特色建筑群
    ,如关帝庙、华氏义庄和众多明代名人故居。古镇有着几百年沧桑历史,名人辈出,如著名漫画家华君武、清代著名数学家华世芳、近代科技的先行者华蘅芳及著名历史学家钱穆等。古镇民风淳朴,原名丁舍,相传曾是东汉孝子丁兰的故里,孝文化一直是当地最推崇的古文化之一。2 古镇特色建筑群荡口古镇有世代名人故居,有明清、近代的一批古建筑群,建筑布局有3~7开间、3~5进,分前房、正厅、后厅、备弄、厢房、院落、天井,有明代建筑进士第、老义庄,清代建筑华蘅芳、华世芳、华君武、华秋苹故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8期2019-10-08

  • 安徽的宗族义庄 ——以清代、民国时期为考察中心
    235000)义庄是传统宗法社会,在血缘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由宗族中的士绅、商人或力田起家的庶民地主捐置田产和庄屋,以庄规为运作准绳,赡济教化族众,以达敬宗、收族、保族之目的,得到国家认可和支持的一种封建宗族赈恤组织。[注]李学如:《近代苏南义庄与地方社会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版,第5页。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范仲淹在其家乡吴县置义田、创义庄、办义学、建义宅,救恤族人,开宗族义庄之滥觞。此后义庄绵延不绝,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在土改运动中

    安徽史学 2019年3期2019-08-05

  • 范氏义庄“敬宗收族”意义再阐释
    范氏宗族凭借范氏义庄得以重新聚拢和崛起最为后人所称道,学界对此也有颇多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单就范氏义庄立论,主要探讨义庄的发展历程或经济措施;①如 [日] 近藤秀树《范氏义庄变迁》,《东洋史研究》1963年第4辑;[日] 伊原弘介《范氏义庄租册の研究》,《史学研究》1965年第94期;陈荣照《论范氏义庄》,《宋史研究集》第17辑,台北:台湾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88年;王卫平《从普遍福利到周贫济困——范氏义庄社会保障功能的演变》,《江

    思想战线 2019年6期2019-02-18

  • 清代桐城望族的义田:以桂林方氏家族为中心的探讨
    展到后来则演变为义庄,被看作是一种宗族赈济和救济组织。最早的义庄由范仲淹在其家乡苏州吴县附近设置,《宋史·范仲淹传》载其“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义庄虽然肇始于宋代,发展兴盛则在清代中后期,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也较多,但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安徽尤其是桐城地区的研究成果未见。笔者在从事方观承的惠政研究时[注]郝红暖:《清代名臣方观承的惠政及其为官从政特点》,《安徽史学》2016年第5期。,读姚鼐撰写的《方恪敏公家传》:“于桐城及江宁皆建家祠置田以养族之

    安徽史学 2018年6期2018-11-29

  • 范仲淹的慈善事业
    名臣,他所创办的义庄、义学,开创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新模式。忧乐天下提起范仲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作为封建时代的大臣,范仲淹提出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百姓幸福出力,展现出远大的政治抱负,这样的“忧乐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范仲淹的博大情怀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初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父亲范墉是一名基层官吏,担任过武宁军节度掌书记等职。范仲淹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

    中国发展观察 2018年18期2018-10-20

  • 士绅阶层文化渗透力的一个缩影
    碑刻史资料说明在义庄建立过程中士绅的文化影响力是如何转移并下放到基层的。关键词:士绅;义庄;文化功能中图分类号:K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13士绅阶层,也即取得功名和官职的上述身份者,无疑地处于等级社会的上层,他们与封建社会中的贫民的差别好比天壤之别,因为他们大多以科举功名起家,他们所拥有的权利主要体现在政治层面上。士绅阶层为官吏所倚重,在某地地方士绅一般可与地方官平起平坐。地方官倚赖士绅,士绅因而在政治上有了不少特权,他们可参加

    教师·下 2018年8期2018-10-09

  • 范氏义庄的挫折与中兴
    出,用以设立范氏义庄。这一设置不但用于族人“嫁娶丧祭等吉凶事故时,发给辅助费用”,同时亦用于救助“贫窘不能度日的乡里、外姻、亲戚”(陈荣照,1984),因而成为中国慈善信托制度的突破性创举(Twitchett,1959),影响了后世慈善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成为范氏家族可以延续传奇的最突出亮点。为了实践以义庄设置协助族人和慈善救济的目的,范仲淹一方面挑选族中贤孝子弟作為管理者,确保义庄有良好领导;另一方面又亲自定下十三条规矩,作为义庄运作的指导原则与机制;至于

    家族企业 2018年8期2018-09-10

  • 中式信托:义庄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调祖堂,过去常以义庄推行施善教化,积累道德资本、延续家业传奇等特质一脉相承,所以这种制度较易被华人富豪大家族所接受。令人好奇的问题是:发源于英国,流行于美国,然后扩散到全世界的信托制度,其兴起的背景到底有何特别呢?法律制度又有哪些突出之处?与中国文化特质有何兼容相通的地方呢?在美国兴起又有何种特殊背景呢?我们会在未来的系列文章,选择在这方面作出一些探讨,并挑选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四个不同时代具代表性的个案作深入的分析,一方面探讨慈善信托基金制度与中国文化相适

    家族企业 2018年7期2018-09-10

  • 一个家族 两个义庄 两种结局
    仲淹因为创立范氏义庄而名扬天下,不但家族血脉可以绵长不绝,而且家族人才辈出、既富且贵,家族中在朝为官、出将入相者不乏其人,成为一时无两的特殊现象,令士大夫阶层羡慕不已。人们极欲仿效学习,期望自己的家族亦能血脉绵延、子孙后代长保富贵。由是之故,宋朝以后,不少官贾家族,乃至平民百姓也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设立或大或小的义庄,以保障家族后代。中国历史上的帝制时代,呈现周而复始的“一乱一治”——盛世与乱世相间隔的“超稳定”的发展格局(梁漱溟,1963)。自范仲淹之

    家族企业 2018年9期2018-09-10

  • 范氏家族900年传承的行动与思考
    高皓对于范氏义庄可以代代相传,经历千年而不坠,学术界自然极为关注,而过去的重点则在于寻找当中的原因所在,并粗略得出了义庄成功的得天独厚原因,既有家族世代人才辈出,可以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因而可以争取朝廷挹注与保护的一面,又有苏州富庶之地,人杰地灵,因而可更好地支持其发展的另一面,更不用说还有社会受其利他主义情操所感染,因而常给予援手,令其可以有得道多助之效等。但是,以上的关注点却非本文思考和探索的方向,因为我们所关心的不是义庄这一组织的存亡盛衰本身,

    家族企业 2018年8期2018-09-10

  • 历史深处的“义庄
    弋 戈清代《邹氏义庄记》今天,当我们徜徉在苏州古街、古巷、古宅之中,“义庄”一个略显遥远的历史名词跃入眼帘。据《吴县志》记载,清末苏州府所属吴县、长洲、元和三县共有“义庄”62家,“义田”7万多亩,直到1949年,苏州还有“义庄”23家。苏州正是中国“义庄”的策源地,提及“义庄”不得不溯及一位历史名人——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所著《岳阳楼记》中的一句传世名言。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范仲淹不仅以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

    中国社会保障 2018年12期2018-03-26

  • 《宋史》中的宋代宗族义庄
    等方面,关于两宋义庄的研究较少。宗族史研究中多利用方志、家谱子资料,而较少利用正史资料。本文从《宋史》中辑录有关宋代义庄内容,从中分析品评《宋史》的特点,同时剖析义庄在草创时期的建置、原因、特点等,以期对义庄研究有所补充。关键词:《宋史》;义庄;范仲淹一、《宋史》成书始末及其价值宋朝史学的成就,除了大型通史、志书、类书、金石学著作的大量修撰外,重视当代史的研究与当代史书的编纂,是其史学成就的重要方面。宋朝初建,即着手建立完善的修史机构修撰本朝史。官修当代史

    青年时代 2018年3期2018-03-06

  • 黔南义庄 渝黔古道旁挥之不去的迷雾
    鬼”事多说起黔南义庄,第一次闻之大名要追溯到小学三年级,那次跟爷爷去南山还愿,归来突遇暴雨,天黑走错了道,阴差阳错突见一道朝门,本想嚷嚷进去避雨,谁知被爷爷拽着往前使劲赶,还叮嘱我“千万不要往里看,小孩子火眼低,会看见不该看见的东西,如果听到后面有脚步声也千万别回头。”吓得我至今还记得。爷爷说这是死人住的客栈,活人怎么能进去呢?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外地人来重庆谋生计,“翘辫子了”(去世)哪怕再艰险也要托人运回家乡安葬,路途遥遥总要过夜,于是活人住客栈,死人

    城市地理 2016年11期2017-11-02

  • 江南义庄及其文化遗产
    李湘云“义庄”是宋代以后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源自于宗族制,表现为同族救济,旨在安定农村、化解社会矛盾、巩固国家统治。北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范仲淹在其家乡吴县(今江苏苏州)置义田、办义塾,救恤族人,开中国义庄之滥觞。一、义庄的出现及江南乡绅的社会救济观中国义庄始出苏州,兴盛江南,有其土地和宗法两方面的原因。1.就其土地因素而言,江南义庄是宋代土地制度改革的结果其一,中国自汉唐制定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土地法规,到宋代时被彻底改变,宋代“田制不立,不

    唯实 2017年9期2017-09-26

  • 清代妇女宗族养老保障研究
    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庄来实现对年老妇女和守节妇女的养老保障,其次是宗族内部个人针对妇女提供的生活与养老保障。清代宗族对妇女提供养老保障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而且宗族由于经济条件的缘故而导致不同宗族及地区的妇女养老保障存在差异性。故此,清代妇女宗族养老的整体保障能力并不强。清代 妇女 宗族 养老保障清代宗族制度盛行,各省特别是江南地方宗族组织更是普遍。宗族既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共同体,又是一个聚落而居的生活共同体。宗族的血缘关系带来的是祭祖及祭田等社会内容,

    兰台世界 2017年9期2017-03-11

  • 清代苏南宗族义庄的庄正研究
    龙清代苏南宗族义庄的庄正研究王志龙清代苏南的建庄者不仅自为首任庄正,而且主持订立义庄规条对后继庄正的产生做出规定,推选庄裔或者族人继任庄正均比较常见,选用外姓者很少。庄正的权责利具有较高程度的统一性,必须为庄产的存续发展和义庄功能的正常发挥而工作。清代苏南义庄虽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庄正制,但仍处于不断发展中,为民国时期进一步向集体领导下的个人负责制转型奠定了基础。清代苏南庄正的经营管理取得了比较好的绩效,优先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成功的关键。义庄;庄正;庄规

    社会科学 2016年5期2016-12-03

  • 议范氏义庄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
    张梦然议范氏义庄精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张梦然范仲淹创建的范氏义庄,作为一种创新举措,体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忧乐观思想,以及舍己为人、关爱族人、勤俭持家的美好品德。他的这一创新性举措不仅在家族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影响深远,而且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引借鉴作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的影响,借鉴义庄精神,亦是有所收获的。范氏义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借鉴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喜欢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纳入其中,使其内容不断丰富和完善。

    长江丛刊 2016年34期2016-11-26

  • 钱穆:义庄制度下的江南望族
    邓晓燕钱穆:义庄制度下的江南望族邓晓燕在苏州北面与无锡东南之郊的水网相接处,有一处被清代诗人杜汉阶赞“绝妙烟波万叠图”的湖泊,叫做“鹅湖”,亦叫“鹅肫荡”。鹅肫荡东接望虞河,西通太湖,可谓水路通便,环境秀美。在荡南边的口子上,存有一处古镇,名曰荡口。因其为苏锡之郊的重要商埠,商业发达,故素有“小苏州”“银荡口”之美称。闻名海内外的史学大家钱穆,就是在这个悠悠古镇上度过年少时光的。一、钱穆的幼年生活耄耋之年的钱穆先生在《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回想起自己幼年

    苏州杂志 2016年4期2016-11-24

  • 北洋时期政府对义庄的态度 ——以1912—1927年苏南地区义庄为例
    )北洋时期政府对义庄的态度 ——以1912—1927年苏南地区义庄为例戎宗柳李书卿潘昱婵周雪曼 (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北洋时期,义庄的创设者既是地方宗族的代理人,又是政府意志的传达和执行者。义庄在政府功能的补充上,对维护社会治安、政府税收、基层教育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政府愿意让渡部分权力,支持义庄的发展,实现民间与政府的合作,进而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的稳定。北洋时期政府义庄义庄①是始于北宋时期,兴盛于明清之际的广泛存在于我国南

    文教资料 2016年17期2016-03-16

  • 首席官商的家族财富管理策略及其启示
    的动息存本和愚斋义庄机制盛宣怀借鉴三井住友家族“不分家产已历数百年,家有议会,会有宪法,子孙继承弗替”的做法,设立“动利不动本”的分家析产遗嘱,其中于1914年尝试设立至善堂地产总管理处,旨在建立遗嘱执行的组织机制。然而,盛宣怀逝世后不久,家族成员对遗嘱中的分家析产策略存在异议,故于1917年成立愚斋义庄,下设董事会和清理处,负责分家析产策略的重大事情商议和财产清理工作,经商议决定“仍应遵照遗命十成分派宗旨,除应还债务、应提公用结清外,所有家产以五成分派五

    银行家 2016年2期2016-02-22

  • 近三十年来范氏义庄研究简述
    近三十年来范氏义庄研究简述刘 思 瀚(苏州大学 社会学院,江苏 苏州215004)近三十年的范氏义庄研究中,研究者着眼于从政治史、宗族史、制度史、思想史、慈善史等方面重新解构范氏义庄,其中不乏力作。但研究者并没有把范氏义庄研究从范仲淹研究和义庄义田研究中独立出来。近年来,随着史料的不断丰富,将范氏义庄作为个案,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成果开始出现,这也体现出范氏义庄的研究价值有增无减。范氏义庄义庄;范仲淹;研究综述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有感族中

    泰山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2-13

  • 江上渔者
    乡购置良田,设立义庄。在他的影响下,范氏后人都在义庄慈善事业上不断投入钱财和精力,完善义庄规矩。直到清末宣统年间,义庄仍然有田产五千多亩。范仲淹生前乐善好施,但他去世时却没有新衣入殓。这样的人,能忘却自身的富贵利达,能放弃感官的享乐,但对仁义忠信的追求,永不泯灭。(张瑞利)

    月读 2015年6期2015-06-08

  • 义庄社会保障模式的变迁及意义
    475000)论义庄社会保障模式的变迁及意义◎张亚玲(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开封475000)早期义庄暗含着一种朴素的平均主义社会保障理念,这使得其保障性质更偏向一种普遍的宗族福利。明清时期义庄大量出现,其保障性质也从宗族福利转向更具公平性的救贫济穷,同时,义庄的保障内容也更加丰富,在为族人提供生活、养老及教育保障的基础上,推行道德教化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在古代,义庄保障相对于官方保障模式的被动性、季节性而言,更显示出主动性、全面性和常态化。在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4-10

  • 从苏州碑刻看清代的义庄制度
    ,许多宗族建立了义庄并制定了相关规约,以便更好地维持贫苦族人的基本生计。这种救济制度颇似现代西方的家族基金制度,但同时又具有中国传统社会的自身特色。通过解读义庄发源地苏州地区现存的碑文可以看出,义庄制度大致分为义庄的建立、义庄的管理与义庄的职能等三个方面。同时,清代的义庄制度已经较为完善,在壮大宗族规模、维护宗族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7931(2015)02-0067-04收稿日期: 2015-01-11基金项目: 北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2015-04-10

  • 20世纪以来的宗族义庄研究
    0世纪以来的宗族义庄研究李学如(淮北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摘要]义庄肇始于北宋,兴盛于清中后期,在土改运动中衰熄。作为传统宗族社会的赈恤组织,义庄关涉绅权、族权、庄产运营、族内救助、社会控制等诸多环节。20世纪上半期,中外学人开始涉足这一领域;新中国成立后,族产被界定为封建制度的核心要素,国内义庄研究一度中断;直至80年代始,义庄问题才引起学界的持续关注。目前,学界对义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义庄的功能、性质、兴盛缘由、地理分布等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2015-03-29

  • 浅析清代宗族在义庄建立中发挥的作用
    的时期,同时也是义庄发展的鼎盛时期,宗族在义庄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也是宗族自治性的一种表现。清代宗族在义庄建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数量、建立目的和规条的制定这三个方面,由宗族建立的义庄在发挥社会救济作用的同时也具有救济对象范围小和管理人员以权谋私的局限性。收稿日期:2015-05-24作者简介:宋晨静,女,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义庄起源于北宋,北宋范仲淹建立的范氏义庄是第一个范例。到了南宋,随着理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3-20

  • 荡口古镇 江南福地富乡
    街、华氏始祖的老义庄、楠木厅、三公祠、会通馆、珍贵历史遗迹有思泉亭、步弓刻石、植福祠戏楼等,还修缮了千虑桥、积善桥等28座古桥。荡口古镇,福地富乡,人文荟萃,钟灵毓秀。江南第一义庄在《二十四孝》故事里,孝子丁兰有感于羔羊跪乳和乌鸦反哺的情形,对自己未能趁父母健在时尽孝而痛悔不已,并越发思念已故的父母。于是,丁兰就用木头雕刻出父母的形象,放在家中堂上敬奉。丁兰的故里相传正是古称丁舍的荡口。义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由某一姓氏家族创办的慈善机构。“义”即义举,为

    百科知识 2014年18期2015-01-27

  • “伪善”还是“保族”:宗族义庄性质探究
    、养老之用,称为义庄。后世竞相仿效,逐渐盛行。从其肇始至新中国土改运动中消弭,义庄前后存续约九百年左右的时间。对于一个有如此旺盛生命力的基层社会组织,如何定性,向为学界所关注。一则认为义田是宗族共有财产,义庄为赡族组织;[1]9而更多的学者视其为消极、落后的东西,认为义田为“豪绅地主控制下的带有宗族血缘性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由它形成更为落后的封建土地关系”;[2]67义庄是地主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立的一种“伪善的名目”;[3]236是“掩盖土地兼并、瓦解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01-04

  • 愚斋义庄案中的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
    王志龙愚斋义庄案中的政府与民间慈善组织王志龙1927年11月,盛宣怀子女违背庄规分析家族愚斋义庄财产引发纠纷,江苏省政府企图乘机将善产据为己有,但是在中央政府的干预下失败。善产最终被中央政府收入囊中,义庄随之寿终正寝。南京国民政府改变了自北宋以来政府通过监督保护实现义庄自主经管和发展的一贯政策,以保护之名行掌控之实,对义庄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社会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监管,但是政府必须遵循通过监督实现保护的基本原则。愚斋义庄;慈善财产;政府;侵夺上

    南京社会科学 2014年9期2014-12-04

  • 慈善家范仲淹首创“范氏义庄
    活,毕生致力于办义庄、兴义学,解人之难,使之安居乐业,或受良好教育。范仲淹少年时,在长白山醴泉寺(今山东)读书,“日作粥一器,分为四块,早暮取二块,断整数茎,入小盐以啖之。”冬夜读书,为振作精神,以冷水沃面。虽然“人不能堪”,而“仲淹不苦也。”后来他前往应天府(今河南),在应天书院(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师从戚同文,继续“苦心劳形”,“五年来常和衣就枕”,“读书累年不解带。他曾立下不能当良相,即当良医的志向”。他说“能及大小生民者,固为相为然”;“在下而能及

    慈善 2014年5期2014-10-09

  • 从苏州碑刻看清代社会保障体系
    碑刻;社会保障;义庄;行规;善堂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经济富庶之地。雄厚的物质基础与优越的文明积淀的相互作用,使得苏州往往在各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得风气之先。根据碑刻史料的记载,明清时期的苏州地区已经拥有了中国古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体系。他们分别是基于血缘的宗族保障机制,基于业缘的行会保障机制以及基于地缘的城乡保障机制。这些机制“三位一体”,共同维系了苏州本地百姓的基本生计,同时也带来了苏州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并进一步推动其发展。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07

  • 义庄:宗法一体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样本
    有着密切的关联。义庄制的创立是中国宗族史上具有补旧开新意义的关键环节,对范氏义庄这一典型样本的运作模式进行深入剖析,或可窥见帝国时代中国国家治理逻辑和治理体系的某些至关重要的面相。一、家源哲学与宗法一体化国家治理体系在古代中国,国家与个人之间还有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间阶层,即宗法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是社会团结的天然纽带,但也有其封闭性,有着难以大规模扩展的坚硬外壳,因此,以之为纽带而建立的组织的大小一般有着天然的界限。外国历史上,宗法组织与国家组织一般来说是互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4-01

  • 常州盛氏拙园义庄研究
    097)一、拙园义庄的建立与发展义庄,从狭义上来说,是指收藏义田田租,并以之分给族人的建筑物;而广义上的义庄则是包含义田以及赡养宗族的组织及设施,甚至包括祖墓、义冢、祠堂、庄屋、义塾等①。拙园义庄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创建者为盛康,系盛隆之子,盛宣怀之父。本文对拙园义庄的探讨,主要是从广义的角度出发。拙园义庄建立之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为苏州范氏义庄的重要影响。宋皇佑二年(1050年),范仲淹在苏州吴县捐助田地1000余亩设立范氏义庄,旨在敬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4年1期2014-01-16

  • 宋代宗族义庄述论
    35000)北宋义庄的出现,是宗族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学界关于宋代义庄的研究,多集中在范氏义庄的个案上。如Denis Twitchett从社会史的角度立论,着重叙述范氏义庄管理方式的演变;[1]近藤秀树梳理了范氏义庄的发展变迁;[2]伊原弘介对范氏义庄的租册展开讨论;[3]陈荣照就范氏义庄建立的思想基础及其影响进行申论;[4]廖志豪、李茂高则论述了义庄的建立与范仲淹个人因素之间的关联。[5]目前,学界对两宋义庄进行整体论述,尚显薄弱。①宋代义庄兴起的原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6期2014-01-05

  • 明清以来苏州义庄浅析
    重要的地方组织。义庄是宗族的重要机构,对族人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义庄始于北宋时期范仲淹创设的范氏义庄,到明清时期,义庄有了较大发展,但整体发展不平衡,江南地区由于经济、文化发达,故义庄十分兴盛[1]54-55,晚清时,苏州成为江南义庄最集中的地区[2]160。学界对义庄研究已取得较多的成果①有李文治、江太新的《中国宗法宗族制度与族田义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张研的《清代族田与基层社会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冯尔康的《论清代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6期2013-08-15

  • 盛宣怀愚斋义庄遗产风波
    郦千明盛宣怀愚斋义庄遗产风波文·图/郦千明1928年8月29日,《申报》在社会新闻版头条刊登《女子承继遗产问题》一文,称清末洋务运动主将、邮传部尚书盛宣怀的七女儿盛爱颐,以兄弟辈分析遗产不遵守现行法律,按男女平等办理,已延请律师,正式向法庭起诉,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这则消息传开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因为按照中国传统的析产办法,父母的遗产一般都由儿子继承,女儿无论是否出嫁均无权参与分析。民国以后,提倡男女平等,法律明文规定未出嫁的女子也有继承权,不过真正

    检察风云 2012年24期2012-07-07

  • 林氏义庄与板桥林家
    直为之操持的林氏义庄也不得不在战火中宣告终止。旅沪期间,他曾赋《消寒书感》,诗云:“客中莫问家何在,海外徒闻战未休”,于伤时忧国之中也流露出对林家祖传善业未竟的遗憾。因为对林尔嘉来说,祖上薪火相传的林氏义庄到他手里已传承了四代人,走过了116年。当年,林尔嘉的曾祖林平侯16岁时便远渡台湾,以经营稻米起家,积累了丰厚的家业,在桃园、宜兰、台北等地拥有庞大的地产。但致富后的林平侯却难以排遣日益浓厚的乡愁,无时不想念家乡亲族。他决意仿效北宋名臣范仲淹创设义庄的善

    环球慈善 2009年7期2009-12-07

  • 义庄”与社会保障
    地,建立了“范氏义庄”。他亲自订立章程。规定义庄的收入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范氏子孙。此后,经过历代范氏子孙的屡次捐献,到清朝宣统年间,范氏义庄公有“义田”5300多亩,并且运作良好。在范仲淹制定义庄规则的时候,苏州范氏子孙数量还不多,仅90多人,因此,范氏义庄的资助是人人有份,公平对待,属于小范围的普遍福利。到清朝,由于范氏后代数量增多,义庄的资助主要针对特殊对象,例如家庭贫困者、寡妇、上学、结婚、丧葬等。因此,人们也把范仲淹称为中国最早的慈善家,或者最早建立

    中学生百科·悦青春 2009年12期2009-07-21

  • 义庄”:创建现代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模式的重要参鉴
    角分析我国古代以义庄为载体的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模式得以成功运行的原因、实践及历史进程,目前在农村养老形势严峻、家庭养老模式独木难支的情况下,以NGO形式开展现代农村家族邻里互助养老可以成为多支柱农村养老模式中重要的一极,这将有利于激活和培育乡土社会中的社会资本为农村养老事业服务并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和社会和谐。关键词:人口社会学;社会资本;农村养老模式;家族中图分类号:F323.89文章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09)04-0019-0

    理论导刊 2009年4期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