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石

  • 少年气、书生气、英雄气 ——浅谈苏醒在甬剧《柔石桥》中的表演特点
    士”中,就有包括柔石、李秋实、胡也频、冯铿、殷夫在内的“左联五烈士”。这,是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前后,上海及全国舞台涌现出一批以“龙华二十四烈士”“左联五烈士”为主题的作品。相比之下,由宁波演艺集团出品、宁波市甬剧团演出的甬剧《柔石桥》与观众见面较晚。然而,尽管众多珠玉在前,用柔石家乡剧种(柔石籍贯浙江宁海)演绎的《柔石桥》依旧体现了鲜明的剧种特点和思想追求。与此前同类题材慷慨激昂、热血磅礴的进行曲风格不同,甬剧《柔石桥》更似一段清新隽永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5期2024-01-31

  • 对付网暴,苏格拉底有妙招
    想谈点“心法”。柔石的《日记》记载了鲁迅教他的生存之道:“人应该学一只象。第一,皮要厚,流点血,刺激一下,也不要紧。第二,我们强韧地慢慢地走去。”我觉得,这既是鲁迅对柔石的教诲,也是鲁迅的自勉自励。在舆论场中,鲁迅可谓身经百战。结果如何?几乎是百战百胜,但也伤痕累累。鲁迅的母亲很心疼自己的儿子,说他是实在气极了才骂人的。骂人是很伤身体的。苏格拉底因为经常与人辩论而常常受到别人粗野的对待,他却处之泰然。有一次他被人踢了一脚,他默默地忍受,并对露出惊讶表情的人

    检察风云 2023年16期2023-09-05

  • 从沪剧《早春》到甬剧《柔石桥》
    大胜利召开,纪念柔石诞辰120周年,以及宁波甬剧团成立70周年,编剧马凌姗将沪剧《早春》剧本修改为甬剧《柔石桥》,仍由我导演此剧。作为原创剧目上演。两部作品均取得了不俗的反响,成为两家院团的保留剧目至今仍在持续演出,我十分荣幸有此经历,值得总结经验。《早春》和《柔石桥》都是为重大节点而选题创作,以“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为主人公,展现柔石从家乡宁海出走到上海的历程,他从一位向往光明的书生成长为敢于斗争的革命者,直到英勇就义。两版剧本的文本创作并无根本性的差别

    上海艺术评论 2023年3期2023-07-26

  • 柔石与鲁迅》
    文艺出版社 出版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牺牲时只有29岁。本书讲述了20世纪20年代末,柔石在上海师从鲁迅的900天里,师徒间独特的“传道,解惑,授业”历程。全书由柔石的“臺州式硬气”、师从鲁迅在上海、成立左联是功臣、《萌芽》编辑人、文学创作新突破等13个章节组成。作者多次来到柔石故乡宁海实地考察,结合大量文史资料,还原了柔石的成长环境。全书角度新颖、史料丰富、生动感人,是柔石与鲁迅关系研究的新成果、新突破。

    红岩春秋 2023年5期2023-06-04

  • 柔石小说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泛传播,左翼作家柔石青年时代即受到人道主义思想影响。本文以“对爱情与个人幸福的追求”“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博爱同情”“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三个层面分析柔石小说中所蕴含的人道主义精神,顺着柔石小说创作艺术逐渐成熟的道路,认识柔石作为一个人道主义者对被侮辱与被欺凌的中国劳动人民的爱与同情,体会他作为动荡不安时代有理想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关键词】柔石;“五四”文学;人道主义;左翼作家【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今古文创 2023年10期2023-05-30

  • “红色恋人”柔石与冯铿
    □ 丁言昭柔石与冯铿(木刻画,作者:戎戈)1931 年元旦,柔石(原名赵平福,后改名平复)与冯铿(原名冯岭梅)公开同居,周围的同志都把他们看作是夫妇。1947 年,林淡秋(曾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即“左联”常务委员、组织部长,解放后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文艺部主任)在《忆柔石——纪念柔石遇难十六周年》一文中,几次把冯铿称作柔石的爱人,“他搬到一个比较适当的房子里,同他的爱人冯铿住在一起”。1930 年10 月20 日,柔石给冯铿当时的另一半许峨,写了一封信,

    中外文摘 2022年20期2022-12-17

  • 《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语言特色探析
    亚红1931年,柔石等五位左联青年作家被捕入狱,后被反动派秘密杀害。消息传出,举国震惊。为纪念五位烈士,鲁迅特别创作了《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作者通过回忆五位烈士生前的事迹,赞美了他们敢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在文章中,鲁迅先生运笔如刀,以犀利的言辞揭露了反动派残害革命者的恶行,表达了对五位爱国青年的怀念。下面,笔者就谈谈《为了忘却的纪念》的语言特色。一、冷峻凝重在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年代,反动派势力猖獗。进步势力和革命青年频频遭受打压,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22年4期2022-06-23

  • 《为奴隶的母亲》中“离心结构”的解读
    影响又相互分离。柔石于1930年1月20日所作的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以白描的手法速写出了农村的恶风恶俗以及生民的愚昧冷漠,以两个阶级的二元对立的格局展现出封建思想统治下的众生相,锋芒直指剥削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压迫。但细读文本,却发现作者有意塑造了困窘的人物与悲观的结局,其意义已超脱二元对立的结构,而向背后的思想文化层次发掘。这种文本内部与社会意识形态所产生的不同步性,便可作为“离心结构”来进行解读。要探寻这种结构,就要把握作者创作的意识形态环境、受到的

    南方论刊 2021年5期2021-12-31

  • 意识形态话语与人性化的关怀
    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颇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作者以一个母亲被损害、被压迫的不幸经历反映了流传已久的“典妻”陋习给旧社会底层人民造成的创伤,揭示了女性在这场交易中的悲剧命运。意识形态话语在《为奴隶的母亲》这篇小说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柔石通过刻画封建男权、封建阶级以及封建思想观念对女性的压迫道出了旧社会女性的悲哀。与此同时,柔石也没有仅从意识形态话语出发而抛弃对人性的体察,在人性化的关怀视角下,小说所讲述的母爱悲剧具有更加真实而又感人的力量。关键词:柔石 《为奴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1年11期2021-11-30

  • 真实而诗意地走过柔石的心路历程
    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真实事迹的大型原创沪剧《早春》。在戏中,我有幸扮演了男主角柔石。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有了这段表演经历,我可能不会关注中国早期革命的历史。但自从接了这个戏之后,我便不由自主地深入其中,越探究越入迷。这就是演员拿到好剧本的状态,越琢磨越有味道,表演起来也很有味道。整个排演期间,我都一直在思考如何深入剧本、深入角色,把人物演得更加真实。从一开始,我就非常喜欢《早春》的剧本,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柔石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说过什么

    上海戏剧 2021年4期2021-08-14

  • 柔石故居(纪念馆)
    辑/杨亮(图1)柔石像。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现代革命青年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同办“朝花社”。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左联”执委、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1931年被杀害于上海龙华。鲁迅曾写《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悼念他和其他死难同志。柔石的代表作有《二月》《为奴隶的母亲》。《二月》出版后,被译为英、德、法、印地、泰等文字流传国外,成为中国小说中有世界影响的作品

    宁波通讯 2021年12期2021-08-07

  • 鲁迅的红色朋友圈
    31年2月7日,柔石、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等左联五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鲁迅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刊印《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两年后,他又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切悼念牺牲了的年轻战友。在左联五烈士中,和鲁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柔石,他是鲁迅“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鲁迅对自己心目中的柔石进行了一个总体的评价:“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柔石初到上海时,经济拮据,

    党史纵览 2021年5期2021-06-06

  • 鲁迅的红色朋友圈
    31年2月7日,柔石、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等左联五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鲁迅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刊印《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他还写成《黑暗中国文艺界的现状》一文,交给史沫特莱,请她翻译成英文,并设法在外国发表。史沫特莱很为鲁迅的安全担忧,但鲁迅说,这几句话是必须说的,中国总得有人出来说话!两年后,他又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切悼念牺牲了的年轻战友。在左联五烈士中,和鲁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柔石,他是鲁迅“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

    华声文萃 2021年4期2021-04-29

  • 因缘而生
    是宁波人,不如写柔石试试吧。如果说,罗怀臻老师的引导鼓励和甬剧《典妻》对我的影响是我最初决定选择这个题材的缘由,那么,当我开始查阅柔石生平事迹材料时,不禁感叹创作者与作品之间确有奇妙的缘分。柔石被枪决于上海龙华的那一天,是1931年2月7日的凌晨。而五十七年后的同一天、同一时辰,我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柔石牺牲时年仅29岁,而当时同样29岁的我正尝试着用戏曲的方式走进另一个29岁年轻的生命;我先生是宁海人,与柔石同乡,他家的老宅离柔石故居很近,听家人说,故居门

    上海戏剧 2021年2期2021-04-16

  • 沪剧早春
    士之一吴素瑛  柔石妻冯  铿  柔石革命战友、知己,左联五烈士之一卢大川  柔石在宁海中学的同事,实为中共地下党员朱三爷  宁海县城老秀才春宝娘、阿四、房东、青年甲、青年乙、国军军官、宪兵、狱友等序幕[1931年2月7日夜。上海。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龙华监狱。[暗夜,寒风呼啸,隐约现出监狱轮廓。[铁牢打开,传来镣铐拖动的声响。[柔石等二十四人上。柔  石  你这是要带我们到哪里去?[幕内狱卒的声音:“大作家,莫要紧张,自然是送你们到好地方去了。你看,一直

    上海戏剧 2021年2期2021-04-16

  • 鲁迅的红色朋友圈
    31年2月7日,柔石、李伟森、胡也频、殷夫、冯铿等左联五作家被国民党秘密杀害。鲁迅冒着生命危险,秘密刊印《前哨》纪念战死者专号。他还写成《黑暗中国文艺界的现状》一文,交给史沫特莱,请她翻译成英文,并设法在外国发表。史沫特莱很为鲁迅的安全担忧,但鲁迅说,这几句话是必须说的,中国总得有人出来说话!两年后,他又写了《为了忘却的记念》,深切悼念牺牲了的年轻战友。在左联五烈士中,和鲁迅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柔石,他是鲁迅“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9期2021-03-10

  • 文人情怀 红色筋骨
    华监狱,革命烈士柔石的一生在舞台上徐徐展开。伴随着“燕啊燕,飞上天”的江南小调,更有一气呵成的铿锵唱词久久回荡在舞台上:“平福柔石我是谁,这一问往事历历从头言……欲以教育救家国,试将文章作利剑……我要紧握手中笔,写下这世道不公不正、不智不信、不忠不孝、不廉不耻、不勇不仁、不法与不义,把柔石名写在天地间,写在天地间。”10月,上海文慧沪剧团于成立10周年之际的转型之作、大型原创沪剧《早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上演。据悉,《早春》是今年上海民营院团唯一一部原创作

    上海戏剧 2020年6期2020-12-14

  • 为了呼应与回答的纪念 ——评沪剧《早春》
    《早春》的主人公柔石是一位从文化战线走上革命道路的青年人,年仅29 岁的生命中留下了40 万字的文学著作和译作,不少作品来源于他身边发生的故事,也有他自身的经历。为那些“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而书写成为他未完成的使命。因此,以沪剧表现柔石这个人物的创作构思,潜在地蕴含了通过舞台艺术再现文学艺术从而塑造人物的多层嵌套结构。柔石的脾性与作为和他作品一样,在散淡中沉稳地积蓄着爆发力。如何在两个小时的舞台时间里聚焦这些特点,过渡流畅衔接有力最终产生现场的感染力,是非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5期2020-11-06

  • 另辟蹊径的红色戏曲创作方式
    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为主人公,艺术化地呈现了他短暂生命中的革命生涯,折射出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历的残酷岁月。从选材而言,以柔石入戏容易“费力不讨好”。首先,柔石的一生早已记录在档案中:像当时许多有为的青年一样,他满怀迷茫,离开家乡,寻找希望,从事革命事业,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却不幸被捕牺牲。从创作的角度来看缺少悬念,戏剧性不强。其次,柔石是个多情才子,他与革命同志冯铿之间存在暧昧情愫,并肩作战共同牺牲,在主旋律创作中不

    上海戏剧 2020年5期2020-10-14

  • 柔石小传
    书他把名字改为“柔石”——柔韌之石,也有骨头步入师范学校适逢五四运动参加晨光社写诗作小说捧读《新青年》推崇新文化把印有西洋人的杂志寄给亲友人们都以为他疯了干脆将首本小说集命名为《疯人》这位瘦弱的青年手握一支秃笔只身闯荡京城旁听鲁迅课堂目睹窗外凶险大革命失败流落上海,生活困顿人们窃笑庸碌无为者莫如柔石所幸知遇鲁迅合伙吃饭,创办朝花社译介现代美术和木刻艺术接管《语丝》工作出长篇小说《二月》人们颔首,刮目相看以为鲁迅事业同道者随后筹备“左联”写下《为奴隶的母亲》

    青海湖 2020年7期2020-09-10

  • 迟春暮寒话二月
    今,上海越剧院将柔石小说《二月》搬上舞台,亦是对本剧种传统的赓续。柔石在鲁迅的眼里,是“中國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先驱”。然而,柔石之所以伫立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终究还是因其作品本身的文学意蕴和人文价值。尤其是中篇小说《二月》,塑造了一个在阴冷幽暗的社会里犹豫彷徨,苦闷寻求未来的知识分子形象。描绘了旧制度下普遍的人生状况和遭遇,揭示了被压抑被蹂躏的人性试图挣脱苦难的心理。作品问世于九十年前,在柔石成为“左联”战将之前,却文学乃至诗意地诠释了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

    上海艺术评论 2020年3期2020-08-28

  • 从杭州到上海:浅论城市与柔石
    .杭州:初试牛刀柔石,1902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宁海关西方祠前。在家乡接受了基础教育后,1918年夏考入位于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杭州,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自夏商周开始经历朝历代的发展,杭州水运便利,商业繁荣。因甲午战败,成为日本通商商埠,资本主义的入侵和改革运动的兴起,使其逐渐步入近代化、现代化的进程。走进杭州,步入一师,柔石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的氛围。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他秉持着坚定的求学态度:“于身体则晨昏谨慎,饮食适

    文学教育 2019年20期2019-11-27

  • 柔石等36名共产党人被捕之谜
    蒋介石下令枪杀,柔石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这一次大逮捕使党的损失惨重,而其中有些谜团至今还没找到答案。36名共产党人被抓,谁是告密者 1931年1月17日,潮湿阴冷的上海难得出现了一个好天气。下午两点刚过,英租界工部局的几辆警车突然开到了上海三马路东方旅社(现汉口路613号),大批警察从车上跳了下来,直扑31号房间。不一会儿便从里面押出了柔石、冯铿、殷夫、胡也频、林育南、苏铁、李求实、刘后春8人。然后设下埋伏、留下卧底,将8人押上警车,呼啸而去。整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19年11期2019-09-10

  • 从杭州到上海:浅论城市与柔石
    代性的文人名士,柔石便是其中之一。柔石曾长期在杭州就读和从事教学工作,由于革命浪潮,被迫辗转到上海谋生,此后全面转入文学创作和编辑。成长与蜕变的进程中,这两地给柔石的生命打上了最重要的两个印记。关键词:城市 杭州 上海 柔石一.城市与文化城市一词,由“城”和“市”共同组成。“城”本指都邑周围用作防御的墙垣。“市”指商品的买卖与交易或交易的场所。关于城市的产生,学术界有三种说法,防御说、集市说、社会分工说。可以简要地认为,随着城中人口的聚集增加,使得交易更加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7期2019-08-24

  • 柔石早期作品研究
    摘 要:柔石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开始接受人道主义思想的。“五四”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以个人本位主义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随着五四运动的退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形势的高涨,柔石逐渐理解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本文对柔石早期的作品进行了研究,无论时他的小说《疯人》《旧时代之死》,还是《摧残》《六月的赐惠者》《没有人听完她底哀诉》《人鬼和他底妻的故事》等,其中都彰显着以“自由 平等 博爱”为主张,要求个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8年6期2018-10-21

  • 鲁迅与他情同父子 87年前柔石牺牲始末
    月7日,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五位年轻的左翼作家,在密集的枪声中,倒在了位于龙华的上海警备司令部。自1月17日起,几天时间内上海滩几十名共产党员被抓,24名共产党员几乎不经审讯就被蒋介石下令枪杀,柔石就是其中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这一次大逮捕使共产党损失惨重,而其中有些谜团至今还没找到答案。谁是告密者?1931年1月17日,潮湿阴冷的上海难得出现了—个好天气,久违的阳光从浓浓的乌云里终于露出了一个脸。下午2点刚挝,英租界工部局的几辆警车突然开到了上

    北广人物 2018年7期2018-09-26

  • 柔石式的阶级批判
    :在左翼文学中,柔石的作品独具特色,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单纯的阶级批判,具有深刻意义。本文就以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为例,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从女性悲剧、国民性批判、审美意识形态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柔石的作品。关键词: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女性悲剧 国民性批判 审美意识形态《为奴隶的母亲》是柔石创作的最后一篇小说。小说以民国初年的浙东农村为背景,以被出典的妇女为主要人物,在时跨三年的叙事时空中,冷静叙述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悲惨故事,构建起一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8年4期2018-05-08

  • 迷惘的追梦者
    的形象。关键词:柔石;《二月》;萧涧秋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4-0001-02一、作者及《二月》概述柔石,生于1902年,浙江宁海人,原名赵平复。1928年柔石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1929年在鲁迅的推荐下,继任《语丝》编辑。1930年2月,同鲁迅等人发起成立“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后,柔石被选为执行委员,后任常务委员、编辑部主任,主持“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月刊的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8期2017-09-22

  • 爱如朝花,明媚芬芳
    929年的春天,柔石在上海初遇冯铿时,便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冯铿长得娇小玲珑,梳着齐耳短发,她明眸如水,聪慧美丽,浑身散发着光芒。而柔石是一名文弱书生,身穿一袭长衫,说起话来慢条斯理。那一刻,柔石清醒地意识到,他爱上了这个女孩子,只是,自己有资格爱她吗?柔石是浙江宁海人,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柔石虽然接受的是新思想,但家中观念守旧,早早为他订下婚约。1920年,他与一位目不识丁的吴姓姑娘结了婚。没有共同语言的婚姻,如同枷锁桎梏着柔石,于是他离开家,一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7年7期2017-07-24

  • 魅力细节
    扶1928年夏,柔石来到上海见到仰慕已久的鲁迅,二人一见如故。鲁迅为柔石安排了住处,还邀请他吃饭。柔石视力不好,但无论是同鲁迅一起外出,还是在路上碰到,柔石总要主动搀扶先生。先生呢,虽然腿脚未有任何不便,但从不推辞。学医出身的先生知道柔石近视得厉害,他是怕路上的坑洼磕绊了柔石才接受“被搀扶”,这样先生就可以“引导”着柔石躲开脚下的障碍。这个原因,先生从未说破,只是在纪念柔石的文章中一语带过。上海闸北的老旧弄堂,见证了这一对忘年交一次次相扶走过。(文/张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6期2017-05-16

  • 从《祝福》到《二月》:论鲁迅对柔石创作的影响
    二月》:论鲁迅对柔石创作的影响⊙吕 成[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81]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中国文学史贡献了祥林嫂这一经典的女性形象,写出了封建流毒和人心的麻木对一个女性的戕害究竟到何种程度,同时《祝福》也写出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软弱逃避,怯于面对陈旧的社会现实。而柔石的小说《二月》中,同样写到了这两类人物,并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比《祝福》更为细致、着重的刻画,试图引导读者寻找出文嫂死亡的真正原因。从《祝福》到《二月》一前一后的两篇同类题材的小说,并联系

    名作欣赏 2017年9期2017-03-11

  • 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分析
    敏试评蓝棣之对柔石《二月》的症候式分析杨 敏蓝棣之运用症候分析的方法对柔石的《二月》进行了重新解读,通过分析主人公萧涧秋眼中两种不同模型的女性与其的关系以及作品标题的含义,认为主人公萧涧秋的行为动机都是出于对小女孩采莲的爱。其眼光确有独到之处,观点使人耳目一新,但同时笔者以为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二月》 蓝棣之 症候式分析蓝棣之在《现代文学经典:症候式分析》一书中运用症候分析的方法对若干著名的现代文学著作进行了独到而精妙的重新解读,十分受学界的重视。尤其

    文学教育 2017年31期2017-02-09

  • 两岸文学中的“典妻”书写
    ,许杰、邰静农、柔石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以典妻现象为题材的小说;20世纪60年代,台湾作家王祯和创作的《嫁妆一牛车》也涉及了典妻现象。本文就创作背景、典妻的原因、卑微人物的屈从与隐忍、他人的道德评判,以及作者的人道主义关怀等方面,以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为例,探讨两岸文学中的“典妻”书写。关键词:柔石 王祯和 “典妻”书写“典”即“租”,“典妻”就是因各种原因把自己的妻子租赁给别人,属于一种契约婚姻,这在封建时代的江浙农村地区最为盛行。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6年12期2017-01-21

  • 《为了忘却的记念》赏析
    五位作家(白莽、柔石、胡也频、冯铿和李伟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国民党杀害的。1933年,鲁迅先生满怀满腔悲愤,写下了情深意切的纪念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它是战斗的檄文,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左联五位作家的滔天罪行;它也是一座艺术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鲁迅把文章的题目拟为《为了忘却的记念》,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既然“纪念”,又“为了忘却”,这该怎样理解呢?文章的开篇交代了写作的目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义。“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12期2016-12-27

  • 多情唯有托相知
    做人与处世》遇见柔石前,冯铿不喜修饰,眼光犀利,行动利落,一手文字如刀似剑,直指她深恶痛绝的不平世界。她从不把自己当女人,而是当成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战士。可遇见柔石,她只瞟了几眼,那天然卷曲的头发,躲在细边眼镜后面的近视眼,浓重的乡音,竟无端地让她的心柔软起来。当他那略带忧郁的眼睛看向她时,她的心如同被电流击中,一扇门应声而开,春花秋月泛滥开来。这种难以描摹的情愫,于冯铿是陌生的。她二十多年的生命,所有的激情都给了她的信仰,她的革命事业。盛夏午后,蝉声如歌

    读书文摘·经典 2016年6期2016-09-18

  • 相扶
    1928年夏,柔石来到上海见到仰慕已久的鲁迅,二人一见如故。鲁迅为柔石安排了住处,还邀请他吃饭。柔石视力不好,但无论是同鲁迅一起外出,还是在路上碰到,柔石总要主动搀扶先生。先生呢,虽然腿脚未有任何不便,但从不推辞。学医出身的先生知道柔石近视得厉害,他是怕路上的坑洼磕绊了柔石才接受“被搀扶”,这样先生就可以“引导”着柔石躲开脚下的障碍。这个原因,先生从未说破,只是在纪念柔石的文章中一语带过。上海闸北的老旧弄堂,见证了这一对忘年交一次次相扶走过。(文/张希)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6年18期2016-06-14

  • 相扶
    希1928年夏,柔石来到上海见到仰慕已久的鲁迅,二人一见如故。鲁迅为柔石安排了住处,还邀请他吃饭。柔石视力不好,但无论是同鲁迅一起外出,还是在路上碰到,柔石总要主动搀扶先生。先生呢,虽然腿脚未有任何不便,但从不推辞。学医出身的先生知道柔石近视得厉害,他是怕路上的坑洼磕绊了柔石才接受“被搀扶”,这样先生就可以“引导”着柔石躲开脚下的障碍。这个原因,先生从未说破,只是在纪念柔石的文章中一语带过。上海闸北的老旧弄堂,见证了这一对忘年交一次次相扶走过。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17期2016-06-13

  • 多情唯有托相知
    来得猝不及防遇见柔石前,冯铿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她眼光犀利,行动利落,口齿伶俐,文字如刀似剑。她“从不把自己当女人”,是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战士。遇见柔石,他“那天然鬈曲的头发,那躲在细边眼镜后面的近视眼,那微驼的背,那浓重的乡音”,竟无端地让她的心柔软起来。当柔石那略带忧郁的眼睛看向她时,冯铿的心如同被电流击中,一扇从未开启的门,应声而开,春花秋月,雨丝风片,丝丝缕缕,妖娆柔媚地泛滥开来。这种情愫,于冯铿是陌生的。她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从未有过如此不能把

    莫愁 2016年1期2016-04-05

  • 多情唯有托相知
    施立松遇见柔石前,冯铿不喜修饰,眼光犀利,行动利落,一手文字如刀似剑,直指她深恶痛绝的不平世界。她从不把自己当女人,而是当成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战士。可遇见柔石,她只瞟了几眼,那天然卷曲的头发,躲在细边眼镜后面的近视眼,浓重的乡音,竟无端地让她的心柔软起来。当他那略带忧郁的眼睛看向她时,她的心如同被电流击中,一扇门应声而开,春花秋月泛滥开来。这种难以描摹的情愫,于冯铿是陌生的。她二十多年的生命,所有的激情都给了她的信仰,她的革命事业。盛夏午后,蝉声如歌。绿窗

    做人与处世 2016年3期2016-03-14

  • 柔石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10006)论柔石笔下的女性形象及其文化意义刘 鑫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摘 要: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由于其生存的独特时期和其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而引起我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很多人着重于研究柔石小说中的青年形象,即使是研究女性形象,也多是表现出柔石对女性悲苦命运的关注,并没有通过这种现象来进一步剖析这些女性悲苦命运的原因及其中透视出来的社会文化。笔者发现柔石对女性命运的高度关注和同情,尤其是下层女性包括一些母亲的生活和命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3-09

  • 《为了忘却的记念》赏析
    五位作家(白莽、柔石、胡也频、冯铿和李伟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国民党杀害的。1933年,鲁迅先生满怀满腔悲愤,写下了情深意切的纪念散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它是战斗的檄文,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左联五位作家的滔天罪行;它也是一座艺术的丰碑,高高矗立在我国现代散文史上。鲁迅把文章的题目拟为《为了忘却的记念》,看起来似乎有点矛盾,既然“纪念”,又“为了忘却”,这该怎样理解呢?文章的开篇交代了写作的目的,可以帮助我们理解题目的意义。“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

    中学语文 2016年36期2016-02-16

  • 多情唯有托相知
    来得猝不及防遇见柔石前,冯铿是一枚不折不扣的女汉子。她眼光犀利,行动利落,口齿伶俐,文字如刀似剑。她“从不把自己当女人”,是一个在刀尖上行走的战士。遇见柔石,他“那天然鬈曲的头发,那躲在细边眼镜后面的近视眼,那微驼的背,那浓重的乡音”,竟无端地让她的心柔软起来。当柔石那略带忧郁的眼睛看向她时,冯铿的心如同被电流击中,一扇从未开启的门,应声而开,春花秋月,雨丝风片,丝丝缕缕,妖娆柔媚地泛滥开来。这种情愫,于冯铿是陌生的。她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从未有过如此不能把

    莫愁·智慧女性 2016年1期2016-01-07

  • 以女性民俗视角重读《为奴隶的母亲》及其女性命运*
    分析的角度来解读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笔者试图从女性民俗的视角出发,考察春宝娘是如何在典妻的民俗下被不断地塑造和加固性别角色及遭遇权利的不平等性,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又是如何通过民俗被合法化,但女性又以自身的丰富性和辩证性抗拒着凝固为绝对法则的民俗陋俗。同时,也看到作者的男性身份使得文本并未完全表达出女性在典妻民俗下的生命体验。关键词:女性民俗;柔石;《为奴隶的母亲》;性别压抑《为奴隶的母亲》这部小说曾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被不同的剧种如沪剧、甬剧、黄梅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3-19

  • “新”与“旧”的悖谬 ——柔石小说《希望》《会合》内蕴透视
    旧”的悖谬 ——柔石小说《希望》《会合》内蕴透视尚新磊(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柔石小说的语调一贯比较沉重,《希望》《会合》两篇却显得比较另类,在此柔石运用喜剧化的讽刺艺术,对婚姻与革命给予了批判性反思。这两篇小说反映出柔石与鲁迅在思想上的链接。柔石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承续了鲁迅的思路,以执着于真实的怀疑精神,在启蒙的立场上继续关注着“新”与“旧”的悖谬问题,喜剧性的叙述笔调使这两篇小说具有鲜明的反讽色彩。柔石;婚姻与革命;“新”与“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11

  • 鲁迅珍爱《回忆鲁迅先生》作品中木刻画的原因探究
    木刻画也许和烈士柔石有关。我们先看一下鲁迅先生和柔石的交往。1925年春,柔石赴北京,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当时鲁迅先生在北大国文系讲授《中国小说史》,一周一次。每逢鲁迅先生讲课,柔石必早早赶到教室,聆听鲁迅的讲授。鲁迅先生讲课广征博引,语言幽默生动,语调平缓有力,吐字清晰,常引得堂内发出笑声。鲁迅先生带有浓重绍兴口音的普通话,与柔石家乡的宁波话有许多近似之处,他听来感到特别亲切,并详细地笔记,不放过先生的每句话。1928年6月,柔石到了上海,住在闸北区景云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3期2014-04-04

  • 浅论柔石作品中的个性表达与艺术探索
    在洪流中》等。而柔石作品更多的是人道主义的悲悯情怀,柔石的作品之所以能够震撼人心,也正是因为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人道主义思想,他对苦难中人们的关注超越了阶级的人道主义同情和关怀。他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强烈批判腐朽残忍的封建主义制度,他以人道主义探索整个中国社会,这其中蕴含了他深深地忧患意识。最完整体现柔石人道主义思想的还是他的中篇小说《二月》。该作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他没有正面去描写斗争,而是把触角伸到了宁静的江南小镇——芙蓉镇。他讲述了主人公萧涧秋在芙蓉镇

    办公室业务 2013年11期2013-12-04

  • 浅论柔石小说创作中的悲剧意识
    271100)柔石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优秀的左翼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他的小说,没有追逐当时时尚的“革命+恋爱”的叙述模式,而是秉承“五四”启蒙精神的文化影响,将目光投向了现实生存的困境和社会底层的民众,以自己的真实感受来揭示当时普通民众在内忧外患、动荡不安的时代中的追求、徘徊、孤独和痛苦,表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识。所谓悲剧意识,“是对于现实悲剧性意识,是对现实悲剧性的一种文化把握,具体表现为悲剧性艺术”[1]。从1898年开始,不断处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2011-03-20

  • 柔石小说的典型化
    116029)论柔石小说的典型化王吉鹏,丁宝晶(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辽宁大连 116029)柔石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才华的青年作家。他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柔石从创作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塑造人物时特别注重典型情节的描写、典型环境的选取和典型性格的刻画。情节和环境充分典型化,对人物性格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人物得以表现自己性格的各种有利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柔石;小说;典型化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4期2010-08-15

  • 柔石《二月》人物原型及地名考
    315200)柔石《二月》人物原型及地名考郑建军(镇海职教中心,浙江 宁波 315200)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对柔石小说《二月》中文学人物与历史人物作比较,研究肖涧秋、钱正兴、陶慕侃、方谋等人物的原型,并求证小说中西村、女佛山、芙蓉镇等在现实中的地名,订正了鲁迅先生考证的错误,从而证实《二月》确为柔石自传体小说,为研究《二月》提供了新线索、新思路。肖涧秋;钱正兴;陶慕侃;女佛山;芙蓉镇现代著名作家柔石(1902-1931)是“左联五烈士”之一,原名赵平福,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3期2010-02-16

  • 柔石研究述评
    研究思路的转变,柔石研究也出现了新的进展,一些新的研究方法纷纷被应用到柔石研究中。改变了新时期以前单一的意识形态分析方法,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时期以来有关柔石的一系列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成果的梳理,把握现存柔石研究的突破与缺陷,为进一步研究寻找新的空间。关键词:柔石宏观研究微观研究述评新时期以前,柔石研究作为“左联五烈士”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无法避免地具备了如下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缅怀纪念与考证研究紧密结合

    文教资料 2009年18期2009-08-31

  • 浅论《为奴隶的母亲》与《赌徒吉顺》
    何 军摘 要: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和许杰的《赌徒吉顺》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两篇典型的以“典妻”为主题的作品。本文从表现主题、描写角度和方法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并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强烈的悲剧意识和封建宗法文化对人性的戕害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关键词:柔石 许杰 典妻 女性形象在缓缓流过的民族文化思想长河中,既有鲜亮晶莹的鹅卵石和澄碧的砂石,也有盘桓凝滞的浊流和沉渣。中国是一个看重伦理的国度,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束缚人们正常生活自由的“清规戒律”和陋习应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5期2009-07-15

  • 走近友谊
    我们仿佛仍能看到柔石搀扶着鲁迅吃力地过街。看到马克思与恩格斯勇敢地并肩作战,看到雨果悲痛而又心怀敬意地站在巴尔扎克的墓前……看到这些,你有没有想起古今中外还有哪些关于友谊的佳话、传说?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5分钟)(二)活动过程师: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一起收集一下这类素材。学生1: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友谊应该是老少皆知的。学生2:老师,我想到了管仲与鲍叔之间的故事。老师:能否给同学们讲一下?学生2:对不起老师,具体故事我记不大清楚了,我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09年2期2009-04-26

  • 引导要走向深刻
    文章在回忆百莽和柔石两个人物时,各采取了什么方法?为什么?教学之功在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笔者认为这一问题对学生的写作也有指导意义。学生讨论时有点茫然。笔者于是点拨:“回忆白莽写了几次相见?”“三次。”“回忆柔石怎么写的呢?”“抓住他的性格特点来写的。”“什么性格特点呢?”“硬气和迂。”“这就是写法上的不同,一个依次写了三次相见的情形,一个抓住性格特点来写。”“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大家想一想,写柔石可不可以写每次见面的情形?”同学们开始翻课本。“不可以,”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2期2009-03-27

  • 有关鲁迅先生的几件旧事
    ,我就把这事告诉柔石柔石脱:“问问鲁迅先生吧!”但我不敢亲自去,就请柔石去转问。隔了一天,柔石兴匆匆地跑来告诉我:“鲁迅先生说咧:‘革命不能不吃饭,写文章也不能不吃饭。离开社会就无法生活,也无法革命!就是暂时干了一阵,也不能长远的。去吧!”于是我就去了;但不到两个月,我又回到上海来了!是不是那里没有写作的时间呢,不是的,除开吃饭以外,几乎全是自已的时间,但我却一个字也没有写。是不是没有写作的材料呢,也不是的,张开肯来,尽是牛鬼蛇神——怪人和怪事。我尽可以

    中国青年 1956年20期195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