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

  • 赵之谦作篆“让头舒足”现象研究
    要:吴让之为赵之谦印谱作序时,提出了赵之谦印文处理“让头舒足为多事”的观点。鉴于“印从书出”之论,从“让头舒足”一词入手,爬梳其相应概念、历史,认为吴氏此评系承袭了其师包世臣的书学理论,并以“让头舒足”现象最明显的赵之谦篆书为对象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赵之谦篆书受汉魏六朝碑刻、印外求印思想、好友胡澍启发、自身审美追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而得出赵之谦书、画、印皆贯彻“让头舒足”现象的结论,肯定赵之谦书、画、印艺术的内在审美,立足汉魏六朝的求古和杰然特起,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3年8期2023-10-09

  • 『汉后隋前』二印关系考
    张睿涛摘 要:赵之谦『汉后隋前有此人』朱文印与龚自珍『汉后隋前有此家』白文印,内容、布局非常相近,通过考证赵之谦对龚自珍思想、诗文的推崇,可以推测赵之谦此印文从龚自珍印中来,同时蕴含了赵氏的思想特色。关键词:龚自珍 赵之谦 汉后隋前白文印『汉后隋前有此家』为龚自珍自刻。该印最早见于张祖廉《定庵先生年谱外记》,在『三秘十华九十供奉』一节以及语录一节两次提及。郭延礼《龚自珍年谱》、樊克政《龚自珍年谱考略》沿用其说。赵之谦亦有一方『汉后隋前有此人』 的朱文自刻印

    中国书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赵之谦同治元年客居温州期间致友朋书札三通辑考
    日,客居福州的赵之谦(1829—1884)接到家书,获知其妻范璥已于二月病殁于家乡绍兴,次女惠、三女榛亦相继死去,家中仅剩长女桂官由其族兄赵诚谦照料。悲痛欲绝的他从此更号“悲庵”,且发誓终生不再续妻。六月,赵之谦接到永嘉县令陈宝善的书信,希望他能到温州辅佐其戎幕,对于此段经历,其有诗云:故人令永嘉,招我书十纸。上言去亦得,不去归者是。下言再击贼,四郊辱多垒。同负血气勇,胡忍卧隐几。将军能揖客,况复重延企。诚言受深切,曷敢忘意美。[1]32大约在六月底或七月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2期2023-05-28

  • 赵之谦咸丰时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 徐蘅瑢赵之谦(1829-1884)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全才。他少年时期,家道中落,二十二岁,游幕于杭州缪梓府,咸丰十年(1860),因战乱离开杭州,此后数年间,他辗转流离于故乡绍兴,安徽,浙南温州、瑞安,福建闽中等地,诗文书画作品散失极多,存世较少,加之,不少作品流失海外,史料极为欠缺,给他的早期艺术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赵之谦的早年书法创作主要取法于唐代颜真卿,笔力雄浑;绘画取法非常广泛,主要有周之冕、石涛、李鱓等诸家;篆刻主要取法汉印,得凝重浑

    中华书画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碑帖融合 ——赵之谦书法刍议
    □ 刘晓东赵之谦的书法,是“碑帖融合”的典型个案。对其展开探研,有助于更充分地了解清代碑学书法史,对当今的书法创作也有启示意义。一、赵之谦“碑帖融合”的书学历程赵之谦早年,正值清代碑学快速发展的时期,颜体书法亦盛行。回顾从清初至民国碑学发展的历程,简要概括如下:清初,郑簠、朱彝尊等人尚碑,以隶书见长。虽然当时的书坛仍是帖学占据主流,但在郑簠、朱彝尊等人的推动下,碑学始兴。清代乾嘉时期以来,在金石考据学的带动之下,碑学书法呈快速发展之势,渐盛行书坛。这一时期

    中华书画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赵之谦碑帖融合观摭析
    □ 王云碧砚赵之谦作为晚清碑派代表书家之一,其独特的魏碑体书风开创书学之先河,其碑帖融合的观念为碑学开启了全新的审美典范及创作模式。本文主要从赵之谦的帖学观与碑学观、碑帖圆融观、碑帖圆融的书学实践三个方面,阐述其对碑帖的取舍与交融。一、赵之谦的帖学观与碑学观1.赵之谦的帖学观清代帖学逐步衰落,归结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影响和以“二王”为正统的帖学本身“相沿久而流于衰”①。康熙时期,董其昌书法得帝王喜爱而盛行;至乾隆时独崇赵孟頫书风,所谓“康、雍之世,专仿香光;乾

    中华书画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永不落幕的旷世奇才 ——从杭州西湖之滨赵之谦墓址谈起
    块红底白字的“赵之谦墓址”指示牌。在指示牌左侧不足百米处,在一座青石砌的方形台基上竖立着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碑上刻有沙孟海书写的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赵之谦墓址”。碑的背面镌刻杭州市园林文物局落款的碑文。碑文充分肯定了赵之谦书、画、篆刻、诗文的成就和作用及他的“居官清廉”。杨公堤上每天游人南来北往,车辆川流不息。但是,当今许多人对赵之谦这个名字还是比较陌生的。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与吴昌硕、厉良

    中华书画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寸骨难盘
    本官乃漕运总督赵之谦,这位武官乃是参将鲁田。”岳珊不禁愣住了。原来她对赵之谦早有耳闻:赵之谦十五岁中秀才,三十岁中举人,三十五岁中状元,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如今身为漕运总督驻守淮安府,兼任兵部尚书,也是一品大员,与两江总督平起平坐,平日最爱看戏、把弄珍玩珠宝。岳珊想到此,心里略微放松,笑着问道:“民女听说总督大人最爱听戏,莫不是听说我永红戏班要过长江,因此从淮安府赶来迎接我等吗?实在是受宠若惊。”赵之谦怒道:“岳班主,你太轻薄了!本官年过七旬,礼义廉

    上海故事 2022年7期2022-09-27

  • 金石学视域下赵之谦山水画艺术探究
    6000)引言赵之谦一生志在考取功名,报效朝廷,然而仕途坎坷,迫于生计,多作花鸟,故山水画传世作品较少。从目前存世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画水平不在花鸟之下,①黄宾虹对其花鸟画有“多写花卉,是其诙谐游戏之笔”评价。详见:上海书画出版社.浙江博物馆编.黄宾虹文集·书信编[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481.其中不乏精品、风格多样。赵之谦学习山水画较早,同治三年(1864年)为景初作《山水》②齐渊,赵之谦.书画编年图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6-17

  • 赵之谦的篆刻边款探析
    赵之谦是晚清著名的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对象来源于历史上的金石学和著名流派印章中的优势部分。赵之谦在书法方面形成了魏碑体书风,他对经学、文字训诂学等的研究影响了对书画、篆刻艺术的认知,从而提出了“以书入印”“以画入印”的观念。赵之谦不仅对前人的书法成就有所学习,同时也对各派的优秀作品进行学习,但又不囿前人,执着于追求创新。他多年潜心研究书法绘画与印的艺术,并注入巧思把书法、篆刻和绘画艺术相互融合,善于把书法融入绘画中,又精通书画之法与篆刻的结合,其篆刻、绘画

    参花(下) 2022年2期2022-05-21

  • “别有狂言”与“但开风气”:赵之谦的学术身份与金石审美趣味
    澂第一,其次是赵之谦和胡澍,再次是李阳冰,最后是李文田。赵之谦和胡澍的篆书风格接近,都源自邓石如一脉的小篆风格;李阳冰取法秦《绎山碑》而更趋规范典雅,是唐代小篆的代表;李文田的篆书延续了王澍、钱坫、洪亮吉、孙星衍等人匀净整饬的“玉箸”风格,亦受李阳冰的影响。潘祖荫这段评论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除吴大澂以大篆风格为代表,其余几人都以小篆风格为主要面貌;第二,在评价胡、赵二人时,他忽略了其篆书风格的直接源头——邓石如。潘祖荫对邓石如的忽视显然不是无意识的,

    文艺研究 2022年3期2022-05-12

  • 包世臣《艺舟双楫》和它的学术影响
    》;方圆二分;赵之谦;康有为【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4-003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11关于包世臣的学术影响,有以下四点要谈:第一点是包世臣的“方、圆二分”(实际为刘师培提出)。马一浮先生在自跋《郙阁颂》临本时提到了包世臣对待《郙阁颂》一些看法中的错误,并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批评,但也肯定

    今古文创 2022年14期2022-04-27

  • 赵之谦隶书《张衡灵宪四屏》风格浅析及创作启示
    摘要:赵之谦是清代中后期隶书书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隶书作品《张衡灵宪四屏》,結合了对汉代碑刻与魏碑的理解,在清代书家中独辟蹊径,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隶书风格。本文将通过对赵之谦隶书《张衡灵宪四屏》,进行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的探析,并从中分析赵之谦隶书的风格特征,以及其创新路径对当代书法取法与创作的启示意义。关键词:赵之谦;隶书;风格;创新启示随着清代金石碑刻的大量出土,加之古文字学与金石考据学兴起,清代书家群体中掀起了一股写碑热潮。这一时期有关“碑”的学

    雨露风 2022年3期2022-04-22

  • 赵之谦山水画艺术取向探源
    方克朋赵之谦(1829—1884年),浙江会稽人,字撝叔,又字益甫,号冷君、悲庵、悲翁、无闷等,斋名二金蝶堂、苦兼室、悔读斋、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斋等。纵观赵之谦一生游历,做官和做学问是其一生最大的追求,然而无心插柳柳成荫,在书画篆刻艺术方面成就斐然。在绘画南开海派之先河,北对陈师曾、齐白石等都有重大影响。赵之谦志在考取功名,报效朝廷,然而仕途坎坷,迫于生计,多作花鸟,故山水画传世作品较少。从目前存世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画水平不在花鸟之下,其中不乏精品,风格多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1-12

  • 赵之谦篆刻的边款艺术
    摘要:赵之谦在诗、书、画、印等多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开创了篆刻边款艺术的新篇章。赵之谦博采众长,融合了浙派、皖派、古代金石碑文雕刻等多重技法,开创了篆刻的新形式,丰富了篆刻边款的内容。本文将从赵之谦篆刻边款的艺术发展、其边款书体多样化发展、边款刻法的创新性、边款内容的丰富性几个方面来对赵之谦在篆刻边款艺术上的成就与贡献进行论述。关键词:赵之谦;篆刻;邊款艺术作为被誉为“晚清四绝”之一的赵之谦,在诗、书、画、印上都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书法上,他起初师法

    雨露风 2021年7期2021-09-05

  • 徐三庚、赵之谦篆书艺术比较研究
    摘要:徐三庚、赵之谦是清末继邓石如之后在小篆书写上风格独特、勇于创新的书法大家。他们早年取法邓石如,擅长魏碑,并以北碑笔法入篆隶,所以在篆书风格方面有很多类似之处。本文从二人篆书风格产生的原因、篆书形式的创新和篆书书风对后世的影响等角度展开对比,旨在对这两位清代碑派书法家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关键词:徐三庚;赵之谦;篆书艺术;碑学书法中图分类号:J2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2-0-02徐三庚、赵之谦是晚清时期以碑

    艺术科技 2021年12期2021-08-27

  • “印外求印”的开拓实践者——赵之谦
    两派影响最大。赵之谦作为晚清艺术大家,在篆刻上取两派之长,继而勇于开拓创新,造就了作品形式和边款内容的多样性,对后来者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笔者在编《赵之谦印谱》时,对资料进行整理总结,对其“印外求印”篆刻理念的产生、实践以及其人格魅力方面有所感触,产生了一些新的观点,形成文字供读者参考。关键词:赵之谦 篆刻 印外求印清代乾隆、嘉庆以来金石昌盛,丁敬开创篆刻新法,后确立“浙派”;安庆邓石如提出“印从书出”的印学理念,并取得成功,称为“皖派”。这两个流派的影响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6期2021-07-25

  • 赵之谦《瓯中物产卷》
    乔庆红赵之谦,字益甫、撝叔,别号铁三、冷君、笑道人、悲翁等。道光九年(1829年),赵之谦生于浙江绍兴的一户商人家庭。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他与吴昌硕、厉良玉并称“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同时又与任伯年、吴昌硕并称“清末三大画家”。他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学习经学、考证学等。可以说,赵之谦既是一名学者,同时也是一名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家,他的艺术作品吸取百家之长处,同时作品的表现方式又不是一味地模古,作品大胆创新,作品题材常有突破,大胆新颖。赵之谦

    艺术品鉴 2021年15期2021-06-22

  • 王廷训印章考证
    要:王廷训与赵之谦两人有着深厚的友谊。查阅文献可知,赵之谦多次为王廷训刻印。文章在结合史料的基础上,对王廷训印章进行了考证。关键词:王廷训;赵之谦;印章王廷训,一名廷勋,字子钦,一字子卿,号蕺子、耶溪外史,浙江绍兴人,家住偏门外。擅画花卉,兼工山水。江南道员。赵之谦、王廷训两人是同乡挚友,王廷训为赵之谦代笔作画,赵之谦投赠以篆刻、绘画。浙江省博物馆文博研究员、书画鉴定家黄涌泉先生所撰《赵之谦绘画代笔考—兼谈王廷训》①,文中记载了赵之谦致子钦(王廷训,亦名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8期2020-12-07

  • 秦汉瓦当对清代篆刻艺术的影响
    刻;秦汉瓦当;赵之谦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07-00-02中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物叫作瓦当。瓦当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材料,不仅实用美观,而且还是珍貴的历史文物及精美的艺术品。很早之前,清代金石学家就把瓦当看作收集和研究的材料。新中国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对瓦当进行大量的考古和挖掘,收集了很多从周朝至宋元时期的瓦当材料。瓦当艺术富有创造性,古朴自然,而瓦当引起学术界的注意是从发掘文字瓦当开

    艺术大观 2020年7期2020-10-09

  • 浅谈赵之谦“以碑入篆”
    创新精神的就是赵之谦。他处在一个金石学研究盛行的年代,他的书风以北碑造像中雄霸强悍的一面为基调,竭力追求姿态上的活泼。他继承了邓石如以隶入篆的风格,在晚清书坛上独树一帜,是碑学理论中最有力的践行者。关键词:赵之谦;篆书;风格;以碑入篆赵之谦,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清代中后期,碑学大兴的社会风尚,促使赵之谦在书法方面取得了很深的造诣。赵之谦受邓石如的影响而精于篆书和篆刻,且其楷、行书也呈现出

    新教育论坛 2020年2期2020-09-10

  • 赵之谦行书风格变化研究
    之雅逸为大成,赵之谦当执牛耳者。本文旨在贯穿其书学思想、创作心理、艺术品格前提下,研究赵之谦尺牍,字册,条幅的行楷书笔法、结体、章法风格变化。从多方要素着手,探究赵之谦遒丽流美,自然率真的碑帖融合书风,以此管窥赵之谦率放而穆丽的审美逸境。关键词:赵之谦   行书   碑帖融合   流美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032-04

    艺术评鉴 2020年11期2020-07-04

  • 一代通才 自成家数 ——赵之谦的艺术人生
    过,对于书画家赵之谦来说,他的天赋似乎比常人更多一些。这位天赋禀异之人,在并不算长寿的一生当中,不断修炼,书、画、印无所不精,可谓自成家数、一代通才。一、大师的转型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悲庵、梅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也。青年时代,他的才华即璀璨绽放而誉满海内。赵之谦读书习字,聪明过人,参加过三次会试,遗憾的是皆名落孙山。四十四岁时,他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卒于任上。赵之谦在其《章安杂说》中提到,他于二十岁之前

    名作欣赏 2020年18期2020-06-18

  • 一代通才 自成家数 ——赵之谦的艺术人生
    过,对于书画家赵之谦来说,他的天赋似乎比常人更多一些。这位天赋禀异之人,在并不算长寿的一生当中不断修炼,书、画、印无所不精,可谓自成家数、一代通才。一、大师的转型赵之谦(1829-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悲庵、梅庵、无闷等,浙江绍兴人。青年时代,他的才华便璀璨绽放、誉满海内。赵之谦读书习字,聪明过人,参加过三次会试,但遗憾的是皆名落孙山。44岁时任《江西通志》总编,任鄱阳、奉新、南城知县,后卒于任上。赵之谦在其《章安杂说》中提到,他于20岁之前就学习

    文化产业 2020年9期2020-06-01

  • 论李鱓对赵之谦花卉画的影响
    的方法,阐述了赵之谦花卉画在画风、题材、技法上受到李鱓的影响,论证了两者间存在取法传承关系,并且分析得出了赵之谦花卉画在大写意画风、民间吉祥题材以及用“水”技法三方面取法李鱓,呈现出雅俗共赏的创作风格,并对海派和近现代花卉画家产生影响。关键词:李鱓 赵之谦 花卉画 写意从我国绘画艺术发展史来看,花卉画的发展可溯源到原始时期陶器上的花卉图案与青铜器上的花卉纹饰。至唐代,花卉画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科。期间的花卉画家如萧悦、刁光胤等人与宋代的赵昌、吴炳等人,较为

    艺术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3

  • 赵之谦在清代碑学运动中产生的影响
    是在帖上描摹。赵之谦则是我国清代后期著名的书法家和篆刻家,对篆刻研究颇深,他在清代的碑学运动中亲身实践,对推动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赵之谦在清代碑学运动中产生的影响,能够为当今碑学研究学者提供碑学的相关资料,对当代碑学研究和历史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将针对赵之谦进行探讨,浅谈赵之谦的艺术风格,并由此探索赵之谦在清代碑学运动中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够为当今碑学历史研究学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赵之谦;清代碑学运动;历史影响;碑学随着当前我國社会经

    神州·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3-27

  • 一代通才 自成家数
    中国艺术史上,赵之谦虽然并不算长寿,并且仕途不顺、生活艰难,但他却是一位艺术上的多面手,在书法、篆刻以及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这固然与他的天分有关,但其对艺术的苦心孤诣、孜孜以求更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赵之谦 书法 篆刻 绘画大发明家爱迪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这说明后天的勤奋努力十分重要。不过,对于书画家赵之谦来说,他的天赋似乎比常人更多一些。这位天赋禀异之人,在并不算长寿的一生当中,不断修炼,书、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浅析赵之谦碑派书风形成过程
    其重要的时期。赵之谦作为此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不仅自身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并对晚清碑派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研究其帖学向碑学的转变过程,以及其后期碑派书风的形成过程,对书者临习古帖与实践创新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关键词:赵之谦;碑派书法;碑学;帖学赵之谦少时勤奋好学,通晓诗、书、画、印,为其后期取得较高的艺术成就做了铺垫。在其书法的發展上,初学颜真卿及取法诸家,中期在习正、行、隶、篆诸体的基础上融入碑刻,后经多方因素的影响形成自己特有的书风,奇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2-12

  • 王懿荣与赵之谦交游考
    藏家、研究者。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伪叔,又号悲庵、无闷等。晚清著名书画篆刻家、金石学家,着有《汉学师承续记》、《六朝别字记》等著作,书法诸体皆精,将碑学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篆刻取法广泛,上溯秦汉,旁及清代流派印,书画篆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赵皆为晚清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文化大师,赵之谦长王懿荣16岁,二人皆酷嗜金石,因科举考试的机缘相识于京师,并以寻访金石、书籍流通、互通信札等方式成为莫逆之

    殷都学刊 2019年2期2019-12-15

  • 全方位的碑学大家
    术品拍卖市场,赵之谦的画卖得总是比字要贵。但在学术领域,每每提及这位晚清大家,人们却更热衷研究和讨论他的书法。赵之谦的画虽好,但在清代艺坛,大画家层出不穷、不胜枚举;而在书法领域,赵之谦是一骑绝尘,可谓清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都真正做到全面学碑的典范。赵之谦自幼读书习字,对于颜体用功尤深。他曾在《章安杂说》中写道:“二十岁前,学《家庙碑》,日五百字。”可见其嗜好与勤勉。彼时,碑学方盛,身处时代变革的洪流中,赵之谦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接触、了解和研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9年7期2019-08-04

  • 碑帖融合与赵之谦行书的风格演变
    世臣的完善,对赵之谦书风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通过认识赵之谦行书在碑帖融合中所产生的现象及变化,揭示赵之谦行书在碑帖融合中的创举及其对近现代书法的影响。关键词:碑帖融合;赵之谦;行书;风格;形成赵之谦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书法颇具影响,是中国晚清书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他凭着自身的艺术才情和对书法创作无止境的追求,创造出许多书法珍品,为晚清书法树立了一座丰碑。近年来,对于赵之谦,不管是实践创作还是学术研究都不乏其人,对其书学经历、技法特征和美学思想等进行了

    书画世界 2019年5期2019-07-17

  • 容轩读印—清代流派印(九)
    其他重要印人—赵之谦、胡钁篆刻发展到晚清,盛极一时的浙派已经走向程式化,邓派在清中期的发展虽然没有浙派的阵势,但邓石如所倡导的“印从书出”,不仅为吴让之、徐三庚等邓派印人指明了方向,也为晚清及近代印坛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而乾嘉以来金石的出土、研究与整理,更为印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为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胡钁等人的崛起创造了良好的契机。(一)印外求印的赵之谦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号冷君,后更字撝叔,号悲盦,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工诗词,

    艺术品 2019年2期2019-03-28

  • 北京图书馆藏赵之谦致魏锡曾、董沛九札真伪考辩(上)
    陈国明笔者于赵之谦手札研习有年,心摹手追,不能自已。临习之余,兼事考鉴,于焉赫然发现传世赵之谦手札出版物多阑入伪作,真赝错杂,鼠璞溷淆,真迹因之蒙垢。思之怃然,慨焉欲有所作。近来翻阅《赵之谦信札墨迹书法选》①,经反复查证,认为所录《致魏锡曾、董沛九札》(《致同僚友朋信札》7~15,其中前八通致魏锡曾,最后一通致董沛)皆为伪作(图1~9)。该九札之末札钤有“北京图书馆藏”收藏印,故可知原作藏于北京图书馆(下文简称《北图九札》)。这九札在邹涛的《赵之谦年谱》

    收藏家 2018年11期2018-11-29

  • 吴熙载、赵之谦篆刻艺术理念比较
    观海者难为水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绍兴人。晚清最重要的篆刻家之一,也是浙皖两派印风合流的尝试者。他与皖派宗师吴熙载相差30岁,曾通过友人魏锡曾赴泰州拜访吴熙载而有过间接交往,为后世了解两位印坛宗师的艺术理念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赵之谦与吴熙载交往之前,曾在自制“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的边款中表达了对吴熙载的推崇:“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再一人而已。”①而他在《书扬州吴让之印稿》中写道:“让之所摹印,十年前曾见一二,为大叹服。”

    中华书画家 2018年7期2018-07-20

  • 由 “帖”到 “碑”再及 “碑底帖面” ——赵之谦尺牍书风转换关键期探究
    ■李宏博赵之谦书法从帖学入手,后改学北碑,篆书法邓石如并参以魏碑笔意,更能以魏碑体势作行草书,自出新意,在经学、史学、词章、篆刻、绘画方面具有突出成就,是一位素养全面且具有开创之功的书画家。赵之谦传世书法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是行草作品,以尺牍为主。尺牍书法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种应用性的书法形式,用来书写记事、传达情感。这些尺牍作品在书写时或信手拈来,或一挥而就,更增添了自然情趣,达到 “无意乃佳而佳”的境界。赵之谦尺牍书法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魏碑入行草

    书法赏评 2018年1期2018-03-26

  • 赵之谦的行书与帖学
    行书流派,即以赵之谦、金农、沈曾植、何绍基、康有为等人为代表。赵之谦,生于清道光九年(1829),卒于清光绪十年(1884),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浙江绍兴人,书、画、篆刻兼善,尤以魏碑体书风称著,对后世影响颇大。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认为“赵之谦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赵撝叔之罪也”〔5〕,但丝毫没有动摇赵之谦作为碑学书法典型代表之地位。除了篆、隶及魏碑正书,赵之谦行书也广为世人所称道。但若仔细审之,事实

    中国书画 2018年1期2018-03-21

  • 赵之谦印事
    □钱君赵之谦为人刻印,是比较谨严且不随便与人的。不若他的书、画那样,接受请托的面比较广,尤其是书法,要算是最广的了。因此,能够得到他的刻印的,不过五六十人,而且这五六十人之中,有的也仅得到一两方而已。只有和他特别接近的,如魏锡曾、沈树镛、胡澍等人,得到他的印比较多。他对于印面所用文字,要求比较严格,字面不雅或不易布置的,他都不肯勉强下刀。魏锡曾曾经要他刻“悌孙”两字的印,他认为这两个字的字面既不好,文字本身的结构也不易布置,因而没有照刻,而是改刻了“睇堂”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赵之谦与沈树镛的交游 ——以金石交往为中心
    书法文化研究院赵之谦(1829~1884),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又号悲庵、无闷、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清书法篆刻家、金石学家,著有《补寰宇访碑录》等,书法诸体皆精,将碑学理论成功地运用于实践中,篆刻取法广泛,上溯秦汉,追求“印外求印”,书法篆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沈树镛,(1832—1873),字均初,号郑斋,著有《汉石经室丛刻目录》《汉石经室跋尾》,生平收藏书画、碑帖颇丰,考订精辟。与赵之谦合撰《补寰宇

    书法赏评 2018年3期2018-01-24

  • 赵之谦《破屋儒术》行书七言联
    赵之谦《破屋儒术》行书七言联赵之谦是个于金石书画艺术极其自负,却又不愿意以金石书画为天职的艺术家。他留给后人的作品并不多,堪称憾事。尽管赵之谦传世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深受日本人喜爱,被奉为至宝。因此,在过去的100年中(20世纪),有大量赵之谦的金石书画作品传到日本,对日本金石书画界(特别是书法篆刻)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日本书法界大体可分为“关东”和“关西”两大阵营:以东京为中心的地区,称为“关东地区”,以大阪为中心的地区,称为“关西地区”;仅次于关东、关

    老年教育 2017年7期2017-08-07

  • 清代碑学创作研究
    碑 扬州八怪 赵之谦 何绍基 康有为碑学始于宋代,清中叶以后,帖学衰微,金石大盛而碑派书法兴起。碑学是借帖学的衰微之机而乘势发展起来的。经郑燮、金农发其机,邓石如扬其波。至清末民初,碑学的发展达到了顶峰,出现了像赵之谦、何绍基、张裕钊、曾熙、李瑞清等大批碑学家,再到康有为,把碑学亦推向了顶峰,甚至说达到了以谈碑学碑为荣,以谈贴学帖为不屑一顾的地步。一、清代前期:楷书溯源篆隶的探索清朝很多书法家的书论著作中,也曾纷纷提出把《说文解字》作为基础,即便是行、楷、

    艺术研究 2017年2期2017-07-26

  • 赵之谦的行书与帖学
    行书流派,即以赵之谦、金农、沈曾植、何绍基、康有为等人为代表。赵之谦,生于清道光九年 (1829),卒于清光绪十年 (1884),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书、画、篆刻兼善,尤以魏碑体书风称著,对后世影响颇大。虽然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认为 “赵之谦学北碑,亦自成家,但气体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尽为靡靡之音,则赵撝叔之罪也”,[5]但丝毫没有动摇赵之谦作为碑学书法典型代表之地位。除了篆、隶及魏碑正书,作为碑体行书的

    书法赏评 2017年6期2017-03-27

  • 赵之谦书学思想刍议
    关系学院副教授赵之谦书学思想刍议程仲霖书法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教授提到清代写碑的书家,赵之谦一定是绕不过去的。赵之谦(1829—1884),字撝叔,一字益甫,号悲盦,浙江会稽人,官知县。赵之谦于诗书画印无一不精,有独特的审美追求。他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在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书法方面,他在晚清碑学大兴之时能创造出流美宛转的书风,颇有独到之处。沙孟海就认为:赵之谦把森严方朴的北碑,能用宛转流利的笔子行所无事地写出来,算赵之谦第一副本领。他还说

    艺品 2017年1期2017-03-02

  •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调心,方能转境赵之谦和吴昌硕都是我国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们算是半个老乡,赵之谦是浙江绍兴人,而吴昌硕则是浙江安吉人。吴昌硕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酷爱诗书篆刻艺术。后来太平军在浙江混战,吴昌硕全家被迫流亡在外,后来他与家人走散,到处乞食混日,直到21岁才回到家乡。因为在外受尽了欺负,吴昌硕心里非常自闭,虽然他在艺术的道路上钻研不断,但总觉得不会有人认可和欣赏他,所以心里十分痛苦。这时候的赵之谦已经是个36岁的艺术大师了。当年初冬,赵之谦来到安吉参加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期2017-02-28

  • 赵之谦妙助吴昌硕
    调心,方能转境赵之谦和吴昌硕都是我国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们算是半个老乡,赵之谦是浙江绍兴人,而吴昌硕则是浙江安吉人。吴昌硕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酷爱诗书篆刻艺术。后来太平军在浙江混战,吴昌硕全家被迫流亡在外,后来他与家人走散,到处乞食混日,直到21岁才回到家乡。因为在外受尽了欺负,吴昌硕心里非常自闭,虽然他在艺术的道路上钻研不断,但总觉得不会有人认可和欣赏他,所以心里十分痛苦。这时候的赵之谦已经是个36岁的艺术大师了。当年初冬,赵之谦来到安吉参加

    做人与处世 2017年1期2017-02-28

  • 赵之谦:用篆刻记录刻骨铭心的爱
    □左 哲赵之谦:用篆刻记录刻骨铭心的爱□左 哲《牡丹》清·赵之谦《玉簪海棠》 清·赵之谦100多年前的晚清道光九年,赵之谦生于绍兴城内开元寺东首大坊口,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家中小本经营,其家原本薄有田产,能勉强维持生计。赵之谦天禀颖性,少而好学。14岁时,母亲积劳成疾而殁。当赵之谦15岁时,又因兄长为仇家所诬,一场官司,迫使赵家卖田鬻产,从此家道中落。赵之谦在家境破落之时与范敬玉结婚,时年19岁。范敬玉较赵之谦年长一岁,在家时随其父默庵先生读书,遍读五

    老年教育 2017年1期2017-02-10

  • 赵之谦在日本的作品状况及其影响
    ◇邹涛赵之谦在日本的作品状况及其影响◇邹涛赵之谦是个于金石书画艺术极其自负却又并不那么愿意以金石书画为天职的艺术家。他的好友魏稼孙为他编好《二金蝶堂印谱》,请吴让之写好序,到北京请赵之谦作自序,赵题“稼孙多事”四篆书,作自序云:“稼孙竭半载心力,为我集印稿、钞诗、搜散弃文字。比于掩骼埋胔,意则厚矣。然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书四字儆之。”初看,以为是戏言,或以为是故弄玄虚,甚至以为是得便宜卖乖,而当我们了解他一生的情

    中国书画 2016年8期2016-09-12

  • 赵之谦早期交游与其篆刻风格流变之关系
    谧 王浩 杨帆赵之谦早期交游与其篆刻风格流变之关系◇田谧 王浩 杨帆作为晚清艺术史上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赵之谦诗、文、书、画、篆刻无所不精。在其艺术生涯中,篆刻最为突出,融合浙皖两派,融古开今,深刻影响了后来的吴昌硕、黄牧甫、齐白石、赵叔儒、易大厂等人。目前,学界对赵之谦篆刻风格流变的研究集中于1862年赴京之后,这一时期,赵之谦和他的朋友胡澍、沈树镛、魏锡曾等,广交以潘荫祖为代表的大收藏家,并在京城分头搜集了各种碑拓、字画,赏奇析疑、鉴别真伪、考证年代、

    中国书画 2016年8期2016-09-12

  • 晚清赵之谦、吴昌硕边款艺术略论
    家立一门户”的赵之谦,其二为印作多而影响巨大的吴昌硕,他们的边款艺术特色,给当代篆刻者在边款创作方面一些启示。关键词:篆刻;边款;赵之谦;吴昌硕;影响在传统的篆刻历史上,边款广义是指印章边侧上的款识。款识一词最早见于《汉书·郊祀志下》,曰:“今此鼎细小,又有款识,不宜荐见于宗庙。”颜师古注曰:“款,刻也;识,记也”,是指青铜器所铸刻的文字,或者说是近于文字的图形。所以确切地讲,边款是标明创作作者、创作时间地点、创作心得附丽性的文字,也泛指刻于印边的题记、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7期2015-05-30

  • 赵之谦手札书法艺术的特点
    贺思谦论赵之谦手札书法艺术的特点贺思谦(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开封 475000)赵之谦书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颜真卿,得其坚实严谨与浑穆从容。他师从邓石如,博采秦汉瓦当、铜币、权量、魏晋六朝碑铭,融合真、行、草、隶、篆之笔法,创造出一种浑厚朴茂的手札行书艺术风格,并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赵之谦在书法艺术上成功地开创了清末以后碑学书法的先河,这也为当前书法家在碑帖融合创新中提供了参考。赵之谦手札;碑体行书;艺术特点赵之谦,道光九年(1829年)生于会稽(今浙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5-10

  • 赵之谦印学思想研究
    的危机。晚清的赵之谦敏锐地发觉了这一点,他在对浙、皖两派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印学理论和篆刻实践上均实现了突破。一、赵之谦关于浙、皖两派的“巧”、“拙”之论在晚清印坛中,后起的印人对吴让之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比吴让之小三十岁的赵之谦也不例外。赵氏早年曾自制“会稽赵之谦字撝叔印”,其边款云:“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可见,年轻的赵之谦对这位前辈是极为推崇的。同治二年(1863年),魏锡曾带着赵之谦的印谱到泰州访问六十五岁的吴让之。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期2014-03-25

  • 浅谈赵之谦篆书的形式与内容
    0000)浅谈赵之谦篆书的形式与内容刘振球(江西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本文通过对晚清书画家赵之谦篆书作品的分析,通过赵之谦篆书的结构、用笔、章法、墨法、学养,得出赵之谦篆书的形式和内容。赵之谦初法颜真卿,功力深厚,篆书学邓石如,早期作品多妩媚,中年后改弦更张,以北魏为师,一改过去圆笔篆书,参用魏碑方折笔法和金石印刻刀法,所书沉着豪放,古朴雄浑,方中带圆,是晚清书法上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杰出大家,开创一代新风。赵之谦;篆书;形式;内容一、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2014-03-08

  • 一生悲情 满眼喜悦
    胡西林赵之谦在近代美术史上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才华全面,是一位大艺术家,凭着手中的软毫硬笔(刻刀),诗文、书画、篆刻无所不能,所作无论是一方小小的印章,还是大幅的花卉书法,都透着他极高的心气,挟着一股撼人心魄的气势。可惜他生活在社会极度頽势的清朝晚期,又命不假年,以致根本来不及挥洒上苍赐予他的全部艺术才华就以56岁的光阴走尽了人生之路,其中最后的十一二年还是在苦不堪言、却又是他苦苦追求、以为可以出人头地实现人生价值的“七品芝麻官”任上度过的,以致我们今天回头

    中国收藏 2014年2期2014-02-14

  • 赵之谦的“杭漂”际遇
    杭州丁家山的“赵之谦墓址”与马路对面的“赵之谦纪念亭”构成了述说这位艺术大师的全部。光绪十年(1884年)——53岁的赵之谦在这一年面对的事情是超负荷的,国事、县事、家事,事事不得消停。正月,给觉公法师的信中,他不无忧虑、伤感和无奈地述说:“春来无一日闲,内子病势日危,论脉象当在夏至,论病形则朝不保暮,刻已刻刻担心。由此一变,则弟亦北门失守矣。”果然,不到四月,继配陈氏以30岁病故。这无疑是对赵之谦的重大打击。而此时,县衙事情也繁琐之甚,使赵之谦疲于应付,

    中国收藏 2014年1期2014-01-20

  • 赵之谦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卢 婧摘要:赵之谦(1829-1884年),浙江会稽(绍兴)人,字益甫,号撝叔,梅庵别字冷君,三四岁更号悲盦。除了篆刻之外赵之谦在绘画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视,所谓“气骨雅健画花卉,古艳深秀并工篆刻”本文将从题材、赋色、构图等方面试析其花鸟画的艺术特点。关键词:赵之谦 花鸟画 艺术特点中图分类号:J21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4-清代绘画复古思潮随着封建统治相对稳定在全国占统治地位。赵之谦继扬州八怪之后以独特的画风驰骋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09年5期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