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

  • 两汉文化视域下女性贞节观流变 ——从刘向《列女传》到武梁祠“列女”画像
    画像看东汉女性的贞节观两百经年过后,武梁祠以《列女传》为文本进行图像创作,虽然进行了基础参照,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刘向所表达的观念,在选材标准和范围方面上有明显的倾向性,着重突出了《列女传》中的道德部分,即“贞顺节义”的观念。表明了东汉之际地方祠堂已经自觉的、有意识的选取特定的题材并加以描绘深化,所强调的内容也越来越局限于道德层面。武梁祠仅对《列女传》百余篇女性故事中的7篇进行了图像再现,即:《梁高行拒》《鲁秋胡戏妻》《鲁义姑姊舍儿》《楚昭贞姜侍符》《梁节姑姊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9期2021-09-27

  • 退藏于密
    理好了的谱系云。贞节无用。贞节无用。贞节败下阵来。它卑微,而又谦恭。只有素朴之人和素朴的王者,才会一直在山中寻找自己的墓志铭。在那里,鸟声沉睡。野草与沟壑布满了深邃。我知道,总有一些失势者,会落草山中。像往常一样,他们隐姓埋名。路,其实就是要走到无人处。到那时,只剩下一片空虚的内心,用来盛纳万境。花 间无论向何处扩散,被笼罩中的生长都逃脱不了式微的可能。为此,从肃杀的悲凉中掩饰住“焜黄华叶衰”,就显得并不重要。由谁来接引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摒弃掉歧

    散文诗(青年版) 2020年12期2020-12-28

  • 退藏于密
    理好了的谱系云。贞节无用。 贞节无用。贞节败下阵来。 它卑微, 而又谦恭。只有素朴之人和素朴的王者, 才会一直在山中寻找自己的墓志铭。在那里, 鸟声沉睡。 野草与沟壑布满了深邃。我知道, 总有一些失势者, 会落草山中。像往常一样, 他们隐姓埋名。路, 其实就是要走到无人处。到那时, 只剩下一片空虚的内心, 用来盛纳万境。花 间无论向何处扩散, 被笼罩中的生长都逃脱不了式微的可能。为此, 从肃杀的悲凉中掩饰住“焜黄华叶衰”, 就显得并不重要。由谁来接引也不重

    散文诗 2020年24期2020-11-22

  • 清代歙县鲍氏“女祠”考
    明清之际徽州地区贞节烈妇人数急剧增多,歙县作为徽州首邑,仅清一代便有贞节烈妇7000多人,其中鲍氏女性共59人。为了纪念和贊颂她们的事迹,清代始开建“节孝祠”的通例,“将前后忠孝节义之人……已故者设牌位于祠中”。而鲍氏“女祠”是作为官方“节孝祠”之外的产物,在清代徽州和歙县的方志中对此则有着不同的说法。道光《徽州府志》记载:“(鲍启运)继配方氏,同邑罗田人,事舅称孝……启运殁,方以布素终身。尝于六十岁生辰,止子有莱称觞。命于里中别造妣祠。”妣指死去的母亲。

    寻根 2020年4期2020-08-20

  • 论《夜宿荒宅》中的宫木的人物形象
    传;宫木;人性;贞节作者简介:王梦娟(1996.1-),女,汉族,河南人,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日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18--03《雨月物语》是上田秋成于1768年所著的梦幻式怪异奇谈,全书由九篇小说组成。其中的第三篇小说《夜宿荒宅》翻改于中国明代小说家瞿祐所著《剪灯新话》卷三的《爱卿传》。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位妻子在战争中严守与丈夫的约定等待

    青年文学家 2020年18期2020-07-14

  • 明清时期贞节观的嬗变与伦理异化
    两代是中国历史上贞节观念最为严苛的时期,据董家遵对《古今图书集成》中节妇、烈女的统计,明代的节妇达27141人,占历代节妇总数的72.9%,烈女达8688人,占历代烈女总数的71.46%(1)需要注意的是,清代人数所占比例较少的原因并非是因为当时贞节观念不及明代浓厚,而是《图书集成》所收集的材料仅限清初,时间较短。参见董家遵:《历代节妇烈女的统计》《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卞恩才整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4~248页。。而清代仅旌表节妇一项就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2-26

  • 明清时期河洛地区列女形象探析 ——基于嘉庆《洛阳县志·列女传》的考察
    ”[4]301的贞节观念深入人心。在《洛阳县志·列女传》所载的女性中,节妇和贞女的数量是最多的,她们在丈夫或未婚夫死后,纷纷走上了守节、守贞的道路,表现出对夫家的无限忠贞。如:“任恭妻梁氏,十九寡,抚遗腹,苦节七十余年”[5]600。“李全义妻韩氏,二十二岁寡,无子,家酷贫,或劝子嫁,不可。值年荒,不肯行乞,忍饥昏仆,有族人馈之粟,绝而复苏,卒不死,寿至九十有三”[5]625。上述这些正值青春年少的节妇在丈夫死后却要过着几十年孤寂冷清,青灯荧荧的日子,个中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01-08

  • 谢小娥故事的文本流变及其文化内涵
    建社会伦理道德的贞节楷模从小说文本逐渐进入到史传中;明清时期,在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文人开始对谢小娥的智慧与勇气进行歌颂。采用中国叙事文化学的方法对谢小娥故事进行梳理,可以揭示这一故事在不同时期的演变以及文化内涵的变异。谢小娥;流变;贞节;个性解放;文化内涵谢小娥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代李公佐的《谢小娥传》,历经小说、话本、杂剧等多种文学体裁的传播,故事主题、情节、人物形象等在流变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唐宋作家将谢小娥作为贞节楷模进行传扬;明清时期,故事的贞

    天中学刊 2020年1期2020-01-07

  • 浅析《清史稿·列女传》中女性的过激节烈行为
    字里行间都蕴含着贞节和孝道这四个字,她们要么十几年如一日勤恳侍奉公婆或是父母,孝顺懂事,毫无怨言,要么是知书达理、才学出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些在放在当今社会仍是我们所倡导的优秀美德。但是《清史稿·列女传》中有许多女性的过激节烈行为的记载,而这些行为正是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根据《清史稿·列女传》里有关女性过激节烈行为的记载,按照其行为特征,将其过激行为划分为三个类型,分别是:自残型、幽闭型和自杀型。本文试图依据史料及有关心理学原理分析这三种行为方式,探

    文学教育 2019年32期2019-11-27

  • 处女情结的前生今世
    支配地位的时代,贞节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贞节”一词始见于汉代,由于“贞节观念”得到了程朱理学,即程颐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支持,“贞节观”的合法性进一步确立,成为最重要的社会道德标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婚前“贞节”的重视,即所谓的“处女之身。明清以后,对处女的追求达到极致,更为守节的女子树立“贞节”牌坊,以示表彰。女性的处女膜是否完好是女性是否贞节、是否曾与别人发过性关系的唯一标志。时至今日,仍然有些男性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

    大众健康 2019年10期2019-10-10

  • 贞节观和性强暴:论《劳燕》
    制造出来的贞洁/贞节观念。历史上对女性贞洁/贞节的推崇发展为压迫、歧视、贬黜女性的桎梏,使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彻底边缘化。《劳燕》对性别研究的重大意义在于她对歧视性强暴受害者的传统的贞洁/贞节观的解构和颠覆。关键词:张翎;《劳燕》;性强暴;贞洁;贞节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677(2019)1-0061-06曾经在微信上看到有篇文章,题目是2017年不会忘记的两部小说,其中之一是张翎的长篇小说《劳燕》。孤陋寡闻的我没有

    华文文学 2019年1期2019-03-14

  • 良奸有别
    词:清代;妇女;贞节;量刑尺度;良奸有别DOI: 10.16758/j.cnki.1004-9371.2019.01.009清代刑部所颁定之条例中,针对轮奸“良人妇女”与轮奸“犯奸妇女”之案情分别定罪,其中轮奸“良人妇女”之量刑明显重于“犯奸妇女”。1这一量刑原则源自何处?在什么时候被正式纂入律条中?其适用范围如何,在司法实践中是否被有效遵循?学术界一些研究为回答前述问题提供了线索。如苏成捷(Matthew H. Sommer)在对清代奸罪的研究中指出,清

    古代文明 2019年1期2019-02-15

  • 从曹赛英看徽州女性的贞节
    连救母;曹赛英;贞节;徽州女性明万历年间,郑之珍在传统目连救母故事的大框架下,编成傅相行善向佛柳氏开荤作恶——刘氏堕地狱傅罗卜西行求佛——傅罗卜地狱寻母救母的100出戏文。作者创造性的添入了曹赛英与傅罗卜的婚姻线索,其塑造出的曹赛英是京兆曹府家的富贵小姐、傅罗卜的未婚妻,在戏文下卷34出中曹氏出场的出目有10出,占据约三分之一的篇幅。劝善记中的曹赛英是程朱理学熏陶下的徽州女性的典型代表,其从一而终婚姻观的选择也折射出封建社会传统女性的人生命运。一、创作背景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2017-10-09

  • 节妇吟《阖扉·断指》剧本分析
    自己不堪的情面与贞节。谁知世事难料,她的孩子得知此事,告之于圣上,圣上下旨赐颜氏贞节牌坊。并以“断指自诫,晚节可风”的荣誉金匾昭告天下。正所谓,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皇恩浩荡。但冥冥之中又将颜氏这一卑微的女人推向了万丈深渊,不得永生。【关键词】名利;贞节;人性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47-01《节妇吟》是一出以女性为主题题材的悲剧传统戏,戏中讲述了寡妇颜氏暗自倾慕塾师沈蓉,鼓起勇气深夜向沈蓉表白

    戏剧之家 2017年14期2017-09-11

  • 传统社会贞节观及其对当代公民节操培养的意义
    张业康摘要:“贞节”观起源于族类的历史演进,体现了“类”的价值意识。这种类价值经由思想家的理论建构变成了普遍的道德原则。在孔子、孟子、王阳明的思想中,道德原则是在自我觉知、自我发动的情理贯通的世界中实现的,而荀子、韩非子、董仲舒、程颐的道德思想则包含某种强制性的内容。不过,传统社会贞节观所包含的对“道德一贯性”的持守这一合理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尊重自觉自愿的现代道德原则下展开,可以转化为当代社会公民道德操守的合理思想资源。关键词:贞节观;类价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7-05-30

  • 不敢死的“人”和不能活的“鬼”
    人身上就表示女性贞节。可是具体来看,对于朱安来说,这句话又意味着什么呢?”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受传统贞节和宗族观念迫害的典型,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就鲁迅自己的生活来说,他与朱安的婚姻也是封建礼教影响下的结合,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鲁迅与朱安的婚姻是与他对贞节观念和宗族观念的认识息息相关的。而鲁迅笔下所写的迷惘、痛苦、终至意识丧失的“木偶人”祥林嫂是他精神世界外化的产物,从这一点来看,从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出发,我们似乎能够看到鲁迅借封建压迫下的女性形象所表达的对自身

    岁月 2017年5期2017-05-05

  • 浅议明代极端化女教
    要求,主要表现为贞节观的过分强调和缠足的风俗化。明代;女性;道德教育;贞节观;缠足在中国古代,正规的学校教育是与女性无关的,《中国教育史》中没有对女子教育的任何记载。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数目庞大的特殊群体,无论是从社会还是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女性的教育都是必要的。中国古代女子究竟如何接受教育,如何配合家庭、社会对其各种职责的要求,完成其历史使命,始终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历朝历代对女子教育都有所涉及,主要是以家庭教育为主,对女性进行妇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2017-03-30

  • 宋代女性地位研究
    书中越重视女性的贞节问题同时也暗含着女性地位的下降。在这里主要是对宋代的女性地位问题进行研究,所以只是针对《宋史·列女传》中的人物取材分析。综观《宋史·列女传》的人物取材可以将取材标准分为4类,针对传中的主要人物(46人)简要概括为:“贞”、“孝”“义”、“自强”,并列成以下的表格:表1-1 《宋史·列女传》人物取材情况 总人数:46人从表格的统计状况来看,女性的贞节观念更受到史官或者说是统治者的重视,而从刘向《列女传》的取材来看,刘向的人物取材不是只限于

    山西青年 2017年6期2017-03-15

  • 元代山西婚俗初探 ——以收继婚和贞节观为切入点
    ——以收继婚和贞节观为切入点剧锦阳(山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4)在中国历史上,元代是一个由异族统治的大一统时代,因此,在各个层面都呈现出多样性、繁杂性的特征。婚俗作为礼俗之本、人伦之道,对于研究社会史、文化史具有重要意义。山西作为当时重要的腹里地区,在婚俗方面研究者较少。在此以蒙古族的收继婚和汉地已婚妇女的贞节观为切入点,结合山西地方志进行初步探究。元代山西婚俗有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元初山西部分地区受到蒙古族收继婚的影响较大,二是元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5期2017-03-09

  • 宋元小说话本与杂剧的贞节
    小说话本与杂剧的贞节观马海霞1,2(1.复旦大学 新闻学院,上海 200433; 2.闽南师范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宋代话本、元杂剧是现实社会的镜子,记载了许多发生在世俗社会中的故事,涉及贞节观的故事也相对较多,贞节观发展到宋元时期,成为针对女性的片面道德规范。贞节观对于宗法制度的维护,社会秩序的明确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在宋元时期,直至明清时期,贞节观成为造成女性悲惨命运的道德枷锁,甚至其扭曲的道德规定和对失节女性的酷刑都压抑了当时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3期2017-02-23

  • 明清妇女贞节观成因浅析
    000)明清妇女贞节观成因浅析张 娟(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在古代社会早期,贞节观念在宗法制度的确立、子嗣的明确、财产的继承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到了封建社会后期,所有的贞节之锋只指向女性。自宋以后,贞节观逐渐强化,明清时期,随着宋代的理学思想正统化,针对女性的贞节观念也开始宗教化。那么,为什么明清时期贞洁观对妇女的束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呢?明清贞节观的强化有哪些影响?本文从“贞节”两字入手,着重探讨明清妇女贞节观的形成原因。明清时期;妇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9期2017-01-25

  • 论电视剧《红高粱》折射的贞节观 ——从清末民初的婚俗礼仪看中国历史上贞节观对女性的束缚
    《红高粱》折射的贞节观 ——从清末民初的婚俗礼仪看中国历史上贞节观对女性的束缚⊙林丽娥[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据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视剧《红高粱》在央视的热播引起一时的轰动。剧中数位寡妇的不同命运也让人深思:在贞节观达到最鼎盛的明清时期,为何仍有寡妇再嫁?本文试图浅析中国历史上妇女观的形成、发展,并探究寡妇再嫁动因。关键词:《红高粱》贞节观寡妇再嫁一、《红高粱》中寡妇的不同命运电视剧中的女主人公戴九莲(九儿)被嗜

    名作欣赏 2016年12期2016-07-12

  • 弱者的坚强
    试探一番王三姐的贞节程度。试探的目的是什么呢?薛平贵的唱词里讲得明明白白:“她若守节,上前相认。她若失节,将她杀死。”她倾心依赖的两个人,其实都不把她的死活看得有多重要,这样的世道人心,难道还不冷酷吗?冷酷到可以去做女权主义的教材——教弱女子们打破对父权与夫权的幻想,更打破陈腐的贞节观念。可是,说来奇怪,尽管这个故事看起来那么老掉牙,那么腐朽,我们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西安城南有一处寒窑,据说就是王宝钏当年住过的地方。直到今天,依然有无数的痴情男女到那里祈

    文苑 2016年14期2016-06-12

  • 弱者的坚强
    试探一番王三姐的贞节程度。试探的目的是什么呢?薛平贵的唱词里讲得明明白白:“她若守节,上前相认。她若失节,将她杀死。”她倾心依赖的两个人,其实都不把她的死活看得有多重要,这样的世道人心,难道还不冷酷吗?冷酷到可以去做女权主义的教材——教弱女子们打破对父权与夫权的幻想,更打破陈腐的贞节观念。可是,说来奇怪,尽管这个故事看起来那么老掉牙,那么腐朽,我们还是被深深地打动了。在西安城南有一处寒窑,据说就是王宝钏当年住过的地方。直到今天,依然有无数的痴情男女到那里祈

    文苑·经典美文 2016年5期2016-05-14

  • 舒婷《神女峰》中神女形象解读
    是一女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传统观念中的神女峰是贞节的化身,这从很多神话传说中可以看出。其中最出名就是 “望夫石”的传说:一位女子的丈夫出海打渔不归,女子每天在海边等待丈夫的归来。时间久了,便化做巫峡上的一座山峰。这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也是一曲坚贞执着的爱情绝唱。宋玉的《高唐赋》中也有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高唐赋》中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决定要永远忠贞于他,怀王死后,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

    文学教育 2016年17期2016-04-03

  • “情”“理”之间 ——从《阅微草堂笔记》看纪昀对清人贞节观的矛盾态度
    记》看纪昀对清人贞节观的矛盾态度杜少静清朝人对女性贞节的要求达到了宗教化的地步,这种对人性的极端摧残必然引起有识之士的觉醒。在《阅微草堂笔记》中有多则故事反映了纪昀对清人贞节观的矛盾态度:一方面通过对女子守节行为的赞扬来肯定这种贞节观;另一方面又通过对节孝矛盾、节情矛盾以及贞节观新变的书写来表达对清人贞节观的怀疑。这种矛盾态度既是封建伦理内部矛盾的外化,又是纪昀自身思想局限的体现,也是时代思潮影响的结果。《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人贞节观;矛盾态度“贞节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8期2016-03-23

  • 清末川刻拟话本小说中的伦理文化之贞节文化研究 ——以《跻春台》为例
    说中的伦理文化之贞节文化研究 ——以《跻春台》为例孙亚琼,胡焕,叶露(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43002)作为蜀人写就的川方言川刻版拟话本小说集,《跻春台》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全书以劝善惩恶为宗旨,出现了大量的节妇义夫形象,反映了与清末社会密切相关的贞节文化。研究其所反映的贞节文化,不仅可以窥见清代四川人民的生活特点,还可以探讨其历史文化传承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清末川刻拟话本小说;《跻春台》;节文化;特点拟话本小说是一种具有固定模式的白话短篇小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5期2016-03-16

  • 清代山东滕县列女群体管窥
    多样的特点。滕县贞节列女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当地的文化背景以及维持生计的经济条件。节妇们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为近年来女性在社会中作用的研究提供了佐证。[关键词]清朝;滕县志;列女群体;贞节滕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名称滕最早始于黄帝,以泉水腾涌而得名,古为三国五邑之地,素有善国美誉。“滕之受封始于黄帝,再建于成周之间,或兴或灭,或分或并,或南附于徐,或东属于兖,或为县,或为州。后升兖州为府,济宁为州,滕县遂永属于兖州,然滕邹鲁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0

  • 论唐代之前正史《列女传》取材标准的变化
    词:列女;才贤;贞节;孝顺二十四史中开设《列女传》的共有十二史,受篇幅所限,笔者重点探讨唐代之前正史《列女传》取材标准的变化,兹举几部有代表性的进行研究。一、《后汉书》范晔的《后汉书》是首次为妇女列传的正史,在我国的妇女史上这是一大创举。关于《后汉书》列女的取材标准,范晔在《后汉书·列女传》的序中清楚地表达道:“余但搜次才行尤高秀者,不必专在一操而已。”范晔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他选取列女的标准。《后汉书·列女传》中女性入传的主要标准分别是才贤、贞节、孝顺。(

    山西青年 2016年11期2016-02-04

  • 唐代开放的女性贞节观念
    ,女性地位较高,贞节观念淡漠,使唐人婚姻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特点。唐代婚姻的开放风气,首先表现在青年男女择偶相对自由和对美满婚姻的大胆追求上。《唐律·户婚》规定:子女未征得家长同意,已经建立了婚姻关系的,法律予以认可,只有未成年而不尊从长者算违律。这条规定,从法律上为青年男女的自由择配开了绿灯。封建社会时代的所谓贞节则指女子不改嫁或不失身,这是对妇女的一种片面要求。在古代,自开始重视和强调贞节以来,妇女的离婚、再嫁便越来越不自由。但是在唐代,离婚极为常见

    健康必读 2015年6期2015-07-15

  • 明代妇女贞节问题透析
    研究古代妇女史,贞节问题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纵观漫长的封建史,妇女贞节问题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并在明代达到高峰。明代的贞节思想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研究明代妇女贞节思想繁盛的原因,对于中国古代妇女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明代;妇女;贞节一、明朝妇女贞节发展历程纵观国内目前针对中国妇女史的研究,大多数都会涉及到一个共同的话题,即中国古代女性贞节问题。《史记·田单列传》讲:“贞女不更二夫。”“贞”字的解释和理解范畴伴随着后人的附会以及统治阶级的需要,一步

    北方文学·中旬 2015年9期2015-05-30

  • 论明代的思潮环境对通俗小说贞节观书写的影响
    的道德要求,明清贞节观念的极端强化,这种“戾气”难脱干系。至于遗民的“苦节”,在自虐这一形式上都与节妇烈女如出一辙,“自虐而为人所激赏的自然还有节妇烈女,亦乱世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来,苦节而不死的贞妇也是一种‘遗民’,其夫所‘遗’,倒不为乱世、末世所特有,也证明了女性生存的特殊艰难。失节者则另有其自虐。读吴伟业文集,你不难感知那自审的严酷,与自我救赎的艰难。这一种罪与罚,也令人想到宗教情景。”处“酷”固属不得不然,但将处酷的经验普遍化(也即合理化),不可避免

    新闻传播 2015年8期2015-02-27

  • 传统贞德的现代诠释
    双方提出的贞洁、贞节、安贞、贞仁等要求。然而在中国传统的男权社会,贞德观的里诸多约束单纯的被强加在了女性身上,更多的表现为“女性之贞”。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解放运动的盛行,女性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社会的贞德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体现在的就是男女双方的地位趋于平等,对于传统贞德观里的贞节、贞洁等观念也赋予了新的内涵,即要考虑到作为自然人的需求,同时也要接受作为社会人的约束。关键词:传统贞德观;现代贞德观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贞德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

    湘潮(上半月) 2015年9期2015-02-05

  • 道光朝旌表贞节及其争议
    41)道光朝旌表贞节及其争议陆益军(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上海 200241)道光;贞节;未婚守志;嫁殇;旌表贞节是一种传统的价值观,是传统道德教化的重要内容。受反封建的思维定势和学术范式的影响,学界往往将此贴上封建礼教的标签,视之为压迫妇女的精神枷锁。在论及清代妇女的贞节问题时,有人认为当时封建礼教表现出回光返照的凶残性,社会对贞节的崇奉达到宗教化的迷信程度。然而,从道光朝旌表贞节及其引发的相关争议来看,当时社会对于妇女的贞节问题,观点是多样化的。赞成者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2014-04-17

  • 《列女传》对息妫形象的重构
    以明确的语言表述贞节观的女性,她美丽知礼,对感情执著、自尊自强不肯苟且,她的贞节意识是出于对自我情感的维护和尊重。而在《列女传》中,刘向夸大了息妫的贞节观,息妫成了“终不以身更贰醮”并以身殉夫的贞妇。《列女传》 息妫 重构《列女传》是西汉刘向编撰的一部妇女专史,文中载录了从上古尧舜至秦汉时期一百余位古代女性的言行事迹,刘向将这些女性分为七个类型,即“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辩通”“孽嬖”,每类一卷,共七卷。息妫是《列女传》中“贞顺”篇中描述

    史志学刊 2014年5期2014-04-11

  • 以清代地方志为载体对列女构成及其贞节观的研究
    体对列女构成及其贞节观的研究杨卓轩本文通过对部分清代地方志中关于“列女”的记载进行分析,将列女的构成分为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类,并由此分析清代的贞节观念以及在地方志记载中守节的妇女及其反映出的贞节观。地方志 清代 列女 贞节观我们所讨论的地方志中的“列女”,其主要是指为夫守节不嫁或是殉节的女性,包括节妇、烈妇、烈女、贞女、孝妇、孝女等多个小群体,“列女”只是一种泛称。而要追溯“列女”一词的源头,则有“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列女也”[1]。此中“列女”是指有

    史志学刊 2014年1期2014-03-23

  • 贞节观的泛化与畸变——新世纪小说的一种考察*
    “性”关系紧密的贞节观问题。然而,贞节观的含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同历史时期与社会群体有不同的理解。新世纪以来,敏锐的作家又能捕捉到怎样的秘密?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新世纪小说中贞节观的嬗变及其叙事问题加以考察。一、新世纪“景观”:贞节观的谱系及其泛化趋向不容否认,贞节观“显示着社会时代的变迁,也影响着作家的创作,作家的作品正是后人阅读时代社会贞节观念的镜子;同时,作家潜含的贞节观念也影响着文学作品境界的高下”。[2]171在这一点上,新世纪小说书写贞节观不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3-04

  • 略论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烈女形象的文化实质
    出现了127 个贞节烈女形象。[1]通过对这一庞大的贞节烈女形象群的研究,可以窥探到中国古代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具体表现为女子除了要具有孝敬公姑、勤俭持家等美德外,还要服从丈夫,为丈夫保守贞节,不妒等超常人的忍耐力。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对女子的要求不像是对正常的、有着自然属性的人的要求,而更像是对“超人”的要求。在封建礼教贞节观的照耀之下,女子要极度压抑人性,摒除人的自然属性,成为只有社会属性的人,即被异化了的人。一、女性的被“物化”贞节观作为男权社会对女性单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11

  • “离婚协议书”始于唐代
    ,改嫁更是“丧失贞节”。于是我们以为古代女子在婚姻方面都是非常悲惨被动的局面,但是这份唐朝的“放妻协议”却告诉我们:并不是古代所有朝代女子的地位都是那么低下的。在《秋胡》中,秋胡几年不归,秋胡母就劝秋胡妻:“不可长守空房,任从改嫁他人。”婆婆竟然主动劝媳妇改嫁。可见唐代属“开放型”社会。《唐律户婚》对离婚有三条规定:一、协议离婚。指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所谓“和离”,“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二、仲裁离婚。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婚,即所谓“出妻”。三、强

    读书文摘 2013年2期2013-03-27

  • 简析《破窑记》和《秋胡戏妻》对女性贞节的宣扬
    秋胡戏妻》对女性贞节的宣扬胡达菲《破窑记》是王实甫除《西厢记》外存世不多的又一佳作,而《秋胡戏妻》则是石君宝根据历代史实改编而成的著名剧作。这两部剧看似毫无关联,实则两位作者对于各自剧中女主人公贞节的着力强调与宣扬,深刻反映了元代的社会生活状况。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剧本特殊的情节设置和典型的人物刻画两方面入手,探寻了两部剧作宣扬女性贞节的相同之处,并剖析了元杂剧作家极力宣扬女性贞节的社会历史原因。《破窑记》;《秋胡戏妻》;女性;贞节元杂剧中描写女性贞节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8-15

  • 刍议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女形象
    ,可将其分为传统贞节观下的贞女形象和变通贞节观下的贞女形象两种。传统贞节观下的贞女形象按照不同的守贞方式,又可分为女扮男装型、生死相随型和拼死抗暴型。明清;拟话本小说;贞女;女性形象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贞女”一般指为贞节观或未来的丈夫保守肉体纯洁的未婚女子。[1]贞女形象是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大量存在的女性形象,据笔者统计,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共出现25人。根据贞女形象所体现出的不同的贞节观念,笔者大体将其分为传统型贞女形象与变通型贞女形象两类。所谓传统贞节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2期2012-08-15

  • 明清拟话本小说贞节烈女形象的意义初探
    )明清拟话本小说贞节烈女形象的意义初探李停停(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达州635000)通过对明清拟话本小说贞节烈女形象和贞节观的分析,窥探其体现出的文化实质,进而归结出其具有的文学和文化两方面的意义。明清拟话本小说中贞节烈女形象的大量出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女性形象类型。同时,对当代女性文化的构建和女性自我意识的建立也不无启示意义。拟话本;小说;贞节烈女形象;文学意义;文化意义封建社会男权贞节观高压下的女性生活被动而悲惨,在失去自我意识而完全遵从贞节观的女性思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8-15

  • 中国古代女性贞节观解读 ——以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的贞节烈女形象为例
    35000)一 贞节是女人的“本分内事”在明清拟话本小说中,绝大多数贞节烈女都认同贞节是女人必须遵从的基本道德,守节是女人的“本分内事”的观点。尤其在传统型贞节烈女的意识中,贞节甚至是女性人生的全部意义和唯一价值,是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东西。[1]为了贞节,一切都可以放弃——父母、爱情,乃至自己的生命。《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蔡瑞虹忍辱报仇》中的蔡瑞虹就认为:“男德在义,女德在节;女而不节,与禽何异!”[2]781将贞节视为女人和禽兽的本质区别。《醒世恒言》第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4期2012-04-07

  • 从明清拟话本小说贞节烈女形象看明清贞节观的变化
    州635000)贞节观虽然出现很早,但是其内涵及对女性的要求、约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文化不同而变化。尽管这种变化是有限的,但仍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据笔者所见,明代涉及到贞节烈女形象的拟话本小说集共23部,分别是:《古今小说》(后改名为《喻世明言》)涉及贞节烈女形象8个、《警世通言》涉及贞节烈女形象9个、《醒世恒言》11个、《拍案惊奇》(后改名为《初刻拍案惊奇》)11个、《二刻拍案惊奇》10个、《鼓掌绝尘》1个、《型世言》12个、《石点头》8个、《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5期2012-04-07

  • 宋明“贞节”观新解
    其是对于妇女重视贞节的记述,但到了明代这种情况却与前代大大不同了,据统计,宋代以前的正史《列女传》所载女子总数还不及《明史》一代多,而且记载内容以重义轻利之女或孝女居多,但到了明代,几乎记载的都是贞烈女子。如《明史》所记:“崇祯中,兴安大水,漂没庐舍。有结筏自救者,邻里多附之。二女子附一朽木,倏沉倏浮,引筏救之,年皆十六七,问其姓氏不答。二女见筏上男子有裸者,叹曰:‘吾姊妹倚木不死,冀有善地可存也,今若此,何用生为?’携手跃入波中死。”[1]到了明朝中后期

    中州大学学报 2012年1期2012-01-22

  • 理性批判与感性认同的交融 ——论莫言的贞节
    融 ——论莫言的贞节观宁 明在莫言的作品中,女性自尊自强、敢做敢为、坦荡无羁,她们冲破惯常的婚姻束缚,追求传统舆论所不容的爱情和性欢乐。这在莫言的描述里,已经超越了塑造单个人物形象的意义,成为向传统宣战和彰显生命能量的主要方式之一。对于捆绑女性的传统贞节观,莫言是一位理性的控诉者和批判者,但莫言又是一位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男性作家,无法脱离传统观念的隐性影响,他或明或暗地歌颂、赞美了女性对爱情的忠贞,从而使他的作品呈现出理性批判与感性认同相互交织、融合的价值取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期2011-04-13

  • 性别歧视下的中国古代女性生命权
    剥夺;存在千年的贞节观念,又在软层面上构成了对女性生命权的残忍剥夺。女性,这个弱势群体,在古代的性别歧视之下,因之失去了应有的一切。作为今天的现代人,我们不应该让女性重蹈悲剧,应该让女性拥有自己的真正幸福。性别歧视;古代女性;生命权对古代女性地位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女性的历史随着人类历史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化而演化。人类历史有多久,女性的历史就有多久。在这漫长的女性历史中,屈辱悲惨的女性历史还是占据主位。在几百万年前的远古时代,从母系社会发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6期2011-04-07

  • 超越传统文化视角 ——试探女性文本颠覆贞节观念的意义
    试探女性文本颠覆贞节观念的意义戴薇薇(长沙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3)本文以中国现代男性文本作为参照物,从女性自我重塑的方式和角度解读女性文本颠覆贞节观念的意义,旨在展示女性文本对“反贞节”女性形象的丰富以及对传统文化视角下女性形象定式的解构,表现中国知识女性的逐步觉醒和自我救赎。女性文本;反贞节;传统文化;自我救赎贞节观念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由来已久,作为“社会对两性关系及其行为的一种期望,它通过社会习俗、道德习俗以及一些潜在的和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0年7期2010-08-15

  • 从《孔雀东南飞》看东汉时期妇女的“守节”
    ,她最终为了保持贞节,毅然以自杀的方式来抗争。所以刘氏之死是为“守节”而死,由此我们把刘氏看作一个“从一而终”的贞节烈妇的楷模也不为过。东汉时期,贞节观已经形成强大的影响力,变成许多女性的道德律条。贞节,作为妇女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准则,实际上是对妇女精神的一种束缚。何谓贞节?《易·师》:“象曰:贞,正也。”《说文》:“节,竹约也。”段玉裁引而申之为“节制”。贞节连文始于汉代,张衡《思玄赋》有云:“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贞节。”《史记·田单列传》载有“

    名作欣赏 2010年32期2010-08-15

  • 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牌坊旌表
    舆论的支持)使“贞节烈女”得以成为 “社会意识”的焦点,为人们所注目、称羡,使他们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值得学习与仿效的,而一旦他们也实践了同样的道德行为,他们自身也会经由这些场域的运作而得到彰显。[3](P63)明清徽州节烈妇女,正是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坊额旌表,使得典范不断被树立、被效仿,从而导致节烈现象愈演愈烈。旌表,即是 “旌别表彰”。旌是表扬、表彰之意。《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诔碑》曰:“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文山学院学报 2010年2期2010-08-15

  • 明代社会女性思想控制成因探析
    ”们开始关注女性贞节问题,并且将其上升到关系社稷安危的高度。以明代为分水岭,统治阶层对于女性贞节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以往被视为只有上层社会女性才遵守的贞节观,逐渐向社会下层渗透,并成为统治阶层维护社会稳定的秘器。而有明一代统治阶层更是将女性思想控制视为治国基础。对于贞节问题的研究多数研究者仅限于贞节观念演化的一般性描述,很少关注宋以前贞节观与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程朱理学贞节观的异同。笔者就此问题作简略比较,以探求两者之间的关系。一、宋以前贞节观与程朱理学贞节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3期2010-06-19

  • 贞洁:压抑是贞,自律是洁 固执:男固女执
    不论是贞洁,还是贞节贞操,在当下都像是太远古太老土,女孩子都很落落大方的在屈臣氏买安全套了,尤其是贞洁贞操,更加让人陌生,只有旅游景点的贞节牌坊,还在提示女人传统美德的源远流长。“贞”的下半部分是“贝”,珍珠宝贝是最高价值的物质,于是将女人的性观念和由性延伸的两性观念,视作为与珍珠宝贝的重要性等量齐观。决定一个女人是否守得住妇道是“贞”的上半部分“卜”。“卜”的本义是占卜,大约就是对妇道的占卜,但是完全可以拿来以当下社会生活来象形,“卜”很像是一个器皿盖子

    现代家庭 2009年6期2009-12-23

  • 守贞、戒色与“醒世”、“警世”、“喻世”
    婉关键词:三言 贞节 戒色 女祸论摘 要:晚明的思想潮流、社会风气及冯梦龙“醒世”、“警世”、“喻世”的编著目的对“三言”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它的一些婚恋小说表现出极为矛盾的思想观念:既理解女子失贞,又要求女子绝对守贞;既尊重女性,赞美女性才情,又劝人远离女性,极力宣扬“女色祸水”,将女性视为物化的异己存在,无视女性尊严意志。一冯梦龙所生活的晚明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高度成熟并开始向新的近代社会转型的时期,是个真正的末世:政治腐败问题日渐突出,宦官专权,纪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9期2009-10-16

  • 聊“贞洁”
    别是摩登女郎聊“贞节”,怕是不免要挨骂的。道德范围内的“贞节”,被许多知识女性视为封建主义禁锢妇女的绳索,聊不得;在性学范围内谈“贞节”,则恐怕又有人以为不合“扫黄”的时宜。前几天,有作者送来一篇言论稿,主张不但要“扫纯黄”,而且要“扫半黄”——包括性科学。倘一听“贞节”就厌烦,又懒得读书,那么,将“贞节”以至整个性科学视为异端邪学,既不足怪,别人也没法可想。如果读些书,就不但觉得这问题有点意思,而且这“贞节”或许不无可爱之处。《辞海》里的“贞节”和“贞操

    中国青年 1989年11期1989-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