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叔河

  • 钟叔河先生谈“最好的死法”
    先生,向他打听钟叔河先生近况。任理说,钟老头脑还很清楚,精神也不错,但是说话听起来吃力了,偏瘫的半边身体改善也不大。顿了顿,他接着说:“九十三岁的人了,要想恢复到中风前的状态,很难啦!”我听了,心里一阵难过。任理先生见状,拍着我的肩膀安慰说:“你也不要太难过,钟老自己一向豁达,对生死看得很开的。”这话倒是不假,让我忽然想起两年前的那个电话来了。2021年1月17日上午11点20分,我在办公室用座机给钟老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钟老本人。钟老问:“请问哪一位?

    文学自由谈 2023年5期2024-01-17

  • 何必使劲敲
    钟叔河孔子居留卫国时,有一次在击磬作乐,一个背草包的人从门前经过,正好听见了清亮的磬声。“听这敲磬的声音,是有心要别人欣赏的吧。”背草包的人说,“把这磬敲得当当响,好像在说,没人知道我呀,没人知道我呀!岂不有些可鄙吗?“没人知道自己,也就罢了,何必如此使劲地去求呢?不是有这样两句歌谣吗:河水深,过河不怕打湿身;河水干,扎起裤脚走浅滩。“也不看看现在是一河什么样的水,值得你这样舍生忘死地投入。”“他也太武断了。”孔子听到这些话后,说,“不过,若要我去说服他,

    读者 2023年12期2023-06-30

  • 钟叔河的字
    (陕西 咸阳)钟叔河先生是我十分敬仰的出版大家,他一生命运多舛,但他的胆识、才气和学养却非一般人能望其项背。上世纪80年代,正是国门打开、改革开放风起云涌的年代,他主持岳麓书社,就以出版“三种人”而深受学界震动。尤其是1985年,他主持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甫一杀青,就在文化界引起极大反响,好评如潮,以至有人评价说“钟叔河一出牢门,便走向世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钟叔河先生的了解更为深入了。他出身湖南平江书香门第,自幼苦读百家之书。1949年8月,他到《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1期2023-02-26

  • 周作人的民俗书写
    谣〉发刊词》,钟叔河编订:《周作人散文全集 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42页。在晚年总结其一生写作和研究的长文《我的杂学》中,周作人专辟一节谈他的民俗研究。1951年,周作人发表《风俗调查》一文,公开呼吁风俗调查“不可或缓”。他在一篇介绍风土志著作的文章中这样谈到写作意图:“我的本意实在是想引诱他们(引注:指青年读者),是的,我老实的说引诱,进到民俗研究方面去……从事于国民生活之史的研究,虽是寂寞的学问,却于中国有重大的意义。”(2)周作人

    民俗研究 2022年2期2022-11-21

  • 思想让出版拥有力量
    1980年代初钟叔河编辑出版的《走向世界丛书》(以下简称《丛书》),深感古老的中华民族要真正走向世界、融入现代文明还任重道远,中国“人的现代化”远未完成,当代出版人在启迪思想、改造国民、传承文明方面,依旧不可懈怠。老辈出版家如钟叔河曾因思想让出版拥有力量、拥有尊严,这种传统值得发扬,精神需要光大。钟叔河编选的《丛书》在1980年代前中期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和岳麓书社刊行了36种,一时“洛阳纸贵”,风行海内,好评如潮,钱锺书、萧乾、李一氓、李普、杨宪益、张中行、

    出版科学 2022年4期2022-11-05

  • 取名
    钟叔河苏洵《名二子说》,说的是他给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取名的用意,全文如下:车辆的各部分——轮、顶、轸等等,各具其用,不可或缺。只有轼——车厢前那根横木,似乎没什么大用处;但若去掉它,看起来便不像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啊,我愿你在人们眼中,不要成为可有可无的人。车都得在辙——车道上才能走,讲起车辆做的工作,却不会提到车道;可是,车即使翻了,马即使受傷死了,车道也不会受连累。无大福者无大祸,辙啊,愿你一生平安。(摘自《念楼学短》)

    领导文萃 2022年18期2022-09-28

  • 出版家钟叔河:与书相伴最幸福
    2021年底,钟叔河在病房度过了自己的90岁生日,对着来探望他的年轻人,他不断叮嘱“要多读书”。窗台上,放着他写过的书、编过的书。尽管已至鲐背之年,但他只要谈起圣贤经典、文化教育,便滔滔不绝。▲ 1997年10月18日,长沙,出版家钟叔河“饭要吃,书也要读!”1931年,钟叔河出生于湖南平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钟昌言是梁启超的“不出名弟子”,有着像蔡锷、杨树达这样赫赫有名的同学,钟昌言感觉自己“相形见绌”,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儿子钟叔河身上。“你要多读点书,

    时代邮刊 2022年3期2022-09-24

  • 知惭愧
    钟叔河“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清江右洄,重门洞开,林峦坌入。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惭愧惭愧!”苏轼在《书临皋亭》一文中用短短16个字就描写出了如电影画面般的优美景致,他为这里的景色之美深深地陶醉。这时候,他的思想好像格外灵敏,却又格外单纯,单纯到只剩下对创造出美的大自然的感激和对自己很少参加创造只知充分享受的惭愧。我曾为孟浩然、屠格涅夫、吉辛、史悟冈笔下的景色所感动,觉得这要比纸上、布上的,甚至比视网膜上的,更能入心脾、夺

    读者 2022年18期2022-09-06

  • 取 名
    钟叔河苏洵《名二子说》,说的是他给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取名的用意,全文如下:车辆的各部分——轮、顶、轸等等,各具其用,不可或缺。只有轼——车厢前那根横木,似乎没什么大用处;但若去掉它,看起来便不像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啊,我愿你在人们眼中,不要成为可有可无的人。车都得在辙——车道上才能走,讲起车辆做的工作,却不会提到车道;可是,车即使翻了,马即使受伤死了,车道也不会受连累。无大福者无大祸,辙啊,愿你一生平安。

    读者 2022年16期2022-08-23

  • 高下自见
    钟叔河东晋名人祖约和阮孚,一个好積存钱币,一个爱料理木屐,都耗费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这本来只是他们两个人的事情,别人不会管,更不会去评论谁高谁下。直到有次人们去看祖约,他正在数钱,听说客来,慌忙收拾。来不及收进去的两只小竹箱,他只好用身子遮着,在客人面前左偏右挡,显得很不自然。又有人去看阮孚,他正在给木屐上蜡,却仍然从从容容地吹着火,一面还发着感慨:“人生一世,真不知穿得几双木屐啊!”从此在人们心目中,他俩便分出了高下。

    意林 2022年6期2022-03-24

  • 出版家钟叔河:与书相伴最幸福
    2021年底,钟叔河在病房度过了自己的90岁生日,对着来探望他的年轻人,他不断叮嘱“要多读书”。窗台上,放着他写过的书、编过的书。尽管已至鲐背之年,但他只要谈起圣贤经典、文化教育,便滔滔不绝。1931年,钟叔河出生于湖南平江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钟昌言是梁启超的“不出名弟子”,有着像蔡锷、杨树达这样赫赫有名的同学,钟昌言感觉自己“相形见绌”,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儿子钟叔河身上。“你要多读点书,不能像我一样毫无成就。”在督促声中,钟叔河一头扎进了父亲的书房,5岁

    时代邮刊·上半月 2022年2期2022-03-22

  • 父亲的心
    钟叔河春秋时期,晋齐两军在靡笄山决战,晋军大获全胜,郤献子率三军凯旋。范文子是上军的指挥官,入城时却走在最后。“燮儿呀,你晓得我在眼巴巴地望着你早些回来吗?”范文子的父亲见了他,忙问。“三军的统帅是郤老总,胜利的光榮应该属于他。入城时我若走在前面,多少会分散人们对他的注意,所以我走在后面。”范文子回答。“你能这样想,就不会犯错误了,我放心了。”范文子的父亲高兴地说。(河 关摘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念楼学短》一书)

    读者 2021年24期2021-11-26

  • 大国的体面
    钟叔河元仁宗时,元明善擢参议中书省事,升翰林学士。正值朝廷派某蒙古大臣出使交趾,元明善为副使。此时交趾国内政权不稳,国主想结交元朝大官,便在使臣回国时以重金贿赠。那位蒙古大臣欣然接受了,元明善却坚不肯受。“正使大人都收下了,您为何定要拒绝呢?”国主问道。“他未加拒绝,是为了看重国主的情面,使你们小国安心;我必须拒绝,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操守,維护大国的体面。”听了元明善这番话,国主不禁肃然起敬。(摘自《念楼学短》)

    领导文萃 2021年15期2021-11-05

  • 儿子取名
    钟叔河苏洵的《名二子说》,说的是他给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取名的用意,全文如下:车辆的各部分——轮、顶、底盘等,都有作用,都不可缺。只有轼——车厢前那根横木,似乎没什么大用处;但若去掉它,看起来便不像一辆完整的車了。轼啊,我愿你在人们眼中,不要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车都得在辙——车道上才能走,讲起车辆做的工作,却不会提到车道;可是,车即使翻了,马即使受伤死了,车道也不会受连累。无大福者无大祸,辙啊,愿你一生平安。

    意林原创版 2021年10期2021-10-27

  • 大国的体面
    钟叔河元仁宗时期,元明善擢参议中书省事,升翰林学士。正值朝廷派某蒙古大臣出使交趾,元明善为副使。此时交趾国内政权不稳,国主想结交元朝大官,便在使臣回国时以重金贿赠。那位蒙古大臣欣然接受了,元明善却坚不肯受。“正使大人都收下了,您为何定要拒绝呢?”国主问道。“他未加拒绝,是看重国主的情面,使你们小国安心;我必须拒绝,是保持自己的操守,维护大国的体面。”聽了元明善这番话,国主不禁肃然起敬。(林冬冬摘自《念楼学短》湖南美术出版社)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6期2021-10-08

  • 大国的体面
    钟叔河元仁宗時,元明善擢参议中书省事,升翰林学士。正值朝廷派某蒙古大臣出使交趾,元明善为副使。此时交趾国内政权不稳,国主想结交元朝大官,便在使臣回国时以重金贿赠。那位蒙古大臣欣然接受了,元明善却坚不肯受。“正使大人都收下了,您为何定要拒绝呢?”国主问道。“他未加拒绝,是为了看重国主的情面,使你们小国安心;我必须拒绝,是为了保持自己的操守,维护大国的体面。”听了元明善这番话,国主不禁肃然起敬。(权梦涵摘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念楼学短》)

    视野 2021年11期2021-06-16

  • “知己自在万人丛中也”
    编了一册(谷林钟叔河通信》,我买来一册捧读,乃是大有佳趣。谷林与钟叔河两位前辈,都甚为喜爱周作人文章,可谓趣味相近,又都经历坎坷。生性淡泊,乃是性情相近。他们两人又都对书情有独钟。且写得一笔好文章,故两位的书信集,应是多多益善才好。只可惜两人书信,也不过各有二三十通,只憾写得太少了。1986年8月3日,钟叔河写给人民出版社编辑秦人路并转谷林。此前秦人路应有一封致钟叔河的书信。此信中,钟叔河写道“《知堂序跋》已付排。”查答林2005年5月20日致沈胜衣信,写

    藏书报 2021年21期2021-05-30

  • 半生未尽的书缘
    到好友寄赠的《钟叔河书信初集》一册。该书为“蠹鱼文丛”之一种,以书为线索,收录了1963—2019年钟叔河写给七十位新朋旧友的三百七十七通信函,其中有学者周作人、杨绛、金性尧、陈子善,出版人范用、杨坚、俞子林等,是米寿之年的钟叔河书信第一次结集,与范用编的《存牍辑览》可谓记录当代出版人心灵史的两颗明珠。当下捧读完毕,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与素未谋面的周作人半个多世纪的书缘。出生书香门第的钟叔河,自幼便喜读书。抗战期间,十几岁的他读到兄、姊《初中国文读本》上的一

    书屋 2021年2期2021-02-27

  • 逮鹌鹑
    钟叔河晋平公打猎,射伤一只鹌鹑,命一个叫阿襄的小臣去逮来,结果却让那只鹌鹑逃脱了。平公大怒,将阿襄关了起来,说要杀了他。叔向当时便听说了,晚上晋平公和他见面时,又提起这件事,还是说要杀了阿襄。“该杀呀,快杀吧!”叔向對晋平公道,“咱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死凶猛的野牛,用它的皮做成甲,表现了胆量和武艺,才被封为晋国之君。如今您是唐叔的继承人,却连一只鹌鹑都射不死,到手的猎物也失掉了,真有点对不起先君啊。还是赶快杀掉阿襄为好,免得这件事传开,让晋国丢丑。”晋平

    读者 2021年4期2021-02-01

  • 怕痛
    钟叔河被黄裳称为绝代散文家的张岱,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死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和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人一样,都是经历过两个时代的人。其晚年自题小像云: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在古人的文章中,这算是明白如话的了。但我还想将其既不“信”又不“达”,当然更不“雅”地来“今译”一番:理想呢,早已无影无踪。事业呢,成了逝去的风。为国捐躯最好,却怕打冲锋。也想下田種地,腿脚

    读者 2021年2期2020-12-23

  • 九旬钟叔河:念楼望海犹滔天
    至今仍未停歇。钟叔河先生,生于1931 年,按中国传统,今年即是九十华诞。但先生说,我不做生日,因为我家里从来就有“躲生日”的传统。“祖母生父亲的时候难产,父亲的生日就是他的‘母难日’,所以他每逢生日便要躲。他是教书先生,很多学生知道他的生日,每逢这天他就外出。七岁那一年,正好是抗战开始,我该进小学了,父亲第一次带着我外出‘躲生日’,我们逛到老长沙中山西路那一带,他指着后来叫做中原公司的那片地方对我说,这就是我以前读书的地方,叫做时务学堂!”时务学堂,这是

    出版人 2020年9期2020-09-29

  • 千秋鉴借吾妻镜
    别是,丛书主编钟叔河在每本书前所撰的评论性导言,“评介作者及本书在中国‘走向世界上所起的作用,见解独到,材料新鲜,颇能帮助读者理解和研究各书,成为这套《丛书》的一大特色”。四是出书很集中。第一辑的十种已经全部推出,而第二辑的十种也在陆续出版中。而“责任编辑和专文作者全是一人,这也真是难为了他,不由得我不佩服了”。这位集选编、校勘、撰写序论于一身,以一己之力陆续推出这套重磅丛书的编辑,就是时年五十岁的钟叔河。两年前,他还是一名在湖南茶陵洣江农场服刑整整九年的

    广州文艺 2020年3期2020-04-14

  • 书边
    年一月二十日致钟叔河的信,与张爱玲有关,其中有这样的话:你生活的时期和我不同,你未经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汉奸是敌人,对汉奸概不宽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我们都看不入眼。夏至清很看中张爱玲,但是他后来对钱钟书说,在美初见张爱玲,吓了一跳,她举止不自然,貌又可怕。现在捧她的人,把她美化得和她心目中的自己一样美了(从照片可证)。信中还有一些对张爱玲的评价,之所以引用上面几句,是杨绛对“‘大东亚共荣圈’中人”的看法让我想起了孙犁先生的一段话,见于《书衣文录》(

    绿洲 2019年6期2019-11-13

  • 识见
    理由”。去拜访钟叔河先生也是如此,薛冰、彭国梁、舒凡都是师友,他们一同去拜访,我也就跟着去了。钟先生的书,林林总总,也看了不少,我写过几篇文章谈他的书,算是熟悉的“陌生”。那次拜访之后,我寄了几册书给钟先生,算是做个纪念吧。他很快回了封信件。如此算是接上了头。第二次去拜访钟先生,是邀请他参加在株洲的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他参加不了。那一天,聊天到很晚。聊天的时候,钟先生还说起了藏书票,很喜欢。他说,有不少朋友喜欢签名本,现在写字少了,难得写。刚好文川要做藏书票

    爱尚书香 2019年1期2019-04-03

  • 萧君,安息,请安息
    阳台看风景》。钟叔河先生也几次问过我:你为什么不写点呢?我当然是愿意写的,只是不知如何写,因为我与他太熟了,反倒不知如何写了。这样说,有点怪,但我真的就是这样,越是熟悉的,越不知道如何写。回想我和他的相识,应是1977年,那时我在广播站(长沙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编辑长沙新闻联播,同时主编对工(人)节目(一周两次,每次半个小时,每分钟约两百字),那个时候的萧金鉴就是我的作者了(通讯员)。那个时候的萧金鉴是在长沙油脂仓库工作。每次他给我寄稿,写他们油脂仓库的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9年4期2019-01-14

  • 白居易:道德君子还是无良文人
    现之一。出版人钟叔河在《众说钟叔河》一书里说:“宋蓉塘评香山诗,谓其‘忆妓多于忆民’……宋氏的话,对香山居士白居易明显怀有贬意,对于只读过《卖炭翁》,还有总想从《长恨歌》中找人民性的人来说,恐怕不易认同。但若将白氏全部诗作2812首分类统计,则不能不承认‘忆妓多于忆民’确是事实……”郭沫若则认为“忆妓多于忆民”一说“虽苛而未必腐”,理由是:“白居易与元稹,早年创新乐府,本有代民立言之意。其后伺遭挫折,白遯于隐逸,元逃于闺情,无复当年锐气。”郭的意思是,早年

    益寿宝典 2018年25期2018-10-11

  • 文人的“文字洁癖”
    住了“三士”。钟叔河与季羡林同为著名学者,又系多年好友,但发现文字毛病,也毫不客气。季老曾在《新民晚报》著文《漫谈皇帝》日:“生于高墙宫院之内,对外边的社会和老百姓的情况知之甚少,因此才能产生陈叔宝‘何不食肉糜的笑话。”随后,钟叔河在同一栏目纠错说,此乃司马衷而非陈叔宝。季老诚恳地对记者表示:“我弄错了,应该是晋惠帝(司马衷)。”学无止境,天外有天。勤于攻读,精益求精,方可经得起挑剔。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8年5期2018-07-19

  • 钟叔河先生(特写)
    利语对外交流。钟叔河 湖南平江人,1931 年生。著名学者、作家、出版人,曾任岳麓书社总编辑。1949 年十八岁起当编辑,1957 年后干过搬运、绘图、裱糊和种茶等事,劳作而不废读书,至1979 年又重新当编辑,直到离休。学术著作有《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从东方到西方》《中国本身拥有力量》《周作人儿童杂事诗笺释》等,读书随笔有《千秋鉴借吾妻镜》《书前书后》《学其短》《念楼学短》等。出版过散文集《念楼集》《偶然集》《天窗》《钟叔河散文》和《

    滇池 2018年1期2018-01-17

  • 走向世界的历史见证“走向世界丛书”续编正式出版
    书由著名出版家钟叔河先生担任主编,原拟推出一百种,然而在成功推出三十五种图书后,由于一些原因,后六十五种书稿一直未能得以整理出版。2012年,岳麓书社启动“走向世界丛书(续编)”出版工程,将搁浅了近三十载的出版计划付诸实施。“续编”仍由钟叔河先生担任主编,收书六十五种,共计一千余万字,不但继承发扬了丛书的个性和特色,还延续并优化了丛书的整理模式,经过四年的努力,“走向世界图书一百种”终于在2016年12月底得以全面出版。岳麓书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走向

    全国新书目 2017年4期2017-06-01

  • 王韬对欧洲民俗的体验和认识
    《漫游随录》,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修订本),岳麓书社,2008年,第42页。,勇敢跨出国门,直接接触欧洲文化,近距离观察欧洲社会,这行为本身就有很大的意义,正如王韬在《漫游随录》的自序中所言,“余之至泰西也,不啻为先路之导,捷足之登;无论学士大夫无有至者,即文人胜流亦复绝迹。”*(清)王韬:《漫游随录》,钟叔河主编:《走向世界丛书》(修订本),岳麓书社,2008年,第43页。王韬的此次“泰西汗漫游”,纵横数万里,途经数十国,经新加坡、槟郎屿、苏门

    民俗研究 2017年6期2017-01-28

  • 从《长沙出版界四骑士》看新时代编辑应具备的素养
    。而萧乾先生将钟叔河、杨德豫、李全安、曹先捷四位出版人冠之以“骑士”的称号,可见他们在萧先生心目中分量之重了。待一口气读完全文,了解了四位先生分别编辑了《走向世界丛书》等闻名远近的著作时的经历后,他们那种对编辑职业的热爱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立即与骑士形象相融合,让我为之动容。首先,每一位骑士都有一个可以为之付出一切的精神家园,那就是他们的信念。同样,长沙出版界四位先生信奉于对文化传承的矢志不渝的信仰,就像一副坚实的铠甲,保护着他们内心那股坚韧不拔的劲头,

    成长·读写月刊 2016年9期2016-10-21

  • 钟叔河先生家共厨房
    陈燕(深圳)跟钟叔河先生家共厨房◆陈燕(深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老宿舍楼里,我家和钟叔河先生家曾是隔壁邻居,且共用一个厨房。但那时我还太小,对这段往事几乎没有记忆,父母也未曾提起,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深圳工作,这一晃就是三十多年,不曾想,今年年初我回长沙专程拜会了钟叔河先生,和他忆起了这段尘封往事。这其中缘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彭国梁老师。彭国梁老师是湖南知名的作家、藏书家,他在长沙近郊有一栋四层楼的藏书楼,命名为近楼。2014年暑假,我带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8期2016-09-19

  • 《与天下共醒》
    他们是葛兆光、钟叔河、周振鹤、吴思、邓晓芒、许纪霖、李辉、陈来等当代著名学人。他们从各自的专业视角出发,观照历史与未来,思考个体与家国,瞻望世界与中国,对当代中国之由来与走向提供了各自的解答,赤诚之心溢于言表。在这样多元的答卷中或可发现无限可能,在思想的碰撞与激荡中或能寻得醒世良方。他们的社会关怀和问题意识,也深刻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与历史脉络。梁启超在20世纪之初断言近世史为“世界之中国”,在近三十多年得到了惊心动魄的印证。中国一步步地开放,已融入

    廉政瞭望 2016年6期2016-07-06

  • 钟叔河说杨福音文章书画
    钟叔河杨福音的书读得比我好,“宁都三魏”我只记得一篇《大铁椎传》,八指头陀我只记得一句“洞庭波送一僧来”,他却都很熟悉。他的文章也写得好,在立翁家寥寥三百字,两个人神气活现,而无一语及书画,高明非我能及。其画作格高韵远,无俗媚气,是我心仪的文人画。我尤喜其书写自己的警句、妙语,满纸都是思想感情,确实能动人心魄。文章和书法,从来就是源与流的关系,右军、鲁公、东坡笔下都是自己的文章,“十七帖”也全是给朋友亲戚看的便条纸。绘画情形容有不同,但曹将军无论如何也无法

    书屋 2016年7期2016-05-14

  • 钟叔河先生家共厨房
    舍楼里,我家和钟叔河先生家曾是隔壁邻居,且共用一个厨房。但那时我还太小,对这段往事几乎没有记忆,父母也未曾提起,大学毕业后我去了深圳工作,这一晃就是三十多年,不曾想,今年年初我回长沙专程拜会了钟叔河先生,和他忆起了这段尘封往事。这其中缘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就是彭国梁老师。彭国梁老师是湖南知名的作家、藏书家,他在长沙近郊有一栋四层楼的藏书楼,命名为近楼。2014年暑假,我带孩子回长沙的父母家小住,有一天便约了彭国梁老师去他的近楼参观。那天他正在整理书架,便顺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再会钟叔河先生
    日,我竟接到了钟叔河先生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我方便的时候去念楼他府上拿萧湘先生的书。我颇觉意外,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折服和感动。这事还得从24日初次拜访钟叔河先生说起,那日我在钟先生的书柜上看到了《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一书,是萧湘先生的作品。因笔者一直生活工作在长沙铜官窑附近,喜欢古瓷器尤其是铜官窑瓷,有收藏研究长沙窑的爱好,对研究长沙窑的盛名久负的湖南文物界前辈李建毛和萧湘等专家甚是膜拜,寒斋(金炼书舍)收藏有湖南省博物馆副馆长李建毛先生签名的湖湘文库《长沙铜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6年8期2016-05-14

  • 再会钟叔河先生
    广(长沙)再会钟叔河先生◆焦广(长沙)2015年5月30日,我竟接到了钟叔河先生亲自打来的电话,要我方便的时候去念楼他府上拿萧湘先生的书。我颇觉意外,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折服和感动。这事还得从24日初次拜访钟叔河先生说起,那日我在钟先生的书柜上看到了《瓷器上的诗文与绘画》一书,是萧湘先生的作品。因笔者一直生活工作在长沙铜官窑附近,喜欢古瓷器尤其是铜官窑瓷,有收藏研究长沙窑的爱好,对研究长沙窑的盛名久负的湖南文物界前辈李建毛和萧湘等专家甚是膜拜,寒斋(金炼书舍)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6年8期2016-04-15

  • 摊开来看《众说钟叔河
    说他编的《众说钟叔河》已出版了,可以送我一本。我在电话里听不亲切,以为那是梁兄一直在写的《钟叔河传》,想不到这么快已成书,而且还可以先睹为快,当然是大喜。到见面时接书一看,原来是一众名家写钟老的《众说钟叔河》,虽非期待已久的钟老本传,但见厚厚一册,装帧精美,心中甚是喜欢。书刚摊开,梁兄便解释道,这书的装订采用的是“裸脊拉线”之法,书脊是裸露的,另外包以封面,这样的好处是装订牢固,非一般胶装书籍可比,而最重要之处是,按此法装订之书,翻阅时每一页俱可平铺桌上,

    书屋 2015年10期2015-09-10

  • 《新湖南报》反右:出版湘军是这样炼成的
    岳麓书社总编辑钟叔河等人,有一个共同经历:都曾是《新湖南报》的右派。1957年的《新湖南报》反右,同样堪称“异军突起”。全报社(包括编委会直接领导的《湖南农民报》,含行政、发行人员在内)145人,54人被打成右派。用其创刊者李锐的话说:“这个数字,比徐铸成主持的《文匯报》和章伯钧、储安平主持的《光明日报》两个报社划的右派加起来还要多!”根据《湖南省志》的记载,《新湖南报》反右,其株连之广,比例之大,损失之重,全国新闻界无出其右。《新湖南报》创刊1949年8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2期2015-05-14

  • 一篇文章的前世今缘
    误识》,是批评钟叔河的文章,文前附了钟叔河的回信,承认错误,对作者表示感谢。我写贾李之争的《批评家的无奈》,举的例子正是钟叔河为季羡林指谬,现在钟叔河却被读者指出错误,这也是如何对待批评的延续,有前因,有后果,用贾李之争和钟叔河的例子写篇文字,还是有意义的,于是写成了《与本身的状态颇有差异》。文章写成后又踌躇了。任芙康是《文学自由谈》的主编,写文章与他商榷是不是有点不自量力?反正文章写成了,有枣无枣打一杆。没过多久,接到《文学自由谈》编辑的电话,文章编在《

    文学自由谈 2015年6期2015-03-20

  • 与本身的状态颇有差异
    叔宝所说。学者钟叔河对此进行了批评,实事求是地指出其错误,季先生诚恳认错,答记者问时说:“我弄错了,应该是晋惠帝。”钟叔河的批评态度,季先生对待批评的态度,很值得作家和批评家效仿。后来,指谬的钟叔河也被读者“逮”着了。雨云写了《钟叔河〈书前书后〉的一处误识》,编辑致函钟叔河,并附上了文稿。先生回信说:“接十五日来信,见到雨云的文章,立刻查了植物学的书,证明了我所说的淡笋是生长药材‘淡竹叶的淡竹所发出的笋这句话的确有误,因为淡竹叶并不是淡竹的叶子,而是禾本科

    文学自由谈 2013年5期2013-11-29

  • 春风大雅能容物
    念楼学短》、《钟叔河散文》、《书前书后》、《天窗》等都是他呕心沥血的结晶;1993年5月,他荣获全国出版界个人最高奖——第三届韬奋出版奖……他就是我国出版界久负盛名的出版家、历史人文领域的著名学者、倍受读者尊崇的散文家钟叔河。宝剑锋从磨砺出钟叔河,1931年11月10日出生,原籍平江西乡山枣冲。其父钟昌言,自幼在岳麓书院、长沙时务学堂等地求学,学成后在永兴等中学任教。 1913年,追随谭延参加反袁革命活动,被委兼湖南都督府财政司制用科科长。后专任算学教员,

    湘潮 2009年6期2009-07-22

  • 我的杯很小
    钟叔河《念楼集》2003年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关于这部书的书名,钟先生在自序中说得甚明白:“因为这本集子里的文章,大半都是搬上廿楼以后写的,所以把它叫做《念楼集》。”而“念便是廿,念楼便是我住的二十楼”。那么,何不径写廿楼或二十楼,岂不更为简明?钟先生又说了,“自己心中原也以为‘念字比‘廿更为可取,更有意思一些吧。”《念楼集》共收文104篇,分为五个部分,编次均依发表时间。各部分以其中一篇作为总标题,依次是《念楼的竹额》、《辞年》、《刀俎之间》、《上供和

    山西文学 2006年7期2006-07-12

  • 些小虫鱼俱磊落
    ,丰子恺图画,钟叔河笺释,似可谓之“好戏连山唱满台”。知堂老人做儿童杂事诗,是因了李尔(Ed.Lear)恢谐诗的妙语天成。他在《十堂笔记·风土志》中说:假如另外有人,对于中国人的过去与将来颇为关心,便想请他把史学的兴趣放到低的广的方面来,从读杂书的时候起离开了庙廊朝廷,多注意田野坊巷的事,渐与田夫野老相接触,从事于国民生活史的研究,此虽是寂寞的学问,却与中国有重大意义。钟叔河先生正是从此一角度将这些牛山体的大白话诗,首首笺释得精致、妥帖。不光引用了知堂老人

    读书 1996年12期1996-07-15

  • 一点补正
    学上卓有成绩的钟叔河、杨德豫、李全安、曹先捷四位先生(见《读书》第九期《长沙出版界四骑士》),实乃快人心、顺人心之善事。萧乾先生为文,素以严实著称,深得读者仰慕。唯这篇文字,仅一语之失,便有了“张冠李戴”之嫌。萧先生的文章说:“八十年代长沙出版界之所以能出这几位骏马,可以想见的首先是出版局前局长李冰封和各有关的出版社的领导敢放手用人,敢出未必赚钱的书。”对钟、杨、李、曹“四骑士”的出现,从领导上寻寻根源,是很必要、很有意义的,问题是这个领导是谁?谁是“前局

    读书 1995年3期199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