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界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治疗黄斑裂孔对裂孔封闭率、视力及视网膜微结构的影响
    (MH)指黄斑区内界膜与感光细胞层之间的组织缺损,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特发性MH无明显病变自发产生,继发性MH主要由黄斑水肿、高度近视、眼外伤等引起〔1〕。特发性MH多见于老年人,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随时间延长,患者可出现视力模糊、视物变形等症状,是导致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常见病因〔2〕。目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临床治疗特发性MH的标准术式,术后裂孔封闭率可达到90%以上,但对于大孔径的特发性MH,裂孔封闭率不高〔3〕。临床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3年17期2023-10-08

  • 内界膜剥除在过去三十年间是如何革新黄斑手术的
    惠延年(译)0 内界膜剥除的历史发展意大利解剖学家Filippo Pacini在1844年发现了内界膜[1]。内界膜是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基底膜,代表视网膜和玻璃体之间的结构界面。黄斑内界膜最厚,为2.5μm,逐渐变薄至玻璃体基部的0.5μm[2]。内界膜对视网膜和视神经的早期发育很重要,但随着年龄增长内界膜变厚,或当细胞在其上生长并对视网膜施加牵引力时,就会引起问题。从视网膜上移除内界膜 (内界膜剥除)是影响玻璃体黄斑界面(VMI)的各种疾病的常用手

    国际眼科杂志 2023年7期2023-08-23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或覆盖术因其较高的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成为最常用的术式[2-3],且目前认为内界膜覆盖术疗效更佳[4]。本研究选取就诊于我院并分别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或内界膜覆盖术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观察两组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回顾性临床研究。选取2020-01/2021-06于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或覆盖术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3

    国际眼科杂志 2022年12期2022-12-07

  • 黄斑前膜手术内界膜剥离对视网膜全层影响研究
    ]。关于是否剥除内界膜,目前学界存在争议。支持内界膜剥除的学者,认为可以降低黄斑前膜复发,进一步促进视力恢复,而且安全可靠[4]。反对内界膜剥除的学者则认为可能会加大视网膜损伤风险,从而影响术后视力恢复[5]。本研究旨在比较联合内界膜剥除术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在特发性黄斑前膜手术治疗中的效果,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相应的参考,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1月-2021年3月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70例,随机分为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3期2022-10-08

  • 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部前膜的效果观察
    剥除术中联合使用内界膜剥离术可有效解除黄斑牵引,清除紧密附着在黄斑表面的有毒物质,促进黄斑区视网膜与玻璃体腔的物质交换,改善黄斑部局部代谢,最终有利于加快黄斑功能恢复。本研究观察23G玻璃体切割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IMEM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IMEM患者提供更多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4例IME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48~70岁,平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9期2022-09-29

  • 玻璃体切割术+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对复杂黄斑裂孔的疗效分析
    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而对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或未合并视网膜脱落、直径超过600μm的黄斑裂孔患者,采用单纯的内界膜手术后,黄斑裂孔未闭合,患者的视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对于复杂性的黄斑裂孔,有研究提出可在玻璃体切割术中使用不完全剥离内界膜,在黄斑裂孔边缘周围残留少量内界膜,将其翻转置于黄斑裂孔上,术毕给眼内填充空气,可将黄斑裂孔的Ⅰ型闭合率提高至98%[1]。因此,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黄斑裂孔患者,将玻璃体切割术+改良内界膜覆盖手术用于复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3期2022-06-17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或内界膜翻转在50例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施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解除玻璃体牵拉作用,但研究发现该术式裂孔闭合不理想,尤其是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疾病时,愈合率明显下降。近年来,在临床黄斑裂孔治疗中,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得到广泛应用,可发挥安全、有效的应用价值。为评估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填塞翻转的临床价值,本文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50例黄斑裂孔患者展开对比研究,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遴选50例黄斑裂孔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纳入患者通过眼底镜、光

    保健文汇 2022年5期2022-06-02

  •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及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效果观察
    行手术时是否联合内界膜剥除一直存在较多争议,且与之有关的研究报道较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以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烟台业达医院收治的64 例IMEM 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以及内界膜剥除在IMEM 患者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方便选取本院收治的64 例IMEM 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所有患者施以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 例,对照组

    中外医疗 2022年31期2022-04-03

  • 不同黄斑内界膜手术联合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是较为传统的治疗黄斑裂孔的手术方式,裂孔闭合率较高,约95%的患者术后黄斑裂孔可形成不同形态闭合[1-2]。然而部分患者术后黄斑裂孔虽然闭合,但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仍然缺失,黄斑裂孔仅仅为贴伏状态的闭合,导致术后视力预后不良[3]。近年来有学者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结果显示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学复位,进而获得更好的术后视力[4]。然而实

    国际眼科杂志 2022年3期2022-03-11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价值
    充[3]。故后有内界膜剥除术结合术式,为黄斑裂孔的闭合创造有利条件。但因高度近视者存在眼轴长、视网膜脉络萎缩等,均会影响黄斑裂孔的闭合,造成视网膜再次脱离[4]。故本文中对高度近视MHRD患者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治疗,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50例(58只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28只眼),男8例,女17例;年龄40~76岁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3期2021-12-23

  • 内界膜剥除孔周按摩术与内界膜填塞术治疗较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对比研究△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临床治疗IMH的首选方式[1-2]。研究显示,孔径≤400 μm的IMH剥除内界膜术后裂孔闭合良好,但孔径>400 μm时,其裂孔闭合率报道不一[3-4]。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剥除内界膜后对裂孔周围视网膜进行按摩可使裂孔在术中接近闭合或孔径缩小至400 μm以内,有利于视细胞移行,促进裂孔解剖愈合,术后能恢复更好的视力,但因视网膜的延展性有限,对于孔径>700 μm的IMH,过度的按摩可能会对裂孔周围视细胞造成损伤。因此,本

    眼科新进展 2021年11期2021-12-08

  •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治疗研究
    ,如视网膜前膜、内界膜的硬度、厚度的变化造成的对玻璃体视网膜界面的牵拉、黄斑前残留玻璃体后皮质以及视网膜血管硬化等都是MF 发生的重要眼内因素[3,7-9]。针对这些因素的治疗方式如玻璃体切除、残留玻璃体后皮质的去除、内界膜剥除或保留、气体填充等大多数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术后部分患者的黄斑劈裂仍然会继续进展[10]。这说明眼内因素只是导致MF 发生的一部分原因,球壁外因素如脉络膜视网膜萎缩、眼轴的拉长、后巩膜葡萄肿等也是MF 的重要致病因素[1,11]

    医学信息 2021年16期2021-11-30

  • 玻璃体切除联合黄斑区内界膜剥除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近年来,剥离黄斑内界膜(inter limiting membrane,ILM)常用于治疗黄斑疾病[8-9],不仅能有效的提高黄斑裂孔的闭合率促进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消退,也能减少RRD术后PMM的形成[8-9],还能减少RD 的复发[10],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Fallico等[11]的Meta分析也表明:RRD玻璃体切除术中进行ILM剥离可防止术后黄斑前膜的形成,并减少RD 复发的发生率,但与非ILM 玻璃体切除术相比,未发现更好的视觉效果。冯竟抑等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4期2021-08-28

  • 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
    y,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DME 可获得一定的疗效。本研究对比了PPV 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顽固性DME 的疗效以及对视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确诊为DR合并顽固性DME并接受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的患者40例(40眼)。其中采用PPV 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联合组)治疗的患者20例(20眼),其中男7例(7眼),女13眼(眼),年龄38~65 岁,平均(48.1 ±

    实用医学杂志 2021年14期2021-08-06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能的恢复[7]。内界膜剥离术是黄斑部疾病的常见术式,它可松解玻璃体黄斑粘连,彻底解除后界膜对黄斑区的牵引,降低后期黄斑疾病的复发率;但也有研究证实内界膜剥离术可增加医源性裂孔风险,且术中使用的染色剂对视功能也有一定影响[8-9]。目前,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在黄斑裂孔中的应用效果被广泛证实,但对于高度近视MHRD患者是否需要联合使用内界膜剥离术仍存在一定争议[10-11],分析其利弊可为高度近视MHRD患者手术术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本研究选取中国人民解放

    眼科新进展 2021年7期2021-07-22

  • 不同方法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对黄斑区解剖结构和脉络膜厚度的影响
    凹部视网膜上皮层内界膜层至光感受器细胞层出现的全层组织缺损,可引起患者视力降低、视物变形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影响患者视觉功能[1-2]。玻璃体切割术及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IMH的标准术式,该术式可消除裂孔造成的致病因素,但内界膜剥除过程中也可能损伤内层视网膜;尽管术后解剖闭合率较高,但临床报道仍有部分裂口较大、高度近视患者术后裂孔不能闭合,另外也有部分病例术后视功能恢复较差[3-5],因此当前对于内界膜的处理方式仍在不断进行创新。内界膜移植将剥离的内界膜作为一

    国际眼科杂志 2021年6期2021-06-04

  • 内界膜填塞与翻转覆盖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对比王爱芹
    网膜神经上皮层从内界膜层到光感受器细胞层出现的组织缺损,是常见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是指排除眼外伤、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原发眼部病变的年龄相关性黄斑裂孔,发病率占所有黄斑裂孔的83%[1]。随着特发性黄斑裂孔病因、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进展,其手术治疗方式也在不断改进。目前的标准术式是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术,解除了裂孔周围的切线牵拉作用,刺激Müller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5-26

  • 内界膜翻转填塞与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比较阮婷
    y,PPV)联合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是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常规术式。近年PPV联合ILM翻转填塞术成为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技术热点,临床报道认为其可以促进MH闭合和视网膜复位,但对于术后视力的改善仍存在争议[4-7]。因此我们对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选取2017年1月至20

    临床眼科杂志 2021年2期2021-05-26

  • 难治性黄斑裂孔治疗研究进展
    包括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和前膜剥除、玻璃体腔填充和术后俯卧位[1]。尽管目前已报道通过标准手术方式可使黄斑裂孔解剖闭合率达90%,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达70.0%[2],但其在大直径(>400 μm)、长病程(>1年)、外伤性、继发性、高度近视性,初次手术后未闭合等难治性黄斑裂孔中的疗效大大降低[3]。难治性黄斑裂孔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缺乏规范化治疗方案,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手术且裂孔的愈合状态、视力改善效果不佳。近年来国内外围绕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治疗开展了大量研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1年1期2021-04-17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玻璃体切除与内界膜剥除手术是临床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常见方法,可有效促进视网膜复位,但是对黄斑裂孔闭合效果影响较小[2]。近年来,内界膜翻转填塞已广泛应用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治疗,且安全有效[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在该期间内完成6个月术后随访的52例(52只患眼)高

    河南医学研究 2021年3期2021-03-03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分析
    术(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ILMP)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00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PPV治疗,研究组采用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6个月研究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研究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V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效果显著,相比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24期2021-01-18

  • 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并内界膜翻瓣填塞的临床疗效
    y,PPV)联合内界膜(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ILM)剥除是治疗黄斑裂孔的标准手术方式。但对于最小直径>400 μm的大直径黄斑裂孔,单纯黄斑区ILM剥除后黄斑裂孔闭合率不高。ILM翻瓣填塞是在此基础上改良的手术方式。近年来,我们采用ILM剥除并翻瓣填塞对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回顾分析研究。2016年10月至2018年7月在我院眼科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且裂孔最小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12-12

  • 内界膜填塞与翻转覆盖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比较
    患者黄斑部视网膜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组织缺损[1]。黄斑裂孔患者的视力受到严重损伤,患者会出现模糊、视物变形、中心暗点等临床症状,对其生活质量以及心理健康均造成很大影响,所以需对患者实施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加以干预[2]。目前,临床上在对黄斑裂孔患者治疗时,主要给予内界膜松解剥离手术治疗,该方法能够消除临床症状,使大多数的裂孔得到闭合[3]。但是对于难治性黄斑裂孔疾病,患者裂孔闭合成功率不佳,易发生外层视网膜不规则以及缺失等闭合形态,可损伤到患者视力功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30期2020-11-23

  • 玻璃体切割联合玻璃酸钠凝胶辅助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填塞术逐渐成为临床治疗黄斑裂孔的主流手术方式,Michalewska等[2]首次提出使用内界膜瓣填塞手术方式治疗LIMH并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然而研究发现,对于较大的裂孔直径,尤其LIMH的术后裂孔闭合率相对较低,增加了二次手术的几率,且二次手术的裂孔闭合率远远低于第一次手术,可能与裂孔直径过大难以愈合有关[3]。因此,寻求新的手术方式以达到较高愈合率成为了目前的主要任务。本研究在保留内界膜以维护裂孔区微环境稳定的同时,为防止游离内

    眼科新进展 2020年8期2020-08-10

  • Nd:YAG激光联合活血化瘀中药治疗黄斑区内界膜下出血1例
    低点上缘一次击穿内界膜(激光能量4mj,三连击爆破模式),将内界膜下出血缓缓引流至下方玻璃体,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出现。数分钟后测视力已提升至0.6,嘱患者半卧位休息,口服活血化瘀中药7天,方用生蒲黄汤化裁,生蒲黄15g,丹参15g,丹皮15g,生地黄15g,川芎10g,郁金10g,煅牡蛎20g,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患者2天后复诊,右眼视力提高至0.8,眼压16mmHg,黄斑区出血遮蔽大部分引流至玻璃体下方,OCT所示内界膜激光造孔清晰可见(图2B),大部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20年2期2020-08-10

  • Ultra Q:YAG与传统Nd:YAG激光对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
    沈轶 蒋沁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是指出血聚集在视网膜内界膜和神经纤维层之间,眼底表现为视网膜内界膜下一处或多处边界清晰的圆顶状或舟状出血[1-3];病因多样,如Valsalva视网膜病变、Terson综合征、视网膜大动脉瘤、Pertcher视网膜病变、眼外伤及血液系统疾病等均可引起;多单眼发病,也可双眼发病,在出血稍吸收后通过眼底检查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可排除致病原因。目前临床公认的治疗原

    眼科新进展 2020年7期2020-07-24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大孔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比较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现在治疗IMH的常用术式,IMH术后裂孔闭合率达到90%以上,但对于裂孔直径>500 μm的病人,术后裂孔闭合率仍相对较低[2]。国内外学者对IMH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MICHALEWSKA等[3]提出了对于裂孔直径>400 μm的IMH,可将内界膜剥除翻转覆盖于裂孔上,可提高术后裂孔闭合率。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巨大裂孔型IMH已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有研究[4]证实内界膜翻转填塞联合自体血封闭术可进一步提高裂孔闭合率。本研究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6期2020-07-09

  • 内界膜填塞术和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膜的纵向牵拉力和内界膜的切向牵引力是IMH 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1-2]。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标准内界膜剥除术是当前治疗IMH最常用的手术方式,裂孔闭合率达90%以上,手术并发症也极大地减少[3]。然而,相关文献报道,对于裂孔底径大于400 μm的IMH,裂孔闭合率相对较低,为50%~88%[4-6]。当裂孔底径大于1000 μm时,裂孔闭合的可能性更低[6]。研究表明,内界膜组织可诱发胶质细胞增生,促进裂孔闭合,改善视功能[5]。但也有研究认

    眼科新进展 2020年6期2020-06-18

  • 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PVR-C级视网膜脱离
    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08/2018-07在我院就诊的PVR-C级视网膜脱离患者37例37眼,对所有患者行25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术中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血管弓大小范围内界膜。3~6mo根据视网膜复位情况行硅油取出,术后随访12mo,观察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黄斑前膜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2wk内眼压增高者6眼,经过治疗,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5期2020-05-08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与传统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的疗效对比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成功率较高,约95%黄斑裂孔患者术后可闭合[1-4]。但是,在巨大裂孔及持续时间较长的黄斑裂孔中,传统手术成功率较低,可能导致患者接受多次手术及较差的视力预后[5-6]。传统手术后,部分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裸露,形成“平-开”型裂孔,导致术后视力预后不良[7-8]。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学复位,在术后并未观察到“平-开”型裂孔的产生

    眼科新进展 2020年3期2020-04-22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
    要采用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国内外鲜有文献报道。故本研究比较了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收集2016-01/2017-12在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病房接受PPV手术治疗的严重PDR伴黄斑皱褶移位的患者36例36眼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6~61(平均56.33±7.14)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PDR为临床Ⅵ期患者,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制定的糖

    国际眼科杂志 2020年4期2020-04-04

  • 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联合消毒空气填充治疗大直径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疗方案,例如单纯内界膜剥离,内界膜翻转,后囊膜移植或者自体血清移植等。但对于大直径的黄斑裂孔,这些手术的裂孔闭合率仍相对低下[3]。在此,我们针对大直径的黄斑裂孔采用了在常规微创玻璃体切除后,行游离内界膜移植联合消毒空气填充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大直径黄斑裂孔患者13例(13只眼),10例为特发性黄斑裂孔,3例为高度近视继发性黄斑裂孔。其中男性5例(5只眼),女性8例(8只眼),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1期2020-03-16

  • 重水辅助下游离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分析*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及硅油填充术,虽然裂孔闭合率有所提高,但仍有19%~39%MH 经标准玻切+内界膜剥除后,不能完全愈合[1],有可能与损害Müller细胞及视网膜功能有关。有报道称,在进行内界膜剥除术后的MH患者中发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厚度减少[2],那么单纯的内界膜剥除是否过时?保留内界膜是否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而菲薄的内界膜该如何处理?术中内界膜的去留该如何选择?在如今术式不断创新的时代,这些问题值得探讨。本研究提倡保留游离内界膜以维护其微环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0年4期2020-03-11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进展△
    联合视网膜前膜和内界膜剥除术、玻璃体腔重硅油填充术等成为了研究热门。近年来,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填塞术和内界膜覆盖术被引入了MHRD的治疗中。本文综述了各项术式的疗效和特点,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1 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术1984年,Miyake[7]首次报道了运用玻璃体腔气体填充术治疗MHRD。玻璃体腔中扩张的气体可以压迫玻璃体后皮质,减轻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有助于视网膜复位。据统计,单纯气体填充术的第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率在54%~83%[8-9]。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20年3期2020-01-08

  • 探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
    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 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14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0例,观察组70例。对照组采用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治疗及硅油填充,观察组联合25G玻璃体切割术与内界膜剥除及空气填充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 观察组的黄斑裂空闭合比例为92.85%,与对照组的91.4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5,P=0.152)。治疗后,在平均

    中外医疗 2019年28期2019-12-23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瓣覆盖术治疗大直径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观察
    要治疗方法,联合内界膜的剥除术可以提高黄斑裂孔愈合率,改善视力[3]。但有研究[4]指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的剥除术治疗直径较大裂孔的愈合率较低。为了提高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国内外学者不断对术式进行改良[5,6]。近年,我们尝试对收治的部分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瓣覆盖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4年2月~2018年2月铜川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单眼大直径特发性黄斑

    山东医药 2019年33期2019-12-17

  • 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右眼玻璃体切除、内界膜翻转覆盖、视网膜复位、激光光凝、气液交换及注硅油术(详见视频,扫描文后二维码即可观看)。术中诊断:右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右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双眼高度近视、双眼高度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双眼IOL植入术后。术者在全视网膜镜下行23 G经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玻璃体切除术。首先清除核心玻璃体,用切割头在视盘处高压吸引玻璃体后皮质,做出人工玻璃体后脱离,注入曲安奈德,显色玻璃体及后皮质,剥除黄斑区残留的玻璃体后皮质,完全解除黄斑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6期2019-12-03

  •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在大孔径黄斑裂孔手术的应用
    IMH)是黄斑区内界膜至感光细胞层发生的视网膜组织缺损,即黄斑中心凹区全层视网膜裂孔,可致中心视力的丧失[1]。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明确,Gass[2]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分析认为IMH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黄斑中心凹前玻璃体切线方向的牵引力,同时玻璃体后脱离,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表面胶质增生牵引,黄斑裂孔变大。Duker等[3]根据OCT测量的裂孔最窄处直径将黄斑全层裂孔分为小、中、大三种孔径黄斑裂孔。其中裂孔直径400μm为大直径黄斑裂孔。虽然目前玻璃体切割联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11期2019-11-12

  • 自体游离内界膜移植术治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疗效△
    [1]首次报道在内界膜剥除基础上行内界膜翻转术,治疗直径大于400 μm的黄斑裂孔。这种改良术式,术后裂孔闭合率较常规术式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在环形剥除内界膜时,内界膜不完全从视网膜上撕下,保留内界膜与黄斑裂孔的边缘相连,修剪后翻转盖存在于黄斑裂孔内或表面,所以该术式仅适用于初次行内界膜剥除的患者。而对于已经做过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pars plana vitrectomy,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术的患者,若术后黄斑裂孔未闭合,此术式并不适用。因为在初

    眼科新进展 2019年8期2019-08-07

  • 两种内界膜剥离方式治疗MHCI<0.7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或移植术、玻璃体切割联合不同介质充填术等均是治疗IMH的常用手术方式,其中以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效果更理想。研究指出,约50%黄斑裂孔闭合指数(MHCI)<0.7的IMH患者会出现黄斑裂孔闭合不良[2]。对于MHCI<0.7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时,可选择扩大内界膜剥离和标准内界膜剥离,但临床上缺乏上述两种手术方法疗效的比较,故本研究选取88例IMH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前瞻性研究。选取20

    国际眼科杂志 2019年7期2019-07-29

  •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内界膜反转填塞手术的效果分析
    璃体切割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但应用此种治疗方式黄斑裂孔闭合率不理想,且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随之增高。有研究显示[1]内界膜反转填塞治疗有助于黄斑裂孔闭合,但国内相关研究仍较少。近日来我院开展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反转填塞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我院52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为观察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眼屈光度≥-6.00D;眼轴长度>2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13期2019-07-22

  • Valsalva视网膜内界膜下出血一例
    术(PPV)联合内界膜撕除术两种方案。病例资料一、主诉及病史患者男,61岁。因左眼眼前黑影遮挡8 d于2017年3月8日入院。患者既往健康,否认全身疾病病史及外伤史。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眼前黑影遮挡,不伴眼痛、眼红、流泪、头痛、呕吐等症状。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全身查体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6,矫正无提高;左眼视力为指数,矫正无提高。眼压:右15 mm Hg(1 mm Hg=0133 kPa),左15 mm Hg。红绿色觉:双眼正常。光定

    新医学 2018年9期2018-09-10

  • 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后黄斑区变化及视功能变化
    的首选方式,辅以内界膜剥除、眼内气体填充技术,患者黄斑裂孔闭合率大幅提高,复发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2-3]。此次研究观察了81例IMH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黄斑区结构及视功能变化,为深入分析黄斑结构与视功能的关系提供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5年3月—2017年1月81例IMH患者纳入此次前瞻性研究。患者均为单眼发病,于本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及内界膜剥除、眼内气体填充治疗,其中男30例,女51例,年龄40~75岁,平均(60.83±7.2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年4期2018-08-11

  • 董方田:疑难黄斑病变如何综合权衡治疗要点?
    行玻璃体切割术+内界膜剥离及移植+ 5%的全氟丙烷(C3F8)气体充填,术后一周(2014年9月23日)患者黄斑裂孔愈合,神经上皮仍然脱离,视力0.15。手术后观察3个月(2014年12月14日),黄斑裂孔愈合,神经上皮脱离好转,患者视力明显好转,达到0.15~0.2。2015年8月14日,术后11个月时患者神经上皮脱离明显好转,实现手术预期效果,黄斑裂孔愈合,视力0.15至0.2。术后随访3年黄斑裂孔愈合,神经上皮在位,视力恢复到0.2~0.25。糖尿病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2018-03-08

  • 术中光学相干层析成像辅助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除、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除术(详见视频,扫描文后二维码即可观看)。术前3 d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行抗感染治疗,术前1 h使用1%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散瞳,术前0.5 h使用2%利多卡因施行球后注射麻醉。先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因患者眼轴长度为31.38 mm,根据术前IOL Master测算结果显示,放置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 IOL)的度数为0时,屈光度数为-3.00 D,所以选择不放置IOL。10-0尼龙线缝合主切口,侧切口行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8年5期2018-01-17

  • 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章晖,叶波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兰丽霞,任旋,章晖,叶波(南昌爱尔眼科医院,江西 南昌 332000)目的 研究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5年4月~2017年1月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46例,并分为两组,常规组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内界膜移植组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和视网膜内界膜移植治疗。就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水平、IS/OS缺损直径和裂孔闭合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内界膜移植组裂孔闭合

    当代医学 2017年29期2017-10-19

  • 超声乳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效果分析
    0)超声乳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特发性黄斑前膜效果分析韩玉灵(淮阳县人民医院 眼科 河南 周口 466700)目的 分析超声乳化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特发性黄斑前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行超声乳化联合黄斑前膜剥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6期2017-06-05

  • 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内界膜移植转归观察
    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内界膜移植转归观察吴鹏,高荣玉,徐鑫彦,张杰,任建涛,韩海涛,黄旭东(潍坊眼科医院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山东潍坊261041)目的观察兔眼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人眼内界膜移植的转归情况。方法选择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6例,采用常规23G经睫状体平坦部无缝合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内界膜剥除,将剥除的内界膜置入5- (4,6- 二氯三嗪基)氨基荧光素中染色,磷酸盐缓冲液漂洗后备用。选择青紫蓝兔6只,速眠新Ⅱ注射液麻醉后行23G无缝合常规三通

    山东医药 2017年36期2017-04-05

  • 曲安奈德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
    奈德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安全性及有效性观察王艳辉 冬敏 李云环 李善雨 路璐 王莉菲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A)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40只眼)因IMEM接受TA重复染色辅助内界膜剥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照相、OCT检查,记录患者的主观症状,病史长短,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及术后1、3、6个月

    临床眼科杂志 2017年4期2017-03-07

  • Comparison of indocyanine green and brilliant blue G to assist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during macular hole surger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哚青绿和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疗效的Meta分析解传奇1,张令令2,李淑珍1,贾亚丁3(作者单位:1476000中国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476000中国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030000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眼科医院眼科)解传奇,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眼底病。解传奇.xiechuanqi0222@163.com目的:对比术中应用吲哚青绿与亮蓝辅助内界膜剥除对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国际眼科杂志 2016年12期2016-12-08

  • 内界膜剥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治疗复杂眼创伤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
    许 多·论著·内界膜剥除联合视网膜切开治疗复杂眼创伤视网膜脱离的疗效观察吴鸣宇,叶剑,许多目的研究内界膜剥除联合视网膜切开在治疗创伤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意义。方法笔者对2012~2014年收治的开放性眼创伤所致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49眼进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PVR)均为C3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眼,术中广泛剥除内界膜联合周边视网膜大范围切开;B组27眼,行常规玻切手术治疗,并剪除视网膜牵引。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7期2016-10-27

  • 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晁炜静,路小楠,尹黎,左志高,汪洋450052郑州,武警河南总队医院眼科【摘要】目的探讨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总结Valsalva视网膜病变接受治疗的10例10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行Nd:YAG激光内界膜切开术,激光初始能量为3.0~4.8 mJ。观察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眼压及眼底情况。结果患眼视力由术前的手动(6例)或指

    武警医学 2016年7期2016-08-04

  • 内界膜充填术治疗初次手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京 00730内界膜充填术治疗初次手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夏建平1李胜1崔林1徐东风1董方田2 1.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辽宁大连116033;2.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100730[摘要]目的分析内界膜充填术治疗初次手术后未闭合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2月已行23G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后黄斑裂孔未闭合的患者16例16眼,包括硅油眼6只眼。所有患者行23G微创玻璃体切除,利用曲安奈德(triamnisolone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10期2016-06-15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0例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
    宁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0例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观察夏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对于黄斑裂孔的疗效,探讨黄斑裂孔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138例手术治疗的黄斑裂孔患者,其中68例(75眼)单纯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外70例(78眼)在进行玻璃体切除的同时进行内界膜剥除术治疗作为联合手术组,统计分析手术前后两组的视力变化和裂孔闭合情况,同时对比两组的综合疗效。结果手术后,联合手术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上升至(0.97±0.22),裂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2期2016-01-27

  • 点对点和叠加高斯码的高斯干扰信道容量比较
    信道;容量区域;内界;和速率当多对用户共享无线通信资源进行通信时,每对用户的通信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用户对的通信干扰。Shannon早在1961年首先把这种情况建模成干扰信道来研究其通信性能限[1]。相对于离散无记忆干扰信道,高斯干扰信道指导意义更大,因此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其容量限及最佳传输策略也成为研究的焦点。然而,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一般的两用户高斯干扰信道的容量及对应的最佳传输策略至今仍没有确定。已有研究指出,采用点对点码或叠加编码方案,可以获得强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5期2015-11-01

  •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72例黄斑裂孔的疗效观察
    价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我院确诊黄斑裂孔的1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90),治疗组(n=72)。对照组实施实施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组实施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有效率和黄斑裂孔闭合率。结果 通过相干光断层扫描进行观察,治疗组手术有效率95.9%,黄斑裂孔闭合率80.6%。对照组手术有效率63.2%,黄斑裂孔闭合率6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2期2015-01-31

  • 非俯卧位以及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
    俯卧位以及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治疗黄斑裂孔的临床观察俞颂平应佳章征蓝淑琴陈战巧目的 讨论大范围内界膜剥除联合16%全氟丙烷(C3F8)玻璃体腔填充,术后不采用俯卧位的治疗在黄斑裂孔手术中与传统手术的疗效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129眼)黄斑裂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6±0.1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7±0.19)。术前眼压(14.54±8.67 )mmHg,术后1周(16.89±2.71) mmHg,术后1个月(1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8期2015-01-21

  • 非俯卧位以及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俯卧位以及大范围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俞颂平 应佳 蓝淑琴 陈战巧黄斑裂孔;内界膜剥除术;非俯卧位目的探讨大范围内界膜剥除联合体积分数16%全氟丙烷(C3F8)玻璃体腔填充术后不采用俯卧位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63例(63眼)黄斑裂孔患者,所有特发性黄斑裂孔手术均由同一位手术医师完成,手术采取大范围内界膜剥除、体积分数16%C3F8玻璃体腔填充以及术后不采用俯卧位。手术方式均采用23 G睫状体平

    眼科新进展 2014年10期2014-03-08

  • 格栅样光凝、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及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对比研究*
    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DME患者87例90眼分别行格栅样光凝、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及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现将疗效对比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选择经眼底镜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黄斑区弥漫性水肿,并且中心矫正视力低于0.4的87例患者共90只患眼,其中女40例,男47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49.8±6.4岁。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病程5~27年

    陕西医学杂志 2013年2期2013-07-21

  • 特发性黄斑裂孔术后内界膜透射电镜观察
    5%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撕除加20%SF6气体填充治疗的特发性黄斑裂孔病例,对术中黄斑裂孔边界剥离的膜状组织,行透射电镜检查,观察超微结构,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省保定市第二医院2006至2009年Ⅲ~Ⅳ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3例,男13例,女20例;年龄47~67岁。均散瞳后作眼底检查,以Gass[1]所定标准确诊。标准三通道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ICG染色撕除内界膜,20%SF6气体眼内填充。撕除内界膜组均

    河北医药 2011年12期201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