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

  • 近代以来的“墨辩”研究与墨学复兴
    田宝祥作为先秦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墨辩”的逻辑、论辩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命运与墨子“十论”的政治、伦理思想并无二致。春秋战国时期,“墨学被视为与儒家并列的‘世之显学’。到了汉代,随着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墨学归于沉寂。与之相随,墨家辩学以及包含在墨家辩学中的墨家逻辑也走向中绝”。〔1〕墨学何以“中绝”?从外部讲,与儒家的冲击有关;从内部讲,与墨家的分化有关。墨家是一个严格的、类似宗教组织形式的团体(诸如巨子制、墨家门人“俱诵《墨经》

    理论界 2022年8期2022-11-24

  • 墨学在当代韩国的出版与研究
    ,分析了几十年来墨学在韩国出版和研究的发展趋势、特点以及不足之处。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墨学在韩国的传播,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希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墨学;韩国;出版;研究【中图分类号】B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28-0101-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8.032基金项目:枣庄学院

    今古文创 2022年28期2022-07-24

  • 大数据时代如何讲好墨子故事
    据传播、大数据对墨学文化传播带来了哪些改变、大数据和墨学文化如何深入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理念。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入发展,大数据作为一种战略性必争资源,正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实现自身发展模式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所蕴含的巨大潜在价值,也已引起了政府部门、科技界、产业界等各领域的高度重视。而文化领域是蕴含着极大的数据规模和极高数据活跃度的领域,具有典型的大数据应用潜质,因此,顺应大数据时代来临的必然趋势,适时确立文化领域的大数

    炎黄地理 2022年6期2022-06-17

  • 墨学现代价值的研究进展与路径优化
    庆丽摘 要:研究墨学并非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探索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何在。从总体性论及墨学的一般价值,到分学科领域的深入探索,汇聚成颇有建树的学术成果。这些思想结晶凝聚着学者们的智识与创造,充分发掘出其古为今用的可能性与可行性,让墨学穿越历史的长河而焕发出新生的活力。以墨解墨、推陈出新和秉承古今中外的思想视野,是古典墨学复兴的基本理路。如此既能构建出墨学研究的新格局,亦能拓展其思想内涵,使其在现代社会发扬光大,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共同建构起21世纪中国人美

    学理论·下 2022年11期2022-05-30

  • 墨学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了针对性措施,对墨学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墨子  墨学  传统文化  大数据  数字化  保护  传承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2)02(b)-0000-00Digit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Mohist Cultural HeritageAbstract: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f

    科技资讯 2022年4期2022-03-25

  • 新元墨学 ——元墨学纲领*
    中 原一、新元墨学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1862~1943)的元数学纲领,提出理论研究的分层论,把所研究的理论叫对象理论,研究对象理论所用的工具性理论叫元理论。借鉴希尔伯特元数学纲领的方法,从事墨学研究的理想期待,是构建新墨学与元墨学,简称新元墨学,元墨学墨学元研究,是墨学的超越、总体研究;墨学元研究的成果,是元墨学。现代墨学,即墨学的现代化,墨学的现代性转化,是墨学研究范式的现代转型,其研究成果,是新墨学与元墨学墨学现代化、新墨学与元墨学范畴,是现代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21

  • 《鹿城学刊》征稿范围
    年开设楚辞研究、墨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区域文史研究、教育研究等栏目。●楚辞研究:楚辞文本、屈原生平、楚辞研究史、楚辞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墨学研究:墨子生平、墨家思想学说、墨经逻辑、墨学研究史、墨学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文学、绘画、音乐等各艺术门类的典型作品和独特现象研究,艺术生产和创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区域文化历史研究:区域历史文化挖掘、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学术研究。●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前沿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03-16

  • 从“儒墨不相用”到“儒墨必相用”
    。关键词:儒学;墨学;仁爱;兼爱;儒墨会通;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1.04.04最近看到一些文章,都是讲“儒墨互补”的问题,我想就以此来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感想。儒墨互补,是今天大家普遍都接受的一个提法。在古代儒墨是对立的,虽有韩愈非之,却远不足以撼动主流。如果我们用古代的语言来表达这个意思,用韩愈的话来说,就是在古代“儒墨不相用”韩愈《读墨子》:“孔子必用墨子,墨子必用孔子;不相用,不足为孔墨。”(韩愈著,阎琦

    文史哲 2021年4期2021-09-05

  • 墨学绵延两千年,苦行济世永相传
    着国学热的兴起,墨学研究正日见兴盛,墨学研讨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活动;关于墨子的一些重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比如墨子的里籍和生卒年;墨学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墨子大全》和《墨子大词典》等著作相继出版;尤其是墨学的现代价值正逐渐为人们所了解。一言以蔽之,墨家或墨子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的亮点,“新墨学”正在形成,有可能再次成为“世之显学”,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还有待于国人的共同努力。在滕州监狱的支持下,赵富平先生借助山东大学、滕州市墨

    中关村 2021年8期2021-09-05

  • 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视阈下墨学文化大众化的动因探析
    张玲玲墨学虽然历经显隐盛衰,但其蕴含的“兼爱、尚贤、非攻、尚同”的伦理思想和科技人文精神具有持久生命力。许多学者从逻辑意蕴、价值维度等方面研究墨学文化传播因缘,但传播学视角进行墨学文化传播研究尚显不足。本文试图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运用马克思主义传播学理论,阐释墨学文化在新时代大众传播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而发挥墨学文化新时代价值。一、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的基本内容精神文化交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的奠基性理论基础。马克思的文化交往思想萌芽于《1844年经济

    文化学刊 2021年10期2021-03-07

  • 近代墨学复兴之批评
    沈 传 河近代墨学是中国墨学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值得关注与研究。由于这一时期墨学研究日益兴盛,治墨学者众多,涉墨著述层出不穷,并于民国初年出现了墨学高潮,故学界一般把这一时期视为中国墨学的复兴期。当代学界,对近代墨学已多有研究,多有评析,但总体上看尚不够深入,不够细致,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笔者拟在这一方向上作一些相关探讨,尚期方家不吝指正。一、近代墨学复兴的学术评析(一)墨学墨学研究不同墨学墨学研究显然不同,其实二者是很容易区分开来的。墨学一般是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12-10

  • 简论墨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影响
    的视角来看,近代墨学复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渊源。其主要表征为:墨学重光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为五四时期早期共产党人认同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培植了重要文化土壤。在延安时期,共产党人的墨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关键词:墨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价值从思想文化层面而言,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入、传播、运用、创新和发展,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背景”,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自身的传统文化积淀这个“小环境”休戚相关。作为春秋战

    文存阅刊 2020年23期2020-12-01

  • 墨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
    年嬗变,产生了新墨学、新墨家,这足以说明其不息之生命力和广泛适用性,特别是近现代以来,墨家以其深刻的哲学洞见和民主、科学因素成为连接东西文化的桥梁,为中国现代化注入了学术活力,传播了思想价值。墨家思想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在于其融贯中西、古今转型,实现自身的现代转向。在思想—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问题—视域中实现墨学研究范式的变革和墨家思想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以“十论”为核心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产生密切关联。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2020-12-01

  • 论墨家“节用、节葬”思想的平民主义特点
    构理论。关键词:墨学;平民主义;节用;节葬平民有自己的诉求,它与精英文化相区别。墨家思想是先秦时期平民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充分反映了平民阶层的生活实际、利益诉求、价值观念和精神理想。而“节用、节葬”则是墨家思想体系中能够较突出地体现其平民主义特点的部分,前贤对这两种思想的专题研究已有一定成果,详见《中国墨学通史》[1],而从平民主义视角探讨“节用、节葬”思想的则不多,故笔者不揣浅陋,试作探讨,以此就教于方家。一、“节用、节葬”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墨家是先秦时期

    文存阅刊 2020年1期2020-04-30

  • 由《邦家之政》谈出土战国文献学派问题
    家之政》;儒学;墨学1 《邦家之政》“肥(菲)”字训释及其反映的学派思想清华简(捌)《邦家之政》“假托孔子与某公对话的形式阐述作者的治国为政的理念”[1],其整理者认为“主要反映儒家的理念,在诸如节俭、薄葬、均分等方面又与墨家思想相合”[2]。王宁认同《邦家之政》为儒家文献,在其《清华简八〈邦家之政〉读札》中,分析简3“亓(其)豊(禮)肥(菲)”,认为“肥”“当读为‘配训‘当、训‘合,合适、恰当之意”,并非整理者所训为的“俭朴”。值得一提的是,除整理者、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期2020-02-14

  • 张纯一《墨学与景教》研究
    3000)在这部墨学研究著作中,张纯一以自己对大乘佛教的信仰作为精神依托,比较融通墨学与基督教,是近代墨耶对话交流的重要成果,丰富了近代墨学研究的内容。墨耶有切近的伦理思想,故墨耶沟通交流有利于墨学思想的现代建构。一、《墨学与景教》研究方法《墨学与景教》是一种典型的比较研究,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比较研究的公共域。比较研究通常是把两个静态的特定对象作为研究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所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的、明确的。比较研究的公共域,即是把比较研究限定在确定的范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20年2期2020-01-18

  • “显”“隐”“兴” ——墨学发展的历史“正”“反”“合”
    “兴”。 那么,墨学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复杂的历史命运,它的“显”“隐”“兴”是否包含历史的必然?社会的发展史与人类的思想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宏观层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时势造就的历史召唤;二是人的主动选择。 “因此有两个因素就成为我们考察的对象:第一是那个‘观念’,第二是人类的热情,这两者交织成为世界历史的经纬线[1]P23。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尽管是唯心主义的, 但是他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性,认识到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强大作用,确立了人在历史中的主体地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年12期2020-01-17

  • 从传播媒介看近代墨学兴盛的因缘
    ,笔者曾勾勒近代墨学复兴的历程,并从社会环境、文化思潮探讨其复兴原因。②详见罗检秋:《近代墨学复兴及其原因》,《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1期。三十年转瞬已逝,墨学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就近代墨学的文化环境来看,传播媒介无疑是值得注意的因素。一些传播学论著往往从文本、机构和受众来研究现代媒介,有的也论及三者互动和影响,但在传统到近代的过渡时代,三者对于传播学术、思想的作用仍然存在差异。近代学术思潮跌宕起伏,虽与著作文本及受众变化不无关联,却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

    安徽史学 2019年1期2019-12-15

  • 马骕与墨学
    )是清初较早涉及墨学的学者之一,在中国墨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由于马骕在墨学方面既无文本校释之功,又无义理批评之辞,故学界对其墨学研究往往不够重视。近人陈柱在《历代墨学述评》(在其《墨学十论》一书中)中对马骕的墨学研究未有提及,郑杰文先生的《中国墨学通史》对马骕的墨学研究虽有简单的述及,但并未作深入的探究。马骕的墨学研究虽然更多地只是编选之学,但编选之学却往往亦不容忽视。鲁迅先生曾说:“凡是对于文术,自有主张的作家,他所赖以发表和流布自己的主张的手段

    枣庄学院学报 2019年6期2019-12-12

  • 梁启超墨学研究方法中所呈现的“六经注我”
    之良药,开始深入墨学研究,并对墨家思想进行重新阐释,围绕“救亡图存”为目的,以“六经注我”的方式在墨家思想体系中寻找救时势的契合点,与现代和时势相整合,宣扬他所期望的墨学观。梁启超为振兴中华实现救亡图存,在对墨学义理的阐释中,从思想理论和方法论上搭建了一套带有浓烈主观色彩的墨学体系。一、为政治改良而阐释墨学政术观梁启超首先肯定墨学对近代变革和思想转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已经到了别无他选的地步“杨学遂亡中国!今欲救之,阙唯墨学,惟无学别墨而学真墨,作《子墨子

    新生代 2019年12期2019-11-13

  • 梁启超墨学观隐含的“托古改制”
    变为宣墨,梁启超墨学宣扬中,其主观色彩很浓,隐约能感觉到其把“墨教”代替为“孔教”的新“托古改制”,文章从墨家宗教、政术、经济、论理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寻找其潜藏的“托古改制”。关键词:梁启超;墨学;托古改制梁启超早期追随康有为全力宣扬孔教思想,寄希望于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从而实现救亡图存,这一时期孔子的地位是在梁启超的心中是无可附加的,是他所谓的“三圣”之首,他一马当先站在思想改良的最前沿,大力宣传孔教思想体系。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开始反思变法失败原

    青年时代 2019年18期2019-07-16

  • 新民学会核心人物的墨家思想渊源
    说,而是他糅合了墨学、佛学、西方基督教思想而自创的思想体系。他将儒家的“仁”与墨家的“兼爱”融会贯通:“能调燮联融于孔与耶之间者,则曰墨。周秦学者必曰孔墨,孔墨诚仁之一宗也。惟其尚俭、非乐,似未足进于大同。然既标兼爱之旨,则其病亦足相消。……墨有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在汉有党锢,在宋有永嘉,略得其一体;一曰格致,吾所谓学也,在秦有《吕览》,在汉有《淮南》,各识其偏端。仁而学,学而仁,今之士其勿为高远哉!即墨之两派,以近合孔耶,遠探佛法,亦云汰矣。”至

    湘潮 2018年4期2018-12-07

  • 《李君碑》的墨学价值
    土的《李君碑》为墨学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基础资料。从始刻于阳嘉二年的《李君碑》记载看,东汉时期仍然儒墨并称,并可在学校公开传授墨家学说。这与史学界通常认为,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墨学几成绝学的定论不符。墨学由显而绝是自然衰微的结果,与统治者的打压并无太多联系。其衰微的直接原因在于缺乏传承与创新。碑文“同心齐鲁,诱进儒墨”为墨子是鲁国人提供了新的佐证。关键词:李君碑;墨学;价值2010年11月5日,在成都天府广场出土了一大一小两块汉碑,其中小碑被命名为《李君

    文史杂志 2018年2期2018-06-25

  • 新民学会核心人物的墨家思想渊源
    说,而是他糅合了墨学、佛学、西方基督教思想而自创的思想体系。他将儒家的“仁”与墨家的“兼爱”融会贯通:“能调燮联融于孔与耶之间者,则曰墨。周秦学者必曰孔墨,孔墨诚仁之一宗也。惟其尚俭、非乐,似未足进于大同。然既标兼爱之旨,则其病亦足相消。……墨有两派:一曰任侠,吾所谓仁也,在汉有党锢,在宋有永嘉,略得其一体;一曰格致,吾所谓学也,在秦有《吕览》,在汉有《淮南》,各识其偏端。仁而学,学而仁,今之士其勿为高远哉!即墨之两派,以近合孔耶,远探佛法,亦云汰矣。”至

    湘潮(上半月) 2018年4期2018-05-16

  • 《古今图书集成·墨子部》与墨学
    今图书集成》对于墨学较为重视。墨家终究是先秦一大学派,故历代所修史志多将墨学著述单独列目,但清人所修《明史》《四库全书》却均未将其单独列目,而是将其并入杂家类。《古今图书集成》却能够坚持传统的做法,依旧单独设立《墨子部》,并且能将《墨子部》置于较前的位置,表现出编纂者对墨学一定程度的重视。《四库全书》子部不单独设立“墨家类”,而是将其并入杂家类,这固然与墨家传世著述太少等客观因素有关,但实际上与编纂者崇儒抑墨的主观倾向必然亦有一定的关联。《四库全书》在某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1期2018-03-14

  • 中国墨学史构成分析及启示
    学,为何还有中国墨学通史?在学界,“墨学是绝学”大致是公认的论断。当然,这一论断是就墨学在古代的发展状况而言的。一般认为,墨学创立、兴盛于先秦,消亡于秦汉,此后长期沉寂,清代中叶以来才渐事复兴,至民国初期达到高潮。于是,墨学遂有“绝学”之称。在当代学界,颇有一些学者直接以“绝学”来界定墨学,以下略举数例:(1)孙中原《墨学通论》(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七章标题“绝学重光待琢磨:墨学的命运和现代价值”;(2)魏洪峰《墨学何以成为绝学》(《船山学刊》1

    学术交流 2018年7期2018-02-20

  • 张惠言墨学观辨说
    惠言既治经学又治墨学,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张氏立足于儒学,对墨学有着明确的主体认识,其墨学观本来不难被发现和理解,但由于其《书墨子经说解后》一文容易被误读,故当代学界对张惠言的墨学观仍存在一些误解现象,有必要加以辨别和说明。一、对张惠言墨学观误解举例当代学界对张惠言墨学观的研究不是很多,这方面有待加强。就笔者所见,当代学界对张惠言墨学观的误解至少有两处:(一)《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研究导论》(耿云志著)第二章第三部分相关内容此处该书著者对张惠言墨

    枣庄学院学报 2018年3期2018-02-09

  • “一带一路”背景下“墨学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7160)一、“墨学文化”的内涵及历史传播情况(一)“墨学文化”内涵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学的文字载体是《墨子》,该书记录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教育、军事、道德、哲学、科技等领域,被誉为“网罗古代各门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墨子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墨学文化内涵丰富,突出表现在:政治方面,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5期2018-01-01

  • 1980年以来墨学中衰原因研究综述
    学1980年以来墨学中衰原因研究综述裴阳月 郑州大学墨学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之一,但在秦汉之后墨学逐渐式微,影响大不如前。这其中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二者所起到的作用都不容忽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墨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相应地关于墨学中衰原因的研究也不断出现,因此就很有必要对相关文献进行一下系统地总结和概括。墨学 中衰 原因 综述一、文献的数量及分布特点首先从研究成果的种类上看论文居多,专著较少。从专著方面看,很多都只是在研究墨学时涉

    消费导刊 2017年10期2017-07-15

  • 为什么墨学能迎来研究的新热潮
    古代文献。著有《墨学大辞典》、《墨子解读》、《墨子及其后学》、《墨学通论》、《墨者的智慧》、《墨学与现代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读物》等50多种,论文200余篇。记者:我们知道近期出现了墨子研究的热潮,先有量子卫星“墨子号”的命名,现在有中国墨子学会青年研究会的成立,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墨学相关的知识。孙中原:墨子,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是位于孔子和孟子之间的文化伟人,是继春秋末老子和孔子后,活跃于战国初期的伟大思想家,创墨家学派,极盛于先秦。在先

    雷锋 2017年7期2017-05-30

  • 以传统墨学文化唤当代设计之大匠风度
    8008)以传统墨学文化唤当代设计之大匠风度蔡 笑(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8)墨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文章旨在重新梳理墨学经典中关于设计和制造方面的论述观点,希望用传统思维重新审视当代设计中有关如何确立匠人精神的理想境界。通过追本溯源的方式,从文化的独特视角来理解当代设计,在以墨学为代表的传统语境下来领悟工匠精神的价值体现。墨学;设计;匠人文化先秦诸子时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最辉煌最重要的历史节点。百家争鸣的诸子学说既奠定了之后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10期2017-02-14

  • 唯物史观视域下墨学“中绝”之原因探析
    )唯物史观视域下墨学“中绝”之原因探析秦步焕(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历史上,墨学昙花一现后中途断绝,后人称之为墨学“中绝”。唯物史观视域下审视墨学“中绝”,可以发现墨学在理论上具有不适应性,即不能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在实践中具有不相容性,即不能突破各种势力的“围追堵截”,最后招致“中绝”。墨学;“中绝”;墨家;唯物史观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思想的潮流从来没有停止流动,时而汹涌澎湃,时而暗流涌动,特别是在雅斯贝尔斯所说的“轴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5期2017-01-25

  • 外部市场变化与理论转型:墨学兴盛和衰败的经济学诠释
    变化与理论转型:墨学兴盛和衰败的经济学诠释柴 毅(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作为先秦的显学,从产生、兴盛、衰败,并随着诸侯争霸的结束逐渐消没,墨家学说经历了生命周期的循环。墨学兴盛和衰败的原因是什么?尝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诠释:在完全竞争 (诸侯争霸)时期,以“城守”为内核的墨学适应了各国维持统治的政治需求,城市防御需求旺盛与供给缺乏促使墨学成为显学;随着外部环境转到“寡头垄断”(战国七雄)时期,决定弱小国家生存的主要条件不是拥有高防御性的城市,

    贵州社会科学 2016年11期2016-12-16

  • 从“标”字看孙中原与《墨子大辞典》
    的学说体系被称为墨学。尽管在漫长的岁月中,墨学未能取得古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更没有列入经学,许多追求科举功名的文人对墨学茫然不知所以,但是墨学所蕴含的强大人道主义关怀和科学求真的精神,一直闪烁着不可泯灭的光芒。直到近代,中国人才意识到科学精神、人道主义并不是西方所专有的,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在墨学得到了初步阐发。墨学终于抖落厚厚的历史尘埃,回到中国人的思想世界里。现在,中学语文教科书上收录了墨子止楚攻宋的《非攻》;物理教科书则介绍墨子的小孔成像实验。无

    博览群书 2016年10期2016-12-14

  • 先秦显学考据
    的显学包括儒学、墨学和杨朱的学说,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然而儒家思想却在后世得到了传扬,其余两家学说渐渐湮没无闻,除了封建统治阶级有意为之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由三种学说的特点决定的。关键词:先秦显学;儒学;墨学;杨朱学说一、先秦的显学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两家学说之外,还应当再加上杨朱的学说。儒、墨、杨三家学说在当时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是为先秦显学。早在孟子就说过:“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2016-04-19

  • 近现代墨学研究渐兴缘由
    108)近现代墨学研究渐兴缘由陈振文1,陈永煌2(1. 福建江夏学院 人文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 福建江夏学院 公共事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有清之前,墨学式微近两千年,其价值亦难为学界主流所推崇。得益于明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乾嘉考据学的兴盛以及治诸子学的兴起,学界重估墨学。近现代以来,学界对于墨学“复兴”的缘由,众说纷纭,而明清生产力、治诸子学以及墨学自身多重价值则较少提及。墨学有其自身独特价值,科技一派尤甚,正如胡适在《中国哲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2期2016-03-14

  • 先秦显学考据
    的显学包括儒学、墨学和杨朱的学说,三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先秦时期的思想发展,然而儒家思想却在后世得到了传扬,其余两家学说渐渐湮没无闻,除了封建统治阶级有意为之的因素之外,更多的是由三种学说的特点决定的。关键词:先秦显学;儒学;墨学;杨朱学说一、先秦的显学韩非子曾说:“世之显学,儒、墨也。”而笔者认为,除了这两家学说之外,还应当再加上杨朱的学说。儒、墨、杨三家学说在当时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是为先秦显学。早在孟子就说过:“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

    新课程(下) 2016年2期2016-03-05

  • 中国墨子学会二十五年来发展历程概述
    599)[摘要]墨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班墨文化探讨和研究的学术机构,中国墨子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传承、挖掘、宣传、教育、普及、弘扬墨学思想和班墨文化为己任,不断推动墨子鲁班文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绩。[关键词]中国墨子学会;发展历程;墨学;墨子;鲁班一、墨学的复兴与学会的设立墨家由墨子开创,经其弟子后学不断推进发扬,进而从先秦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一度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正如韩非子所

    枣庄学院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5

  • 简论陈柱对清代以来墨学研究的评论
    要:清代以来,墨学研究成果丰硕,而纰漏亦多。陈柱重点对毕沅、苏时学、梁启超三位墨学大家的研究疏漏提出批评和质疑,既体现学术求真的精神,又为后来学者树立典范。关键词:陈柱;墨学;批判本文是2014年“大创项目”创新训练项目“无锡国专与近代广西”(201410606064)研究成果。陈柱(柱尊,1889—1944),广西北流萝村人。著名国学家。清代以来墨学研究繁盛,“清毕秋帆张皋文之徒,始稍稍補缀,至孙仲颂为墨子间诂,集当时墨学之大成,而墨之书始可读,墨学

    卷宗 2015年7期2015-08-28

  • “天下为公”:墨子墨学公德伦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关键词: 墨学;天下为公;公德伦理摘要: 从儒墨分歧考证了“天下为公”的首义者是墨子而非孔子,墨子墨学“兼相爱”“交相利”伦理思想体系可概括为公德伦理,与传统儒家之私德伦理不同。“天下为公”作为一至关重要的理念,诉诸于“天下”和“天志”社会本体论的依据,而非后学混淆为“大公无私”及“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对于当下国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依法治国以及社会公德建设,墨子“天下为公”的原则和理念将不失为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5年3期2015-05-15

  • 民国新儒家的墨学
    烈争辩。正是因为墨学的这一反对者特质,战国以及后世儒家对墨学进行了持续批判,虽然唐代韩愈、清代汪中都曾表现出对墨学的包容态度,然而这仅是空谷足音而已。随着汉代之后儒学受到官方支持,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作为儒学对立面的墨学自然受到绝大多数儒家士人的歧视,有陷入万劫不复境地之势。然而,这种情况在近现代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富国强兵、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儒学有些力不从心,地位逐步下降。至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甚至被当成导致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儒学独尊的“孔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03-22

  •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与墨学的复兴
    ,在西学冲击下,墨学在近代得以复兴。伴随着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入和传播,思想界出现了以墨学附会社会主义的现象。这一耦合现象,主观上虽是企图借舶来社会主义思潮以激活传统文化,进而实现其现代转型,但事实上却促成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并加速了其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尤其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同样也不能忽视其与墨家思想的结合。〔关键词〕社会主义;墨学;耦合;墨子〔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

    党政研究 2014年3期2014-05-24

  • “第四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鲁山召开
    0—22日,以“墨学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国际墨子学术研讨会”在墨子故里河南省鲁山县尧山召开。会议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主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墨子学会等协办,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人民政府承办。会议围绕墨学与中华元典文化、墨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墨学与西学东渐、墨学行迹与墨学传播以及墨学的当代价值等几项议题展开。来自美国、韩国及国内50多位学者与会,提交论文40多篇。这次会议所关注的焦点有墨子思想及当代墨学研究、墨子思想的影响及现代价值、墨

    中州学刊 2012年4期2012-01-28

  • 从传播学角度浅探墨家教育
    清的几个概念关于墨学为“绝学”,墨学研究者的提法很多,仅在孙中原的《墨学通论》第七章,就有这样几种说法:“衰微”、“中衰”、“中绝”、“衰绝” 等 (它们的逻辑主语都是 “墨学”)。事实上,这几个概念并不等同,“绝”怎么会等同于“衰”或“微”呢?这几种说法让人困惑。我认为应对墨家和墨学进行区分,“中绝”、“衰绝”的是作为团体的墨家组织,而“衰微”、“中衰”的是作为思想、学术、文化而存在的墨家学说,后人提出的复兴口号只是对墨学墨学进行研究。衰微时期的墨学

    文教资料 2011年26期2011-08-15

  • 孙诒让《墨子间诂》的版本整理与墨学复兴述论
    樾、戴望等人研究墨学的成果,参综考读,写成《墨子间诂》一书, 1895年印成聚珍版,1910年刊印重定本,即今流行之版本。《墨子间诂》是孙诒让的三部力作之一,它基本恢复了《墨子》文本的本来面目,使沉埋千余年的《墨子》有了重见天日的机会,故此书一出,引起千年绝学——“墨学”的伟大复兴。它的丰功伟绩足以彪炳千古,名垂青史。一、《墨子间诂》之前墨学的衰微先秦时期孔、墨同为显学。墨家弟子众多,纵横天下,在百家争鸣中,与儒学平分秋色。秦统一六国,秦始皇以法家治天下,

    泰山学院学报 2011年2期2011-08-15

  • 从《墨子》一书看古代科技著作流传的曲折
    ,受到儒家反对的墨学迅速衰落。从秦汉之际到司马迁作《史记》时,仅仅200多年的时间,墨子及其学派的资料已经很少了,所以司马迁没有为墨子单独作传,而是在《孟子荀卿列传》后附注了24个字:“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其在后。”[4]除了政治和学术争论上的原因外,墨学的衰落与其著作的难读也有很大的关系。墨子的著作之所以难读有4个原因:一是其书写用的是古文字。秦统一前,各国文字不一,大篆有许多不同字体,这些字体到汉朝时已经很少人能够读懂。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2011-03-18

  • 墨学渊源体系新论
    上》),他独创的墨学成为与儒学并驾齐驱的显学。[5]在先秦时代,墨家虽“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然“盛誉流于北方,义声振于楚越”,弟子“显荣于天下者众矣,不可胜数”(《吕氏春秋·当染》),甚至“万乘之主,千乘之君,不能与之争士”。(《吕氏春秋·务大》)墨者具有小生产者的矛盾性格,墨学亦具有错综复杂的多重渊源,历来评墨、治墨者论及墨学渊源大多囿于一说。以墨学“三表法”为证,可窥见墨学的多重渊源;同时,墨学中虽不乏相互矛盾的思想,却以“兼爱”为根本观念统

    枣庄学院学报 2011年3期2011-01-02

  • 略论墨学在清末民初繁兴之原因
    10127)略论墨学在清末民初繁兴之原因沈 韬(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清末民初墨学之繁兴由当时的社会转型环境与学术自身发展理路所决定。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墨学的思想和精神为之提供学术解释和智力支持,这一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是其得以兴盛的基本原因;近代社会转型下的自由学术环境,也有利于墨学学术的发展;清代学者对墨学的奠基和研究方法的近代化,亦促成了墨学研究的焕然一新。墨学; 清末民初; 繁兴; 原因Abstract:During th

    怀化学院学报 2010年9期2010-08-15

  • 试论清末民初墨学研究的几个特点
    7)试论清末民初墨学研究的几个特点沈韬(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剧烈变动,思想文化界也异常活跃。在此背景下的诸子学研究呈现出复兴局面,其中墨学研究处于一波历史罕见的高潮期。对此曾有学者指称墨学受到学界甚至一般民众的广泛追捧,出现了家传户颂的情形,几如往日之读经。在这样的盛况下,墨学研究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参与群体空前广泛,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以西解中”之法风行,研究领域日益专门化与系统化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6期2010-08-15

  • 民国时期墨学研究繁荣之原因探析
    710127)墨学为先秦显学,原与儒学并驾齐驱。惜自西汉董仲舒主张“独尊儒术”之后,墨学研究几近中绝。直至清代中叶,由于考订经书的需要,方有学者校勘《墨子》一书。晚清以降,随着民族危机的加剧和西方科学文化的传入,墨学在西学的比照下被重新发掘和解读,遂渐趋兴起和发展并在民国年间呈繁荣①之势,出现了自先秦之后难得一见的“墨学热”。这一时期的墨学研究,不但参与群体广泛,以至于“人人争言墨”?“家传户诵,几如往日之读经”,[1]而且全面展开、硕果累累,在《墨子》

    枣庄学院学报 2010年1期2010-08-15

  • 显晦宁殊奥,卓识发覆艰
    武帝罢黜百家后,墨学式微几两千年。直至清末民初,借助“西学东渐”之风,孙诒让、梁启超、胡适、栾调甫、章太炎等学者经一番对《墨子》钩沉发覆的功夫,方知《墨经》中载有大量论列科学技术的内容,但董理极为困难,读之不啻“天书”。近百年来,不少通学大儒投入精力时间,已有若干种《墨经》释本面世,但因均系作者“孤军奋战”,受专业领域的限制,“斩获”未能尽如人意。有鉴于此,十多年前,台湾师范大学王讚源教授约同我校姜宝昌及外校孙中原、王冬珍、齐瑞端、周材珠、杨武金诸位教授,

    周易研究 2010年6期2010-03-22

  • 经术与政论:康有为墨学观的经世取向
    术与政论:康有为墨学观的经世取向张永春(暨南大学 历史系,广东 广州 510632)康有为论学,好以经术缘饰政论,故其谈墨子托古改制、孔墨相争,均以树立孔教权威、论证布衣改制之合理为出发点;其对墨侠精神的肯定及以墨学沟通西学的努力折射出晚清儒墨关系、中西关系的消长。康氏以经世态度安置墨学的做法流弊无穷,其于墨学发展及中国传统学术现代转型的影响,得失俱在。康有为;墨学;儒墨关系;经世学风孙宝瑄1901年6月12日日记载,章太炎等戏以《红楼梦》中人物比拟当时人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3-20

  • 浅析儒学、墨学不同的历史命运及其原因
     燕摘要:儒学和墨学作为先秦后期地位显赫的两大显学,在汉朝以后却拥有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历史命运,一个是唯我独尊,一个是被人遗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文章试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找出答案,并给人以启示。关键词:儒学;墨学;历史命运;原因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1儒学、墨学不同的历史命运先秦后期,在思想领域中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在伦理思想方面,儒、墨、道、法等诸子各显其长,对各种理论问题加以探讨。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儒、墨

    企业技术开发·中旬刊 2009年5期2009-09-29

  • 墨家学说与秦国政治
    治舞台。关键词:墨学 军事思想 秦国政治 秦国文献一、墨家学说中的军事思想墨家学说的理论主张,主要是“兼爱”、“非攻”,但是他们要想在战乱频仍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主张,就必须想方设法的使自己的主张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因而他们集中精力对战争中的防御手段和策略进行研究,使得自己的军事思想十分成熟。这就符合了战乱中的诸侯国对军事思想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墨家子弟分为三类,即“说书者”、“谈辨者”、“从事者”。其中“从事者”重在从事具体事功,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4期2009-06-02

  • 浅析墨家政治思想的现代性价值
    。直至战国之末,墨学与儒学一样,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行动感染与影响着当时社会,主宰和支撑着当时思想和学术的发展方向,被时人称之为两大显学。在战国时代,儒墨两家“皆有可为国教之势”。然而,秦汉以后,二者的命运却大相径庭。儒家借助专制权力被定为一尊,占据了统治地位两千年不衰, 而墨家却因为与专制统治的格格不入而过早地衰微, 其思想价值不得彰显。儒盛墨衰, 对中国古代未能发育出科学、理性精神, 其间有着重大关系,这是中国历史的缺憾。梁启超就对汉代儒学一统不以为然:“

    群文天地 2009年2期2009-05-11

  • 墨家“和”论
    。关键词:墨子;墨学;和谐中图分类号:B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09)01—0135—06墨家和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墨家和论,指墨子书中直接提到“和”字之处,包括和合、和调、调和等在内,一共21处。它所涉及的,有肌肤之和,弟兄之和,吏民之和,音声之和,还有阴阳之和,万民之和。而广义的墨家之和,则贯穿于全部墨论之中,墨家思想的整个体系,就是和谐体系。本文所探讨的,是广义的墨家和论。容有不当之处,敬请方家不吝赐教,为幸。一

    中州学刊 2009年1期2009-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