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4-08-29 02:54邓洁
中国青年 1954年3期
关键词:手工业合作化劳动者

邓洁

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逐步实现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手工业生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估很重要的地位。根据不完全的统计,我国各种手工业劳动者——手工业工人、独立劳动者、家庭和农业手工业副业劳动者在两千万人左右,生产总值在一九五二年达一百万亿元以上。目前我国手工业生产供应城乡居民各种产品,如铁木器具、金属器皿、棉毛纺织、木器家具、建筑材料、文化用具、服装、食品及其他日用品等等。特别是农民所需用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中,手工业产品占百分之六十、七十至百分之八十。不仅如此,在手工行业中还有我国数千年以来就已闻名世界的特种手工业,有着高度的艺术上的成就。手工业劳动者有这样多的人数,手工业经济有这样大的比重,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在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斗争中,使手工业者这支巨大的队伍向着新的道路发展,向着有利于人民的道路发展,无疑地是有着重大的意义的。有的同志认为国家工业化,手工业无足轻重,认为手工业没有前途,这种看法是很不正确的。国家工业化必须集中力量创办现代化的规模大效能高的重工业。重工业建设对于国家工业化有决定作用。这都是对的。但建设重工业,需要有周密的计划,大量的资金,高等的技术,和相当长的时间,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功的。为着配合国家经济建设和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购买力,国家虽已相当注意发展轻工业,但仍然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迫切需要,因此,就需要组织和发挥手工业生产的力量,以补充国家大工业之不足。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即使社会主义大工业已经建设起来,手工业还有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余地。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手工业仍然是机器工业的助手。而且手工业本身除了有利小部分行业如刺绣、景泰蓝、象牙雕刻等不能机械化外,大部分亦将随着国家工业化而有所提高,经过不断改造,可以采用机器生产,这也是国家工业化的一种最经济的方式。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国内和对外贸易部部长米高扬同志在一九五三年八月苏联工艺合作社中央理事会会议的演说中指出:“工艺合作社是满足居民日用品需要的主要源泉之一。某些同志认为工艺合作社是手工业式的,甚而怀疑在社会主义工业发展条件下它的存在是否适当的问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要知道,工艺合作社是国营工业的助手,它补充日用品生产之不足,它不是国营工业暂时的助手,而是国营工业经常的助手。工艺合作社应经常生产日用品以补充国营工业日用品之不足,而在为居民的生活服务方面,如修理靴鞋、衣服、家庭用具和用品等,则又起着特殊的作用。因此,除了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外,还要以突飞猛进的速度发展工艺合作社。”现在苏联工艺合作社约有十二万六千个企业单位和修理厂;社员和工作人员一百八十六万五千人;一九五三年生产总值四百七十亿卢布。苏联工艺合作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在从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进程中,对国营社会主义工业都起着一定的助手作用。苏联工艺合作社的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深刻地认识和积极地学习的。

手工业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经营的手工业者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其生产是分散、落后、保守、盲目的。个体手工业的特点也是手工业的弱点;由于地区分散,行业复杂,技术落后,思想保守,设备简陋,资金短缺,目前我国手工业生产存在着极大的盲目性和自发性。手工业季节性大,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小商品生产者一方面被商业资本、高利贷剥削,但同时他们又采用资本主义的办法剥削消费者,诸如以旺养淡,粗制滥造,偷工减料,假冒名牌货等等。手工业资本家、商业资本、高利贷等对手工业劳动者的封建剥削是极端残酷的。他们控制原料,抬高市价,包销产品,杀价收购。手工业劳动者的劳动条件极坏,劳动时间太长,劳动强度很高,劳动报酬最低。千百年来我国手工业经济中存在着劳资、雇佣、师徒三种关系,生产关系不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不改变,就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对手工业者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给广大手工业劳动者带来幸福生活,才能引导手工业者走社会主张道路。

手工业不改造,就不能充分发展生产,进行大生产;个体小生产,产量小,质量低,成本高,不能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手工业不改造,就不能利用科学,使用新的技术;就不能把落后的生产方式改变成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手工业不改造,就不能克服淡季停产的困难,就不能摆脱商业资本、高利贷的剥削,就不能免于贫困。手工业不改造,就不能纳入国家计划,小商品生产者的自发性就要发展资本主义,影响国家计划经济,阻碍国家工业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手工业者在资本主义社会走资本主义道路,有极少数的人发财致富,但极大多数人则陷入于悲惨绝境,终不免于衰败和破产。

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要经过合作化的道路;其关键所在,是把个体私有制改变为合作社所有的集体所有制。经过合作化道路,逐步地改变手工业者的生产关系,即改变雇主与雇工、师傅与徒弟的关系,以劳动者之间互助合作的关系代替封建性的雇佣、师徒剥削制度。经过合作化道路,逐步地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手工业合作化,是手工业劳动者大家富裕,直接达到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从一九五○年起,全国各地已开始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一九五三年底,全国共有四千八百零六个社,社员二十九万八千人,自有流动资金二千六百八十亿元。一九五三年全年生产总值五万二千四百亿元。

组织起的优越性

我国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自开始组织以来,已获得一定成绩,组织起来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一)组织起来,可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按国家计划组织生产,补充国家大工业生产之不足,保证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例如:已经组织起来的一千多个铁业、金属器皿和农具合作社,社员有四万一千多人,分布在全国各省市的城市和农村中,三年来总计:制造铁床四万多张及医疗器具供应卫生部门及其他机关需用;生产土铁十万吨以上供应民用;制造铁木农具六千多万件,供应农民的小农具,解决了农民的生产资料问题;并组织流动生产组沿村为农民修理农具,整旧如新,甚得农民欢迎。这种规模和效用,决不是个体手工业者所能达到的。

(二)组织起来,经过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改造,从个体到集体,改变了生产关系,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加强与社会主义的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的联系,这样就可以切断手工业者和私人资本主义的联系,防止了自发势力的泛滥自流、走资本主义道路,同时帮助了农业生产,巩固了工农联盟。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后,不仅从生产技术、业务经营、生产管理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也得到很好的学习机会。四年来各地不断地涌现出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能手,各地创造出不少典型生产合作社,各基层社社长在工作岗位上和生产战线上表现出了很高的劳动积极性,为手工业生产合作事业的发展前途,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三)组织起来后可以保证质量,提高产量,提高生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手工业劳动者一经组织起来,就可进行协作分工,合理的组织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不完全的材料,如果说个体手工业者每人平均年产总值约为四百九十万元,那末,生产合作社社员每人平均年产总值则为一千七百万元。生产合作社大部分是集中生产的,在组织技术学习方面比个体分散生产时要便利得多。能以较快的时间培养了学徒,为国家培养了技术工人。

(四)减除了中间剥削,社员工资收入增加了,个人和家庭的生活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合作社有了积累,根据生产情况和经济能力创办了福利事业,社员对合作社事业的发展非常关心。加强了集体主义教育,克服了自私思想。

(五)可以发挥手工业生产的潜在力,在现有物质基础上,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集中生产,工具公有,使手工业者的小私有制逐步改变为不完全的以至完全的合作社的集体所有制。根据各地不少典型材料,山西、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旅大、武汉等地已有一部分基层社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加强了经营管理,实行了初步的经济核算制;不仅发展了社员,扩大了股金,提高了生产,改进了工具,增加了工资,而且创造了相当积累。根据需要与可能,更积极地扩大再生产,添购机器,改善设备,建筑厂房,从手工作业提高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生产。这是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努力方向,奋斗目标。

组织起来比单干好,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这是一个最尖锐的对比。过去,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手工业者的命运是极少数人发财致富,绝大多数人衰败破产。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和人民政府扶持下的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可以直接达到社会主议。

为实现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斗争

根据中国手工业的特点,必须采用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生产供销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三种组织形式,逐步地把个体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过去我们只要一种高级的形式,因为违反了手工业发展的规律,结果行不通。三种组织形式包含着手工业改造的全部过程——从低级到高级,从分散到集中,从手工业到机械化,是改造手工业必然的发展步骤。

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步骤的发展,要求过高,集中过早,机械化太急;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

手工业合作化,必须逐步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如果原封不动,迁就落后,是此路不通的。但要改变生产关系而又不能一下子改变得很彻底;生产工具要公有,而又不能一下子全部归公。必须认识,对于劳动人民个人所有制,不能采用没收的方式或强迫命令的办法来加以改变。因之,在目前,各地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必须和手工业者建立密切联系,供应手工业生产所需原料,推销手工业生产成品,从供销方面帮助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再一步一步经过合作化道路,以逐步教育手工业劳动者,逐步改变劳动人民的个人所有制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具体的说,就是要经过较低级的生产小组和生产供销社不断克服个人私有的观念,逐步加强集体所有制的思想;社会主义成分每日每时都在增长,生产小组和生产供销社才能发展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才能完成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手工业合作化的高级形式,是引导手工业者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形式。我国现有的四千多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一部分是由生产小组和生产供销社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由手工业劳动者直接组织起来的。其中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程度不同而有社会主义的和半社会主义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之分。必须办好现有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提高其社会主义的成分,防止其自发倾向,克服其落后保守思想。在民主管理、产品质量、经济核算、产销结合各方面都要逐步建立制度,使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得到正常发展。因此,创造典型,作好榜样,有重大示范作用,千万不可忽视。

对手工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除了从经济方面进行改造外,还要从政治思想方面进行改造。在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中必须进行耐心的长期的教育工作,以清除资本主义思想,反对宗派主义作风,防止经济主义观点。因此,要大张旗鼓地向一切手工业劳动者进行总路线的宣传,进行社会主义前途教育,进行生产合作社基本原则的教育。生产合作社的社员要用各种实际行动帮助非社员,提高他们的觉悟,使他们知道自己要走的道路,积极地热心地来参加手工业合作化运动,共同来完成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艰巨的伟大任务。

猜你喜欢
手工业合作化劳动者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合作化时期农村劳动管理研究的三个维度
劳动者
技能的改进与资源的获取——以土族《格萨尔》中的传统手工业为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及资料整理研究
吉林省手工业合作联社第九次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
在云端
劳动者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