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新教材简介

2000-03-10 07:48李隆庚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教科书新教材

李隆庚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编著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试验修订本),作为21世纪初的新教材,将于2001年春季在江苏、山东、河南、黑龙江、辽宁等十多个省(市)开始使用。关于本书的编写特点,在上册教科书使用时已作过介绍,本文仅对下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作些简要说明,以便于教师理解使用。

一、本册教科书的编订情况

人教社历史室曾于1997年根据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编写了供21世纪初的高中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本)上、下两册,于1997年秋起率先在山西、江西、天津两省一市使用。经过三年试验,两省一市的广大师生对这两册新教科书反映很好,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编得最好的高中历史教科书,也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的肯定。然而,在试验中也发现新教材有些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使学生负担过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虑不够,教材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另一方面,为适应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材的需要,1999年教育部对1996年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作了修订,重新制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此,人教社历史室对1997年编写的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本)作了修订,改为“试验修订本”。

二、教科书内容的调整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下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内容,上起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下迄20世纪末。其中包括近代史部分的“国共的十年对峙”、“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时期和现代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历史。这次修订后新教材的内容与现行教材比较,有两大变化。

1痹黾恿酥谢人民共和国史的内容。

这是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有50余年的历史,占有中国近代现代史时间的1/3,而现行的高中教材,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共和国史的内容只有10个课时,内容十分简略,不能反映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尤其不能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这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次修订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国近代现代史的教学课时为每周3课时,比现行历史教学大纲每周2课时增加了1/3,这为增加共和国史内容提供了条件。因此,这次修订的教科书较多地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内容,课时由现行的10课时增为18课时,如加上活动课就有20个课时。课文内容,“文化大革命”时期由原来的1课时改为2课时,增加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由现行的1课时改为4课时,增加了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取得伟大成就的内容;外交事业方面由现行教材的一个目改为2课时,较充分地反映了外交事业的发展和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另外,还增设了“社会生活变化”一节,从衣食住行等几方面反映50年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2钡髡了文化史部分的内容。

这次教育部制订的试验修订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将“清朝时期的文化”与“民国时期的文化”合为“中国近代文化”,放在民国史后。因此,试验修订本新教材将现行教材上册中2课时的“晚清文化内容”移到下册,设章名为“中国近代文化”,分为“清朝时期文化(一)”、“清朝时期文化(二)”、“民国时期文化(一)”、“民国时期文化(二)”,课时为4课时。这一安排虽然把近代文化集中讲授,线索清楚,易于看出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变化的特点,但清朝时期的文化移到民国史后讲述,也有太滞后的缺陷。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文化仍为2课时,为减轻学生负担,减去了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容,主要讲述科学技术与教育、文学艺术与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

三、加强对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现行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和试验本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时都曾注意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注意不够。这次新编写的试验修订本教科书保留了现行教科书中楷体字课文、文献资料、图画、练习题等,使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历史文献资料、做练习题等,培养自学能力、分析综合等能力。为贯彻新大纲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新要求,这次新编写的教科书于现行教科书比还有3点不同。

1痹黾恿恕霸亩量挝摹薄O虏峤炭剖榈牡谝徽碌谝唤凇肮民政府前期的统治”和第十一章第三节“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都为学生阅读课文。阅读课文是要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地学习,掌握课文知识。

2痹诿空陆滩闹后都设有“阅读与思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小段“历史文献资料”和阅读后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阅读这些历史文献资料,然后思考回答思考题,这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

3痹诮炭剖橹邪才帕恕盎疃课”。上册活动课安排的是一次讨论课,下册活动课安排的是作一次“社会调查”,题目是调查“新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这个调查题目范围很广,为学生提供、创设了一个广阔的活动舞台,老师可指导学生作各种题材的社会调查。可调查经济方面,也可调查文化方面;可调查一个企业,也可调查一个村镇、一个家庭。

为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课文内容仅安排36个课时,给学生活动课等留有较多的时间,希望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好这些课时,以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四、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根据试验修订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的要求,试验修订本教材在国情教育方面注意了两点。一是进行历史国情的教育。试验修订本《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记述了中国近代在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从洪秀全到孙中山,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但都先后失败了。下册记述了国民党镇压革命、国共十年对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和美帝国主义支持国民党打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这是近代中国的国情教育。二是进行现实国情的教育。新教材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956年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新教材还指出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上百年时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期。这就是我们现实的国情。根据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和面临的挑战,中共中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现在第一、第二步战略任务已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有利于使学生树立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振兴中华的信心和使命感、责任感。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教材中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如革命战争时期的先烈、和平建设时期的劳动模范、爱国科学家等等的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教师可充分发掘、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新教材中还专设了“‘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及“各族人民的团结”两目,论述我国党和政府的“一国两制”构想,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对学生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教育。

(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

责任编辑:彭莘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教科书新教材
“石油工程专业英语”开课情况调研与分析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打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藏起来的教科书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
新加坡初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