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塞特:女性利益的代言人

2000-06-04 21:35小唐
大家 2000年3期
关键词:欧拉女作家珍妮

小唐

作为一个女作家,一生致力于探讨妇女问题至今没有谁可以跟温塞特比肩。从长篇小说《珍妮》开始,温塞特便在自己的一些中、长篇小说中描写了克丽斯汀尼亚(挪威首都奥斯陆旧名)年轻妇女的现实生活。在作品所涉及的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她们或为追求幸福铤而走险,不惜牺自己的前途;或在犹豫彷徨中禁锢终生;或一时失足而堕入风尘——为了幸福,她们付出了太高的代价。小说深刻表述了在那特定的年代里一批特定的妇女的心态——她们孤立无援,既反抗传统,也不愿从现存的社会制度中寻求庇护。在她们的眼里,传统与现有的社会秩序是一种令人深恶痛绝的负担和枷锁,她们念念不忘的是怎样为自己创造一个新的生活。

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温塞特满怀同情并凭借丰富的想象,把这些妇女的悲剧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在冷静、深沉地描写她们的悲欢离合的同时,对她们所处时代及其生活方式给予了批判。与此同时,在写景状物方面,从其早期的作品中,便显示出了她非凡的天赋。在最后一部小说《欧拉夫·奥当逊》(1925—1927)一书中,由于温塞特对笔下的欧拉夫这位英雄人物雄浑胸怀的描写,残暴几乎变成了正义和高尚的行动,特别是欧拉夫对冰岛进行屠杀一章,其精彩程度与我们熟悉的《说岳全传》中枪挑小梁王一章几无伯仲之别!

换个角度来看,《欧拉夫·奥当逊》是一部完整的人类进化史,作者把每个人物从童年写起,并着重于刻划其每个阶段的变化,使人物形象在不断丰满中更加清晰、鲜明,为我们献上了人类心灵发展真实情景的一个逼真画面,这种气魄,于一个小国的女作家来说完全可以称之为“高超的艺术”。正因为在这部作品中,温塞特“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的着力描绘”而荣膺192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西格里德·温塞特(Sigrid Undset,1882—1949),挪威小说家,生于丹麦凯隆堡。母亲是丹麦人,父亲是挪威有名考古学家。由于受父亲的影响,从小便对历史发生了兴趣。她16岁进一家商行任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挪威沦陷期间,流亡瑞典,后又到美国,除了讲学和写作,还积极投入到反法西斯的斗争之中。

1907年,温塞特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玛塔欧利夫人》。1911年,另一部长篇小说《珍妮》出版,小说描写一个少女在虚幻爱情面前的复杂心理和悲剧性结局,语言生动,描写细腻,被称为“心理小说”;这部作品,确立了温塞特在北欧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920年至1922年,温塞特出版了三部曲《劳伦斯之女克丽斯汀》,包括《花冠》、《女人》和《十字架》,这部作品将温塞特推到了创作的顶峰。温塞特的其他主要作品还有《幸福的年纪》(1908)、《春天》(1914)、《吉姆纳德尼亚》(1929)、《燃烧的荆棘》(1930)、《忠实的女人》(1936)以及四卷本历史小说《欧拉夫·奥当逊》等。

温塞特的作品多以探讨妇女的地位为主题,但同时对自由恋爱和妇女解放亦颇有微词,这种观点在其论文集《一个女人的观点》里更为明显。

20年代以后,我们这位亲爱的温塞特愉快地皈依了天主教。

猜你喜欢
欧拉女作家珍妮
《太空的故事》
珍妮曲奇饼干
对欧拉错排问题的探究
欧拉不等式一个新的加强
等待三天
欧拉不等式的一个加强猜想的验证
懂事的珍妮
一则故事 改变一生
认识欧拉
等待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