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

2002-04-29 02:16刘朝霞
人民教育 2002年4期
关键词:来访者人格情绪

刘朝霞

自恋是精神分析学说的一个概念,出自古希腊神话中纳西索斯Narcissus的故事。纳西索斯是一个美少年,因爱恋自己在水中的影子而憔悴致死,最后化为水仙。弗洛伊德用它来形容那些具有强烈自我重要感的人们,即自我中心主义者。

一天晚上,我正在电脑前工作,从外面走进来一位男生,他一开口就问:老师,你认为怎样才能搞好人际关系?我觉察到他在这方面可能遇到什么麻烦,从外貌看上去,他显得有些倔强。于是我很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困难吗?他很气愤地说:我觉得班上同学对我都不是真心。他们是怎么对你的?他说了很多,如嫉妒他成绩好,对他爱理不理的,他们讨厌我,我也讨厌他们。我又问他:你是怎样对他们的呢?他说:我的成绩很好,你可能认识我,外面文化长廊里有我的照片。我哦了一声,轻声说:我倒应该去看看。他接着说:我觉得他们很烦,成绩又不好。从他的用词语气中推测出他是一个很自负的人。当我做作业或看书的时候,有同学要叫我拿作业给他抄或叫我传递东西,打乱了我的思路,我感到很讨厌。

你有过帮助别人的时候吗?

虽然也有帮助别人的时候,但内心不愿意。我为什么要去帮助他们?我没插话,想听他继续说下去。他又接着说:你看过《花季雨季》没有?我很佩服里面的团支部书记,她很能干,成绩又好,没靠别人的帮助,全靠她自己。

谈到这里,我已明白他人际关系不好的主要原因不是同学对他不真心,而在于自身。从他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以下几个问题:1.他很自负,瞧不起人:2.自私,从不愿帮助别人,缺乏合作精神;3.认识上有偏见,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完全靠自己,而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是犯了贝克认知理论中所谈到的全或无的思维错误,如自己取得好成绩全靠个人努力,一点没有别人的帮助:他把到目前为止没有靠同学的帮助夸大为没有靠任何人的帮助,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只要帮助其解决了不正确的认知,行为就能得到矫正。因此,我利用事实来帮助他认识。

你觉得你的成长历程中都没有得到别人的帮助吗?

没有。

我又进一步举出事实:如果没有父母会有你的生命存在吗?他稍稍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此话的意思。我们再看看,你现在能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虽然没得到同学的帮助,但得到过其他人的帮助没有,如老师?他点头承认。我感到有点效果了,于是更进一步地说:恫学们没帮助你,是因为他们没这个能力,而不是不愿意帮你。你不觉得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吗?他似有所悟。

我知道,这些道理要他接受还有一个过程。于是告诉他,今天我们就谈到这。给他留下思考的时间。

时隔两个月后,他又走进了辅导室,开口就问:老师,有没有控制情绪方面的书。

他满脸怒气。我知道他又遇到麻烦了。我今晚上因向老师要求换座位,遭到拒绝,心情很坏。我把他请进了谈心室,坐下之后,他继续叙说着刚才发生的事,满脸愤怒和委屈,激动得哭了起来。我连忙递过纸巾,他边擦泪边说:我因为坐在第二排,当轮换到西边时,常看不清黑扳上的字,我又是近视眼,会越看越坏,影响成绩,我向老师要求换到第三排去,老师拒绝了我,并且说:你以为你是班上最好的哟!要求权利,也要尽义务。我问老师什么是义务?老师说学生主要是学习和做清洁。我觉得这些我都做到了,有权要求换座位,那些成绩差的就应该坐差的位置。以前也有两次,老师故意把我和他们安排在一起,我认为老师是有意的。我恨死他了,我认为他根本不配当班主任,我真希望他死。我与他之间有严重的隔阂。他狠狠地说,一口气道出了心中的怨气。

我让他发泄,待情绪稍稍平静一些之后对他说:你的这种心情我很理解,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这件事。在他叙说的过程中,我在细心倾听和认真思考,这件事的实质也是因其自恋型人格造成的。联系到上次的情况,我决定采用美国的埃利斯提出的理性情绪疗法。这个理论强调心理障碍主要是由情绪引起的,基本观点是ABC理论A:生活中的不良事件;B:非理性认知;C:不良情绪)。C是否由A直接导致,埃利斯认为非也,而主要是由B所致,我觉得来访者就是属于典型的这种情况。因此在帮助其治疗的过程中,我用了此法。

诊断阶段。

我主要通过他谈话的用词、语气、内容及面部表情了解到他愤怒的心情并非直接由同学让他帮忙而打乱了思路或老师不同意他换座位引起,而是由他不合理的、不正确的观念所致。

二、领悟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我主要通过启发来访者自己认识其非理性认知,让他知道不是外部事件,而是其内因造成的。

我说:我知道你很看重学习,要求进步的愿望很强烈。就换座位这件事来说,你只是从一个人的角度出发,而班主任要从全班出发,有句话告诉我们:一花独放不是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带来满园春色,作为班主任,肯定是希望全班同学共同进步。他辩解道:成绩好就该坐好位置,成绩差的就该坐不好的位置,这是他们自作自受。我又启发他:有些同学虽然成绩不好,但他们享受教育的權利、机会、人格和你是不是平等的?假如你成绩不好,还遭到同学、老师的歧视,你心里又会怎样想呢?他没有答话,但看得出来,内心有所震动。我又问他:成绩不好的同学尽过义务没有?其实,他们很多人都做过和正在努力,只是效果不好,也尽了其他方面的义务。他们难道没有资格坐好位置吗?再有,你谈到老师有两次故意把你和他们安排在一起,是有意害你,我也觉得老师是有意这样安排,但目的不是害你,而是想让你去帮助他们,哪个班主任不希望自己班上多几个优秀生呢。假如是你,也会这样做的,是吗?我想让其转变角色,引起感情的共鸣。经过一阵沉默后,他表示赞同我的说法,你觉得我自私吗?嗯,是有点,不过,你能认识到就说明已经有改正的愿望,就是好的开端。

三、疏通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采用了以下办法。

1.让其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如:

a.我的好成绩的取得完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b.我不愿意帮助同学,也没有义务帮助他们。

c.我成绩好,所以应该得到老师的特别照顾。

d.成绩差的同学就没权坐好位置。

e.老师在有意害我。

通过自我辩论之后,得出合理的认知结论。

2.进行合理情绪想象:

a.我的成长得到很多人的帮助,因此,我去帮助别人是令我心情愉快、感到自豪的事。

b.正因为那些同学成绩不好,所以他们更应该得到特别照顾,看到他们有了进步,我感到高兴。

c.老师把我和成绩差的同学安排在一起,是说明我有能力帮助他们,因此,我感到荣耀。

d.我与老师之间只是有点误会,只要加强沟通,我们一定会愉快相处的。

3.做认知性家庭作业。

我还启发他回忆以前生活中的不良情绪,找出引起的原因,再找出真正的原因,从而巩固正确的认识。

四、行为训练。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治疗,来访者的愤怒情绪明显得到缓解,口中没重复说我该怎样怎样,我恨谁了。我看他在认识上已有了些转变,看问题能转换角度了,于是,我问他:想不想和同学老师搞好关系。他说:当然想,和同学关系不好也难处,和老师关系不好更不行,我还要和他们相处两年,还要从他那里学知识。我想他已有了这种愿望就应趁热打铁,加强其行为训练,使他正确的认知得到巩固并转化成行为。

我说:以后,当同学在不干扰你学习的情况下请教你,你乐意去帮助他们吗?可能会。

好!我鼓励他,帑望你和同学主动交往,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了解你。

我又问他:你打算怎样和老师缓解矛盾呢,是当面解释吗?我怕他不接受。他有些担心地说,也怕自己万一控制不住情绪。基于此,我建议他给班主任写封信,把这件事和他的感受及现在的想法告诉老师,他仍有些担心地询问道:如果老师还是不接受怎么办?如果你是老师,学生这样写信给你,你有什么感受?"他说:我很高兴,会受宠若惊。对了,既然你能这样,我们相信老师也会的。这样既让老师感受到学生对他的尊重,也能了解学生的心声,我们猜想老师一定会高兴的。当然,要注意表达方式委婉一些。他还有点不放心地问:我这样做了,万一老师还不接受,怎么办呢?我会继续帮助你的。只要我们站在同一条地平线上,平等、友好地与人相处,别人一定会接受你的,你也一定會发现人间充满真爱!他表示愿意这样去做。

咨询后记:在这次咨询中,我通过启发来访者对自己问题症结中的非理性、非逻辑观念的深刻领悟,并以此来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评价自我,建立合乎情理的认知模式,摆脱非理性观念对自我的干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虽然他的自恋型人格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完全矫正,但在人际交往中有了新的感悟,其人格缺陷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变,这在我后来的追踪调查中得到了证实。

猜你喜欢
来访者人格情绪
以鸟喻人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咨询师带给来访者的礼物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在“以来访者为中心”疗法中谈“共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