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语文作业

2006-04-06 12:53王庆艳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6年10期
关键词:作业语文能力

王庆艳 李 勇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和自然延伸,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巩固所学知识、训练多种能力、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具有检测、反馈、诊断、评估、导向等多重作用,也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的具体目标之一就是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语文作业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多年来,语文作业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新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果造成学生作业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缺乏弹性、偏重书本,脱离生活和实际,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苦不堪言。为应付作业,普遍存在着拖拉、抄袭、不交、不订正等现象,严重的还出现厌学情绪,甚至与老师对立的局面,成为教育界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在人们的传统思想认识里,语文作业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最容易被忽视却又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语文课堂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相比之下,语文作业的改革却显得门庭冷落、少有问津,这对于百花齐放、春意盎然的语文园地来说是很不适宜的,所以语文作业的改革理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因此,在新课标形势下,加强对语文作业的的改革势在必行,而这种改革必须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依据语文文本特点,结合学生心理特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然而内容枯燥、形式呆板的语文作业,显然会使学生毫无兴趣可言,而只会让他学厌烦,更无法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只有对作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把感情和智慧投入到作业中。而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作业,才可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与愿望。

1.内容的丰富性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作业的内容应该是丰富的,在设计作业的内容时,应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使学生在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的训练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不断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形式的多样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语文作业的设计形式自然要适应时代要求,语文作业应克服单一的作业形式,或观察,或诵读,或写作,或绘画,或表演,或查询,或辩论,或参与社会实践……总之,作业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与听、说、读、写、画、演、制作、游戏等训练形式巧妙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但不管作业形式如何改变,其宗旨是不变的,即围绕语文课的特点,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人文性原则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更应侧重人文性。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说到底,语言学本质上是一门人文科学。它跟别的人文科学一样,可以利用技术科学的帮作,但是它自身不会变成一门技术科学。”但长期以来,由于过分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导致不少语文作业仅仅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手段而已。这种认识的偏狭加之应试教育的指向,使得语文作业理科化倾向十分明显:“作业布满了硬生生的认知组合,冷冰冰的逻辑堆砌,是榨干了水分的叶子,是抽掉了色彩的花朵”。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观念等方面,看重的是语文学科的内在价值,强调它的思想涵养、情操陶冶、知识汲取、经验积累作用。新课程语文作业应体现语文学科人文功能,除了注重知识和能力外,也应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得到情感熏陶、思想启迪、心灵感悟。例如,学习《鸿门宴》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文看项羽的“妇人之仁”和“匹夫之勇”,并试着探究项羽兵败自杀悲剧结局的根源。在学习了《悼念乔治·桑》之后,让学生思考并口头表述像乔治·桑这样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世纪老人巴金或冰心的生平事迹和历史影响。这些充满人文性的题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培养了他们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相信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句话,作业应融培养技能与人文化于一炉,让学生在作业中和谐发展。

三、差异性原则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全相同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先天禀赋、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需求、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速度有快慢,程度有深浅。

两千多年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材施教。语文作业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学习机会和方式。设计上要有适度的层次性,“基础——拓展——综合”,也可以设置多种答案或解题策略多样的开放型题目。学生既可以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选择作业的数量和完成方法,从而变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学生真正成为作业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获得最优的发展。

学习了鲁迅先生的《祝福》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我给出以下作业供学生选做:1.写一篇《祥林嫂小传》。2.列出祥林嫂大事年表。3.给祥林嫂画像。4.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四人之间讨论。5.夏衍在其改编的剧作中,增加了一个祥林嫂刀砍门槛的细节,请问这种处理好不好?假如你是导演该怎么做?题目调动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出巨大潜能,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四、生活化原则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所以,语文作业必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联结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纽带。“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提供给语文学习无穷的资源。作为语文教师更必须把教学的触角伸向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让作业生活化,使语文的作业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轻松、主动地学习和体验,提高语文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也只有这样,语言才是活的,生动的,语文作业才是充满灵气和活力,令人愉悦的,语文学习才能实现人本的回归。

如,读了狄金森《篱笆那边》后,我给出的作业是:“画是有形的诗,诗是无形的画”,“狄金森是人类灵魂的精神画家”,请根据诗歌表现的内容、意境、情感,并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给这首诗配上画。另外,要关注社会生活。如,“母亲节”到了,让学生为妈妈献一首歌,写一首小诗,做一张贺卡,给妈妈梳一次头或洗一次脚,总之,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这样的作业巩固了文本知识,学到了许多生活常识,感受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加强了和生活的联系和体悟,还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五、实践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孩子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能转化为创新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这充分说明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语文实践提高学生理解语文和运用语文的能力。而语文作业就是这种实践性的最好体现。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心理规律,结合教材实际,通过新颖有趣的实践性作业把语文课堂和开放的课外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他们温故知新,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主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实践性作业具体可包括观察积累、生活体验、动手操作、调查访问、资料查阅等基本类型。比如教学戏剧《雷雨》,可让学生自编课本剧上演,这样做学生的兴致很高,对剧本有了深入的理解,与作者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对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体察和把握,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六、多元化评价原则

对学生科学、公正、公平、全面、准确地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是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现行学生评价显得与之愈来愈不适应,突出反映在: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全面发展与个体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作业评价一定要有导向性、激励性、针对性和全面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看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中的亮点,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继续学习、终身发展。在评价方式上提倡多元化评价,淡化单一性、静止性、终结性的评价,注重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教育发展功能。比如:分层评价,鼓励促进为主;多向评价,师生(甚至家长)共同参与。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赋予了作业崭新的理念:“作业是师生平等交互的对话,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是进行语文实践的经历,是生命成长的见证”。而“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请让我们开动脑筋,用心点燃,使之放射出更加耀眼的智慧与创新的光芒!

(王庆艳 李 勇 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作业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