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2007-12-04 02:08柴可强
西部教育参考 2007年6期
关键词:葡萄沟教与学识字

柴可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也就是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相同学段的不同学生也有着许多差异,包括认知水平、认知特点以及个性心理特点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了解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不同阶段的变化特点,以及在面对不同教材时的不同心理反应。既然如此,小学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获得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熏陶,教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启迪者、引导者、鼓舞者。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一、正确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对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完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两者割裂开来。传统的做法是教师只管教,学生只管学,教与学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授关系。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就表现为注入式的教学。比如,以前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老师对知识一一进行细致地讲解,我们自己思考的太少了,许多应该让我们自主探究的机会被老师剥夺了。以理解词义为例,我们只是机械地熟背词语本身的含义,而忽视了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并不尽相同,教条式使老师的教学显得生硬乏闷。针对这种状况,我们要认识到“讲”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也就是说,“讲”要向“用不着讲”转化,“教”要向“用不着教”转化。“讲”和“教”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用不着讲”“用不着教”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教师不应是“授之以鱼”终年辛劳而收获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以渔”教导学生体味学习、学会学习的鼓舞者,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与学生“亲密接触”,甚至融入学生的学习之中。当然,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应放弃“导”的职责。教师的“导”要体现在: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氛围,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相互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

以识字教学为例,要体现识字方法的多样化,遵循“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这样便于学生尽早自主阅读。学生经过一年级对汉字的初步感知,基本上学会了“看拼音、组词、猜谜语、编儿歌、加减偏旁”等识字法。到了二年级又学会了“查字典、创设情境”等方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宿新市徐公店》一文时,对“宿”的教学,很多学生利用组词的方法识记,如他们看到街道两旁有“停车住宿”的广告牌,便组词为“住宿”,这个词也是题目中“宿”的本义。之后,我引导说:“有没有别的方法呢?”一分钟后,有位平常最“调皮”的男孩第一个举手发言:“‘宿的宝盖头表示一个大房子,人们要想住里面需要交钱,标价为一百元。”我很佩服这“小子”。第二个女同学受到他的启发,脚踮得老高,站起来说:“在一个大房子里可以住下上百人。宝盖头就是大房子。”我眼睛睁得大大的,微笑地点头,同学们心领神会,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了他们。这个例子足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而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挥,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学所期望的吗?一个预设外的生成如此精彩,我深深地悟到:以前的“教”就是为了今天的“不用教”。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对学习汉字有兴趣。如果这种兴趣能长久地保持下去,学生就一定“爱学”语文。第二,发言同学的自信心不断增强,从掌声中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会激励他们更加积极思考不断发言,自信心就更强了。有了这份自信心,就一定能学好语文。第三,如果他们在大量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那么学生就真正会学语文了,从而实现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

二、“不用教”的目标——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教,主要是教会学生动脑筋去获得知识、运用知识。教师的教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得到一种自己探索、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不仅要在课外培养,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广阔天地中学语文,而且首先要在课堂上培养,积累方法。如我在教传统课文《葡萄沟》时,是这样导入的:“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日月潭。今天我们将踏上北上的旅游专列去领略牛羊成群、瓜果飘香的吐鲁番风情,去品尝葡萄沟五光十色的葡萄。”随后出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地形图,带领大家在地图上找到吐鲁番市东北角的葡萄沟。然后在如此“诱人”的导入情境中,请同学们拿起笔自读课文,勾画生字自主识字,并在小组内交流。随后我又引导:默读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句子和段落,然后放声读一读,并要求多读几遍。接着问学生:“你为什么感兴趣?请与同学交流。”在随后的汇报中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同学说对第三自然段中阴房里加工葡萄干的内容感兴趣;有的同学说对葡萄架上挂满五光十色的葡萄感兴趣;有的同学说喜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有的同学说喜欢葡萄沟的各种水果……这时,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创设情境,激励学生发言,巧妙地设疑,学生在有层次读课文时自己解决了问题,自学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这种能力正是一代新人所必备的能力。从该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改变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源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它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并且海纳百川、与时俱进。学生动脑筋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对学生进行严格有效的思维训练。只有把教与学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教好”的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虽然我们身处三尺讲台,是学生心中“博学的老师”,但有时也会遇到学生“问住”我们,甚至把我们“挂”在讲台上的情况。即使尚未经历过这样的“窘迫”,我们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如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摄取的信息量也日益扩大,身为老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才能驾驭课堂。仅仅这样还不行,还要向我们的学生学习,以求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一方面教师应当进行切实的主观努力,认真设计教学,不断改进教法,不断发现,及时修正自己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努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不断引导、启迪、鼓舞,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葡萄沟教与学识字
楷书的教与学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葡萄沟》教学设计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葡萄沟
识字故事
识字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