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白”者到“对话”者

2008-04-30 04:13
关键词:角色转换对话教师

谷 霞

〔摘要〕现代教师角色观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支配者”、“独白”者。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角色出现了危机。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必须转换角色,从“独白”者转换为“对话”者。而要真正实现这种角色转换,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起新型的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知识的传递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从“独白”者成为倾听者、“对话者”;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关键词〕教师;“独白”者;“对话”者;角色转换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689(2008)01-0149-05

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教学仍然是获取知识、培养反思意识和提高质疑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而艺术学校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同角色扮演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相应地,它对艺术学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较大影响。笔者从事艺术教学工作多年,对不同的教师角色所产生的不同的教学效果也颇有感触。下面就艺术学校教师的角色危机及教师如何从危机中走出来,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等问题做一深入的探讨,以推动教学对话的理念真正转化为理想的实践形态。

一、现代教师的角色危机

现代教师角色观认为,教师是教育者、社会的代表、知识的权威、道德的化身。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地位,是课堂的支配者。而学生则是教师权威的服从者,成为师生关系中可以由教师任意支配、“雕刻”和“塑造”的“客体”。由此,课堂成了教师“独白”的现场,学生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严重受阻。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的学者又提出了“双主体”的主张,即“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种“双主体”观点虽然较传统的完全无视学生地位的“教师中心”论而言,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这种观念并没有改变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在当今的艺术学校课堂教学中,一部分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独白者”、话语的霸权者,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宰者。这种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以及以此为基础确定的教师角色,使师生彼此成为一种相互占有与控制的对象,使教育最终陷入“非人性化”的境地。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那些原本支撑教师信念与言行的理论支点,在现代社会知识状态的变化中纷纷断裂,形成了质疑教师价值的历史际遇。延续了多年的现代教师角色出现了新的危机,教师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变化和转型,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再到中心的消解。教师从“立法者”变为“阐释者”:前者指知识分子为国家的舆论、精神或思想“立法”,对真善美拥有最高发言权;后者指知识分子失去了以往真善美代言人和意见纠纷的仲裁人的地位和作用,转而在各种不同的价值标准、知识系统和文化系统中寻找对话、译解和沟通。

知识状态的改变,即知识的外在化是在由信息机器的增多从而影响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发生的。因为由信息机器传播的知识,必须具备可译性条件。这就是说,把知识破译为信息量,使其操作成为可能时,才能进入机器传播渠道。而将各种知识转变为机器语言,是知识外在化的典型表现。这意味着知识从文本向视窗的文化转移正在发生,它带动着想象和认识活动的转移,甚至于导致人们接受世界并做出反应的方式的转变。这种通过机器传播知识迫使知识外在化的现实,对教师的角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对知者而言,不论他处在认识过程的哪一点上,以前那种知识的获取与个人本身的努力(即教育)密不可分的原则已经过时了。换言之,知识获取对教师与学生之间面对面传授的依赖性正在减弱。因此,教师传递知识的作用,因知识外在化而逐渐退居于次要地位似乎无法回避。随之,教师的角色危机也必然产生。

没有人能够轻意地改变知识外在化的发生状态,它导致了教师在传播知识方面的权威地位的降低甚至消解,以及教师话语权力的转让或下放,它也敲响了教师时代的丧钟。与此同时,“教师反对教育事业商业化和技术化的呼声,在另一方听来不过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尖叫”[1](4)面对这种危机,转变教师角色似乎至关重要。

作为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对西方社会乃至全球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对现代性的“解构”和“重新叙述”,对现代教师观的批判和超越,为我们重新认识教师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当代美国后现代课程论专家多尔认为,师生关系应是对话交往性的双向交互关系,而非单向的、信息性的关系。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是构建后现代课程的关键,这就决定了师生是平等的,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puals)。“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且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2](238)这种关系将更少地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教导无知识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3](5)

让·利奥塔是当代法国著名哲学家、后现代理论的又一重要代表人物。他认为,随着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文化进入了后现代时期,知识的地位发生了改变。知识对于“认识者”来说已经彻底外在化了,个人拥有知识的多少也不再与个人的年龄和阅历成正比。“学术知识将转化为电脑语言,传统的教师地位将为电脑记忆库所取代。教师的教学也将委托给连接“传统记忆库”和“电脑记库”的机器,任学生在终端机器前随意使用。”[4](111)在“信息”面前,传统的教师权威将被解构。教师不是唯一的,甚至不是主要的信息源,而仅仅是其中之一。教师因此而失去了传统的知识拥有者和知识权威者的地位。基于这种知识状况的认识,让·利奥塔认为后现代敲响了教师时代的丧钟,教师的“终结”的时代已经为时不晚。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终结”。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终结,只是其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信息的存储和传递者,而在于帮助学生学习关于程序的问题,学习那种连接不同知识或信息领域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并没有被抛弃,而应该从“独白”者转换为“对话”者。

二、从“独白”者到“对话”者:教师的角色转换

相对于现代性教育主客二分所形成的支配和被支配、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后现代主义者主张以有机的共生关系来看待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独特的精神实体,相互赋予平等和尊重,这两个精神实体的相遇,就是“对话”。在这种对话的过程中,二者相互作用,任何一方都不是主体或客体,谁都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对方身上。对话中的师生应该在相互尊重、信任与平等的立场上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正是在对话与沟通中,教师得以从权力的中心走出来,成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从“独白”者变成了“对话”者,从外在的“专制者”变在了内在情境的“领导者”。

正是在这种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对话”已经成为教育界极力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理念。那么,在当今的艺术学校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传统的“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开展有效的对话式教学需要怎样的条件?它对师生有哪些要求?教师在促进“对话教学”的实践中扮演什么角色?

(一)建立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相互信任是对话式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使参加讨论的双方更能感觉到他们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同伴式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崇高的、完满的关系,只能存在于具有统一性的和可以信赖的人之间”。“信任含有打破限制、摧毁那种束缚一个不平静心灵的枷锁的意思。”[5](313)因此,要变“独白”式教学为“对话”式教学,首先,教师应该真诚地将自我呈现于学生,真诚地面对学生,从而获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当教师赢得了学生的信任时,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而让位于一种奇特情况:他把教育者看做一个可以亲近的人”。[6](302)如此,师生之间有效地进行教学对话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师生间交融、平等的对话特别需要教师的真诚态度。作为教师,要时刻警惕自己、反省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具有真诚的态度。真诚是有良好教养的人所应备的品质,更是教师应有的美德。真诚不是一种知识,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情感、一种体验、一种信念。教师要做到真诚,首先应勇敢地面对自己,没有任何虚伪与造作。[7]今天,当我们为冷漠、敌对甚至悲凉的师生关系不断地抱怨和哀叹的时候,作为培养艺术人才的教师,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对学生是否付出了真情?是否奉献了真知?是否尽了育人的职责?如果不是,教学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就只不过是一种纯粹谋生的手段或捞取名利的工具而已。正是这种极端功得的取向和做法消解了教学活动的人文和人道本性,降低了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导致了师生关系的扭曲和恶化。[7]而这一切都会对对话式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在学生面前总以“权威者”自居,有的教师甚至蔑视学生,与学生交往时总是高高在上,根本不能与学生平等相处,更不能向学生敞开心扉,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

其次,教师还要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清楚地表达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出独特的见解。如果教师丧失了对学生的信任,那么,“对话”式的教学就不可避免地退化成家长式操纵的闹剧”。[8](40)

除了相互信任外,师生在对话式教学中还有平等的言说权和阐释权。首先,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言说,学生也有发表自己意见和见解的权力。弗莱雷指出,“对话不应出现一些人代表另一些人命名世界的情况”,“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世界为中介,旨在命名世界。因此,对话不会在想要命名世界的人与不想要这种命名的人之间发生,即不可能发生在否认他人具有说出他们的词的权利的人和说话权利被否认的人之间展开”。[8](38)其次,师生对文本的解释也有平等的权力。在教学对话中,教师有权力超越课程文本的限制和束缚,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文本进行创造性地阐释,不能以自己的“声音”压制学生的“声音”。同时,学生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谈论的问题进行独特的解释。也就是说,师生对某一问题都有言说的权力,而且他们的观点可以是多元的、非统一的。当然,学生在教学对话中也可能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即使如此,这些认识上的错误也应该在平等、民主的对话氛围中被揭示,而不应在居高临下的肆意贬损中被否定,况且谬误本身也有它的认识价值。虽然师生双方在认知水平上并非处于同一层次,但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对于知识世界、人生意义的建构和阐释,双方各有特点和长处,而且,学生正处在成长之中,其认知发展的空间远大于教师。[9](39)

(二)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习的引导者

在当今的网络时代,我们不否认大学依然是“高深学问的研究者”,多数教师都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教师已不再是“高深知识”的唯一集散地与源泉,网络具有了传统大学无可比拟的信息与传播优势。知识的外在化,导致了网络部分地取代了教师的功能。但是,网络的多元化影响对初涉网络的受教育者来讲,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会自动地教学生如何去选择、鉴别信息,况且对信息的充分占有也不意味着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对信息的加工提炼。尽管通过网络学生能够得到许多信息,但“补充信息”却无法从数据库中直接获得,它取决于对数据的重新整理,即把互相独立的数据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能力。而教师以其既有的知识经验,了解哪些信息是最有价值的,知道如何用便捷的方法接触到这些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在网络时代,教师将主要从“教”的角色转变为“导”的角色,把需要某方面知识的学生与相关的信息组织在一起。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同时提供一种方法论性质上的指导和既有经验的借鉴,回答学生在学习探索过程中的任何疑问。尽管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作用依旧是不可或缺的。

知识的外在化,导致教师不再是灌输、移植知识的角色,其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集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10](108)

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的角色虽然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并没有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因为任何教学活动不可能没有教师的指导而孤立存在,即使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也不能做到无师自通,所以,教师的引导作用在现实的教学中仍然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美国著名课程论专家多尔把教师称为“平等者中的首席”,这里的“首席”,不是掌握话语权力的人,不是话语权的首席,而是创造教学对话和理解条件和氛围的人,是信息的协调者、平等对话的组织者、促进者。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不是要颠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也并非忽略了学生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只是从外在于学生情景转向与情景共存。

(三)从“独白”者到倾听者、对话者

倾听是实施有效的对话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扮演对话者角色的教师要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是对话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尊重,学生就失去了在平等等基础上的话语权,而学生话语权的危机则直接导致教师的话语霸权。倾听是对话的前提,真正的倾听是心与心默默地靠近,是情与情悄悄地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碰撞与激荡。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无论正确与否,都有它自身的“逻辑世界”。所以作为课堂教学对话的一方,教师应该学会倾听。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不在于证实一种立场的正确性,而是要发现将不同观念联系起来的方式,以及通过积极进入对方视野而拓展自己的眼界”。[11](151)

“学会倾听”有两层意思,一是要用心听、细心听学生讲话。倾听是一种礼貌,它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然而,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表现上摆出倾听的姿态,却没有真正接纳和理解学生言说的心态。这种虚假的“倾听”徒具倾听之形,而无倾听之实。虚假倾听中的教师态度的不真诚,将直接导致学生失却表达的欲望,从而使师生之间的教学对话受阻。因此,要使教学对话有效持续地进行,教师有必要将自己的观点悬置起来,做到“暂时性的自我隐蔽”,从而努力地进入学生的视界以真正了解或接纳其思想、观点。二是要“会听”。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要善于在对话中发现谬误,发现其中蕴涵的新奇、琐屑中寄予的真切、荒诞中包含的合理。一个具有倾听意识的教师一定会听到学生思想抽穗、知识拔节的声音。

可见,对话不仅是语言的交流,而且是思想感情的承载,师生的灵感往往是在对话中诞生的。教师正是通过对学生的倾听,才理解学生作为独特个体存在的价值,进而发现和理解自己。教师也只有耐心、乐意、投入地倾听学生的言说,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勇于、敢于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考,才能使教学对话不断地持续进行。教师倾听时能够领悟到学生首先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不是物质或观念的存在,相应地施之以对应于生命而不是对应于物(机器)的教学方法。

此外,教师还要学会时常倾听自己的声音。在自己言说时,要跳出来倾听自己的声音,有领悟力的教师在倾听学生的时候,也会追忆自己的教育存在和受教育经验,这样的追忆有助于移情的产生、共鸣的出现。

尊重差异、鼓励多元也是对话式教学的必然要求。在对话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存在,而且它们的存在都有其“逻辑世界”。学生的个人知识是他们对知识意义的个人建构,相对于人类的公共知识而言,它们可能有时是片面的,但却可能是新颖和深刻的。所以,在教学对话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发表个人看法的机会,也要允许学生有不接受教师或其它权威的意见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不能用唯一的标准去排斥学生的异议,用固定的框框去束缚学生的思维。

(四)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

长期的“独白”式教学已经使多数学生早已习惯了教师满堂灌的做法。而且教师讲、学生听对于思维懒惰的学生也未尝不是一个省心的“好方法”。所以,一旦教师把话语权下放给了学生,一些学生就显得缺乏使用它的技能和技巧,显现出无所适从的尴尬。所以,要想使对话式教学取得好的效果,除了要尊重学生、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给学生创造愉快、和谐的对话氛围、还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以外,作为教师,还有责任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和技巧。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呢?

第一,对话前的准备。一般来讲,人们做事情只要准备有序,心中有数,就会临危不乱。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预先给学生布置对话的主题,指导其大量阅读与之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课前做好课堂交流的准备,这对提高教学对话的效果很有帮助。

第二,对话中的言说。在教学对话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语言表达要流畅、清晰、有逻辑性。同时,在言说的过程中,对倾听者的反应要面带微笑地、客观地、不带有自我中心情绪地作出回应。

第三,对话中的倾听。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耐心倾听的习惯。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也是一种责任。当其他同学发言时,大家要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地倾听,并适当作出归纳和总结;要善于听取异于自己观点的见解,并以适当的体态语言积极地作出反应等。

第四,宽松环境的营造。在对话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而这种意识和能力的获得与和谐、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是分不开的。所以,教师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这种宽松 环境。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剖问题,提出别出心裁、标新立异的观点。同时对他人的观点不轻信、不随意附和,要勇于挑战权威、质疑权威。

〔参考文献〕

[1][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法]让·利奥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M].车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

[5]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6]华东师大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7]徐继存.面向现实教学活动的师生关系建设[J].教育研究,2005(5).

[8][巴西]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9]吴德芳.论“后现代思想”视野下的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

[10]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11]Doll, W.E.(1993). 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uculum.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责任编辑:郭德侠)

From Monologist to Dialogist: Conversion of Teacher's Role

GU Xia

(School of Culture and Art in Luoyang, Luoyang471002,China)

Abstract: Viewpoint of modern teacher's roleis that teachers are dominators and monologists. With the coming of information theteachers role faces crisis.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eachers must transform their roles from monologists to dialogists. They should have new relation with students; they should change their role from knowledge transfer to study guide; from monologist to audient. And they should cultivate consciously the dialogue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 teacher; monologists; dialogists; role transformation

猜你喜欢
角色转换对话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