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厌学问题的思考

2008-10-11 09:01黄善荣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8年13期
关键词:厌学中职生教学方法

【摘要】中职学生由于自身因素如年龄、个性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学习积极性较差。文章探讨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生;厌学;教学方法

一、中职生厌学的现象分析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都存在对学习兴趣淡漠、厌学现象,严重时有部分学生还自动退学。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通过观察和研究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中考时分数都较低,从中考成绩上多可以反映出这一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薄弱的文化基础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一定难度,容易导致学习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人生态度比较消极,目标不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在中学一般属于“差生”、“后进生”,是初中学校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多数比较消极,人生目标、理想不是很明确,少数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了一些不良的价值取向。

3.依赖性强,自我管理能力弱。许多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他们从大事到小事,都是父母操心,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听从父母,在校听从老师,逐渐形成了对外部管理的依赖,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一旦离开父母进入学校,很多学生自己在处理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问题时,往往会感到茫然,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帮助。

4.学校课程设置不当。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忽视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问题,使学生觉得所学与所做没有联系,学习起来兴趣索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教师教学方法不当。教学不吸引学生,教学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忽略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是学生。

6.学校管理及班级管理较差。学校实行的是以强制式管理为主的管理方法,从而压抑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尊严,无视了学生的情感。

二、中职生厌学的解决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厌学现象,给教学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学生上课看小说、讲话,伏台睡觉,严重的班级就只有几个学生听课,教师讲课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出现厌学问题也需要我们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调整及改进方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关注学习模式差异,改进教学方法。每一个人天生就擅长某一种学习类型,视觉学习、听觉学习、动觉学习,从教学实践来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大多数是动觉学习者,由于传统教学中只注重视觉学习和听觉学习,造成中职学生学习成绩不良,对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我们应从学习模式差异中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动觉机会,课堂教学中应有一半时间让学生自主活动,让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脑、动手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解答、讨论、练习或通过互换让学生当“小老师”等方法。进行动觉学习,使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自学自做或互相学的形式。

2.改变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多数情况下,提高学习动机的最好方法是让学生取得好成绩,有经常性成功体验。对就读中职学生如果仍用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很多学生势必永无出头之日。中职学校采用理论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并不能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所以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成功体验,树立学习生活的自信和勇气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以“技能+操行”方法考核学生,根据中职特点理论教学考核可实行闭卷、开卷结合,笔试、口试兼用形式。通常在每一技能课题(或分课题)操作完毕后,都要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录学生平时考核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做出适当评价。赏识学生进步,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态度肯定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积极学习动机。为使学生有成功体验,专业技能教学应充分考虑学生基础差异让不同难度的问题、习题,由不同层次学生解答,最大限度内使各种层次学生有参与机会。也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技能比赛,开展各种知识问题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尝试到学有所成的感觉。

3.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和内容。传统课程设置是一种以学科为中心模式。这种模式大、齐、全,过份重视学科体系,理论过深,学生难学,改变方法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教学课程及内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应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对理论过深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应以删除。为避免相关课程内容相应重复,教学活动密切相关课程可以融为一体。应根据学生具体情况与就业市场需求开发相关内容增加生产一线应用知识和技术,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依据兴趣爱好选择相关专业学习。培养以本专业为主,其他专业为辅的一专多能型技術人才,此外应关注学生职业发展,多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不要盲目乱选专业学习。

4.赏识学生进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常识学生的基础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首先表现为对学生普遍关注和期望。应坚信学生天性都是好的,只要正确引导都要成为各方面人才,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尽量发现和发掘学生的优点,尽量择其优点表扬肯定学生,而且应尽量在公开场合表扬学生,经常这样做,会让学生感觉受到重视,感觉得到关心,并逐渐发现自我价值,事实证明,学生的行为一旦受到有利的肯定,就会处处自觉维护。经常赏识他们,学生就会逐渐变得自信、自尊,就会逐渐变得上进、自强,就会逐渐变得积极向上,就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超越自己。笔者在做班主任的时候,曾用赏识学生进步方法转变了多名差生,这说明关心学生、发掘和赞扬学生的优点,是转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方法。

5.班级管理应实行柔性管理模式。学校是育人的场所,作为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加强刚性的约束力,可能会使学生的发展沦为“空论”。现在教育是创新教育,要求学生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当然,如果过多地强调学生的自由度,则极有可能使健全的制度蜕变化为“摆放”。在以上两种管理模式学生都有可能产生厌学现象,所以管理的关键应是消除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般自律性较差,经常出现“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现象。这要求班主任和教师懂得批评方式,先找出对方优点肯定好的一面后再批评学生,而且应在重在“评”,指出被批评者错在哪里又指出其为什么错,这样被批评后才能诚恳接受批评并自觉改正错误。注意“评”要渐进说理,在解决问题时,从“人有脸,树有皮”的人之常情入手,发挥寓批评于表扬之中的训诫技巧,游刃有余地化解“批评多了伤人心,批评少了不顶事”的难题。班级管理的另一方面是要使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尽管每一个学生思想特点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希望班集体有荣誉感是相同的。所以班主任应注意让每一个学生把握好自己,维护班集体,还要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和爱好,开展各种活动,让班集体有一个凝聚力、吸引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发生厌学问题。

总之,只要我们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的广大教师本着爱岗敬业、奉献职教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思考、总结、实践、创新,对我们的学生多一些耐心和爱心,相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句话,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我们肯定也能够在职业教育工作的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来。

【作者简介】黄善荣(1967- ),男,广西桂平人,玉林第一职业中专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厌学中职生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