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策略

2008-11-21 05:44黄海荣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8年9期
关键词: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摘要】“诗歌鉴赏”的复习应该紧扣考试大纲,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借鉴、学习名家的鉴赏方法,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诗歌鉴赏 鉴赏技巧 解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分值为6分,自2002年至2007年,一直是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考试命题选点十分灵活,要想把握住出题人的赋分点,必须花大力气吃透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考试大纲》针对“诗歌鉴赏”提出了两个要求:(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就是围绕这两个方面来出题的。以2006年江西高考题为例,命题者让考生阅读杨万里的《三江小渡》,设置了两个问题,其一是问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其二是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第一个问题是在要求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第二个问题则是在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考试就是指挥棒,考什么则讲什么。要想把“诗歌鉴赏”这个单元复习好,主要应该分三步走,深挖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规范答题。

第一步,温故而知新

高考复习切不可抛开教材,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从教材中挖掘资源。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共有诗歌42首(不包括附录)。其中唐宋以前为8首,唐宋时期为23首,现当代为8首,外国诗有3首,唐宋诗歌占了半壁江山。

教师以阅读材料的形式把这42首诗歌统一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早读的时候多读多背,教师有针对性地抽查。一旦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出这42首诗歌,那么,在接下来将要复习到的名篇、名句默写中也占据了先机。

通过归纳,我们可以整合出许多与《考试大纲》相联系的知识点。

诗歌中的形象可以是景,如刘禹锡《石头城》中所展示的故国萧索之景;可以是诗人自己,如陆游《书愤》中老当益壮的作者;可以是诗人心目中的别人,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所刻画的年老色衰的琵琶女。当然,不管是写景、写物还是写别人,诗中刻画的形象多为诗人的感情寄托。

诗歌的语言注重修辞,姜夔《扬州慢》中一句“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拟人的手法反映了人们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辛弃疾《永遇乐》中一句“金戈铁马”则用借代的手法给我们展现了“当年”那场战争的惊心动魄;李白《将进酒》中一句“朝如青丝暮成雪”运用比喻的手法道出了人生短促之叹。

诗歌的语言也注重“炼”字。“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以一“自”字和一“空”字道出了诸葛武候身后的寂寞;而《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则以一“坼”字和一“浮”字把洞庭湖的景象写得宏伟壮丽。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山居秋暝》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竹喧”来写“林静”;《琵琶行》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以“东船西舫悄无言”来烘托琵琶女的高超技艺;李煜的《虞美人》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小楼昨夜又东风”是实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虚景,以实衬虚,把读者带进作者的亡国哀思之中;杜甫的《登高》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惨淡的画面不正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千万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旅夜书怀》则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一句否定,一句肯定,道出了作者不受重视的苦闷。

另外,《秦风·无衣》运用赋的手法写了秦国军民的同仇敌忾,《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道出了弃妇由伤心到坚定的性格变化轨迹。

在诗歌的思想内容背后往往隐含着作者的观点态度。王维在《山居秋暝》中给我们描绘了秋天的山林之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表达了作者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通过描绘一个梦境,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结束全篇,表达了作者不向权贵低头的决心;杜甫的《兵车行》中,“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是作者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政策的有力控诉。

通过温习高中三年所学的诗歌,可以起到强化“考纲”意识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一个鉴赏诗歌的知识体系。

第二步,借鉴名家的鉴赏方法,积累鉴赏术语

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一套“鉴赏辞典”,涵盖非常广,选摘了自先秦一直到现代的诗词,请名家写出鉴赏评论文章。这套丛书很有价值,老师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诗句鉴赏文章,组织学生学习、借鉴。

浪漫主义诗人多采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表达情感,而现实主义诗人则多采用形象和具体的手法来反映民生疾苦。《唐诗鉴赏辞典》中有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杜甫的《倦夜》,分别由何国治与何庆善写出了鉴赏评价文章。

白居易的诗清新通俗,李商隐的诗华丽、含蓄。可以选白居易的《观刈表》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孟浩然为山水田园诗人,岑参为边塞诗人。可以选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和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柳永为婉约派词人,辛弃疾为豪放派词人。可以选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和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为北宋词人、一为南宋词人,从他们的词中可以体会到时代的特征与两种流派的不同风格。

苏轼的《题西林壁》道出了一个平凡的哲理,《宋诗鉴赏辞典》有何满子对此诗的评论;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作为一首元曲小令,明快清新,可以印发给学生。

一共选择十篇鉴赏文章给学生阅读,阅读量约为一万五千字。通过阅读可以从中学到鉴赏术语。如在形象方面有生动、雄伟、萧瑟、清幽、凄清、浩渺等;在语言方面有清新、庄重、含蓄、明快等;在思想感情方面有喜悦、愉快、悲苦、孤苦、乐观、悲观等。从而在答题的时候做到语言规范。

第三步,归纳解题方法

有了前两步的铺垫,学生解题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做起题目也就不至于无话可说了。

第一,细读诗歌。所谓“细”,意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先看作者,属于何朝何代,诗歌多会打上时代的烙印。以李清照为例,前期的诗词多明丽、雅致,后期的诗词多凄清、洗练。再看题目,通过题目,多可“猜”出诗歌的体裁,像山水田园诗﹙如《山居秋暝》)、送别诗(如《赠汪伦》)、思乡诗(如《旅夜书怀》),诗歌体裁不同,主题有差别。三看诗句,诗歌讲究“起”、“承”、“转”、“合”。首句多点题,次句则承接第一句而写,第三句多是为第四句作铺垫,因此,“诗眼”一般是在第三句。当然这只是一般规律。重要的是,读者要能够解释诗句的含意。

第二,弄清楚命题者究竟问的是什么。命题者在设置题目的时候,多会要求考生从某一个角度来答题,2007年江西省高考卷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对“一片伤心画不成”和“谁谓伤心画不成”作简要分析,高蟾说“画不成”,韦庄说谁谓“画不成”,原因在哪里?

第三,条理清楚地答题。命题者有时连提几问,考生一定要清楚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按照次序来,切不可打乱步骤,胡乱回答,让阅卷者无从给分。

第四,答案必须落实到诗句,切忌扣“大帽子”。

考生积累了很多的鉴赏术语,这是一件好事,但乱用便成了坏事。如“深化了主题”,深化了什么主题,没有写;“表现作者的感情”,什么感情,也没有写。或者是写了深化什么主题,表现什么情感,但不作任何分析,脱离原诗句作抽象的回答,自以为答案很精练,实则空洞无物。

★作者简介:黄海荣,江西丰城丰矿第一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浅析《长恨歌》译文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结合政治高考题型提升复习备考效益研究
百花齐放,多种方法助力中考数学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题和阅读题的审题训练刍议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通过微课培养高中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