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浅见

2009-01-05 02:26赵秀荣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赵秀荣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新课改的重要一环。一线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1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充电,终身学习。2语文阅读需宏观指导。强调积累。3阅读课教师要敢放手,让学生学会感悟。4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5悟透阅读课的根本,避免过度追求。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语文教师应摒弃功利性,做精神的追求者。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不少省市轰轰烈烈进行了,我省今秋也将全面推行高中新课改。而语文教学的改革这些年来一直是沸沸扬扬。备受社会的关注。相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新课程是一场深刻的改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新课改的重要一环,自然备受重视,但阅读课究竟该怎么上,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有些雾里看花,很是茫然。因为我们对理论层面的东西也许了解不少,但实践起来,却是千人千样。这也许正是语文课的特点。阅读课堂,从来没有、也不该有什么模式。我认为面对新课改中的高中语文阅读课,语文教师应该强化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充电,终身学习

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先要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丰厚的语文素养。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宏观上、整体上、方法上指导学生阅读,而在具体问题上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以前的阅读课,重在对文本的理一解,教师要把课文讲深讲透。而为了讲深讲透,教师课前要做充分准备,有时为了一个细小的问题要阅读大量的参考书。课堂上,学生是随着教师的思路走的。所以说。教师课上的功夫是在课前。而新课程要求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说有时课堂上要面对的内容,教师是无法在课前准别好的。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上的功夫就不止在课前,还更在平时。教师就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不断充电,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语文阅读需宏观指导。强调积累

任何改革都不是推倒重来。语文阅读教学,也有许多优秀的传统需要继承,古人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都很值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深思。在阅读中学会阅读。需要有积累,有大量的阅读实践。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的文学功底之所以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我对书的爱不释手。”教师要鼓励学生读书,可以“好读书不求甚解”,可以“囫囵吞枣”,读得多了就有了文化底蕴,有了自己感悟文字的方法。使学生有积累,就要引导学生做计划和坚持经常。平时阅读中要注意摘抄自己喜欢的格言、成语、名言、警句等,也可以摘抄片段或全篇;在摘抄的基础上,自己制定背诵计划,每天背上一句、一条或一篇;在摘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兴趣寻找补充积累,从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储备和个性化阅读。有计划的积累,并持之以恒,三年下来,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为了提高学生的积累兴趣。教师定期组织交流积累的内容和心得很重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容易被别人或自己积累的内容所吸引,产生继续积累与背诵的欲望。积累的内容多了,语文水平就会提高。

三、阅读课教师要敢放手。让学生学会感悟

阅读课让学生受益的核心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感悟文本。

从注重“理解”到注重“感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进步,“理解”多是教师讲解而使学生懂:“感悟”贵在“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张口品读、亲身感受,用心感悟。以前的阅读课,教师生怕有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所以滔滔不绝地讲。可效果如何呢。教师把自己根据教参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学生即使理解也是机械的,更别说变成自己的知识或能力从而活学活用了。

对一篇课文的解读,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发表阅读感受,并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同学间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这样学生就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出发,触类旁通,集思广益,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要深刻得多。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引导点拨。使课堂更有效率。

四、教师要注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做到“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统一。“过程和方法”的基本要义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而阅读方法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整体性与创造性。学生整体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应首先有整体阅读意识,谙熟整体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熏陶感染;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阅读习惯,如每教一篇课文都不应急于进入分析阶段,而应指导学生在阅读时注意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形式,要求学生确定对课文的整体观念,让课文中的“人”有个整体形象,让课文中的“事”有个整体概念,让课文中的“景物”有个整体轮廓,让课文中的“问题”有个整体思考。

另外,必须注意把整体阅读与文中词句的品读相结合。因为每篇文章都是由词和句组成的。抓好词句教学是中学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对词或句的品味揣摩,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而对词句的品味常常又是和品读、感悟全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方法远比知识重要。

五、悟透阅读课的根本,避免过度追求

新课标有许多新的理念,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在阅读教学中贯彻,但也应避免过度追求。无论什么理念方法。能让学生学会终身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好的。我们不能再追求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形式了。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我们就要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不能顾此失彼。新课标强调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我们不能为了“多元解读”而多元解读。不能把“多元解读”误解为“多元标准”,尽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也应有个客观底线。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阅读教学无疑对人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但需要教师与学生长时间的用心、用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积累,有充分而有效的课前准备,需要有机智而灵活的课堂应对能力,需要有驾轻就熟的组织技巧。这样,就能进一步搞好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猜你喜欢
新课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