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阅读素质谈

2009-01-05 02:26董丽娜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创设氛围

董丽娜

摘要:良好的阅读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难以估量的。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教会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氛围;理解阅读;阅读素质

一、培养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为了使学生养成读书的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如教《在烈日和暴雨下》时推荐老舍的代表作《骆驼样子》,教《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推荐曹雪芹的名作《红楼梦》,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推荐施耐庵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等。或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爱读书的典型事例,如介绍张海迪半身瘫痪但刻苦学会三种外语的动人事迹;介绍司马迁忍辱负重写《史记》,启发学生爱读书。或开设赏析课,介绍名家名篇如鲁迅、巴金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居里夫人传》等,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的无穷魅力。或根据不同学生的爱好。分别向他们介绍各种读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他们体验到读书是人生一大乐趣。同时还可结合课外活动,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久而久之。学生喜欢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如我的学生中有的读了大量的书,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多次获得省、县、镇优秀作文证书,我也获得优秀指导证书。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开拓学生写作思路,再加上学生阅读广泛的书籍汲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可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

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这里包含以下两个含义:一是阅读时要用符号在书上进行勾点圈画:二是经常写读书札记。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的过程,就是搜索筛选信息、提炼重点的过程。也是咀嚼品味、加深理解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通过严格的要求,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用不同符号进行简单的批注。经常写读书笔记是贮存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与写作素养的有效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如摘录优美词语、佳句、成语、谚语、古诗词和名人名句,写心得体会等。每学期组织一两次读书札记展览和评比活动,请优胜者介绍经验等。十几年来,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记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对写作有很大益处。

三、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艺术巧妙之处就在于引导学生质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叶圣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认为要正确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材的“例子”功能。不应带着教案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学习这一“例子”,使学生经过听、说、读、写等实践,并在实践中进行思考、讨论,学会独立思考。主动表述。特别在阅读教学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参与,反复阅读教材,然后鼓励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沿着不同的方向思维、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讨论的也是他们自己提出的疑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凡能让学生在争辩中获得的知识,我决不去讲解:对学生提出或回答的问题,也不轻易作出否定的评价,更不轻率地予以批评。只在关键处给予巧妙点拨。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主动求得真知。以养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节课都要围绕一系列问题进行。一节课中。教师对重点、难点的把握程度,对学生解决问题的知识、能力、思想、心理状况的了解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习惯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答问题或教师代学生解答问题的教学模式,然后以教师为主确定的重点、难点,就难免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学生只能按教师的设计来学习,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学习。

事实上,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产生疑问的是学生,因此,问题的提出者、发现者理应也是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把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让他们多思考、多质疑,使他们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我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提出问题,备课时参考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教案,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然后在课堂上基本围绕学生提出问题来研究讨论,让学生在自由辩论、互相补充中解决问题。首先,注意把握问题的难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简单,可能思维超前,还可能难度较大,对此,我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定向控制。以学生原有基础为起点。把问题控制在不偏离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的程度上。其次,注意选取问题的角度。对学生疑点中的关键问题。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新颖的角度引导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如在《石壕吏》一课的教学中,有的学生认为“听妇前致词”一节,诗意跳跃过大,语意矛盾。这个问题提得有深度。我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老妇致词时,“吏”在干什么?“吏”可能说些什么?如果把吏的话加进去,变成对话形式,诗句还会有矛盾吗?这样,学生从侧面解开了疑惑。再次,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理,凡学生能自行解决的,就鼓励学生独立解决:学生不能独立解决的,让他们开展讨论以求解决,有时加上适当点拨启发学生自己思考、解决。事实证明,从以上培养学生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有了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课堂讨论,自己解决问题,阅读素质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使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学好语文,工具书是必要的老师,学生可以从中解决那些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把工具书装进书包,带进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时间使用,特别是语文教材中的注音、解词。让学生自己查字典解决。另外凡是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不理解或理解不准确的词语。都可以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词典来解决。当然。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应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常使用工具书,使之逐渐成为习惯、形成自然。

综上所述,十几年来我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创设氛围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尊重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参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探究
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之浅识
朗读,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