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科实施创新教育浅探

2009-01-05 02:26李贵锁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化学思维教育

李贵锁

21世纪是一个风云变幻的世纪,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新月异。要抢占现代教育的“制高点”,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实施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教育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是国家强盛的保证。哪个国家科技发达。哪个国家拥有大量的科技人才。哪个国家就会进步。就会在世界之林立于不败之地。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实施化学学科的创新教育。使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培养创新精神。激发创新热情,增长创造才干,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一、教育观念要创新

教师要改变陈腐的教学观,把培养创新型人才视为化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树立新的人才观,确立正确的学生观。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品质和风格,使学生树立创新志向。教师要从传统教育中的“主演”,变为创新教育中的“导演”。或者“导演兼主演”。那种传统的“硬灌——死记——升学”三步曲式的教育方法,把书本奉为知识经典。教师是传播知识经典的权威。不容置疑,培养出来的学生创造能力极差,即所谓“50个学生用一个脑袋思考”。只有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创新。科学才会有发展。例如谍本中有这样一个2H2O2→2H2O+O2方程式。学生问:“这个方程式可制O2吗”?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让学生回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原则,把上述反应用原则标准衡盘。得出结论:此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氧,且优于氯酸钾加热制氧的方法。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能做好“舵手”。起到导航作用,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倘徉,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创新

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最新的发展动向。要实施开放性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接触广阔的世界,促进知识的全面发展。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不重视能力培养的做法。《知识革命》一书中早已将知识总盈迅速膨胀作了直观的数据描述:一个人大学毕业时学到的知识。可能有一半正在淘汰;研究和使用电脑的人员可能感触更深。可见。学校教育不可能也不必把人类积累几千年的所有知识都在短短十几年的学习时间内全部传授。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要创新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选优。把传统教育中的“传授教学”、“验证教学”改进为“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教学。实施多样的教学模式,如课堂教学、自主探究学习、远程学习等。把学习与创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研究。给学生“减负”,切实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题海中解放出来,放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自己动手动脑。自如地涉猎知识海洋。

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化学本身的兴趣将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创新兴趣。

1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对学生的魅力。例如《钠》一节,一上课给学生变一个魔术“水点酒精灯”。让学生带着悬念,带着兴趣,去研究此现象的原因。再如上课来个魔术“变字”:课前先用酚酞在纸上写字,晾干待用,上课时,在喷壶里盛放碱液。向纸上喷洒,显出字形。通过组织化学实验兴趣小组。开设活动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使他们在实验中感受到巨大的乐趣同时。培养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2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图文声像并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式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比较。《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一节比较抽象,借助多媒体手段或电子云模型演示器。给学生比较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兴趣。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各类学生思维都呈积极状态。保护学生的创造热情,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都有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享受成功的欢乐。

4开展爱国教育。给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化学的发明和创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介绍我国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介绍我国在化学科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5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创造性思维训练是核心,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使学生不被固定的模式和方法所禁锢。能多角度、多方位、多层面、多途径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并能够在思考过程中随时调整思维方式思维深度。一节课选两三个小知识点为发散点,发散点可以是重点、难点、疑点,师生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

猜你喜欢
化学思维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