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阅读实践量”教学目标

2009-01-05 02:26王桂芳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课外书教师应课外阅读

王桂芳

在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课外阅读总量的规定是“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教学要求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那么我们教师应怎样有效完成新大纲中要求的“阅读实践量”呢?

一、教师思想观念要转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课外阅读进行深入的研究之后。指出:搞好课外阅读是解决学生过重负担的重要手段。他曾告诫学生: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你就要天天读课外书,它将成为你学习功课的智力背景。我们从教学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般课外书读得多的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容易,用来做作业的时间就越少,能主动支配的时间就越多:反之,很少读课外书的学生。课堂上的所得就很肤浅,用来完成作业的时间相对也长。作为教师。应“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转变教育观念。使学生在课堂上所摄取的知识呈现在一个多彩的背景之上。

二、阅读兴趣要激发

只阅读教科书上的内容是远远不能达到“阅读实践量”要求的,因此,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想读、乐读。如引导推荐法。选取能够迎合儿童心理的故事,推荐给学生。这些故事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趣益智的,如《童话故事》,它的艺术魅力众所周知,是儿童所翻阅刊物的首选。教师也可以开展“故事周”、“故事大王竞赛”、“故事会”等,类似的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另一类是介绍有关伟人小时候刻苦读书学习的书籍,如《名人轶事》等。伟人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可以激发学生向上的心理,学生通过阅读这类书籍,知道先辈是如何博览群书的故事,就会领略到读书给人带来的无限力量,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由此使学生自觉地去阅读。

三、阅读能力要培养

所谓“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如果只重视“量”而忽略“质”。同样是对“阅读实践量”的又一误解。多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中受到更多的教育,提高自身素质,所以为了更有效地落实“阅读实践量”的目标,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阅读方法的迁移

让学生总结课上所学的阅读方法,并应用到课外朗读中去,如:抓题眼读,学生可以围绕文章的题眼阅读文章的重点内容;抓关键词读,可以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读中有疑,是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提出疑虑。对文章理解得越是透彻,提出质疑点就会越深。学生若能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将是非常有效的。

(二)做好摘录,写好随感

好多学生都有这样一个困惑:读书不少,受益不多。这是因为学生在读时只注重故事情节,而忽略了精彩优美的词句。甚至不去体会,缺乏见解。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并组织“读书笔记交流会”,促使学生更好地阅读。

四、阅读时间要供给

要想实现“阅读实践量”的要求,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就是时间。

(一)课堂阅读时间的补充

许多教师因授课只注重讲、问,导致在课堂上只能挤出一点阅读时间。这是错误的教学。我国现在大力提倡阅读教学。就是要还给课堂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去领悟、感受文章的美之所在。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不要“挤”读书时间。而要多给读书时间。

(二)课外阅读时间的指导

为了使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更充裕。教师除了对家庭作业的设计要精而少之外,还应指导学生进行粗读与略读,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教师应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奋地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使学生完成大纲中规定的“阅读实践量”。

猜你喜欢
课外书教师应课外阅读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