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2009-01-05 02:26褚爱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分层次课堂提问设置

褚爱军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研究的任务。而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是其中的一方面。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提问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设置;分层次;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现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直曲相成,引人入胜

“直”是直问,直截了当,单刀直人,一语中的,是提问中最常用的方式。如教学《三顾茅庐》,一上课教师就提出问题:刘备是堂堂大汉皇叔,而诸葛亮当时只不过是一山野村夫,然而,刘备却三番两次、屈尊降贵地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邀他出山。这是什么原因呢?直奔中心,直插要害,问题不转弯抹角,经济快捷。而教《清平乐·村居》中的“最喜小儿无赖”,若直问“无赖”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必定索然无味,不如变直为曲,绕道迂回,问在此而意在彼,则可以提高思维质量,并使提问别具一格,新颖有趣。可问:小儿子是个“无赖”,怎么还会讨人喜欢呢?通过讨论,学生便理解了在这里“无赖”不是“游手好闲,品德不好”而是“顽皮”的意思。曲问委婉含蓄,容量丰富,利于激趣。

我们说文学作品含情,教者传情,学者感情。置身于这样的教学情境之中。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享受,他们的思维活动能不活跃起来吗?我们的语文课能不活力四射、魅力无穷吗?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如教学《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我答案。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伺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提问有度,化难为易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一次,我在总结杜甫的《石壕吏》的思想内容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杜甫的作品和我们过去学的李白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有何区别?各有什么特色?”当我提出这一系列问题时,同学们目瞪口呆,一脸茫然不知所措的神色,进而学生兴味索然,点名让几名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也是无言以对。最后只好我自己回答。这一课堂从头至尾只有我一个人自编自导自演,学生只是充当着“看客”的角色。后来我反复思索,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提的问题太深奥了。相反,问题过小、过浅、过易,学生不假思索就能对答如流,不仅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在表面上看似课堂气氛热烈,然而这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

四、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层层递进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

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肯定容易理解。

总之,提高课堂提问的艺术性,要求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课堂提问原则和方法。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改变“要我学”的局面,使恰如其分的点拨、引导,成为帮助学生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分层次课堂提问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探讨中职学校学生英语分层次教学法
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