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幼儿德育教育

2009-01-05 02:26杜金凤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幼教品德游戏

杜金凤

摘要: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该如何搞好我们的德育工作,如何对孩子进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已成为我们这一代幼教者所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职责。笔者认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作为幼教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贯穿于幼儿整个生活的各项活动、各项环节之中。

关键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探索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这种情形:一个小朋友正在看书,又过来一个小朋友争着看,于是两人发生争执。抢不到书的就故意把书撕破,别人批评他说他不对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有什么了不起,我赔他。我家里有的是钱。我爸妈最听我的话”。类似这种现象,不乏其例,这不能不引人深思: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社会在为孩子提供充裕物质享受的同时,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精神食粮?在父母“望子成龙”的同时,又该给孩子以什么样的品格教育呢?应该说,近年来,社会各界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真正距时代发展的需求,还有着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该如何搞好德育工作,如何对孩子进行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已成为我们这一代幼教者所面临的义不容辞的职责。

一、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众所皆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在幼儿心目中的形象是最直接的,教师师德的优劣对幼儿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所谓“身教重于言传”就是说教师既然为人师表,就要率先垂范。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职业风范,要求幼儿做到的,一定自己先做到,满腔热情的关怀信任每一个幼儿,不偏不嫌,掌握正确道德行为标准。不以分数高低来简单划分孩子的“好、坏”,每个孩子都有“优、缺”。而且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的责任就是及时地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其克服缺点。同时,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不可因幼儿年龄小,便随意应付或不耐烦地进行道德训诫,更不可简单粗暴,动辄呵斥、挖苦,要耐心细致地帮他们分清是非,辨别真伪。正视幼儿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这一客观事实,对他们偶尔做的错事,要结合具体事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序善诱,真诚地帮助他们,善意地进行说服。若一味训斥往往会挫伤幼儿的自尊心,使他们心理受到伤害,甚至产生对抗情绪,结果事与愿违。

二、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要抓住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一般来说,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应随幼儿年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由近及远,由浅入深逐步提高。如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感情时,要先由爱父母、爱家庭、爱幼儿园入手。由近到远,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引导。对于一些深奥的大道理,则可通过常规教学活动及一些游戏表演的方法,比方说:常识课上,可让幼儿细心观察幼儿园的一花一草,关心幼儿园的设施,以此培养幼儿讲卫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计算课上,通过有趣的数字找朋友,引导幼儿的互爱精神;自由活动中,引导培养幼儿与同伴友好相处的能力;组织劳动时可引导培养幼儿做事认真,有条理的习惯等。同时也可利用角色扮演法的游戏形式,来帮助幼儿从他人立场看问题,正确处理问题。如幼儿普遍怕吃苦受累,缺乏耐心,教师即可通过扮演“邮递员”的方法,跟幼儿比赛,当然事前一定要强调好邮递员标准,即不畏冷暖,不畏远近的“守时负责”。刚开始,教师可故意输几次,以激发幼儿兴趣及参与性,等孩子习惯这个游戏后,再慢慢把这种要求迁移到日常生活中。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于无意中学习了邮递员所具有的良好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这样依据了特点,给幼儿创造了各种活动和游戏的机会,就会充分调动幼儿受教育的积极性,加深幼儿印象,从而取得良好教育效果。

三、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方法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由于幼儿生活环境不同。性格有别,智商高低不等。所以对待不同类型的儿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法,或表扬奖励,或启发诱导,或以游戏,或以活动。对胆小、能力差的可以多用表扬,促其点滴进步,逐步提高其信心。对有自满情绪的,奖励要节制,否则将助长其自满情绪。奖励要联系实际适时适度,这是教育的艺术。又如在通过惩罚批评来否定幼儿不良行为时,也要注意分寸,必须先将事实查清,以免伤害幼儿自尊,造成逆反心理。总之,教师的表扬批评一定要客观公正,才能使幼儿心服口服。同时,也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活动,这也是实施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如通过下棋类活动,不仅能培养出幼儿的机智性、灵活性。而且能培养出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心理品质。又如通过带领幼儿参观工厂、农场,使他们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与辣。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受到了最形象、生动、直观的教育,我们的德育教育也就落到了实处。

四、在对幼儿进行德育,不能忽视家庭及社会的力量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幼儿接触的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还有来自家庭、社会各界的影响。尤其家庭中的诸多因素,对孩子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如“高分论英雄”现象,认为只要孩子成绩好,则一切皆好,成绩差,则全部否定。完全无视其心理品格的形成及教育,片面地造成一些家长及学校单纯地追求“升学率”,也促使一部分幼儿变成了“高分低能者”,而这些幼儿纵使将来出类拔萃,也难免会是一些个性好强、狭隘、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因而,我们一定要结合家庭力量。采撷一些社会中常发生的小事来教育幼儿。如我们经常可让他们选择这样的问题来回答:两粒糖,是让给生病的小弟弟,还是自己吃?一台录音机,是让爷爷听京戏。还是自己听“故事大王”?自己正在玩的玩具,能不能让给也想玩的小朋友?以此防止他们养成霸道、不讲理的坏习气。慢慢促使其认知结构改变,去掉“自我中心化”。等孩子得出正确结论后,再及时地给予肯定表扬。就会使幼儿留下深刻印象,从小养成好品质。

总之,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日常生活的不断积累,不断完善。作为幼教者,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贯穿于幼儿整个生活的各项活动、各项环节之中,由浅入深,由近及远,从最细微、最平常处人手,由表及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为幼儿形成良好品德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撒下爱的种子。才能结出爱的硕果,只要我们不懈努力,从幼儿基础教育认真抓起,使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将来进入社会后,他们就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成为新世纪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幼教品德游戏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幼教三六五优选”视频号
爆笑游戏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