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 “大”作

2009-01-07 03:06
新一代 2009年12期
关键词:阅读题目语文

周 俊

摘要: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仅受内部条件,如自身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的影响,也受所读文章组织结构诸因素,如题目、插图、补注等外部条件的制约。本文就如何利用课文题目促进语文阅读教学做一论述。

关键词:题目;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024-01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在其专著《学习的条件》中指出:人们学习言语信息(标记、事实、有联系的论述等),受一系列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不仅受内部条件,如自身知识水平、认知结构的影响,也受所读文章组织结构诸因素,如题目、插图、补注等外部条件的制约。

一、添加标点法

标点符号是一群奇妙的精灵,因为它们的存在,语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我在《唐诗过后是宋词》的教学中,就采用了此法。在学生们依次为题目添加了问号、句号和感叹号后,我提示学生阅读文章时研究三个标点符号对应的内容与文章中心的关系。学生们在仔细阅读,反复斟酌的基础上“惊讶”地发现,添加问号,是作者对流行歌曲能否成为当代主流文化的好奇,是议论中的提出问题;添加句号,是作者从思想内容、形式技巧肯定了流行歌曲的发展进步,是议论中的分析问题;添加感叹号,是作者期待文化人的积极参与,使流行歌曲像宋词那样成为一代之文化,是议论中的解决问题。以这样的方式指导学生梳理文章思路,让学生在主动的思考探究中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怎会不感到新颖有趣?

二、联想预设法

课文题目如果和学生的阅读体验、生活经历相关,教师可以以此为“引子”,在阅读文章之前,或请学生猜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相关体验,甚至可让学生谈谈这样的题目自己会写什么,怎么写。比如在学生阅读课文《我们是怎样过母亲节》前,可请学生交流自己的家庭是如何过母亲节的,或布置《母亲在她的节日里》这样的课外随笔,让学生的生活体验在阅读中迁移、比照、升华,这会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甚至还为他们的写作打开一扇窗。

三、题目留白法

“留白”是中国国画的独特技法,它给欣赏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留下无穷的回味余地。在阅读教学中适当采用 “题目留白法”,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像《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等说明文,题目中修饰语丰富,这些修饰语又与文章内容息息相关,此法可以帮助学生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说明对象、事物特征和文本内容。在《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教学中,板书题目时,我故意只写了“罗布泊”这三个字。后来,在学生的“提示”下,我依次补上了 “仙湖”“消逝的”两个修饰语。学生们为了证明教师的板书确“有问题”,不厌其烦地阅读文章,最后他们一致得出结论:题目中的两个修饰语不但恰当地描述了“罗布泊”的命运发展,还暗

示了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四、错写题目法

即故意在题目中的重要字眼上制造错误,吸引学生在整体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学会处理文本中的重要信息,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对教师而言,“显错纠错”是形式,培养学生的“质疑解疑”能力是目的。如讲解王安石的《伤仲永》,有教师在板书题目时写成“方仲永”,学生发现并指出题目的错误后,教师如是因势利导:“课文讲了一个天才少年走向陨落的故事,那么作者的叙述是不动声色还是充满情感浓度?” 学生玩味着 “泯然众人矣!”这样的字眼,感受着王安石那看似平淡的叙事中潜藏的深深遗憾,自然就理解了课文题目与思想内容之间的密切关系。再如教授秦文君的《表哥驾到》,我故意把题目中的“驾”字读成了“来”字,学生不仅帮我进行了纠正,还对“驾到”这个亦庄亦谐的词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沉浸到文本中,千方百计地寻找着与“驾到”相吻合的语言细节。学生不仅读出了了作者对家长过分“望子成龙”的委婉讽刺,而且对题目与作家语言风格的和谐统一有了深刻感悟。

五、置换新题法

语文教材中相当数量的课文题目都是编写者加的,甚至同一内容课文在不同的教材中题目也不尽相同,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上海H版语文教材)一文在上海S版语文教材中的题目叫做《哈尔威船长》。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另起炉灶”,或为课文拟写新题目,或为课文添加副标题,以此考察学生的学情并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如在《羚羊木雕》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后为课文添加副标题,以此启发学生对文章主旨进行个性化解读。再如前面提到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学习课文时,我不仅让学生比较了两个题目的异同,还如是鼓励学生:“一文两题说明编写者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一定还有更适合本文的题目,也许你们就是它的创造者!”于是,学生们饶有兴致地当起了教材“编写者”,他们投入地读课文,认真地分析故事内容,仔细地揣摩人物形象,《不朽的灵魂》、《一个和几百个》、《危难时刻显身手》……这些新题目虽然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这一尝试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自信心无疑是有益的。

荀子曰:“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我们能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情景,灵活合理地利用好题目这一不起眼的“物”,一定能为阅读教学打开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阅读题目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追根求源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