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折腾”的“改革官员”罗崇敏

2009-01-14 09:35姚劲华
中华儿女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生

菲 仔 姚劲华

面前的罗崇敏温文尔雅,很难将很多雷厉风行的改革与他联系在一起。面对质疑和误解,他有自己的孤独观:“豪饮孤独,使信念在空灵的行囊中练达;享受孤独,让生命在独僻的境界中升华。”

“三生教育”融入校园文化

2008年1月25日,云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决定,任命罗崇敏为云南省教育厅厅长。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罕见惨烈悲剧,受灾者众,其中又以学校学生居多,教学楼倒塌竟成普遍现象,一时民众对豆腐渣工程议论纷纷。作为与四川近邻的云南省教育厅长罗崇敏在震后第一时间表示:四川的地震给我们敲了警钟,无论是新建校舍还是改建校舍,都要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处于地震带上的校合抗震设防标准,至少要按8度设防。随即,罗崇敏要求云南中小学校舍中的近600万平方米的D级危房必须拆除,不得再安排师生使用。罗崇敏视生命为至高无上,强调灾难面前必须学会敬畏和反思,大自然的力量不可抗拒,但人为的祸患是可以免除的。

随后,罗崇敏创新性地提出“三生教育”理念,受到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欢迎,得到国家教育部、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在罗崇敏眼里,“三生教育”是一个以“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存教育”为切入点的素质教育基础工程。他说:“‘三生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So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生命的和谐发展,通过生存教育,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保护生存环境,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通应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生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

为此,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出版了《生命、生存、生活》系列教材,在开展师资培训的基础上,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使“三生教育”形成了认知教育、体验教育、主体教育的全新特色,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不让教辅压垮学生

对于教辅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罗崇敏一直有着非常理性的认知。早在2008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呼吁:“不要让教辅压垮学生!”罗崇敏认为,过多的教辅书,一方面给学生造成沉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书包越来越重;另一方面,也给贫困学生家庭带来新的经济负担。

罗崇敏在深度调研中发现,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不仅是学习负担,还有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他看到,有些学校口口声声喊素质教育,其实是扎扎实实搞应试教育;口口声声说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其实学生的负担确越来越重。“这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反思。学生负担过重,根源在教育,表现在社会。因为现在社会有这个需求,家长总觉得不能给孩子玩,天天就是要上课、补课,不补课就要落后。可是,好成绩不是补出来的,好学生不是压出来的。靠补靠压,只会使学生变形,只会使学生畸形成长。”罗崇敏呼吁,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这个老问题必须下新药、下猛药,好成绩不是补课补出来的。

一次,在昆明图书城小学生书柜前,罗崇敏与一位正在为上小学五年级的孩子选购教辅书的母亲攀谈起来:“经常来给孩子买参考书吗?你以什么标准来选书呢?”这位母亲一脸茫然地说:“买什么书给小娃练习,我心里也没谱。这辅导书太多,真不知道该挑哪本。你看,光作文书就有《作文宝典》、《百佳作文》……这好几十种,买哪一本好呢?”这位母亲很为难。

“不知道买哪种,就不买了嘛………那怎么行?!”没等罗崇敏说完,这位母亲便抢过话说,“其他小娃都有了'你不买,你小娃不吃亏了?”她埋怨:有的教师布置作业都是从一些教辅书上原封不动摘抄下来的,有的甚至用某一本“真题练习册”作为学生的课外作业,考试题目大都从各种练习册和模拟试题上“复制”而来。

罗崇敏听后认真地对这位母亲说:“放心吧,这种状况肯定会改变。省教育厅正研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减轻学生负担的行动,治理过多过滥的教辅书和学校乱补课是这次减负的重要内容,以后家长们就能不为孩子买教辅书犯愁了。”

罗崇敏说,“减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量的减少。可以说,“减负”是基础教育重大改革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因为真正意义的“减负”,必将触及教育思想,人才观念、课程教材、考试制度和教育评价等一系列根本性变革,从而达到由表及里、标本兼治的目的。他认为,“减负”是手段,不是目的,“减负”的真正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自身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一份快乐的心情,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很快,他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减负”的新药方:严禁中小学校以任何形式按考试分数分班,给班组和学生排名次;严格控制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除周六可组织初中、高中毕业班补课以外,严禁中小学校及教师在任何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补课;一到八年级学生,不再统一征订和使用教辅……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后,云南省教育厅党组作出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决定,还聘请了102名监察员,如果发现中小学校违规,将解除校长职务,解聘相关教师。

与此同时,从2009年11月1日起,云南全省禁止开展中小学所有学科竞赛活动。从2010年起,全省统一取消大中小学校招生中的“奥赛”、其他所有学科竞赛活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方面成绩的加分政策。言及取消“奥赛”加分制度的重磅改革,罗崇敏说:“叫停全民‘奥数,我会伤感,但为的是不让孩子和家长伤心,不让国家和民族伤脑。‘奥数本身无错,是我们的教育把它搞错了口教育使中国的孩子,乃至一个民族与‘奥数结下无情之缘,我们能不伤感吗?教育厅长有责任,教育厅更有能力在全省纠正这个错误。”

“普十三”主倡者向改革要“政绩”

2009年1月1日起,云南省在33个县市区开展实施基本普及13年教育试点工作。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实施“普十三”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在6至18岁适龄儿童、少年,青年中,实施学前教育1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阶段3年的义务教育试点工作。罗崇敏表示,通过3至5年的努力,使试点地区基本普及13年教育,并努力逐步实施免除学费和杂费的免费教育。到2020年,努力实现全省基本普及13年教育。目的在于,延伸义务教育的实施范围,促进教育公平,加快现代教育进程,提高各民族素质。

据悉,此时云南还有3个县没有完成“普九”。一时间,“普十三”试点工作这个创造性的举措受到质疑。对此,罗崇敏是这样解释的:“目前,我们的高中毛入学率只达到了52%,在全国是倒数第2位。只有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提高了,我们普九的成果才能巩固。道理很简单,孩子读了初中之后,要有出路,我们就要给孩子创造到更高一级的学校深造的机会,我们就必须大力发展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努力提高普通高中的入学率,又为加快大学的大众化进程创造条件。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链条,一环都不能少。”他强调,“普十三”有个过程,目前是“实施”,而不是“实现”,从“实施”到“实现”还要近10年时间。“另外,‘基本不等于‘完全,基本普及13年教育,我们的指标相对定的比较低,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我们定的是90%,完全普及是95%以上。另外学前教育1年,我们定的也是90%。此外,不是全免费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我相信若干年后逐渐可以减免费用。”

机关党委班子和处级干部公推直选、10个院校党委书记、校长的公选、“三生教育”的推行、学生“减负”的动真格、“基本普及13年教育”的试点……罗崇敏从未停止过自己的改革,而且每次改革都带有其鲜明的理念和独特的风格。

他强调,我们要对改革者宽容,即使他失败了。如果不宽容,那是民族的悲哀。他从不避讳向改革要“政绩”。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学生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