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浅议

2009-01-27 03:18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王 毅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可使学生阅读思维活动富有灵活性和独创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经验,提出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三种方法。

【关键词】创造性 阅读教学 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已知的基础上求未知,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创新,在变革的过程中求突破,其實质就是创新;它不满足于一般人所认为的唯一的正确答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对同一问题,站在不同侧面,选取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思路,处于不同的心理,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它常常从一个问题入手,朝着多个角度、多种目标开拓,在开拓过程中,尽可能地产生新的设想、见解和方法,推导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来。创造性思维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就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有意识地诱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和思考问题,通过判断、分析、推理、综合、重组的方式,通过联想引发新的想象,进行超常思考和多方联想,进而使学生阅读思维活动富有灵活性和独创性,碰撞出灿烂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那么,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略陈一二,以求教于方家。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环境,诱发积极高涨的阅读情感

民主本身就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有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这就是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并进而形成学习动机的基础,而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是满足学生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就欲的前提。教师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教师在课堂上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要用已有的“定论”或“成见”来扼制学生的思维,要相信学生的潜力,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叶圣陶先生一生都提倡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主张“不分施教的和受教的,大家打成一片”。这种教育民主有助于形成一种交流充分、配合默契、轻松愉快的理想教学气氛。而这种思想氛围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学生的阅读情感和求知欲望被调动起来,就会使其形成一种主动接受、积极探索和力图进行发现创造的心理动力,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创造性结果。

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在增强民主意识,实行民主化的课堂管理的基础上,还要善于通过科学而巧妙的教学心理环境的创造和导课的设计,使学生迅速排除各种心理干扰,保持全神贯注的精神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当代中学生具有好奇心、好问心等方面的阅读心理,在新课教学中将教材中最能引起阅读兴趣的知识,足以启迪思维的“文眼”,易于引起争论的问题等,像“新片预告”一样抛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积极高涨的阅读情绪,使学生阅读探索的主动性和创造欲望得到增强,为阅读创造性思维的引发和发展奠定最佳的心理环境基础。

二、引起研讨,激起争论,师生质疑求异

阅读虽然是一种个体学习行为,但课堂阅读又是群体问信息多方位、多层次、高效率交流的最佳形式。青少年的一个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强,争强好胜,教师应该创设一种研讨切磋的宽松活泼环境,使学生能跳出传统教学的“框框”束缚,有更多的“言论自由”,让他们在一种无拘无束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自由讨论,乃至激烈的争辩。为了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带有争议性质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争论。例如学完《守财奴》一课后,我说:有人说,守财奴葛朗台是可恶的,他为了金钱逼死了妻子,葬送了女儿一生的幸福。葛朗台又是可悲的,因为他一生在做金钱的奴隶。你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为什么?问题一有争议,伴随着紧张的思维活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在这种环境中,针对教师抛出的问题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或讨论研究,或切磋商议,或辩疑争论,各种形式的思维或表达方式交错相遇,这样自然会激发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提疑、辩疑、析疑、释疑的思维活动中,阅读的研究和探讨得到深化和拓宽,创造性思维得以引发。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要敢于怀疑权威、怀疑书本、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和结果,要敢于对作品提出质疑和修改意见。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占据主动地位,才谈得上主动阅读、感悟和评判的境地,课堂上才能形成探究、讨论、争辩、认同、质疑的热烈氛围。要坚决地杜绝“师灌”、“机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由地、创造性地学习。

其次,要明确教师引导者的地位。课前教师应深刻领会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课中应根据课堂遇到的实际情况,或组织好紧扣教学要求的课堂讨论,或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气氛,或启发点拨、画龙点睛地点在迷误之处,或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总之,教师要有计划地由自己提出问题过渡到学生提问题,要激发学生生疑、质疑,激活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思路。

三、领悟迁移,拓展练习,培养自学能力

在对文章充分感知、理解、质疑、评判的基础上,可以放手让学生依循一定的阅读方法,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主观感受,直接揣摩并归纳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要表彰和采纳学生正确的方法和见解,肯定学生发言中正确的因素,妥善处理学生的错误认识。要教会学生能够对自己所持的观点作出证明,既要有正确的理论依据,又要符合作品的内容实际,辩证分析,实事求是,有理有据。针对本节阅读课,教师可提出相应问题,总体把握,总结指导自学方法,适时地进行迁移性练习,以加深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升华。其中一个办法就是进行作文练习,例如《警察与赞美诗》的主人公苏比,在受了“赞美诗”醍醐灌顶般的感染感化和布克威尔岛三个月“监禁”的静坐反思后,其未来的命运又会怎样发展呢?试让学生续写或写读后感。因为“阅读思维的形成,一方面是在阅读过程中,能进行创造性的理解和新的发现,而另一方面能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创造性见解迁移到写作中并表达出来”。这种迁移性练习,既可以使学生在理解深化和扩展生产中提炼出新的见解,思维获得新的飞跃,又可以让学生借鉴作者观察问题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谋篇布局的思路、表情达意的技巧等,进而模仿过渡到自己的写作中,形成一种自己的新的创造性表达。

通过以上对课堂阅读过程粗线条的勾勒,笔者深深地体会到:训练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关键是老师教学思想要民主,教学手段要灵活。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素质方面要做到精深与广博,在能力素质方面要做到灵活与全面。教师要对学生阅读创造思维心理流向和能力要素有科学的学习和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训练中,寻求到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作者简介:王毅,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创造性思维能力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