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2009-02-12 08:47王立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新课标思想

王立华

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与组织下以学生主体参与、自主活动、积极探究、自我感悟为特点,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行为、个性等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如果学生缺乏主动精神,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就会制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关键在于: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1 在设置目标上,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悟

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与传统品德课不同,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更加凸显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和生成性,强调让学生在生活性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最终生成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培养基本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品性的目的,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2 在安排内容上,强调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很大的改进,输入许多生动活泼、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小故事、小活动,倡导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使得教学逐渐走出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死胡同。所以,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给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让思想品德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政治脸”形象。

3 在手段采取上,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平等性

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其在回忆、感受中重新链接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情景的创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教师可以借助于创设情景的手段,借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并导入主题。同时,教师要扣紧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正反两方辩论、小组合作、情境表演、以身示范等,让学生易为接受的同时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4 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学生的发展性

4.1 结合实际,调整评价目标教师对学生的实际表现评价时,要突出以下方面: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关注生活和社会程度。

4.2 不断充实评价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侧重于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能力侧重于合作能力及心理品质、创造性思维;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正确与否侧重于平时活动中的真实表现及是否关注社会。

4.3 逐渐优化评价方法科学的评价方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注重考虑每个个性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强调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指向性作用,尝试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自强、豁达等良好心理品质,因而,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一节课中,教师的评价方式除显性的言语评价之外,还有更多隐性的非言语评价,如教师用赞许、鼓励的眼神专注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或给学生一个热情的拥抱等。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也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学生与教师的心灵在对话中生成同感,形成共鸣,教学就有效。

4.4 发展性评价强调达标性和发展性结合如在评价学生“环保”的认知、行为时,有4种情况:1)学习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2)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3)看到污染环境的现象能主动劝阻,及时制止;4)主动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有关的公益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感知到:4种做法首先应该肯定都是保护环境的表现,只是程度不同。在具体评价每个学生时,先要纵向比,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还要在学生之间横向比,找出不足,让学生明确发展目标。评价时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体现评价的“达标性和发展性”的结合。

5 在途径上,要各种活动紧密相连

新课程拓宽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根据需要走出课堂,如在校园中、社会中观察,做个小调查,在班队活动时开展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总之,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宗旨,是通过“教”和“学”的活动,把思想道德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需要,从而形成稳定的思想道德素质。了解国情,掌握知识,教师要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大胆创新,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的过程,增加课的开放性、实践性、活动性、自主性,是需要教师用心的一门艺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品德课新课标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思想与“剑”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