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优秀课评比活动的探索

2009-03-11 08:19陈康衡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探索措施

陈康衡

[关键词]优秀课,评比,探索,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1—0054—04

课堂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以下简称“评优课”)是中学历史教学界经常举行的活动。评优课活动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发现和培养优秀的青年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教师们施展才华、切磋教学艺术和互相学习提供了平台,是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形式。

在实施新课程中,为了促进教学方式的改进,探讨新课程的教学问题,评优课活动举办得越来越多。有省、市、县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也有各级各类教育学会组织的。在活动中涌现出一批以年轻教师为主的教学新秀,他们接受新事物快,运用新的理念尝试教学改革,展示课改成果,成为中学历史教学的新生力量和希望所在。

南通市实施新课程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初、高中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不断探索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力求教学评价的科学化。现将主要的做法和体会就教于同行。

一、革新评优课的起因

过去,在我市举办的评优课活动中,由于条件的限制,大都采用事先指定课题或自选课题的方式。这样,提交上来的大多都是经过充分准备,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有的教案是集体创作、一人执笔;有的课试讲过多次,美其名曰“磨课”;更有甚者,按照事先精心准备的教案,几乎一字不差地“表演”,这就完全有悖于评优课的目的和作用了。年轻教师借参赛机会,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本无可厚非;为学科、为学校、为地区争取荣誉的心情也可以理解,但是,这样就很难见到个性化的、原生态的教学。集体智慧过于明显,教学素材大同小异,点评者又碍于种种原因,只委婉地表达意见,甚至还说违心的话,这样的评优活动其实并不利于青年教师成长。“作秀”“表演”还属于虚荣心理问题,“造假”就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后果是很悲哀的。

要改变一种习惯或现象,总要有人从身边做起,从具体事做起。课改需要探索,教学需要改进。在市、县教科研部门和参赛教师取得共识的基础上,我们改变了评优课的规则和程序。

二、创新评优课活动的具体规则

鉴于对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对教科书的研究,我们认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改的关键,能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和开展探究性学习,是检验和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切入点。因此,我们把初中评优课的课堂教学形式确定为“专题活动课”,高中确定为“综合探究课”。具体实施的程序要求如下:

1限时备课,独立完成。针对前述各种评优课准备过程的现象,为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检验参赛教师的真才实学和动手能力,我们不要求参赛选手所在校有教师陪同参赛,更不允许有电教老师来帮助或代替参赛教师制作课件。在抽签决定上课的次序后,隔断对外联系,规定参赛教师在8—10小时内专心独立备课,提供网络设备查找教学资源,以便自制课件配合教学。

2规定教学的基本流程。专题活动或专题探究课的课堂教学应该怎样上,没有先例,只有在实践中摸索和完善。我们初步设计的教学基本过程为:师生合作,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探究——教师提出问题,提供材料,学生阅读思考,教师引导探究,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归纳点评(介绍延伸学习的问题、观点,点拨思路、方法)。

3提出教学的基本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评价在操作层面上有基本的标准,我们提出了教学的基本要求:(1)依据课题教学,运用问题和材料依据课标、依托教材。(2)明确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教学目标切忌过低或过高,所提问题符合学生思维认识规律,避免成人化、专业化。(3)内容适量,当堂完成教学任务;延伸拓展要切实可行。

4设计评优课的专用课题。为了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下的探究,我们不采用教科书中设计的活动课和探究课,而是紧密联系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和教学需要,另行设计课题。如,2004年结合中日甲午战争110周年,设定的探究课题为“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纪念甲午战争110周年”;结合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历史科目的复习,2005和2007年设计的初中课题分别为:专题复习“近代中国军民反抗侵略的斗争”“17、18世纪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这些课题在教材中有依托,学生有知识基础。只要参赛教师依据规定的教学流程和教学基本要求,就有可能使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探究。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5采用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评优课的目的不仅仅是决出名次,更重要的是通过活动,提高参赛教师、听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每次活动我们都制定了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从三维目标、教学资源、课堂呈现、教师角色等方面量化评分。在活动结束后,当场举行有参赛教师、评委和听课老师共同参与的评课活动。先由参赛教师自我反思,然后同行进行评议,最后评委点评。通过这样的评议,使参赛教师有所收获、听课教师有所借鉴,评课教师有所发现,充分发挥了评优课的作用。同时,要求参赛教师除上课外,还要提交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课件和教学感想,这样才能领取获奖证书。因此,整个活动对参赛教师是考验,但更多的是提高。

三、革新评优课的体会

我市从2004年进入新课程以来,到2008年已举办了5次评优课活动。无论是参赛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认为这样的活动真实反映了青年教师的现有水平,杜绝了弄虚作假的现象,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也在4年的实践与革新中加深了对评优课的体会:

1有利于实践课改理念,推进新课程的实施。实施新课程以来,通过各种培训,课改的新理念已逐渐被教师所熟悉和接受。但在实施过程中,课标的理想设计和教学实际还是有较大差距的。有许多教师还是用老方法教新课程,课标中许多要求未能有效地得到落实。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据此理念。各种版本的教科书都设计、编写了若干节“活动课”“学习与探究课”。这些活动、探究课成为新课标教科书的亮点。但由于师资和应试的压力,现有的活动课、探究课很难得到落实。为了促进活动课的开展,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初中学生感兴趣、能开展、有收获的课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同时也让参赛教师通过教学实践,掌握开设活动课的原则、结构和方法,使他们成为开设活动课的先行者和课改的坚定实践者。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注重探究学习,善

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和初中一样都注重并提倡探究学习。但是,初、高中学生的差距很大,对他们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初中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只能开始养成探究习惯,高中生的理性思维逐渐上升,应该在探究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训练。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探究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对历史理解的基础上,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鉴于高中历史内容本身就是专题型的,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主动探究有所发现,深入思考。这也是对年轻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考验。

2有利于改进教学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新课程特别强调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把它视为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还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实现上述要求需要实践,不断探索。那么,教研活动就应当帮助教师跳出传统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营造环境,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感受思维的乐趣。让学生通过学习有所收获,得到发展。要通过评优课,总结、推广成功的做法,启发全体教师的智慧,将优质课变为常规课。

3有利于促进教学评价的研究,发挥教学评价的作用。新课改非常重视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课改目标之一就是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功能,但最主要的作用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课程目标的完成和实施素质教育。评优课活动要运用新课程的评价理念,促进教学评价的研究。目前很多地方都在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但有些标准仍是建立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侧重于关注教师的作用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未能从学生学习行为的状况评价教学,也未能实现多元评价。我们在评优课中改进评价还仅仅是探索,虽然还不能拿出一个令人满意的标准,但效果已明显与过去不同。教学评价仍需研究,不断完善。

4有利于检验青年教师的真才实学,发现、培养教学新秀。评优课活动更多的是展示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通过独立备课、上课和课后反思,检验了青年教师的真才实学和动手能力,这对发现和培养教学新秀起到很大作用。我市的历史评优课活动,经过学校、县(市、区)的层层选拔,一批新秀脱颖而出,有不少人已成为县、市级教学骨干。我们在市一等奖获得者中选拔参加省级评优课活动,有多人获奖。有的获奖教师还被请到外省汇报教学,加强学校流的同时扩大了我市的影响。

四、改进措施

我们革新评优课仅是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有许多做法还需要完善和改进,在实践中也发现不少问题。我们在以下几方面着手改进。

1加强理论学习,构建学科教学体系。我们当初改革的初衷是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保证评优课活动的正常进行和健康发展。虽然大家都觉得应当改革,但理论支撑明显跟不上,只能说是改进了评优课的方法,至于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有哪些明显的变化,结合教学目标可以做哪些定位研究,使课程目标层次化地分解到各学段,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制定的方法和标准仍缺少历史学科的特点。新课程提出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是完全正确的,也正是我们教学中忽视或研究不够的薄弱环节。各门课程有自己的学科特点,历史学科要建立本学科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和评价体系,必须加强对教育教学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学习,还要结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这样才能总结实践,提出有价值的学科教学理论。

2创造条件,实行“原生态”教学。我市的教学评优活动一般是两天,从抽签决定上课次序,从备课到上课,最短的只有8小时左右,最长的也不过10小时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要完成理解课题、独立撰写教学设计并制作课件,确实难为了参赛教师。显然,参赛的每节课都不可能细致推敲。怎样让参赛选手充分展示个性,同时又尽可能减少“硬伤”呢?在2008年的高中评优课活动中,我们给选手提供了同样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让他们在运用上下功夫,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年轻教师基本上都掌握了制作课件的方法,这样,他们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研究素材和教学方法上,他们的史学功底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就原原本本地展现出来了。那些平时坚持学习,懂得探究学习的真谛,又运用得当的教师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教学。这是“原生态”的教学比赛,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3结合教学进度,促进正常教学。原先我市的评优课活动都采用借班上课的方式,参赛教师来自其他学校,易地教学加上时间紧迫,缺少与授课班级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缺乏了解,对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情况也没有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样使参赛教师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时常出现启而不发、答非所问等现象。学生不适应,教学效果也会受影响。评优课活动无论在哪所学校举行都不应打乱教学秩序,相反,只能起促进正常教学的作用。因此,在2008年的评优课中,我们根据承办学校的教学进度,选择与学生学习同步的内容作为比赛课题。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探究,学习是连贯的。教师了解教学进度,备课心中有数。这样做也是尊重学生,学生也比较容易适应“新”教师,顺着教学进度进行的评优课,学生不觉唐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会积极思维,有兴趣、有问题、有观点、有见解,学生就愿意参与教学;这对参赛教师又是一种鼓舞,能使他们兴奋起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4注重专业素养,提高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尽管参赛教师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出线的,但个体差异仍然明显,对课题的理解,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等,都会呈现不同的情况,甚至还有个别选手从来没有上过活动课和探究课。虽然备课时间要求一致,但他们的把握也不一样,有的侧重文本的准备,有的在课件制作上费时较多。在平时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以“电灌”代替“人灌”,不加区分地撷取现成的影视片段,以大容量的视频、音响“冲击”学生的视觉、听觉,把历史课变成了影视课,这是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还有些教师很少写板书,用惯了电脑键盘,忽略了汉字书写,钢笔字、粉笔字歪歪扭扭。有些青年教师的汉字书写甚至不如学生。这些现象反映了教学基本功的严重缺失和低下。因此,在2008年的评优课中,我们增加了考查教学语言和板书文字书写的要求,以促进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新课程强调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反对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死记硬背等做法,但并不意味着彻底否定传统的讲授教学法。只要教师认真研究、有机整合教材,通过讲授教学,同样可以渗透新课程提出的理念,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和发展。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时,绝不能忽视教学基本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给学生、给听课的人本应是一种美的欣赏、美的享受。如果用现成的课件,满堂课都用电脑,教师岂不成了操作者?教师的字写的很难看、不成章法,那也会影响教学艺术的发挥。这些现象在目前的许多评优课活动和教学中比比皆是,这正说明了提高教师教学基本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课改也是这样,总需要有人开拓、探索。我们的探索涉及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教师的专业成长等重要课题。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我们从评优课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未来,那就是一大批青年教师在成长。他们热爱历史教学事业,勇于接受挑战,渴望在实践中充实、提高。搞好评优课活动是教研员的责任,只要你认真、用心,我们的工作就会得到教师们的认可。

[责任编辑:任世江]

猜你喜欢
探索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面向小学课堂教学的智能闯关游戏设计思路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