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务专业学生英语隐喻能力状况调查与分析

2009-03-12 09:29乔艳丽陈淑仪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4期
关键词:认知隐喻教学方法

乔艳丽 陈淑仪

摘要 从认知隐喻理论出发,设计问卷,调查我国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状况并进行分析,便于乘务英语教学的研究者及实践者寻找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

关键词 隐喻;认知;乘务英语;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4-0046-01

1 综述

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在组织人们的思想概念体系方面起着基础结构的作用。人们通过隐喻的模式来认知解释世界[1]。因此掌握目的语的隐喻系统有利于学习者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和文化素质。本文调查我国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状况,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认知原因分析,以期提高我国的乘务英语教学水平。

2 乘务专业学生英语隐喻能力状况调查

2.1 受试对象此次受试为我国开设乘务专业的540名学生。这些受试对象均为二年级学生,且都通过了国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问卷回收率为91%,有效问卷为458份。

2.2 测试方法本次问卷包括15个闭合式选择题。受试者需从4个选项中选出能够解释题目句子中划线部分词(组)的最佳答案。问卷对调查结果的统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2.3 调查结果

表1提供了每道题目正确选项的百分率。一般来讲,只有大于60%,才能说受试者有能力回答此问题。从统计结果看,题目1、5、8、10、13和14的正确率超过了60%。尤其是题目1和8,正确率分别高达90%和80%,为问卷调查中正确率最高的两项。这是因为在汉语中也有此种表达方式,因而错误选项并没有对受试者造成任何干扰。但是大部分受试者不能正确选出题目2、3、4、6、7、9、11、12和15的答案,尤其是题目4和12。80%多受试者的答案都是错误的,这说明他们还不能正确回答这些问题。

3 原因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国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不高,还不具有在隐喻建构的基础上反映和编码的能力,原因如下。

3.1 受母语概念系统的影响当英语概念系统与汉语相同时,学习者很快能达到英语使用者的流利程度。但很多时候,两种语言的概念系统并不一致,缺少英语隐喻能力且不能掌握其概念系统,便导致乘务专业学生说出或写出不合乎英语习惯的表达。

3.2 缺乏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介绍和讲解乘务英语所用教材除在内容的编排上纳入了乘务专业知识外,几乎很少有对英语文化的介绍和讲解,对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仍然继承传统的结构主义“刺激—生成”法[2];因此,学生往往用所学英语的语言结构来“包裹”母语思维,使得英语内容与形式不协调,偏离英语本族语使用者的文化习惯。

3.3 缺少隐喻建构的教学和培训乘务英语教师很少向学生展示英语语言中隐喻建构概念系统的认知方式。这便意味着,在多年的英语学习后,学生只知道某一表达方式是正确的,而不知道其为何正确。既然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到隐喻建构的教学和培训方法,自然也就不能培养出目的语的隐喻能力。

鉴于此,在固化英语语法知识和培养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应将认知隐喻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其教学研究和实践当中来,将其视为乘务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此才能提高我国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隐喻能力。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胡壮麟,刘润清,李延福.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认知隐喻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