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大帝在早期基督教发展史上的地位

2009-03-17 10:12
理论纵横 2009年12期
关键词:基督教

张 倩

摘要:君士坦丁大帝作为统一罗马的重要人物,在基督教的发展史上,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使基督教摆脱了受迫害的处境,日益升至国教地位,此外他对基督教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对基督教后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君士坦丁大帝;基督教;政教合一;国教

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法并称为西方文明三大源流的基督教,在全世界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在西方,它不但主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在政治领域中也有着与世俗政权相抗衡的影响。然而,基督教也并非自诞生之始便是如此显赫,它经历了一个从深受迫害到高居统治的地位转变,在这个命运转折点上,君士坦丁大帝可谓功不可没。

一、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的基督教

一世纪中期,耶稣的十二门徒在耶路撒冷创立教会,但这一时期的基督教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宗教,只是作为犹太教的一个派别而存在。

罗马帝国实行的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犹太教作为一神教,虽然与其信仰有冲突,但犹太教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一个民族宗教,遵守着远古先辈的传统和遗训,因此,罗马帝国在宗教上给予了犹太教一定的自由。而基督教,一开始罗马帝国是将之作为犹太教的一个宗派来对待的,包括犹太教对基督徒的迫害,也当作教内纠纷来处理。但随着基督教日益独立出来,罗马帝国也逐渐发现了它与犹太教之间的区别。如果说犹太教还只是一个民族宗教的话,基督教已经发展为一种普世宗教,不是哪一个民族所特有的。既然丧失了民族传统性,那么对帝国国教的多神信仰的反对,就是不能容忍的了。此外,基督教除了信奉唯一的上帝之外,还信奉一个“人”。虽然希腊、罗马的信仰传统中不乏将人作为神来崇拜的例子,但那些人都是英雄式人物,而耶稣一生不过是作为一个传道士,虽然也显过一些神迹,但总体说来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甚至于最后在本民族人民的要求之下,和小偷等犯人一起被处死在十字架上。基督教敬拜这样一个“人”,甚至奉他为“主”,这对于罗马帝国而言是很难接受的。再加上基督教的一些仪式,如圣餐礼,常常被怀疑是吃人的真血真肉,很容易受到误解。因此,在君士坦丁时代之前,基督教多次受到政府迫害,甚至被作为非法宗教来对待。公元64年,罗马城的一场大火,烧毁了罗马城的大部分,也开始了基督教的血泪史。尼禄皇帝为了平息民众猜疑,将基督徒作为代罪羔羊,下令捉拿他们,并施以酷刑。这次行动虽然仅限于罗马城内,但时间上却长达四年之久。到公元304、305年间,戴里克先大帝针对基督教连续颁布四道敕令,目的在于要完全消灭基督教。这两百多年间,按奥古斯丁所列举的,基督教遭受的大的迫害就有十次。

二、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的扶持

从君士坦丁大帝时期开始,基督教得以扬眉吐气,地位迅速上升,由非法宗教跃升为国教。

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在罗马北郊取得了一次决定性胜利,他大败马克森提乌,统一了西部罗马帝国。据记载,他声称,大战前夜,他在梦中见到一个十字架(另有说法是基督姓名的缩写字母),并有“以此标记取胜”几个字(也有说是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这句话),因此他在军队的头盔、盾牌和旗帜上都加上了这一记号。无论有没有神的相助,总之,他取得了这次关键性的胜利。自此以后,他就以基督教的保护者自居,给予基督教种种优待。323年,君士坦丁大帝统一了罗马帝国之后,基督教虽然没有被正式定为国教,但成为国教的基础已经被奠定下来了。

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提升基督教地位。313年征服罗马帝国东部以后,君士坦丁发布了《米兰敕令》,宣布了绝对的信仰自由,将基督教与罗马帝国的其它宗教置于完全等同的法律保护之下。敕令内容主要包括:宣布基督教合法;发还被没收的财产;释放被捕的教士教徒;免除教士的徭役赋税;给主教以释奴权;教会可拥有财产等。在之后的几年里,君士坦丁大帝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给基督教以优待。君士坦丁大帝之后,基督教的地位越来越高,到了380年,甚至从赏赐基督徒变为惩罚非基督徒。狄奥多西皇帝将信仰基督教变成一项帝国命令,他在法律条文里规定道:“我们治下的万民都应当遵守神圣使徒彼得传给罗马人的信仰,这是万民的旨意。……我们命令:凡追随这个准则的人将享有大公基督徒之名。但是,其余的人,我们裁定他们是白痴和神经错乱,将保持异端教条这个臭名……”。

(二)开创了“政教合一”制度。“政教合一(Caesaro-papism)”一词由“凯撒(Caesar)”和“教皇制度(Papism)”两个词组成,表示神权和政权合一的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兼任教会领袖,有权裁决教会事务。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尼西亚主持召开了教会第一次公会议——尼西亚公会议。尽管他并没有受洗,还不是基督徒,但他身为皇帝的显赫地位,以及他所自居的基督教守护者的身份,使他能够在教内会议上拥有决定权,以皇帝的名义对教义争论进行裁决,并颁布《尼西亚信经》。君士坦丁大帝对教内事务的干涉并不仅仅是在公会议上,他堂而皇之地使自己成为了教会的首领和中心。“政教合一”制度导致的结果,还包括原来由耶稣基督的兄弟领导、坚持“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圣训的基督教“原教旨派”的消亡。

(三)营造基督教会的另一中心,促进了东西方教会的分裂。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将帝国首都从罗马迁到“新罗马”——君士坦丁堡。虽然他迁都的动机,是处于政治和军事防御目的,但却对基督教带来了深远影响。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宗教中心,罗马教皇在无疑是处于权利金字塔的顶端的。而东方的君士坦丁堡,由于“帝国首都”、“权利中心”这一特殊地位,再加上君士坦丁大帝所开创的君主对教会事务的裁决权,使得这一地方独立地发展起来,形成另一个教会中心。虽然还有耶路撒冷等重要地区,但就权力方面而言,都无法与这两个城市相提并论。所以,在事实上形成了教内权力的两极对立。东方与西方传统上的差异,在两极对立的情况下愈发容易凸显出来。此后,各式各样的矛盾冲突日益显著,东方与西方逐渐疏离,最终导致1045年的大分裂,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互相开除对方教籍,此后,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方教会称为东正教,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教会称为天主教。

三、君士坦丁大帝的信仰问题

毫无疑问,君士坦丁大帝是基督教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基督教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但在这位被称为“第一位基督徒皇帝”的君主的信仰问题上,还有值得探讨的地方。

312年的大战获胜以后,君士坦丁大帝宣称他的胜利是基督的意志,是基督权能以及基督教至高无上性的证明。不仅从政治上给予基督教优待,在私人生活方面,他也公开他的基督教信仰,将儿女都培养为基督徒,过着基督徒家庭生活。337年,在他驾崩前不久,他接受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在他受洗以后,他拒绝再穿皇袍,因此在他离世的时候穿的是白色的受洗袍。

从这些记载来看,似乎君士坦丁大帝的确在大战之后就转变了信仰,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君士坦丁时代的钱币上仍然铸的是太阳神的图案,他也继续保持自己大祭司长的称号。更重要的是,他一直都拒绝接受洗礼,直到去世之前,才受洗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在一些重大场合,他的行为举止与其说是表现出了某一种宗教倾向,不如说是在维持基督教与罗马多神教之间的平衡。据记载,他确认了星期天为礼拜日,禁止各城市居民在星期日工作,但那一天也称为“光明与太阳之日”。在那一天,所有人要集体到露天场所朗诵一段规定的祷词。祷词中有“唯一的上帝”、“主宰”等用语,对于基督徒来说,是非常满意的。但对于罗马多神教的信徒来说,这一天也可视为敬拜太阳神的“光明与太阳之日”,而且祷词中的措辞也非常的含糊,要说是向太阳神祷告,也未尝不可。

君士坦丁大帝的态度一直都是模糊的,既表现出基督徒的言行,又表现出罗马多神教信徒的言行,从来就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基督徒。他的归信,与其说是信仰的转变,不如说是出于政治手段的需要。而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手段应当说是运用得相当成功的。

注释:

①威利斯顿·沃尔克,基督教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127—128。

②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03。

参考文献:

[1]圣经(和合本)[z]。

[2]威利斯顿·沃尔克,基督教会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3]布鲁斯·雪莱,基督教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张绥,基督教会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2。

[5]G,F,穆尔,基督教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布克哈特,君士坦丁大帝时代[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6。

[7]波尔桑德尔,君士坦丁大帝[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基督教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浅析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思想意蕴
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
浅谈基督教及《圣经》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越级申诉》与太宰治的独特的基督教思想
赫尔曼·黑塞小说《德米安》中人物的宗教解读
死亡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