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与人文精神关系探究

2009-03-25 03:00刘京花赵秀芬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新时期传统

刘京花 赵秀芬

【摘要】传统燕赵文化是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文化根基,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传统燕赵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厘清传统燕赵文化和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充分发挥传统燕赵文化特别是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对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引领与精神支撑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 燕赵文化 新时期 人文精神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文化及人文精神的支撑。2006年11月,中共河北省第七次代表大会报告把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提炼概括为“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十六个字,并将其视为促进河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河北的精神支撑。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既是对传统燕赵文化的风骨和神韵的传承,又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传统燕赵文化精神的创新性总结和升华。有人认为,“燕赵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没有断代的时间概念,是河北地域自古至今的文化,既包括该区域内的各个阶段的历史文化,又包含现今留存的文化内容,而不是特指某一历史阶段内的文化。① 但是,文化是有生命的、发展的,任何文化在其历时性上均表现为特定的阶段性。因此,我们认同这样的观点: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是燕赵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② 特别是到战国中期开始形成,到战国后期趋于成熟,以后持续二千余年,逐步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燕赵文化传统。③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提出,就是为了突出燕赵文化的时代内涵与特色,赋予传统燕赵文化以新的生机与活力。无疑,传统燕赵文化对当今河北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传统燕赵文化与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还是有区别的,有必要加以辨别,厘清其相互关系。

传统燕赵文化是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文化根基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与传统燕赵文化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不同。传统燕赵文化形成于封建社会和战乱年代,是一种农耕文化。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是在新世纪、新时期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现代文化。二是文化依据和国民素质不同。传统燕赵文化形成于封建礼教和专制统治思想之上,具有明显的不公平、不平等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和国民的愚昧随处可见。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形成于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之中,具有科学和现实依据,国民知识水平明显提高,主体意识空前自觉。三是价值诉求的境界不同。由于历史上燕赵之地师旅屡兴、战乱频仍,传统燕赵文化的价值诉求是建基于小农经济之上的桃花源式的社会理想。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开放的胸襟追求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与传统燕赵文化在地域、文化气质和精神内涵上具有诸多共同的特征。传统燕赵文化是构建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文化基点。以“坚韧质朴、重信尚义、宽厚包容、求实创新”为主要内容的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深刻体现了传统燕赵文化中优秀而独特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气质。其中,“坚韧质朴”是传统燕赵文化人文精神的本质,反映了燕赵人民一以贯之的勤劳淳朴、坚韧智慧、刚毅负重的优秀品德,凸显了传统燕赵文化尊重规律、注重实干、讲究实效的理性。“重信尚义”是传统燕赵文化人文精神的魂魄,反映了燕赵人民由来已久的豪爽刚烈、贵义尚武、诚实守信的高贵品质,凸显了燕赵文化慷慨坦诚、爱憎分明、好气任侠的文化特质。“宽厚包容”是传统燕赵文化人文精神的基调,反映了燕赵人民永续不断的重乡乐土、患难相扶、兼容并包的博大襟怀,凸显了传统燕赵文化崇尚和谐、乐善好施、共融共生的价值准则。“求实创新”是传统燕赵文化人文精神的力量源泉,反映了燕赵人民历久弥新的注重实践、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凸显了传统燕赵文化不尚空谈、善于学习、追求创造的深邃智慧。正因为较好地诠释并传承了燕赵人民的性格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才真正有可能获得广泛的群众认同,并进一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信仰和行为方式,成为促进河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

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是传统燕赵文化的理性升华

毋庸讳言,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传统燕赵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在传统燕赵文化传统中,“坚韧”体现的是燕赵人民不畏艰险、持之以恒、坚忍不拔的毅力,但是由于长期战乱环境的影响,在其背后也有崇尚武力的盲目和霸气逼人的鲁莽。“质朴”包含着老实、朴直的思想,但因为小农经济的脆弱与封闭,同时也渗透着偏狭、愚昧与保守。“重信尚义”表现为重诚信、讲义气,有舍小家为大家的慷慨豪迈,但同时也表现出生硬僵化、缺乏灵活性,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不辨是非、不计利害的轻率。“宽厚包容”的思想传统,易于形成引人向善的社会机制并促进社会走向和谐,易于在文化和技术层面兼容并蓄,广泛吸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域外因素,但又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个性,流于仰赖与依附。“求实创新”精神无疑是传统燕赵文化得以形成发展、传承至今的内在动力,然而不能不承认这却是传统燕赵文化中最为薄弱的方面。

毫无疑义,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是对传统燕赵文化创新的结果,即在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鲜实践经验基础上对传统燕赵文化的理性升华。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与传统燕赵文化的创新关系,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创造性地实现了对传统燕赵文化的现代性转换。这种转换或者说扬弃,就文化的时代性和整体性特征而言,突出表现为: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由传统燕赵文化作为适应型文化向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作为引领型文化的转换;弃保守求创新,实现了由传统燕赵文化作为因循型文化向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作为创造型文化的转换;去斗狠、尚和谐,实现了由传统燕赵文化作为尚斗型文化向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作为尚和型文化的转换;破偏狭、兼天下,实现了由传统燕赵文化作为内敛型文化向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作为开放型文化的转换;除依附、崇自主,实现了由传统燕赵文化作为应激型文化向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作为内驱型文化的转换。近而言之,从传统燕赵文化发展到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是当代燕赵人民向着更高层次跃升、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成果,是当代河北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培育的新的文化增长点。

发挥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家、民族如此,一个地方亦然。厘清传统燕赵文化和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充分发挥传统燕赵文化特别是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对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引领与精神支撑的作用。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独具地域特色的传统燕赵文化曾经是河北发展的地域品牌和精神文化优势,是河北人民的生活、奋斗、创造的精神动力。文化建设贵在稳定,重在积累,在稳定中发展,在积累中创新。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提出正是传统燕赵文化在应对时代挑战过程中,在深刻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实现的一次合乎规律的文化变革。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既有传统燕赵文化的深厚与古雅,又有科学、民主等现代文明理念的特质与清新,实现了时代特色与传统风韵的辩证统一和完美结合。

文化是人创造的,但文化一旦形成就作为一种既定的力量塑造人。文化是人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力量,而人则是文化实现其功能和作用的物质力量。发挥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必须切实加强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的自身建设,从理论研究、宣传教育、行业发展、社会活动、文明规制、社区和企业文化等方面,多层次、全方位地弘扬和贯彻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使之社会化、大众化,深入到民众内心,落实到民众生活,并进一步转化为全省人民建设沿海强省、文化大省的自觉行动。

需要强调的是,注重发挥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仅不是基于地方本位和地方文化本位的立场,反而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相统一,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相协调的理念。弘扬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是要促成河北经济社会实现特色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断融入全国的发展潮流之中,特别是融入到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历史进程之中,使河北的发展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作者单位分别为:保定学院政法系,保定三中历史教研室;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2008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指导计划项目“燕赵文化与新时期河北人文精神关系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sz080504)

注释

① 侯廷生,赵文化:“燕赵文化等概念的文化边界辨析——兼论赵文化发展延续的上下限”,《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第47~48页。

② 陈旭霞:“燕赵文化脉理探析”,《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第84~88页。

③ 聂树锋:“燕赵文化三题”,《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2期,第63~67页。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新时期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