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批评学术研讨会综述

2009-04-19 03:43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年6期
关键词:文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苏 勇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艺批评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6届年会,于2009年10月16日-18日在江西南昌召开。本届会议由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和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主办,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等单位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9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批评”的中心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观点和问题。

一、对建国60年来文艺批评发展问题的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当代文艺批评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重要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吴元迈在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中指出,当下的文艺批评有许多问题需要重新思考。第一,不应该双目紧盯西方文艺批评,而应继承和发展中国文艺批评的优良传统。第二,在面对20世纪西方文艺批评的模式和浪潮时,不能一味地复制、追赶,而要吸收、借鉴,并进行合理地融合。第三,当代文艺批评要坚持美学批评和历史批评,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的原则,也要坚持批评多样化的原则。第四,当代文艺理论批评要科学面对20世纪批评理论,认真思考文学作品和文本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问题。第五,要克服隐形的友情批评,因为这种批评将严重阻碍文艺批评的健康发展。

二、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价值取向等问题的讨论。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价值取向、原则、标准与方法是这次会议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与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度探讨。陆贵山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最高价值理想,是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解放。文艺理论与批评要体现社会历史价值和人的价值,表现两种精神即社会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不仅要促进社会进步,而且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用先进的文化把人武装起来,使人获得全面自由发展。季水河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精神体现在三个方面:历史精神、美学精神和批判精神;中国当下文艺批评存在着远离历史、疏离审美和偏离批评的缺失。马建辉认为,马列文论对当代文艺批评形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马列文论为当代文艺批评确立评价原则,发展出了文艺批评的现实主义倾向;马列文论为当代文艺批评确立评价标准,促进了文艺批评的美学标准和史学标准相结合;马列文论为当代文艺批评确立价值伦理,形成了文艺批评的自觉而充分的人民性特点。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周忠厚、李思孝认为,文艺批评应该回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和历史的观点上来。应必诚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的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的思想与其他思想流派的基本区别,因此除了要继续加强马列文论的原典研究,更重要的是加强研究的实践性。赖大仁认为,从唯物史观视野来看,无论文学艺术具有怎样的独特性和自律性,它都是社会关系中的存在,并且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反映着、关联着一定的现实关系,因而也只有放到这种关系中才能得到切实的理解和说明。而当代文艺批评中存在的问题在于,非要抛开甚至抹去这种现实关系来谈审美和人性,力图寻求文艺超社会历史的纯审美与纯人性的意义,这恰恰不是抬高文艺的价值,而是削弱了文艺的意义深度。宋建林认为,在当前世界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特别是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策略的背景下,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指导作用,努力解决如何准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基本特征、如何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等问题。

三、关于重读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问题。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也是许多专家学者比较关注的话题之一。胡亚敏认为,系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做扎实的文本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基本前提。在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要特别注意发现和纠正一些被遮蔽和被歪曲的东西。马驰认为,应该重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要在历史语境中体会经典论著;面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我们不能抽离其特定的历史雏度。吴晓都也就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翻译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应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出恰当而准确的翻译,讨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将其还原到经典产生的历史语境中,不能脱离历史语境来谈问题。孙文宪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没有简单地接受以审美为核心的现代文艺观念,而是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文艺活动与社会历史的多样化关系上,强调审美活动的功利性及其对人类解放的意义,这使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话语必然具有政治分析和意识形态批判的内涵。我们只有通过重读马克思,研讨、认识并坚守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特质与品格,才有可能真正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研究与理论创新问题。关于如何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理论研究,从而进一步推进当代文艺批评的创新发展,与会专家学者踊跃发言。陈飞龙认为,所谓创新,应该包含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建设上应当在综合创新的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二是在理念上、方法上要有一种问题意识,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力度和批评方法;三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文学批评一定要关注现实,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生命力之所在。谭好哲认为,理论创新应当关注三个维度,即面向社会现实或人文事实,形成具有现实解释力度的理论话语;面向理论传统和历史发展,生成新的理论观念,设定新的理论命题和原则;面向价值评判和理想规则的建构,发挥理论对于现实实践活动的规约和导引。林坚认为,应该重视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文化”思想,要充分注意到经济和文化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范玉刚认为,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实际上是在原理层面对文学理论研究的一种推进,只有从自身的问题情境出发,以理论的地方化参与全球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对话,才有可能在一种相互融通中建构切近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中国学派。潘天强认为,在当代文艺批评中,应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审视当今的英雄主义。实际上,英雄和伟人的业绩必须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才能显示他的才智和胆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评价英雄的基本立场。丁云亮认为,随着日益临近的消费社会主导结构的生产和固化,媒介文化呈多样化形态展开,文学生产、消费机制脱离了传统的轨道,以往立足于审美主义的纯文学观念已渐行渐远。从社会一文化的角度,探究、阐明文学的价值和特征,成为拓展文学批评空间的重要途径。王尔勃认为,不同的文艺学范式之间实际上具有内在的有机统一性。我们的任务就是确认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双重主题,融通后现代理论有益成果,为梳理、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有机体系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文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地位、意义及创造性转化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盛满理论
Poet, Poems and the art of Poetry in Samuel Taylor Coleridge’s Biographia Literaria
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民族性”问题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二十一世纪”学术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