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表达生活

2009-05-04 04:48杨冬梅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09年3期
关键词:写作作文教学生活

【摘 要】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作文的题材和内容都来源于生活,本文从大语文观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营养,从而诗意地表达对生活的感情与深刻理解。

【关键词】生活 写作 作文教学

人之所以能成为大地上最有个性的生灵,就在于人本身是有感情、有思想的。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人的话意思是说,人应该用自己的感情与思想生活出个性来,生活出诗意来。那么,我们如何用文字记录我们的生活,用文字书写我们的情思呢?

而事实上,我们的学生由于平时缺少观察与思考,写一篇日记,写一篇周记都感觉到很困难,更不用说写一篇作文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总是感到很头痛。有些学生思考了两节课还无从下手,课后就更抽不出完整的时间来完成一篇作文了,这样一拖再拖,越拖就越不想写了。

我想,那是因为我们的学生缺乏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我们生活的范围非常广阔,大到宇宙星系,山峦湖海,人类世界,小到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虫一鸟,学生只要联系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可以了。我指导高一的学生作文,要求他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许多学生总觉得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可感可写的材料。其实不一定要大事件才能引发感受,一个自然的景象,一件细微的小事,一个小小的微笑,一丝淡淡的心绪,都能引起人的某种感受。如季羡林的《幽径悲剧》,对燕园里的一株古藤萝从视觉、嗅觉、听觉等多个角度写出了古藤萝之美,采用拟人和比喻形象地写出古藤萝的苍黑古劲和直上青云的气概:

“每到春天,紫色的花朵开地满棚满架,引得游人和蜜蜂攒集其间,成为春天一景。”

“它既无棚,也无架,而是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曲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因此,从下面看,除了一段苍黑古劲像苍龙般的粗干外,根本看不出是一株藤萝。每到春天,我走在树下,眼前无藤萝,心中也无藤萝。然而一股幽香蓦地闯入鼻中,嗡嗡的蜜蜂声也袭入耳内,抬头一看,在一团团的绿叶中——根本分不清哪是藤萝叶,哪是其他树的叶子——隐约看到一朵朵紫色的花,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

二、占有材料,筛选材料

我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笔记本,专门摘录报刊上的有用素材。其次,要求学生回归课本,熟读课文,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素材。如:在段考里,我们出的是半命题作文“读(名人)”,很多学生就懂得用所学过的课文做材料,他们如此拟题:“读史铁生”、“读毛泽东”、“读徐志摩”、“读朱自清”、“读海子”等。在评讲时学生说,作文原来如此容易,素材到处可拾。

三、语言表达,言为心声

我们平时读别人写的文章时,会觉得别人的生活经历,生活内容与自己的相同,但是,别人的笔下就能生花,就能写出诗意盎然的文章来。其实,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对生活态度的不同,心境不同,认识不同,也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譬如,同样是写花草,感慨国破民伤的杜甫写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在草堂亲自耕作的杜甫却写道:“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又如,同样写秋,喜秋的刘禹锡写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而伤秋的李白写道:“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这说明,平淡的生活,诗意就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与感受了。

把感受生活落实到写作上,最重要的是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非常丰富的。只有把外物和内在感情连接起来,触境生情,睹物生情,才能产生鲜明生动、印象深刻的感受。多情才能感受深刻,没有情的感受是会苍白无力的。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感受侧重表达自己的感情世界,具有浓重的主观色彩,越是个性化的东西,就越能打动人。

因此,最平淡的生活也有诗意。以上三种方法,是我指导高一新生写作文所走的第一步。通过这些指导,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作者简介:杨冬梅,广西玉林市第十二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写作作文教学生活
生活感悟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