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分层·整合

2009-05-11 08:52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弧度绘画美术

王 静

笔者从事小学美术教学已经21年了,在参与、经历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看似深奥的教学理念其实很简单:

1.与其它学科一样,美术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上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时下,教师中使用频率极高的所谓“以生为本”,其实可以从最简单而又最有效的学生兴趣入手。

2.稍加观察生活、观察孩子,我们就应该知道该怎么做老师。就美术而言,每一位孩子从刚会握笔就会喜欢画画,不管像还是不像,他们总是拿着笔随意涂鸦:画小动物、画小人物、画自己见到的一切、画自己的喜怒哀乐,边画还一边念念有词。此时的绘画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单纯的情感的渲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会因为自己画得不“像”而失去原有的兴趣。这一时期,教师如果不善于用合适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催发学生兴趣,有的孩子可能会从此不拿画笔。笔者的经验是:教师研究学生、引导学生的艺术远比教法自身的艺术重要。

3.把许多年的教学总结作一个梳理,其中的关键词是“兴趣”,着眼点是“提升”。即美术教学始终从兴趣入手,最终让兴趣提升。笔者将它归纳为“美术三步教学法”,即分解难度——分层递进——整合拓展,使自发兴趣转化为自觉兴趣保持为持续兴趣。

第一步:分解难度,尊重学生自发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物为对象,所产生的潜意识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心绪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的求知,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美术学科因其造型生动、色彩鲜亮等给人能带来特有的视觉冲击而深受学生喜爱。据调查,95%的低年级学生都对美术有浓厚兴趣。这种兴趣多是自发的,是当学生不能用语言表达审美体验时所选用的一种对五彩缤纷世界进行倾诉的方式。这种自发的热情往往只是浅层的兴趣,只停留在“好玩”、“我喜欢”的阶段。所以,教师不能讲授太多的技能技法,只需要对绘画中的难度进行简单的分解并作适当训练,让学生从中体验美术、感受美术。

低年级绘画以儿童画为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笔者不是一味地采用简单的临摹方法,而是分三个步骤进行:

1.临摹。让学生在临摹中学习原作品中的构图方法、人物的画法、背景的处理以及色彩的运用,有助于他们将基础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

2.临摹+想象。以想像画《放风筝》为例。老师先跟学生一起分析这幅画应该怎样表现、从哪些方面去表现等。接着,示范画出一个“跑”的动作,让学生学习这种动态的画法,并把它画在自己作业的主要位置;画出自己画面中的第二个人物,要求以临摹的“跑”的人物为基础进行加工(如添画出头饰、服装,改变人物运动的方向、方式等);运用改画的方法添加画面中不同的放风筝的人物(注意人物之间要有穿插、遮挡等关系,而且每个人物都要尽量地画得不一样);添画环境、背景及其它观众等;涂色完成。整个过程从临摹开始到改画到自行想象添加,学生可以一步一步地完成得很好。

3.独立想象创作。其实,儿童画创作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某一阶段。从表面看来它和农民画一样,不讲“画理”、“画法”,他们并未意识到是在为将来打什么基础,而只是借助这一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进行创作。正因为如此,他们通过前期的临摹+想象训练,对儿童画基本要求有了了解后再进行独立的想象创作,就能得心应手,画面内容也更丰富。

第二步:分层递进,引发学生自觉兴趣

自觉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它相对于自发更进了一层,在一定条件下的自觉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又会被更高的自觉性所代替。

学生绘画有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少年期的学生已不满足于儿童画的创作。同时,他们在心理上逐渐少了儿童的天真,画出来的东西既缺乏天真稚气而又不太成熟,不太讨人喜欢又往往不被认可,容易使他们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创作的欲望便逐渐淡漠。这个时期,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新的教学内容,分层递进,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绘画知识,学习更多的绘画技法,为学生兴趣转化提供技术支持。

线描写生是以生活中真实的静物、人物、景物为写生对象,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其形体、结构、动作及神态,目的是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及表现对象的造型能力,很适合学生进行绘画基本功练习。

线描写生的工具准备很简单:一张纸、一支笔就行。线条也可以很随意:长线、短线、直线、曲线,可根据写生对象自由运用。练习内容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静物、人物和风景。

虽然线描写生这么简单且易见效,但也要注意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笔者把这种线描练习分为从易到难的五个部分:

1.学习用品。这类物品有钢笔、文具盒、圆珠笔、书包等。刚开始可以从小东西入手,初步学习大胆果断的用线方法,培养学习线描的兴趣。然后再慢慢加深难度。如对书进行线描写生,要求构图饱满,结构大体正确,并要尽量表现出细节,装饰图案可以不画。

2.生活用品。主要有服装鞋帽、锅碗瓢盆、家用电器等。相对于学习用品,这些物体的造型稍微复杂一些,所以训练时要求学生先从物体的大外形入手,再进一步描绘细节部分,使画面自然流露出一种原始、自然、生动、稚拙的美.

3.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儿童的各种玩具小车等。这类物体可能会更复杂,因为学生在描绘表现时不仅要按要求先观察表现出外部结构,而且还要更深入地刻画出各部件的衔接关系。所以,老师要向学生强调观察方法:“看一眼、画一笔”,养成仔细观察、耐心细致的绘画好习惯。

4.建筑物体。可以带学生出去写生,画公园一角,画当地的各式有关特色的民居,也可以表现现代建筑,还可以是桥梁或亭台楼阁等。这种练习可以训练学生综合的绘画能力,但在写生时还是要注意运笔要慢、准、稳,每一笔都交待清楚。

5.人物写生。这部分训练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最难的,教师可以选择分层进行,先练习画手、鞋、帽、头发、衣服、五官等。如手的写生,刚开始可以画自己的手、静止的手,然后再画别人的手、拿东西的手、动态的手等。

通过这种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学生会逐步看到自己的进步,更愿意把精力转移到单纯的基本功训练——绘画写生中去,不知不觉地对美术形成兴趣。

第三步:整合拓展,促进兴趣持续发展

整合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它的作用与功能体现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美术学科的整合注重把美术知识的传输、经验积累和绘画能力培养有机地融为一体,是一个深层次的学科整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感到这种整合首先是美术本身的知识整合,其次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整合。整合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融会贯通,从中体验绘画的成功和喜悦,从而强化绘画兴趣。

1.美术学科本身的知识整合。前期的美术训练已经让学生知道知识与知识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在线描练习里,我们已经做了些局部的练习,如画头、头发、五官、衣服、鞋子、手等,而最终目标是要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物写生训练。这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因为不仅要熟练地运用线条去表现人物,而且还要描绘出人物的比例、神韵等。所以在练习时,笔者一般把训练内容全部先分解再整合递进,让学生更易接受。

2.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1)与语文学科的整合。美术与语文可以在有限的画面中诱发读者的丰富想像,使文字、色彩、形象有机地结合,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结构。如可以让学生为语文课文画插图,加深理解,还可以尝试画绘画日记、美术作文、图画通信、速写日记、新闻日记等。有能力的同学还可以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连环画、漫画等。

(2)与自然科学的整合。从古代中国水墨,到欧洲文艺复兴以后的西方绘画体系,它们和自然科学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想像力,美术的这种表现手段是表现想象力的基本语言。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描绘科学幻想画,使学生的想象得到充分发挥。

(3)与音乐的整合。教师可以在教学开始放音乐营造氛围,也可以通过音乐创设环境,让学生在音乐中想象,在愉悦轻松中受到启发,画起来更有激情,更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4)与生活环境的整合。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太多了,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窗帘的色彩、饼干的包装袋、墙壁的颜色、牙刷的造型、吃饭用的碗、新剪的发型......样样都离不开美术,老师都可以让学生尝试设计。

总之,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运用“三步美术教学法”进行教学,既要遵循兴趣转换的规律,也要遵循技能训练的规律。笔者的体会是,技能训练是手段,兴趣培育是目标。“三步美术教学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以分解、分层、整合为训练手段;二是以降低训练难度为策略;三是尊重学生兴趣实现自发兴趣、自觉兴趣、可持续兴趣的转换与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同时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增强美术教学的暖性,展现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暖性偏向于情感、自由的倾向,是美术学习的特性。美术教学如若摆出一幅严肃之态,学生必然敬而远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容纳多元的审美倾向,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展示多样的表现手段,为学生学习绘画营造一个活泼、轻松的氛围,使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自由性、完整性和情意性得以充分实现,使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盎然。

2.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三步美术教学法”是基于笔者对美术教学的理解,在反复实践——反思——总结——再实践的循环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以这种方法体系为支撑,多次承担实验课或执教示范课并获得专家好评,获得全国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称号。笔者执教的美术课《纸月季》获省黄鹤美育节优质课竞赛金杯奖;在中南六省美术教育协作会现场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画美丽的昆虫》获省美术教师优质课创新赛一等奖。运用这种教学法在全市开展美术教学试验并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大面积地提高了美术教学质量。2002年和2004年《潜江报》周末版对笔者的美术教学改革两次进行了专题报道。

链接:王静老师自创的“圆形透视弧度的简易画法”

初学绘画者(特别是中小学生)对于素描中各种透视弧度的画法特别不容易掌握,尤其是圆形透视弧度,往往画成这样三种情况:

怎样让他们既迅速又准确地画出圆形透视弧度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总结出了一套简单易掌握的圆形透视弧度的画法。

1.首先讲解图形透视弧度的产生。

把一个圆形放置成与我们的视线平行(图1),当它向后倾斜时,大外形(正方形)变成了梯形,里面的圆形就随之而变成了透视弧度圆(图2),倾斜的角度越大,梯形越扁,透视弧度圆形也越扁(图3)。

2.以圆柱体为例,讲解圆形透视弧度的画法。

(1)画出圆柱体的大外形,画出中轴线、圆形弧度等部分的比例。(如图1)

(2)找到弧度比例中的3/7 、4/7 点,并连成一条直线。(如图2)

(3)透过3/7 、4/7 点画一个梯形。(如图3)

(4)把梯形的上下两条边分别分成三份(如图4),中间的一份稍大,为大1/3,两边的稍小,为小1/3。

(5)把梯形的左右两边分别分成2份。(如图5)

(6)将找到的1/3、1/2点,分别连线。(如图6)

(7)在连成的大形内进行小切角。(如图7)

(8)找到圆柱体底线的大1/3,小1/3,然后连成弧度。

这种简易画法是为解决初学者对圆形透视弧度不易掌握的问题,它既符合透视消失规律,也符合绘画透视中的以方塑圆的规律,再现观察所得。但画时要注意,距离视平线越远,弧度越大。

猜你喜欢
弧度绘画美术
美术篇
不自由
弧度制的三个基本应用
南瓜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