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导语灵动课堂

2009-05-11 08:52梁瑞铭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蟋蟀导语创设

梁瑞铭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应如何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启迪学生的心智呢?成功导语的创设,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导语呢?“导语是教师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进入新课而讲述的一段简要的、扣动学生心弦,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的话。”精心设计导语,就是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地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导课的方法很多,那么,应如何巧妙设计导语,使课堂灵动起来呢?

一、巧设悬念,激趣导入

恩格斯说,“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人的思维。”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对有关问题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时,其思维活动才能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在学习《惊弓之鸟》时,笔者在黑板上先画一张弓、一只箭,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象。如有了弓、箭就可以做什么了?学生回答道:“射鸟。”“有了弓,有了箭,就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赢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成语故事。”这样,巧妙地设置悬念,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之产生一种探究心理,从而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二、欲扬先抑,设疑引趣

在新课教学中,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鲜明的对比,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教学《蟋蟀的住宅》时:

师:从古到今,人类创建了许多伟大的工程,同学们能列举一些吗?

生:紫禁城、金字塔、万里长城……

(课件出示:金字塔、万里长城、天坛……)

师:这些工程为什么会被称为伟大的工程呢?

生:历史悠久、设计精巧、工程浩大……

师:是啊,这些工程的确是伟大的工程,可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却把蟋蟀小小的洞穴也称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了呢?如果你认为称得上,请找出依据来说服大家。

老师由学生熟悉的伟大工程,引导他们先把蟋蟀的住宅同这些伟大的工程进行比较,从而大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蟋蟀的住宅怎么能称为“伟大的工程”呢?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种探索的欲望,继而也就顺畅、自然地进入到学习中了。

三、创设情境,渲染氛围

一堂课就是一次演出,导演是老师,演员是学生。在演出中,导入新课是第一幕,如何演好第一幕,如何在第一幕中就让演员尽快进入角色,并产生共鸣,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指用形象的语言把某个场合的情形和景象描绘出来,使学生通过联想与想象获得生动、鲜明的感受。在进行《示儿》的教学时,笔者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同学们,700多年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85岁的老人躺在病床上,涕肆横流。此时在他心中,始终令他割舍不下、魂牵梦萦的是对家国的思念,对国家统一的渴盼。他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孙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通过充满情感的语言渲染,学生很快便进入了角色,从而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以诗揭题,自然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古自今脍炙人口的诗词很多,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易懂、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以赋予课堂浪漫的艺术气息。如教学《草原》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就有感情地朗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紧接着问学生,“这诗句描绘的是什么地方的自然景观?”然后揭示课题。这一诵一问,不仅很自然地揭示了课题,而且还把学生的情感引到了茫茫无际、秀丽苍茫的草原之上,同时也为学习课文中与“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比较作了准备。再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老师说:“我们伟大的祖国江山如画、风景独好,著名诗人贺敬之在诗词《桂林山水歌》中写道‘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到桂林去领略一下那里的秀丽风光。”以诗歌导入新课,新颖而实用,活泼而不花哨,给人以轻松、舒畅之感,更重要的是体现了教师“三分课内,七分课外”的语文教学观念。

五、释题导课,开门见山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接点题,简捷明快。在讲《将相和》这篇课文时,可以巧妙地释题导课,达到“开窗窥室”的效果,教师板题后,问“‘将指谁?‘相呢?‘和又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会不‘和?后来为什么又会‘和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并快速浏览课文。释题导课、发人深思,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他们带着兴趣去阅读课文,就会自然而然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新旧相连,巧妙介入

小学语文教材里有不少课文是相互联系的,它们或内容相关(都是描写同一季节、同一景物的),或主题相似(以长征为体材,或者是描写同一个人物),或写作手法相仿(都是寓言故事),或都出自某一作家之手(比如李白、老舍、鲁迅),等等。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就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学过《跳水》这篇文章,在孩子和水手们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的惊险故事,让人不得不被船长的处事方法所折服。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文章,同样是讲发生在海上的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看作者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样的导语自然流畅,既引导学生对旧知进行了回顾,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激发了他们的知新之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课教学中还可以用故事导课法、比较法、谈话法、电教渲染法、歌曲导入法、谜语导入法等方法。导课这门艺术是鲜活灵动、变化无穷的,无法一一尽述,而使用这些方法时往往需要综合的、交叉的运用。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方是导课的艺术真谛。就让我们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出发点,巧设导语使课堂活跃起来,灵性飞扬吧。

猜你喜欢
蟋蟀导语创设
创设未来
蟋蟀的决心
听秋天里蟋蟀的歌
捉蟋蟀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阔腿裤的小秘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