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09-05-11 08:52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3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高中教育全面发展

黄 鹏

【摘要】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人的知识和能力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快教育思想的转变,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时代需要。

【关键词】高中教育 学生主体性 全面发展

高中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教育的本质是以育人为基本职能,发展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使受教育者具备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以实现教育的价值。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对教育本质的扭曲,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无条件地向着高考这个目标冲刺,而忽视了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确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了高中教育的核心。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育思想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

长期以来,社会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应试为唯一教育目标的传统教育观。学生视上大学为成材的唯一途径,高考升学率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好坏的唯一尺度,一切教育活动都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在运转。要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必须转变教育思想。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观,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社会、家庭背景不同,兴趣、爱好、智力情况、对问题的思考方式等方面也都存在着差异。要想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该在承认和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知识的主人,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树立正确的角色观。教师应该是组织者,应在准确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合理掌握教学目标,创设合理、适宜的教学情境,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知识的传递过程。

教师应该是引导者,应当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疑难处的指导,激发他们的内在学习欲望,引导其完成从被动受教到主动求知的转变。

教师应该是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与学生的信息交换来完成知识技能的转移和发展,同时也在这种合作中实现自身价值。只有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亲密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良好师生关系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保证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和联系而产生的关系,它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最主要的人际关系。

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并且在社会所处的角色和社会对其要求的不同,有时候难以互相认同并形成共识,从而产生分歧、对立,产生距离。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应该努力缩小这种距离,以成为形成良好师生关系的主要调节者。

教师丰富的知识、宽广豁达的胸怀、积极乐观的心态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学生,并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和学生交往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对教师人格、品行和教育素质的较高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以身作则,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感化学生,才能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另外一个重要构成。现今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年轻的学生对于知识获取的渠道不断增多。除了教学活动这个师生交往的主要途径外,师生还应通过新的渠道和便利的条件进行课堂外的联系和沟通。例如,电子邮件、QQ等一系列信息交换工具,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新途径,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倾诉渲泄的途径。老师应注意倾听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唤,并努力与他们共同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关键

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就必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繁重的学习、家长的高度期盼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了压力,甚至还影响到他们的身体健康,这使得学生更需要照顾、理解和鼓励。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其次要及时和他们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自身或者其他学生的成功经验对其加以鼓励,从而缓解他们心中的压力,使其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学习和生活。

2.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发展。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将基本成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展示和发掘各种道德因素,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征,使高中期间的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3.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高中阶段的教学与初中教学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课堂容量大、综合性强、进度快。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质疑精神、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勇气、创造性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四、结束语

教育是未来的事业,教育应该走在社会发展的前面。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变,自身修养的提高,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身心、道德修养,健全的人格、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的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影响着教育的发展,而这一切都要求在教育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吴耀强.基于高中数学新课标下的高等数学教学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8).

[2]吴寿松.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J].克山师专学报,2004,(2).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高中教育全面发展
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