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2009年教师节庆祝活动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09-05-12 05:58白恩培
云南教育·视界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发展教育

白恩培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同志们: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喜迎第25个教师节。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战线上的全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及广大离退休教师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实现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的60年。60年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为全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60年来,我们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改革,积极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努力调整教育结构,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力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60年来,我们结合多民族边疆省份的实际,积极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形成了具有云南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了全社会的尊敬和爱戴。

经过60年的奋斗,全省126个县市区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4.7%,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5%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7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2%;教育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教育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了从一支粉笔到放幻灯片再到多媒体教室的飞跃;教师队伍实现大发展,教师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全省所有孩子都能有学上、都能上得起学,各族群众“学有所教”、“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正逐步成为现实。

刚才,3位优秀教师代表朴实而富有真情的发言,使人深受感动和启发。他们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情怀,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是广大教师和全社会学习的榜样,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希望受表彰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为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再立新功。希望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以优秀模范教师为榜样,学先进、争一流,扎实推动全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是国家、民族未来之所系,是云南兴旺发达、团结和谐之根本。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要统筹教育协调发展。按照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坚持追逐世界知识前沿的教学宗旨,坚持开放办学的教学方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风气,坚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云南中的重要作用。

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这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我们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正确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快乐生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只有实现公平教育,让每个人看到希望,社会才能和谐发展。要大力实施均衡教育,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倾斜,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不断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在山区实行中小学集中办学,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要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建立和完善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要更加关注和切实解决留守学生、城市低保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的教育问题,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要始终坚持教育公益性,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认真履行人民教师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满怀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对教育事业的激情,忠于职守,精心耕耘,不断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切实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爱与责任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博大爱心、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对工作的永不满足。要始终做到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坚守对国家、对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职责和神圣使命,深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立足本职,献身教育,切实把个人的聪明才智和人生追求融入生动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之中。

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潜心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要树立世界眼光,强化战略思维,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以与时俱进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潜心钻研、一专多能,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教学本领。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今天,传道就是要传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之道;授业,就是要教授学生建设祖国的知识和技能;解惑,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做到既精于教书,又善于育人。

希望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和全国教育战线的优秀教师学习,弘扬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善待学生,努力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淡泊明志,甘为人梯,以师者高尚的人格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三是进一步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尊师重教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必须从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进一步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力营造全党重教育、全民办教育、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风尚。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思想上重视教育,在行动上支持教育,真正做到领导到位、认识到位、投入到位。要对教育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一层,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帮教育之所需,在发展规划、工作部署、资金投入、政策制定等方面予以倾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及时解决突出问题。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发展教育为己任,发挥职能优势,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地服务教育事业。特别是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更好地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为教师排忧解难。要关注、关爱农村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教师,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他们能安心从教、乐于从教。各类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先进典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支持教育事业和教师工作的社会环境。

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要培养造就一批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只有全社会达成共识,教育事业才能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位置;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快速、健康发展;只有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到育人树人的伟大实践中,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让我们的孩子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终也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贯彻落实科教兴滇和人才强省战略,不仅赋予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也为我们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身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几点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浅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