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课研究

2009-05-25 09:01宋来武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写作水平作文

宋来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如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大力开展语言表达课,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语言表达课,鼓励学生说身边的事、抒真实的情、表实在的意,达到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什么是语言表达课

语言表达课是在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学生的主动配合下,通过课堂上的语言表达,对学生进行能力和智力的训练,从中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语文基础课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融知识性、实践性、语言性于一体。

语言表达课具有如下特征:

(1)形式:活动性。表现为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记录,在亲身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2)内容:语言性。表现为学生以形成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为主要活动内容。

(3)主体:学生。表现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经验进行自主表达,从而实现自我教育,发挥特长,培养个性。

(4)目标:全面发展。表现为语言能力培养、认知能力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情感熏陶等目的。

二、语言表达课的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少学生面对作文哀叹连连,愁眉紧锁,总觉得无米下锅,假话、空话、套话一大堆,文章立意也不高。其原因往往是缺乏写作素材,缺少对生活的感悟。而语言表达课的开展,为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开阔了视野,在有意无意间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活动中发展自己,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写作文也就不难了。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和“听众”,而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扑灭了许多学生兴趣的火花。语言表达课给每个学生提供了面积相等的舞台,使教师容易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充分地发挥他们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同时有利于教师帮助后进生寻找跌落的信心和勇气,让他们在温暖的大家庭里茁壮成长。

三、语言表达课的实施方法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方法

每周或双周安排一节语文课(一般在下午),教师根据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和作文教学的需要事先确定语言表达的话题,学生课前写,教师课前指导,学生课堂表达(可采取朗诵、演讲、辩论、表演等形式),台下学生认真倾听、做好记录,课后教师总结归纳综评,有时布置与该话题相关的作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说出生活、写出生活,让学生不自觉地积累写作素材,抒发真情实感,陶冶道德情操,感受轻松写作的乐趣。语言表达课注重将学生表达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积累素材与抒发真情、表达实意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案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的是人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情,笔者在教师节前后组织了以“我的老师”为话题的演讲课,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达。学生纷纷走上讲台,感情真挚地说出了自己“最难忘的老师”,课堂气氛热烈,人人洗耳恭听,体会师恩,感受师魂。

演讲台上那精彩的语句回荡在教室里,也荡漾在师生心中:

“老师是一部字典,为我们排除学习中的疑难杂症。”

“老师是一把伞,睛天为我们遮阳,雨天为我们挡雨。”

……

写作和演讲,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此后与老师有关的作文中,我发现学生表达的情感更真挚,语言也更精彩了。

2.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语言表达课上,学生始终是知识、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因而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强化学生自我表现,鼓励学生开拓创新。

(2)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教师从传授到指导的角色转变。在语言表达课上,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听众,是“幕后导演”。教师的作用表现在把握活动的目的、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帮助总结活动的得失成败上,教师应该导在课前、引在课中、评在课后。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写作水平作文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以说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家教语言表达的“八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