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促进学风建设的几点措施

2009-05-25 09:01刘冬辉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辅导员高职院校

刘冬辉

摘要: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学风建设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高校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进步。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学风问题,而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犹其突出,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度来谈如何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辅导员;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学风是一所学校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系风、校风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是衡量育人环境的重要标志,在学校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也是学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高校辅导员特别是高职院校辅导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辅导员人格魅力,努力促进和改善学校学风建设。

一、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当前学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②“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学习方法不得当,存在着被动灌输的倾向;③“不想学习”——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④“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关系。

经过大力的整顿,目前的大部分高职院校学风状况与前两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来还不尽人意。比如各年级到课率参差不齐:大一新生的到课率较高,大二其次,大三的到课率很差。这是一个显性问题,也是至今为止尚未完全解决好的问题。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还有许多问题不得不让人去思考。

首先,很多学生纯粹是为了不旷课来到教室,人在心不在,到课的学生中不听课的大有人在,不带书的为数不少,不做笔记或没有一个完整笔记本乃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甚至还存在着“三无人员”(无教材、无笔记、无笔)。上微机课时,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的现象屡禁不止。

其次,各年级每学期课程量安排松紧不一,在相当空闲的时间内,学生中自觉学习、复习、预习者较少,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较弱,一个班级中作业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学生甚至连一次作业都没有交过。无论白天或晚上真正去图书馆学习的学生比例比较低。图书借出率特别是专业书籍的借出率低。很多学生课余时间不是上网玩游戏,就是逛商店,过得非常空虚,口头语是“无聊”“纠结”等。

再者,作为高职院校来讲,实验实训环节是增强学生动手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许多高职学校上课主要是理论学习,实验实训课较少,提供实践的机会不多,学生能独立完成或正确完成实验项目的并不多,再加上高职学生对平时动手训练的机会不重视、不珍惜,从而慢慢地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意识薄弱,未能学会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提高和完善自我,为今后工作、生活做准备。常见的就是活动参与意识差,活动后的反思改进多虚化,活动效果多归零化,每年活动差不多都一个样。学生能主动参与的活动很少,对学校、国家的大事漠不关心,缺乏青年人的朝气。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促进学风建设的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要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实际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把远大理想与勤奋学习结合起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要加强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治学精神,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治学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研究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开放的、终生的学习观念,增强学术兴趣,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加强典型示范教育,对在学习、科研和重大比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以及在社会公益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宣传,为广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要加强就业观念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引导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树立就业竞争意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2.通过建立班干部“轮换”制度来促进班级的学风

一个班级的学风好坏与该班的班干部能否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在班干部队伍的建设中,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在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性的同时,班干部不能搞“终身制”。班级成员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发展快些,有的发展慢一些,各方面的素质发展也不平衡,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培养,为了避免学生干部任期过长影响学习以及滋生骄傲情绪,辅导员可以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度。辅导员应时刻注意挖掘一些新的积极分子,为班集体更换新鲜血液。在做班干部轮换工作时,必须让全部学生明确认识到轮换制度的好处,激发他们为班级服务的热情,做到干部“下”得愉快,“下”得乐意,全班学生视为理所当然。这种“轮换”制度能充分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从而带动班风建设,实现班级学风的根本好转。

3.通过召开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和讲座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风的好转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时对专业不了解,选择专业不恰当(多半系家长指定专业,为的是今后好找工作),但进入专业教学后,发现实在跟不上了,逐渐丧失对专业的兴趣,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及前后的衔接不了解,感觉学无目标,不知学有何用,同时对实验实训课程不重视,不乐意动手,认为所做的东西没用,没意思。再加上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动手培训不知所为,主动放弃。针对上述状况,辅导员可以召开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和讲座,如“我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主题班会,邀请专业老师讲解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针对本专业在大学期间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就业和学风建设”的主题班会,邀请招生就业的老师分析就业形势,让学生提前掌握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等。通过主题班会和讲座来解决学生“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的问题。

4.不定时地召开学生与任课教师座谈会,充担学生与任课教题沟通的桥梁,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

有80%的学生反映学生爱不爱学与该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性有很大的关系。有个别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不注重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以自己为中心“满堂灌”,或者因备课不充分而“读书”,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对专业学习有良好的建议也不会主动找老师,因此有可能出现教师和学生脱接的现象,上课的气氛沉闷,教师上课觉得没意思,学生也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通过不定期的师生座谈会,使教师和学生提出各自的想法,进行沟通,从而达到师生之间相互理解、默契配合,成为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5.不同的专业成立不同的社团或者工作室,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大学生不仅要在校园里完善知识结构,更应走出校门,到社会的广阔大舞台上经历风雨、接受锻炼。高校学生社团作为学生活动的重要载体,也在积极组织和带动成员走出象牙塔,增加学生的实践动手机会,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比如人物形象专业可以成立“美妆社”、环艺专业可以成立“印象空间”等工作室。社团和工作室提供的实践机会,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与专业相关的兼职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把握住自己学科的动向,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能够让学生带着更明确的目的走进课堂,因此辅导员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学习和休息的前提下去做与专业相关的兼职。通过这种方式来弥补学校缺乏实践的不足,让学生在实践中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明确学习的方向。

6.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辅导员应提倡和支持各个班级都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在娱乐欢快的气氛中增进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了解,从而使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相互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营造一个温馨幸福的班级大家庭,使学生走进教室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7.加强诚信教育,严抓考风,来强化学风建设

没有好的考风就不会有好的学风。从学生进校起,辅导员应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强化诚信教育,教导学生诚实做人,考试要遵守学校的考场纪律,不得舞弊。对违纪考生不能姑息迁就,该记入考场报告单的违纪情节要坚决记入,并记入诚信档案,以此来强化学风建设。

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其特殊的客观规律。辅导员不仅要掌握教育理论,还要练好教育科研的基本功。只要辅导员坚持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理论去指导发展的实践,又从发展的实践中观察、思考并提炼出新的观点,不断探索辅导员工作的新思路,定会获得教育科学的新知识,为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做出贡献,并更好地完成党交给的神圣而光荣的任务。

总之,在当前新形势下,辅导员正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不断研究大学生思想活动的新情况、新特点,探索在新形势下作好学生学风建设的新途径,在明确教育目的的前提下,不断探索高职院校学生学风建设的新思路、新对策。

参考文献:

[1] 赵品瑞,如何从学生管理角度来提高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文苑,2007(9).

[2] 陈立民主编.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辅导员高职院校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