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认知理论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2009-05-25 09:01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情境数学

张 译

摘要: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发生在特定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数学教学要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情境教学,重视在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在班级中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实行合作学习。

关键词:情境认知;情境;数学;认知结构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情境是一个特定的社会实践,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它不仅指知识的储存与提取,还包括知识的应用与传播。学习不仅仅为了获得一大堆事实性的知识,还要求思维与行动,要求将学习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的物理或社会情境中。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情境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这样的问题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他人的帮助所能解决的问题。根据 “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创设数学学习情境前,需要对学生的前科学概念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准备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数学认知结构:方法之一是进行诊断性的测验,通过问题了解学生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对数学问题的直觉理解;方法之二是出声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语言表达出思维全过程,然后对语言素材进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解题方法和解题习惯;方法之三是学生和老师的一对一交流,通过对话和老师有意设问、追问,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诊断,不断丰富对学生前概念的理解。

二、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设计情境教学的方法

1.类比教学

数学知识是人类不断建构的产物,数学是对现实的抽象,数学新知识的学习是典型的建构学习的过程,教师应尽可能强调所学内容与现实世界的直接联系,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作用,将其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以实现对新知识的同化,而类比正是能使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新信息联系起来的一种重要方法。具体方法是:在传授新知识时,根据内容特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与归纳得出新的知识,逐步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2.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的教学法也是解决学习过度的一种方法,学习过程是螺旋式渐进的过程,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新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好比脚手架的支点,是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三、重视在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还数学的“真实面目”

数学知识来自实际生活,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又使之枯燥,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还原数学的“真实面目”,把它的发生、发展放回到实际中去,重现其形成过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也曾提出:数学之所以重要,是由它具有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职能所决定的,它必须考虑到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世界的各种需要。类似的提法有“大众数学”“服务数学”“信息时代的数学教育”“问题解决”“模型化和应用”等。

四、在班级中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实行合作学习

实践共同体是一个诸多个体的集合。共同体不是为要完成某一项具体的活动而临时聚在一起的组织,而是其成员具有共同的文化与历史继承,有共同的目标、信念和真实的实践任务。新成员在参与团体的实践活动中,从老成员那里承袭这些共同的经验与规范,从比较边缘的、外围的参与逐步发展到核心的实质性参与,并逐渐确立自己在团体中的身份和自我价值感。

在学习共同体中,情境是真实的,与日常生活和实践紧密相连;学习者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学习者沿着旁观者、参与者到成熟示范实践者的共同轨迹前进——即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者逐步到共同体中的核心成员。

参考文献:

[1] 郑太年,任友群译.戴维·乔纳森.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张伟平.建构主义对高中数学课程的影响.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3] 吴琴.基于情境认知的抛锚式教学案例介绍——贾斯珀系列.考试周刊,

2007(23).

[4] 徐道高.建构现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学数学研究,2008(1).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情境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中学生体育认知结构的若干思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