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数学,关注生活

2009-05-25 09:01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课堂

张 舟

摘要: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亲身感受,提出数学教学应从具体的课堂移植入生活的大课堂,从而更深地领悟、探索数学的奥秘,并使数学这门学科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生活

我在教授二年级数学《方向与路线》一课时,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些什么辨认方向的好方法?”一名学生说:“可以看太阳,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中午在南方,傍晚从西方落下。”我又问:“如果是阴天呢?”过了一会,才有一学生说:“可以看指南针,指南针一直指着南面。”我接着又问:“如果没有带指南针呢?”接下来就是长时间的沉默。这样的结果,令我深思:我们的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回答是这样的简单,是思维不够扩散,还是远离了生活?在我们生活里,辨认方向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辨认方向有多种以实际而定的方法:在城市里可以看路牌;在农村一般可以看周边地形和房屋的坐向……

学习知识,是为了让它更好地为我们服务;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关注生活,才能更好地用好数学。传统的数学教学思想认为,数学是一个已有的、现成的数学体系,教学时只需把教学内容作为一个“现成的产品”来分析就可以了,很少讲知识的来源和实际应用,学生的作业是对例题的模仿,致使学生的应用意识淡漠。既不知道数据从哪里来,又不知道解决某个问题需要哪些数据、怎样获得数据。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使数学教学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眼光狭隘,善演绎不善归纳抽象、善模仿不善创新、善机械思考不善辩证思维,尤其是不会提出问题,不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不善用数学工具去认识未知事物。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学习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发现或创造出来。数学是人们生活中的工具;对数学的领悟不仅来自书本,更要从生活的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原动力,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一、让数学学习真正融入生活

我们可以用数学这一工具来认识世界,探知世界。生活就是我们学习的活生生的课堂,学生就是这个课堂的主体,离开学生这个课堂就失去了意义。世界是生动的、鲜活的,也是学生们非常喜爱的。在这个世界中,学生能体验到生活和生活的意义,也能培养起从小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将生活能力迁移为数学能力。儿童在观察、分析、处理生活的过程中,渐渐学会和积累了不少思维方法,有时还能在处理问题时表现出惊人的策略和创造精神。这是一种很强的生活能力,这种生活能力与数学能力只是领域不同而已,迁移过来,就可以为我所用。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一课中,将拳头翻滚一周,测出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例接近1:1,脚底长度与身高长度的比例接近1:7,懂得这个比例有很多好处,比如你去买袜子,只需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圈,就会知道这双袜子你能不能穿上。像这样的情境,不能不把学生引入到比例的世界里,使他们想早一点探知它的奥秘。生活需要我们用“数学眼光”去看世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与社会、科技、环境、地理等息息相关,进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生活的试验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最为重要的生活场所,如果课堂上都是人为加工的纯数学模型问题,实际上取代了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数学化”过程,降低了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难度。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数学学习不是一系列枯燥的模型,它应是生活的、人文的。把生活还给学生,把实际还给课堂,让学生在生活课堂中操练,接受真实的训练,看到真实的世界。通过课堂活动,使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明白数学的滋生价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圆锥体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直尺、水、细沙、大小不一的圆柱、圆锥容器等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所需材料,分组实验、讨论,并填写实验报告单,使学生经历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让学生对数学不再感到神秘陌生,使学生体验一下数学家的探索之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数学,让生活成为学生广博的实践课堂。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就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重视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生活,让数学这一启迪人类思维发展的利器更加实用、更加锋利。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生活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