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微

2009-05-25 09:01仉慧卿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仉慧卿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能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上大大增加与“两课”教学的互补。高职院校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应该根据高职学生特有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征,对教学方法加以符合实际的改进。

关键词: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教学方法;改进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大学生达成对于党和国家一定阶段特定政治观点和价值取向的认同。因此,《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求高、难度大,需要科学改进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教学管理难。《形势与政策》课开设之初,很多院校采取“专题讲座”教学模式,涉及专业广、学生人数多,考勤、课堂管理、考试考查等各个方面都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给该课程的教学管理带来很大难度,需要高职院校联系实际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管理模式。

二是教学研究少。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是近几年才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相对较少,深入细节的具体化研究更少。

三是针对性有待提高。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心理上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加之《形势与政策》课巨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二、课程特色与优势

1.保持创新性

教学内容上,《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必须要与当前国内外时事紧密结合;教学方式上,这门课程刚刚设立时基本采取讲座形式,而且以专题方式宣讲,造成该课教学管理上的困难,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教学管理上,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上的难度,必须采取有效且相对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较之传统的专业课和公共课,《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管理有更多创新,效果也很明显。

2.增强灵活性

《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教材,按照每年两次下发的半年《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的纲要,联系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实际按专题形式来编订教学材料。而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时时变化的,所以在教材的编订上尽量结合实际决定了本课程的灵活性。

3.提高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课的讲授内容既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社会热点问题、新闻事件分析,也应该蕴涵着引起他们思考和共鸣的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这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鲜明而强烈的针对性。

4.力求时效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特点便是时效性。追求的教学效果也具有实效性。不仅仅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当前国家和社会重点、热点问题,还应该通过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学生运用“两课”。

三、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1.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教学中充分发挥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活力作用,引导学生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思想、指导行动。这样才能使大学生客观正确地认识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建立信息的多元化与权威化,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

《形势与政策》课的魅力之一在于它能切实履行“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师生在“教”与“学”中是相互影响的互动主体。这尤其体现在信息的沟通上,而且信息的沟通必须有效而灵活。这就需要授课老师既要掌握相当的信息量,更要建立自己的信息权威性,宏观引导学生,帮助他们选择正确的符合党和国家政策要求的正规信息渠道,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提取重要的、有代表意义的,能够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的材料。在建立灵活性强、权威性得到保障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必须进一步创新教学手段,使多媒体教学方式及手法更加丰富多样化,鼓励学生既充分接受理论又开阔思维。

3.与第二课堂实效结合

由思想政治教学部或者学院组织的“第二课堂”活动主题鲜明,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既巩固了思想政治理论体系在学生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更切合实际地结合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正确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使得《形势与政策》与“两课”教学动静结合、互融互通,既有统一的理论系统,又能把各自特色充分融合,大大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还是一门需要加大科研和改革力度的课程,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心理特点加以改进,才能充分发挥该课程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A].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