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

2009-05-25 09:01吴作样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高中

陈 治 吴作样

摘要:国家正式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这也是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改革提出的基本思路之一。本文即分析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中;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应用

研究性学习正成为教育领域中一个世界性的主题。如何以常规课堂教学为契机,结合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引入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我们亟待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一、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中阶段已有课程标准出台,但在义务教育阶段和没有启动课改的地区,所使用的教材还是依据《纲要》进行编写,其教学方式也仍以《纲要》为指导。从颁布后到现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1)学生起点不一样。高一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和操作能力相差大,而现行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教材都是以学生“零起点”为预设而编制,内容交叉重复。这使得起点高、操作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现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是:“讲解—演示—练习”式教学法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但任务的设计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操练某一种特定的技巧,没有放到更广阔的背景下去考虑问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多,其能力不高。

(3)要实现全面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必然要对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时期,制定不同且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用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符合最终目标价值判断的子目标。而这些单靠传统的教学评价无法实现。

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策略

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一)采用信息化的研究性教学模式

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其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的信息媒体不仅可以用来帮助教师进行众体教学(如呈现教学信息),而且用来帮助学生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二)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强调学生亲身的实践和体验,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1.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增强其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即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应该超越技术本身,学校教育不能也不可能将不断翻新的软件逐一教授,对学生未来发展更有价值的应该是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一种文化,是终生学习的关键。通过研究性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为社会服务,把信息技术作为终生学习和合作的手段。

4.激活各种学习中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的知识积累,为他们今后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打下了有利的基础。但是,如果让这些知识长期处在相互分割和备用的状况之中,它们就会被遗忘,就会逐渐丧失可能发挥的效用。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标是在综合运用中提高学科知识的价值。

三、结论

研究性学习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是学生在广泛的教育资源背景下所展开的自主的、开放的、探究式的学习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变得鲜活,通过亲身的实践研究,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和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学习方法,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人际交往等多渠道获取信息,从而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刘金雄.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整合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姚晓春.研究性课程的学科支持.教育发展研究,2002(1):10.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研究性学习高中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