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重点 把握关键

2009-05-25 09:01徐宝贵
教师·下 2009年4期
关键词:志愿服务建议高校

徐宝贵

摘要:志愿服务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的实施情况,就新时期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了好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志愿服务;建议

高校一直都是志愿服务的主阵地,蕴藏着大量能够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快速发展的有生力量。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就如何开展和加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谈以下几点:

一、抓学习宣传,努力营造高校师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良好氛围

2003年8月1日,《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颁布实施。我们以此为契机,立即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以学习宣传《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为突破口,努力使高校师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志愿服务工作,为其今后积极从事志愿服务事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具体为:一是多措并举,全面教育。依托高校志愿者总会、各二级学院志愿者协会的力量,通过校园网站、校内刊物、板报、墙报,印发志愿者学习手册,在校园里展挂条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组织志愿者论坛等各种宣传媒介和形式手段,大力宣传《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内容,帮助学校师生了解志愿者组织的性质、志愿服务的宗旨、志愿者的权利义务以及成为注册志愿者的程序,依法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五年来,各个高校分别开展《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宣传活动近百余次;二是活化形式,重点教育。为加强学生对志愿服务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要求各高校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在学习教育载体上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谋划,积极组织开展了全省高校《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知识竞赛、“志愿者”青年论坛、高校志愿者轮训、高校志愿者工作研讨会等活动,在加强志愿服务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研究探讨新时期志愿服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引导在校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使志愿者行动深入人心、外化于行;三是典型引路,深化教育。学习宣传中,我们注重从实际出发,从青少年的身边人、身边事出发,依托省、市各类新闻媒体、各级共青团刊物、学校网站,通过征文、演讲、播放宣传片等活动,激励、引导、带动越来越多的师生向榜样学习,自觉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成为光荣的志愿者。几年来,培养出的大批优秀青年志愿者典型中,获得省级以上志愿服务金奖的,50%以上来自高校。

二、抓基础建设,努力推动志愿服务工作持续发展

为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向纵深发展,近两年来,我们狠抓高校志愿服务基础建设,以此为保障,使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顺利实现由以少数协会为主体向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由学院级团委独立组织领导向全校齐抓共管的转变,逐步扩大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规模和影响。一是拓展组织。指导各高校多方协调、紧张筹备,组建校级志愿者服务总会,并在各二级学院成立志愿者小分队。以《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内容为指导,结合其他优秀志愿者社团的工作经验,开展志愿服务工作。目前,我省各高校已经成立校级志愿者协会34个,占全省协会总数的46.58%;二是壮大队伍。依托各二级学院志愿者小分队、志愿者协会,重点开展 “做一名注册志愿者”活动,为长期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建立了档案,颁发了志愿者注册证,建立了志愿者档案、志愿者及志愿者服务队服务情况记录本,详细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情况,迅速壮大高校志愿者服务队伍。截至2008年年底,我省高校在校志愿者人数达到31840余人;三是健全机制。指导各高校志愿者服务总会相继建立了《志愿者总会章程》《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试行办法、《志愿者注册办法》《各学院志愿者小分队工作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有力促进了志愿者的组织招募、注册登记、评选表彰等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贯彻《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的要求,利用各高校召开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汇报暨总结表彰大会等机会,加强对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工作,进一步激励广大高校师生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三、抓经验交流,提升志愿服务团队的先进性

为确保高校志愿服务行动跟上时代的步伐,沿着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健康发展,我省依据《黑龙江省志愿服务条

例》第十七条,大力开展高校之间以及校内校外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沟通交流和学习活动,积极促成跨地域、跨领域、跨层级的协作、合作,发挥高校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率和带动作用,推动全社会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省高校志愿者曾先后十余次受邀参加环保组织可持续性发展年会、CEF减塑论坛、CYCAN培训环保民间组织可持续发展年等全国性的大型交流会议,并在各类省级以上高校环保知识竞赛中荣获奖项。2007年与2008年,我省东北林业大学两次与北京林业大学合作共同完成“绿色长征和谐先锋——万名志愿者十条线路讲奥运”之“东北林海线路”活动,在十条优秀线路评选中,“东北林海”荣获第二名的好成绩。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小红帽”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以佩戴“小红帽”作为服务活动标志,几年来,积极持续开展“双霞爱心工程”“义务上岗维持交通”“关注生命,预防艾滋”“同饮一江水,共建生态城”“关爱健康,保护环境,拯救马家沟”“清洗公交窗口,擦亮冰城”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还先后与哈市育红小学、哈尔滨孤困儿童帮扶中心及六个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定期进行志愿服务。该服务队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誉,2000年,被授予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三下乡优秀志愿服务队标兵”;2006年,被团中央、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授予“中国百个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通过沟通交流,对外展示了我省大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提升了我省大学生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了合格的志愿服务人才,促进了我省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志愿服务建议高校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