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词语教学策略例谈

2009-05-27 06:16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实物叶子词语

王 亚

小学生步入中年级后,随着教材篇幅的增加,课外阅读面的拓展,接触的词语越来越多。采取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学生学习词语的能力,已经成为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一、看画面理解词语

“看画面理解词语”是较为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

其一。观看静态画面理解词语。

师:(出示图画)现在请同学们看这一幅图。看了这幅画,你们想到了哪些词?为什么?

生1:哇。太阳公公瞪着一双大眼睛,脸胀得红通通的,头顶上喷出一团团火焰,像个大火球。哦,我明白了,这是“骄阳似火”。

(点读:骄阳似火)

生2: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花草树木都蔫了,都被烤得快要着火了;人们的脸上汗水直流,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夏天最热的时候,我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这让我想到的词是“烈日炎炎”。

这是苏教版教材第5册第2课《学会查“无字词典”》一段教学场景。在这里,教师借助静态画面,让学生观察之后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慨叹之后学会了词语的运用。学生眼中看到的是生动的画面,心中留下的是鲜活的词语。词语与句子相映成趣,理解与运用相得益彰。

其二。观看动态画面理解词语。

还是在《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中,“惊涛拍岸”和“山崩地裂”是教学的难点。如果说“惊涛拍岸”还有部分学生在旅游时,在影视中见到过的话,看过“山崩地裂”的孩子就很少很少了。教师找到一段特大地震的视频录像,我将孩子们带到多媒体教室。在逼真的画面前,在如雷的轰响中,孩子们有的说“我看见一排排平房一座座高楼轰然倒地,发出了恐怖的响声,吓得我直往后退。”有的说“看到山峰一个接着一个地崩塌下来,地面裂开一道道沟漕,我吓得大叫起来。”还有的说“这声音真怕人,我的耳朵到现在还在‘嗡嗡作响呢!”动态的画面,直观的景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做动作理解词语

刚刚进入三年级的孩子抽象思维才刚刚起步。形象思维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做动作,学词语”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方式。

请看《让我们荡起双桨》中词语教学的片断。

师:谁会用动作来告诉小朋友们“推开”的意思?

生:老师,我先来。那一道道波浪一碰到小船,立即向两边分开,就像被人用两手分开一样,(边说边用手做出一个“分开”的动作)这就是“推开”。

师:说得不错。你们看,(老师站到讲台一侧,双手撑着讲台,做出一个“推”的动作)我想把讲台——

生(齐):推——开——

生:老师,还可以这样做(生做了一个推门的动作)。我推开了门。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词语,在理解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做动作完成了从词语的理解到词语运用的飞跃。显示“做动作”的教学策略的作用。

三、观实物理解词语

观看实物来理解词语是低年级词语教学的常用策略,到了中年级,这一教学策略的运用相对弱化,这是不应该的。和低年级相比。中年级课文中形容词大量出现。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的,因此对形容词的理解应该和实物紧紧相连。借用实物来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策略不应该弱化,相反,应该强化。

在下面《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学片断中,教师运用了这一教学策略。

师:课文中有哪些写叶子的词呀?

生:有“嫩绿”“肥美”。

生:还有“形态各异”。

(出示:“嫩绿、肥美、形态各异”)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叶子,你们看看这些叶子。能理解刚才的词语吗?

生:哇,这么多的叶子,没有两片相同耶。我知道了,真是“形态各异”。

生(走上前):老师,这叶子嫩嫩的,绿绿的,这是“嫩绿”的叶子。

师:我们弄懂了“嫩绿”。真好!

生(走上前):这片叶子薄薄的,这片叶子厚厚的,上面就像涂了一层油一样。又厚实又光亮。老师,这就是“肥美”的叶子吧!

师:对,这么一比较,我们对“肥美的叶子”中的“肥美”理解就更深了。当然,“肥美”这个词还有其他的理解,以后,你们会明白的。

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运用“观实物,解词语”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鉴别中理解了词语,让学生对词语留下鲜明的印象。这样的词语学习不但有效,而且是高效,因为它能让词语“印”在了学生的头脑中。

猜你喜欢
实物叶子词语
找词语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关于场与实物关系的一种探索
一片翻转的叶子
舞动的叶子
班主任进行实物分析的实践路径
Word Fun
词语积累
叶子贤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