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渲染,图画引路

2009-05-27 06:16李爱萍
新语文学习·教师 2009年1期
关键词:黑板校园音乐

李爱萍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有兴趣就有动力,有兴趣就有潜力。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课上有兴趣呢?

一、音乐渲染。激发兴趣

作文在语文各项训练中犹如老虎,试想怕老虎的猎人怎么会有收获呢?学生大多怕作文。这种畏难情绪使学生心理有一道障碍,影响其积极性,减弱其主动性。如果在作文训练中,老师能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因势利导,进行兴趣作文训练,降低作文难度,那么就会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提高作文训练的效率。

我在指导学生写《我的妈妈》作文时,首先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接着伴随音乐与学生一起深情地唱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烛光里的妈妈》这两首歌曲。这轻松、民主、和谐、自然的环境,激起学生的遐想。学生们跟着音乐回忆起母亲给予自己的点点滴滴,件件往事涌向心头,母亲慈爱的面庞浮现在眼前,心头涌起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对慈祥的妈妈如何关怀自己加深了理解,笔下妈妈的形象丰满感人。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采用音乐导情的方法来渲染气氛,把学生带进美妙景象中,从“耳悦”达到“心悦”,自然写作兴趣浓厚。

二、图画引路,笔下生情

作文训练中“状物”类不可少,通常作文前需要介绍动物、植物、建筑物等的外形、色彩、构造、用途诸多方面的特点,学生观察后写出的作文仍顺序混乱,抓不住特点。总结失败的原因有两点:1观察不细致;2,由于印象模糊导致写作时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我常摁:在写作时可否让事物重现呢?

记得在教学《燕子》一文第一自然段时,我根据文中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便用粉笔在黑板上轻轻几笔就勾勒出燕子的外形。课后,我让学生用简笔勾画一些小动物,然后写出它的外形特点。学生兴致高,效果好,受此启发,我决定把美术引进作文教学中。

于是,在《校园一角》作文指导课上,我突破常规,先让学生带着画板去写生,选择几幅学生画作在黑板前展示出来,然后大家议一议,哪位同学画出了校园一角的特点,哪位同学画得不准确。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评议起黑板前的简笔画,如:“雪松不够挺拔”“蘑菇亭不该一样高,而是一大一小,一高一矮,像妈妈和孩子。”“小黄杨木像一个个圆球,是绿绒球”……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获得的知识比老师“灌”的印象更深。“议一议”时。学生就图按一定顺序观察,说出了建筑物的形状、颜色、特点,并恰当地用上比喻句。效果立竿见影,《校园一角》一文,学生大多写得轻松、具体、形象,写出了特点。

以后在写“参观”或“游戏”时,也配上简笔画,既简单有序。又直观形象,给学生印象特别深刻。生动的画面又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写起作文也会感到轻松愉快。

心理学指出:“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不是负担。”当学生对作文感兴趣时,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喜怒哀乐的事,就会涌向笔端,自觉、主动地写作,文章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猜你喜欢
黑板校园音乐
黑板和粉笔
黑板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音乐
会发光的充气式黑板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