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俗化的认知阐释及其

2009-06-04 08:12李海军
外语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直译意译认知

李海军 陈 勇

提 要:以术语为研究对象的术语学,近年来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界的新热点。迄今为至,术语与一般词汇关系的研究还不够。我们认为,它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相互渗透。一方面,很多一般词汇可以用作术语,行使术语功能;另一方面,许多术语也可以“俗化”为一般词汇。从本质上讲,术语俗化是一种认知上的隐喻化过程,有助于提高认知效果。在翻译俗化术语时,译者应该以语境为关照,灵活运用直译或意译方法。

关键词:术语俗化;认知;直译;意译;语境

中图分类号:H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100(2009)03-0136-3

A Cognitive Interpretation of Term Communalization and

Contextual Consideration for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alized Term

Li Hai-jun Chen Yong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415000, China)

Term and common words are in an interflow in language use. On the one hand, many common words can be used as term; on the other hand, many terms can be communalized. Intrinsically, term communalization is a cognitive metaphorization, which can improve cognition effect.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unalized terms,the translator can choose literal translation or free translation according to concrete contexts.

Key words: term communalization;cognition;literal translation;free translation;context

术语与一般词汇之间的关系,是术语学和语言学共同研究的对象。关于能指相同、使用范围不同的术语,有人指出,“总的来说,任何一个词,无论它多么平常,都可以充当术语。术语不是特殊的词,而只是用于特殊功能的词”(郑述谱 2003:86)。吴丽坤认为,“事实证明,通用词汇和术语词汇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随着科学水平和人们认知能力、素质的提高,许多术语,尤其是一些在某一阶段极为‘热门、结构简单的高频使用术语,很容易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过非术语化(本文的术语俗化——作者),获得某些非术语性意义。如生物术语‘克隆”(吴丽坤 2007: 141)。其实,能指相同、所指不同的术语和一般词汇,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一方面,许多一般词汇可以“进军”专业领域,用作术语。例如,work可以用作物理学术语,表示 force multiplied by distance(功);product可以用作数学术语,表示 the number got by multiplying(乘积)。另一方面,许多术语可以“逸出”本专业领域,“入侵”新闻报道、政论时文、文艺作品甚至日常语言,用作一般词汇。譬如,Her words were meant to galvanize him; not infuriate him中的galvanize就已经不再指称“电镀”,而是引申为“激励”。这种现象叫做“术语俗化”。

1 术语俗化的认知阐释

上文中的两个例子表明,术语俗化是语言使用者从术语所指的某项典型特征出发,在象似性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手段,将该术语活用为多义词。从表面上看,它是一种语言使用过程中的语义泛化现象,将语义上的特指用于泛指。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化(metaphorization)过程,即以隐喻为桥梁,通过术语指称的事物或现象来理解和体验其他事物或现象。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语言修辞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和概念化方式(Lakoff & Johnson 1980)。隐喻的形成过程(隐喻化)是两个概念域(conceptual domain)或认知域(cognitive domain)之间的结构映射(mapping):从源域(source domain)到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其本质是利用某一概念域的体验来理解和体验另一概念域。一般而言,源域是人们较为熟悉、具体的概念;目标域是人们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其中,对源域事物的体验和认知是隐喻认知的基础。通过将熟悉、具体的源域映射到不太熟悉、抽象的目标域上,人们得以借助熟悉、具体的概念去理解不太熟悉、抽象的概念,从而提升认知能力。在术语俗化过程中,当某一术语的所指和某一客观事物在某一特征方面有相似或关联之处时,这种相似性、关联性就在两者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借助这种联系,我们可以把前者映射到后者上,用前者来描写后者,从而使该术语衍生出类似于自己典型特征的新意义。例如:

① But how many of the wealthiest citizens actually started life in the batters box? How many started life on the first, second or third base? And how many were born crossing the home plate and inherited their way directly onto the Forbes 400 list?

Batters box(击球手区),first base(第一垒),second base(第二垒),third base(第三垒),home plate(本垒)为棒球术语。根据棒球比赛规则,击球手击球后跑垒,依次踏触一、二、三垒,最后安全踏触本垒,那么进攻得一分。当击球手的这种从击球手区到本垒的跑垒得分过程同福布斯上榜富翁的发家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引发象似性联想:有些人没有继承任何财产,白手起家(在击球手区开始人生);有些人继承一定的财产,具有一定的发家基础(在第一垒、第二垒或者是第三垒上开始人生);有些人通过继承财产直接进入福布斯前400名(一生下来就越过本垒)。借助这种以两者象似性为基础的隐喻化过程,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熟悉的跑垒得分过程对富翁发家过程有一个形象和清晰的认知。

2 俗化术语翻译的语境参数

翻译俗化术语一般可以采用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前者保留作为喻体的术语表达形式;后者舍弃喻体,译出其比喻义。何时采用直译方法,何时采用意译方法,须要以译文所处的文化语境和上下文为参数。

2.1 文化语境参数

翻译俗化术语时应该考虑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某些术语,源语文化语境中的读者对它们可能十分熟悉,因而可俗化为一般词汇,衍生出引申义和比喻义。但是到了目的语文化语境中,读者对它们可能十分陌生,因而俗化为一般词汇的情况极少甚至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术语在源语文化语境中经过俗化取得的比喻义在目的语中就会出现空缺。此时,翻译时应该考虑目的语读者的理解能力,采用意译方法。例如:

② A lot of people you talk to today are satisfied to hit a single and reach the first base. Ten years ago every one was looking for a home run. // 今天如果你去问,许多人只满足于小打小闹,可十年前,谁都想大张旗鼓。

③ But how many of the wealthiest citizens actually started life in the batters box? How many started life on the first, second or third base? And how many were born crossing the home plate and inherited their way directly onto the Forbes 400 list? // 但是,这些世界巨富们,有多少是白手起家的呢?有多少是继承了一定的财产的呢?又有多少是一生下来就通过继承财产直接进入福布斯前400名的呢?

②中的hit a single, reach the first base, home run和③中的batters box, first base, second base, third base, home plate, 都是英语文化语境中读者熟悉的棒球术语,在源语文化语境中经常因为俗化而用作一般词汇。但是,在中文文化语境中,许多人对棒球运动还很陌生,很少有棒球术语俗化为一般词汇的情况发生。基于此,翻译时应采用意译方法。

但是,由于国与国之间文化和科技交流的不断深化,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读者对源语中的术语一般都会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认知过程。某些在源语文化语境中经常俗化为一般词汇的术语,被目的语文化语境中的读者熟悉后,也会发生俗化过程,变为一般词汇。并且,术语在源语文化语境中俗化时产生的比喻义同术语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俗化时产生的比喻义相同或者相似。此时,翻译采用直译方法不会影响读者的理解。例如:

④ Reader feedback is something we all strive for, and receiving it is a sign that youre doing something right. Not only is it an indication of reader interest (good or bad, people dont react to things that bore them), it also means that youve successfully made readers feel part of a two-way conversation. // 我们都努力获取读者反馈。接受读者反馈表明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正确的。因为它不仅表明了读者的兴趣(无论是好是坏,读者不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作出反应),而且说明你已成功地使读者感觉到自己参与了双向交流。

⑤ The national tourism policy, which was approved by the Cabinet recently, attempts to position the private sector as a major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 内阁近期通过的国家旅游政策尝试将私营公司定位为经济增长的主发动机。

2.2 上下文语境参数

翻译俗化术语时,除了文化语境参数外,还应该考虑俗化术语译文所处的上下文语境。因此,翻译俗化术语时,如果直译会破坏其在上下文语境中的搭配规范,那么则须要意译。例如:

⑥ Controversy over years of lies, plagiarism and fabrications by a New York Times reporter prompted experts to ponder what could have prevented such debacle and what the fallout would be at the nations most influential news-paper. // 就一名《纽约时报》记者数年来撒谎、剽窃、杜撰新闻一事而引起的争论促使有关专家反思:当初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避免这场灾难的发生?这次事件将会给这家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带来什么样的恶果呢?

⑦ If the sovereign were now to immure a subject in defiance of the writ of Habeas Corpus, or to put a conspirator to the torture,the whole nation would be instantly electrified by the news. //如果君主无视人身保护令,准备囚禁一个臣民,或者严刑拷打一名阴谋家,那么这个消息会马上震惊整个国家。

⑥中fallout是一个核能术语,指核爆炸后回降在空中的微粒,也就是放射性尘埃,它对人类和地球的危害性极大。作者在这里用它来比喻该丑闻给《纽约时报》带来的灾难性后果。⑦中的electrify是一个电学术语:“使……通电”,这里用来比喻该消息会震动整个国家。在英语原文中,这两个词在各自的上下文语境中搭配得十分自然、形象、生动。但如果直译到汉语,就会违反汉语搭配原则。所以,译者采用意译方法。

术语俗化作为一种认知隐喻方式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往往用一个词表达一系列的含义,引发读者对整个相关事件和语境的联想,可以丰富语言的表现形式和内涵。同时,由于喻体一般是读者熟悉的或比较具体的事物,所以能够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语言使用者使用俗化术语的目的就是追求简洁和形象的语言表达效果。因此,翻译俗化术语时,如果直译不影响其在上下文语境中的搭配,应该尽量直译。例如:

⑧ Chinas real estate industry will have a soft landing then rebound in 2009 thanks to the digestion of price bubble, interest cut, booming consumer purchasing power and the supporting macro policy, holds industrial analysts. // 行业分析家认为,2009年,由于价格泡沫消除、降息、消费者购买力增强以及宏观政策支持,中国的房地产业将实现软着陆,随后反弹。

⑨ The policy of pacifism is a catalyst to war. // 绥靖政策是战争的催化剂。

⑧中的soft landing是一个航空航天专业术语,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在降落过程中逐渐减慢降落速度,使航天器在接触地球或其他星球表面瞬时的垂直速度降低到很小,最后不受损坏地降落到地面或其他星体表面,从而实现安全着陆。这里,用来比喻中国的房地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在2009年将会和缓地得到解决。⑨中的catalyst是化学术语,指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此处,用来比喻绥靖政策加速战争的爆发。将soft landing和catalyst直译为“软着陆”和“催化剂”,在不影响其在上下文语境中搭配规范的前提下,保留原文简洁、形象的语言表达效果。

3 结束语

语言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术语俗化是语言变化的形式之一。使用俗化术语不仅可以让我们借助隐喻这种认知方式更好地认知世界,而且可以取得简洁形象的表达效果。翻译俗化术语时,译者应该考虑源语和目的语文化语境之间的差异,以及俗化术语译文所处的上下文语境,灵活采用直译或意译方法,力求实现翻译在动态中对等。

参考文献

李海军. 术语俗化及其翻译[J].科技英语学习, 2003(7).

罗进德. 术语俗化和语用调整[J].中国科技翻译, 1995(1).

吴丽坤. 试论术语同义现象[J]. 外语学刊, 2007(4).

杨寿康. 论科技英语与科技翻译[M].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

郑述谱. 作为术语学家的Винокур[J]. 外语学刊, 2003(2).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收稿日期:2008-06-14

【责任编辑 郑 丹】

猜你喜欢
直译意译认知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浅谈直译与意译的合理结合
《红楼梦》隐喻认知研究综述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大陆与港台译制片对英文电影片名的直译与意译取向研究
文化传真视角下中医隐喻的“直译”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