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不能简单化

2009-06-07 10:54
天津教育 2009年11期
关键词:班集体理念教育

宋 旋

阅读提示:尊重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领域,尊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它“容易”,是因为每个教师都听说过它,也实践过它;说它“难”,是因为尊重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运用不当甚至会产生反效果。可以说,很多教师还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尊重,他们对尊重的理解偏于“简单化”。本期“班主任”栏目,几位作者或在理论上提出对尊重的崭新理解,或以“反思加行动”的方式践行着尊重理念。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尊重教育正在走近每一个学生,尊重理念正在使我们的教育变得更加健康、更加和谐。

尊重学生是人道主义教育的基本内容,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尊重学生的理念和原则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认可和接受,而且教师们已经在教育实践中积极地运用它,并收到了好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仍有很多教师低估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对尊重的理解偏于简单化、片面化。因此,我们有必要回过头来对尊重学生这一理念和原则进行再研究,以便为解决在尊重学生的问题上出现的简单化、片面化现象提供一些帮助。

一、全面把握尊重学生的丰富内容

获得他人的尊重不仅是文明社会中每一个公民的内在需要,而且反映了被尊重者自身所具有的能力、品质等,因此,满足尊重的需要不仅依赖于他人的肯定和正面评价,更要依靠自己,通过发展自己、主动创造来满足自身获得尊重的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更要看到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在满足学生需要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在他的代表作《爱的艺术》中说:“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成长并发展其自身。”尊重学生这一理念和原则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内涵有二:第一,教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为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基本权利等;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这种保护是必要的,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造成消极的影响,即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依赖性,而自我发展的动力不足。第二,以激活和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为条件,来满足学生的尊重需要,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等;对于学生而言,“被尊重”能使他们具有更强的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尊重学生的以上两点内涵来看,前者主要起到保护学生自尊的作用,后者则不仅具有保护的作用,更能提高学生的自尊感。下面具体进行阐述。

1.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学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即分别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这是特定条件下的两种不同的分工,不存在高低之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同教师一样,都是有血有肉的人,都希望被人关怀、受人尊重;中小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心理脆弱,粗暴的对待容易给他们的心灵造成伤害。这是不能被忽略的事实。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希望学生怎样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要怎样对待学生;教师希望获得学生的尊重,那么自己也要尊重学生。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与学生对话时使用礼貌用语,决不能侮辱和歧视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做到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时切忌简单粗暴,而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包括尊重学生的隐私权、受教育权等。以往一些教师对学生的隐私权不够尊重,目前在学校中也依然存在教师随意翻查学生的书包、物品,公布学生成绩排名等不尊重学生隐私的行为,从而严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缺乏法律观念、不懂得尊重学生是重要原因之一。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受教育权。学生有权参与学校为培养学生所组织的各项活动,教师不得因为学生的一些过错而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如有些教师因为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就将其赶出教室,这就是一种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行为。

3.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人生经历,也有不同的个性、特长、爱好和不同层次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发现和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如尊重学生对知识的独特理解,推行个性化的作业布置方式,通过个人纵向发展的比较来评价学生等。尊重差异性,关键是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给予其积极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发展兴趣和特长的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促进自尊心和自豪感的产生。

4.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不仅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且能培养和锻炼学生。如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锻炼思维能力、品尝成功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在班集体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让更多的学生承担班集体管理工作,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师的助手。这样既能融洽师生关系,又能增强学生发展的主动性,帮助学生确立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二、正确把握尊重理念与其他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正确理解尊重学生的真实内涵,如把尊重当成了绝对的自由,忽视纪律规范,把尊重学生和挫折教育对立起来等,这在不同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情感和利益,也造成了一些教师开始质疑尊重理念的积极意义。因此,在具体实践中,要想全面地把握尊重理念,还要求我们正确理解尊重理念与其他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把握以下原则。

1.尊重学生与教师主导同在。尊重的理念,如何在教育中具体实施,有哪些具体的方法和步骤,有哪些注意事项,实施以后如何对效果进行评析,如何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等,这些问题的处理都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站在教育工作的一线,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倡导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为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自我教育的主体,但我们不能就此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智慧、执著和辛劳,任何美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原则都无法实现。

2.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并重。“好学生是夸出来的”,但尊重不等于一味纵容。尊重与严格要求并不冲突,二者都指向学生的发展。不仅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认识自身的缺点、错误并加以改正,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等,这样才能真正地成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科学合理,运用恰当的方法,注意严中有爱,而且要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来严格要求学生,这样才能被学生所接受,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严格要求学生的前提是建立合理的规则和纪律,这是班集体有序运行、课堂教学有序开展的基础;合理的规则和纪律还可以达到育人的效果,使学生在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满足尊重需要与培养规则意识都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关键途径。

3.尊重学生与挫折教育并存。尊重学生,就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真诚的赞美与鼓励。但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挫折和挑战,这时教师要做的不仅是小心呵护学生的自尊,认真“浇灌”它成长,而且要教会学生正确地面对挫折,汲取经验教训,磨炼坚强的意志。在现实中,一些成绩很好的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却太差,因此,提倡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加强学生的耐挫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三、深层认识尊重学生的作用

尊重学生不仅能融洽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效果,而且具有更深层次的教育作用。

1.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和良好性格的形成。人的基本需要是一种“类本能”,满足基本需要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和人格建构,否则就会使人产生心理疾病。尊重的需要就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尊重需要的满足会使人产生积极的自我评价,使人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迎接挑战,并努力获得他人的肯定,增强自身的价值感。相反,如果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怯懦感甚至是无能感,长期得不到改善就会诱发严重的心理疾病,对性格的完善同样有害。

2.有利于推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教师在教学和班集体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学生的潜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学生对自身的肯定和确信可以激发他人性中更多的积极因素,激发其生命的潜在能量,使学生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相反,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他人,特别是对他而言重要的人的批评、指责和不信任之中,就会被自卑感和怯懦感所困扰,其自身的潜能就会受到抑制,人性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冲动就会受到压抑,而教师的教育也会最终变为外在强加的力量。蒙台梭利在她的著作《蒙台梭利方法》中写道:“对于一个正常人的真正的惩罚,是使其丧失个人力量和个人尊严,就使其丧失内在的生命源泉。”教育中存在的所谓“落后生”,他们面对的最大问题便是尊重的问题,他们等待着一个“懂”他们的人,让他们重新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找回自尊和自信,因此,对于那些懂得尊重他们的教师,他们会无比地热爱和感激。毫不夸张地说,是教师的神奇魔力使那些原本自卑、怯懦、自甘堕落的学生获得了生命的喜悦感和满足感,而创造这个奇迹的魔法就是尊重。

要真正做到尊重学生,避免操作过程中的简单化、片面化,就必须把握尊重学生的丰富内容,这是尊重学生的基础;正确处理尊重理念和其他教育理念之间的关系,这是对尊重教育理念的必要补充;深层认识尊重学生的作用,这是坚定实施尊重教育的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班集体理念教育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