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思考

2009-06-07 11:11刘 妮 刘 涛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班规中职班级

刘 妮 刘 涛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这些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态势每况愈下,进入职校的新生整体素质普遍下降,厌学情况十分严重。中职学校的学生难管似乎是大家的共识,针对中职生大多文化基础薄弱、小毛病不少、问题学生居多的特点,作为职校学生的班主任,要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如何能够管理好这一特殊群体呢,笔者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探究学生心里根源,合理加以引导

中职学校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成人的过渡时期,身体大都发育成熟,但心理上还未“断奶”,生理与心理之间发展不平衡,经常产生各种矛盾与冲突,容易出现心理与行为偏差,出现抽烟、酗酒、性行为等模仿成人的行为,甚至组织小团伙,产生过激行为,给班级管理带来诸多难题。

作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要勤于观察,深入学生群体,多与学生沟通,及时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留守家庭学生、单亲少年更多关爱,加强对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因此,班主任要多掌握心理健康、心理卫生方面的知识,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掌握心理变化规律,做好心理咨询,充当心理医生。根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要扮好这一角色,首先要倾听,把自己当成一个听众,让学生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中途不要打断学生说话。许多教师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总是高高在上,喜欢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以老师为中心。不能深入了解学生,谈何对症下药?在倾听的基础上,还要理解,拥有同理心,师生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的观点或行为是否有道理。这样,学生减少了戒备心理,双方就很容易沟通。

建立了同理心,学生就会真切意识到老师理解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进而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此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其合理化建议,否则,不说前功尽弃至少也是事倍功半。实践证明,建议应在恰当的时候提出,最好是在学生冷静而理智的状态下。建议最好只说一两次,切忌老生常谈。

每个人都有不愿意跟别人说的话,同样,学生也有一些不愿让老师知道的事。无论老师通过何种途径获得学生隐私,都应加以保护,否则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二、注重赏识教育,给学生积极上进的动力

今非昔比的中职学校,决定着来读书的学生有着过多的“往事不要再提”。他们或无路可走、无处可去,或父母强拉硬拽、软硬兼施,或重回炉灶、又学技术,或短时停歇、另寻他路。进校时缘由各异,想法万千;自身学识高低有别,素养参次不齐。由于社会上对中职学校和中职学生不太看好和他们本身选择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以及中职学校生源的良莠不齐,学生十之八九学习欠佳,玩性却佳等问题存在,他们对未来少有规划,对前途信心不足,甚至感到迷茫彷徨,对将来有憧憬却少付诸行动,似乎每日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加上他们是父母眼中不争气,熟人口中坏孩子,老师心中问题学生,自己又甘于现状,满足当前,久而久之,上网、抽烟、上课睡觉、早恋、时而打打小架,如影随形于中专生们。他们认为自己这样,也只能这样,学习对于他们似乎是件遥远的事,鸿鹄之志很漂渺也不可及。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就自然而然与职校生有了千丝万缕。

如果班主任及各科老师继续以“恨铁不成钢”的目光去看待他们,犯了错误就惩罚和批评,脱离实际地去要求他们,使他们又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上,那他们还会继续自暴自弃。为此,需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即使再差的学生也有自身的优点,有一点小进步就提出表扬,推行赏识教育,让他们感到被理解、信任和尊重,体验到“我也能行”、“我也可以做个好学生”。

三、制定合理的班规,客观上加以监督

班规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约束和纠正。绝大多数中职学生缺乏自制力,单纯从主观上加以引导是不够的,需要制定合理的班规,客观上对学生加以监督。在设定班规时,多设奖励机制,减少惩治手段。比如笔者担任班主任期间,就制定了《学生量化管理办法》,内容上,从上课不迟到、课间不喧哗等最基本要求做起,对每月学生出勤、纪律、卫生、学习的表现进行分值显示与统计,每周公布,操作上,不是单纯地执行扣分制度,而是增加了一些加分的措施,像文明班级的评比,文明宿舍评比,期中、期末成绩排名,参加学校、班级活动等,予以突出奖励,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考核加分的机会,拓宽了追赶的空间。《管理办法》的制定广泛听取了学生意见,使量化考核做到有章可循,客观公正,既减少了班主任处理班务的主观随意性,又排除了单独考试成绩排名带给学生的厌学负面影响,激励学生发挥特长、全面发展。如班级量化考核中多加分少扣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会为了弥补自己的扣分而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是额外工作。另外,“人无完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犯错,班规的制定不需面面俱到,但要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犯错后不要马上处罚,可先提醒、后警告,或罚以娱乐节目等。

四、重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班级管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班主任普遍有主观性、随意性。或是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地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班主任起早贪黑,班级工作事无巨细都要管。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班主任疲于奔命,事务缠身,不利于自身的提高;另一方面,这种“保姆式”的管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抑了学生的自主、自理、自治能力的发挥,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面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传统的管理办法事倍功半。因此,为了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热情,笔者实行了值日班长制度。职业学校学生,没几个有在初中当班干部的经历,他们心目中班长这个职务无疑代表着信任、能力、权力、荣誉,但一个班级中班干部总是少数,为此笔者规定:班内原班长为常务班长,全班同学轮流当值日班长,在班委会配合下,负责当天班级纪律和各种活动的安排和督促,做好《班级日志》记录。这个办法实行以来,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在管理中体会到班主任和班委会干部管理班级工作的不易,自觉加强了自我约束。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化的复杂过程,因此班主任工作也是一个富有挑战的工作,笔者的这些实践还很不够,一些想法还很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班规中职班级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如何有效地落实班规?
班级“四小怪”
班规要科学合理
不称心的新班级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另类班规”不妨宽容视之
班级被扣分后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