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电类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

2009-06-07 11:11李中民
职业·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电类技能课程

李中民

中职校电类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概念多,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都很强,因此提高中职电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方面对中职电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最为重要。

一、成为有效教师

成为能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教师是提高电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有效的教学,一定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被充分发挥的教学,且“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有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导法”,即“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更应体现在“导趣”、“导思”和“导志”,即要“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习、乐学习、爱学习。要开启学生学习的思维之窗,使学生通过学习发展思维,通过“思维”搞好学习并发现学习的奥秘,达到“学”、“思”比翼双飞。要使学生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生命的价值,学会做人做事,形成健康的志趣、高远的志向和不甘示弱的志气。

有效教师应该是“主导”作用强的教师,他们一定具有教学的勇气、激发的能力、服务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充沛的活力,其教学清晰、多样化、有明确任务导向,能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能确保学生课堂学习成功率。

二、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能否维持持久的学习动机,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决定着电类课程教学的有效程度。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教学行为赢得学生的信任,“亲其师、信其道”,从而焕发热情,激发并保持动机,主动学习,提高有效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切实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用自己对专业的执着和投入,唤起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念,投入全身心学习本课程;二是用自己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行为表明对学生和所教课程愿意负责,对学生信任、关心和接受,将学生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将学生的意见、感觉、想法主动融入自己的教学中,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本课程;三是用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表明自己的学识和才干,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由衷地需要学习本课程,经常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并更多地用自己对教学的积极态度和更大投入等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克服困难,为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乐于学习本课程;四是用合作者的姿态,经常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支持性的合作式教学关系,并以这种安全、轻松、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本课程。

三、实行合作式教学

实行合作式教学是提高电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合作教学的“合作”决不是迎合,不是降低要求随学生“自由”,而是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与教学资源的合作,其目的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实现“1+1>2”。

合作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求知欲,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让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参与机会。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心灵,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快乐学习”;要走进学生生活,以“有用”的教学,让学生“渴望学习”;要走进学生思维,改进教法,“授之以渔”,让学生“享受学习”。

因种种原因,起始阶段学生或不会合作或不愿合作,教师作为合作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必须去组织、示范、引导、激励、调适和坚持,使学生切实领会合作教学的真正含义,逐步掌握与教师合作、与同学合作、与教学资源合作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乐于合作和会合作。

对于教师而言,这种“合作”,不仅仅是在上课期间,更多的应是通过课前课后的各种行动来体现与学生的“合作”,履行己方的权利与义务,并影响和带动学生履行他的权利与义务。

1.平等相待,信守承诺

第一次课就与学生明确师生双方是“合作”关系,交待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时常对照检查;允许并欢迎学生监督、批评,诚恳接受;坦言自己的不足,向学生公开检讨自己的过失,争取谅解;不能如期履约一定要解释原因,言必行,行必果等。

2.恪尽职守,言传身教

严格遵守课堂教学规程;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到,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操作、测试等自己都认真完成;按时收取、批改作业,逐人逐条批注,及时反馈、讲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和易出现的错误等不仅要讲评,还要公开展示以供学生反复参阅;在单元、期中、期末复习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框架,弄清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知识点应掌握的程度,练习典型习题,总结方法、思路,使学生获得一个与自己的努力程度相称的成绩。

3.真心关注,真诚激励

关注学生的健康,时常提醒学生课间适当活动,适时开窗换气,关注天气变化,正确起居饮食等;关注学生的行为,时常走进班级、走近学生,掌握学生的动态,适时给予适当的督促、检查、帮助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与成效,常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理解学习的过程也是学做人和学做事的过程,知晓学习的态度、方法和习惯也会影响做人与做事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明白完成学习任务就是完成工作任务;关注学生特别是走读生的课余时间安排,要求其养成带学习资料回家、自觉适时地预习、复习、作业的习惯;关注学生特别是受批评学生的感受,使其理解尊重不是不批评,老师的批评是期望、关爱与真情;关注学生的进步,哪怕微不足道,也常公开表扬,并多给肯定性期待性作业批注,做到思考即有加分,质疑即有加分,进步即有加分,指出老师的失误加分,主动回答问题加分,有特别表现特别加分,以真诚激励学生;关注学生的差异,把学习要求分为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区别对待不同的学生。

4.激发思考,克服惰性

以“做、想、问”三个字为一贯原则,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努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惰性和思维惰性,使其在学习态度、能力、方法上都有所提高。

“做”即以做社会人、做子女、做学生、做事、做学问的要求来要求学生对待学习,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预习、听课、笔记、操作、复习、记忆、作业、订正等一切事务。

“想”即一方面要求学生通过想自己的人生、想自己的责任、想自己的前途来想自己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用“脑子”学习,养成思考、质疑的习惯,通过“用脑”来提高学习效果。

“问”即要求学生善于用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动手实践、查阅相关资料和上网搜索等方法来提升学习效率。

四、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

实施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提高电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可有效解决电类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给学生成功体验。这样的教学,可做到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互为基础、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又互相提高,利用实践提高操作技能,冲淡理论的抽象、枯燥,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强化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达到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一致,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电类课程的教学中,行为引导型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广泛应用。如用“日光灯电路制作与调试”来学习“R-L串联交流电路”,“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单相交流电路的安装与调试”;用“扩音器制作与调试”来学习“三极管的基本原理、检测与选用”,“共射电路、共集电路、功放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常用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特点和应用场合”,“常用电子仪器、仪表、工具的使用”,“各类放大电路的制作、检测及常见故障的排除”等。

五、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迁移

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迁移是提高电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与新的知识、技能之间需要迁移;教师的知识、技能与学生的知识、技能之间需要迁移;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实际工作岗位的知识、技能之间需要迁移。因此,教师应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恰当地应用迁移教学策略,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电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迁移。

1.采用情境教学,培养迁移意识

教师一定要多利用教学技术来为学生学习服务,要运用图片、录像、动画等媒体和分组讨论、学生讲解、学生示范等形式以及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各种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相关知识、技能的应用情境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先做后学、边做边学。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迁移的心理准备和主动意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使学生明确实际工作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缩短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促进学习迁移。

2.传授迁移策略,训练迁移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应用相似迁移策略,与学生一起找出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之间的共同或相似因素,使共同因素和不同因素都能显而易见,促使学生因知识、技能的相似而产生正迁移;帮助学生应用联想迁移策略,把教学任务、课堂活动与学生的经验或兴趣联系起来,诱发学生丰富、有益的联想,产生积极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3.搭设认知阶梯,促进迁移发生

各电类课程里和电类课程之间都存在着相同的原理和手法,教师应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充分分析不同知识、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尽可能将具有共同要素的知识、技能安排在相近的时间段内学习,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知识、技能之间发生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比较、归纳、总结,使其明确不同的知识、技能间存在的共同原理,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利用知识、技能的异同性,促进学习的正迁移;先降低难度,进行分项知识、技能的教学,使学生体验成功,待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综合教学,促进学生对不同的知识、技能进行类比,促进知识、技能的正迁移;揭示前后知识、技能间的内在关联,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的桥梁,搭设思维阶梯,促进知识、技能间的横向迁移。如在进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调速、制动控制等内容教学时,先带领学生复习《电机与变压器》中的相关知识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控制线路的原理。这不仅能使学生对新知有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且对旧知的理解会更深刻、更具体,同时为旧的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指明了方向。

4.加强基础训练,打牢迁移基础

教师应突出基础性知识和基础性技能训练。对有利于后续知识、技能的形成和在岗位实践中应用范围广的基础性知识、技能,可增加学时,加强训练力度,确保学生能准确、规范、熟练地掌握,从而为其他或后续知识、技能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培养学生的学习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提升学习意识与方法、自学意识与能力、思考意识与方法,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提高电类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目的,也是有效教学的最高境界。

在电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以“学做人,求发展”的理念为核心,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与技能,又要让学生习得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进而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师要利用中职生求新求奇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动机,使学生树立起继续学习的愿望,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和放飞想象,帮助学生寻求途径,逐步养成求变、求异、求新的思维习惯。

2.提高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索取信息的技术,教会他们将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使学生具备适应信息社会和高新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终身学习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条件。

3.增强学生合作共事的能力

具备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将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学会与人共处,有共同的社会价值观,能为共同目标而努力。使学生通过合作发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分享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起对学习的“成就的动机”,激发学习的渴望。

4.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师可通过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自主自觉学习的习惯、独立思维的习惯等来开发学生内在潜能。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电类技能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业型大学电类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群建设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创建校内电类生产实习基地的探索与实践